石 云
〔郑州城建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1263〕
面对世界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满足我国国民经济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对应用性人才的巨大需求,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尤显重要与迫切。应用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改变“同质化”实现“分层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其错位发展与培育特色的必然选择。应用性技术人才既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要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这就对应用性高校实验实训课的教学质量与实验实训教师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高速发展,政府财政投入不断增加,应用型高校实验实训室的数量与规模迅速扩大,其实验实训设备与仪器也日益先进,逐步实现自动化、电子化与数字化;同时,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与经济社会刚性需求的拉动下,高校也日益重视实践教学,且加大加快了实验实训教学的改革,实验实训教学正在摆脱从属于理论教学的尴尬地位,并逐渐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这些都对实验实训教学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应用性高校实验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应用型高校的师资队伍一般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师,高校内部习惯称之为专业教师;一是以实验实训教学为主的实验实训教师。广义的实验实训教师,按其从事的岗位与工作性质又可细分为实验实训指导教师与技术人员两大部分。实验实训指导教师主要承担实验实训教学任务和一定的科学研究实验工作;实验技术人员则主要从事实验实训室的教学与科研管理、实验操作与安全管理、设备维护与保养等工作。本文所谓的实验实训教师队伍,指实验实训指导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
(1)实验实训教师队伍数量严重匮乏。相对于专业教师队伍,实验实训教师队伍数量明显不足,有个别学校甚至还没有专职实验实训教师,只有少量的管理人员。根据李书明等提供的数据,常州大学有实验教学中心20个左右,专职实验实训教师为84人,一个实验教学中心平均仅有4人。[1]范姣莲的调研数据显示,北京地区 22所理工类院校实验实训教师共有1万人左右,其中专任实验实训教师与技术人员共有3233人,占比为33%,其余为兼职和管理人员。[2]笔者对河南5所高校调查,其中2所学校平均每个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只有2个专职实验实训教师,其余3所为3—4人。专职实验实训人员数量不足是当前应用性高校师资队伍存在的普遍问题与突出矛盾,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实验实训教学质量与实验实训教学中心的发展。
(2)实验实训教师队伍学历、知识结构不合理。从学历结构看,实验实训教师学历普遍偏低。朱海燕对浙江省34所高等院校的调查显示,实验实训教师以本科学历为主。[3]根据范姣莲调查,北京市普通本科院校实验实训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下学历者占总人数的65%。[4]根据王荣德提供的数据,福建省H本科院校2017年共有实验技术人员87人,其中本科及以下学历50人。[5]2021年6月我们调查河南省郑州市5所高校,50岁以上的实验员,大多是专科或中专毕业,40—50岁以本科为主,39岁以下的以硕士为主。从职称结构上看,相对于专业教师,实验实训教师的职称水平偏低,中级职称占较大比例,少数为副高级职称,正高级职称很少甚至没有。范姣莲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地区22所理工类院校3233名专任实验实训教师中高级工程师34人,高级实验师3人,工程师29人,实验师1人,助理工程师、技术员等初级职称40人。[6]根据朱海燕调查,实验实训教师以中级职称为主。[7]王荣德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福建省H本科院校共有实验技术人员87人,高级职称只有14人,中级及其以下职称的多达73人。[8]在我们调查的高校中,副高级职称的比例为5%,中级职称为65%。从年龄结构上看,青年教师占了很大的比重,年龄结构严重失衡。在我们调查的学校中,有个别学校35岁以下的教师居然达到了85%。从综合素质看,与上述实验实训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水平等一致,其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水平亟待更新与提升。
(3)实验实训教学团队建设滞后。在我国相当长的时期内,特别是近20年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很多地方高校都非常重视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一般也都有宏伟的实验实训室建设发展规划,大量经费投入到了仪器设备购买与实验实训大楼的建设上。普遍重视理论教学与科学研究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引进,而对实验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却不够重视,缺乏实验实训教师队伍发展规划,对实验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研发环境等投入较少,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严重不足。这种教育资源的长期错配或失调,必然影响实验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阻碍了实验实训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实验实训指导既是一项专业性、创新性强的教学活动,又是一种服务性较强的工作。其不仅要求实验实训教师具有良好的岗位胜任能力,同时也要有较高的工作热情、责任心与职业素养。从总体上看,当前实验实训教师工作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其主要问题或表现:一是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不规范。部分高校专业课实验实训教学培养目标与内容不明确、不具体、不规范,没有形成体系,甚至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脱节;实验实训教学计划与大纲陈旧,缺乏包含新技术、新工艺的优质教材,课程设计与职业岗位脱节,没有科学的教学标准;实验实训方法缺乏创新,教学方法、手段落后,基本上是延续 “老师讲—学生做—老师看”的老方法或套路,导致学生对实验实训课不感兴趣;考核方法欠科学且制度不严,有些实验实训课甚至已经流于形式,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充分发挥,培养的学生不适应当前社会需求。二是设备维修维护不到位。就一般学校来说,实验实训教师还承担着设备日常维护与简单维修的工作。由于实验实训教师责任心不强、职业素养欠缺与管理不严格等原因,实验实训设备故障率较高。尽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都要求开放实验实训室,以方便师生实验实训,但管理人员往往以安全或设备故障等各种理由把师生拒之实验实训室门外,实验实训室的使用率较低,并已成为通病顽疾。三是服务质量不高。一般说来,每节实训课前都需要大量的准备或“备课”工作,如耗材准备、设备检查、安全保证等,课后又需要设备的归位与必要的清洁。而事实上实验实训室的常态是:学生上课与设备开机、耗材准备是同时进行的;实训室经常存在着脏乱差等问题。四是科研与教学成果少。从工作环境看,实验实训指导教师掌握较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在技术创新与实验实训教学研究方面应该取得更多的成果;但他们科研成果较少。一方面可能无暇进行教学研究与科研活动,另一方面也许是他们的学历与职称较低,很难获得高水平或省级以上的研究项目。长此以往,实验实训教师在科学研究方面投入的时间与精力越来越少,其结果就是他们的平均职称水平远低于专业教师的职称水平,其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日益凸显。
目前应用型高校实验实训教师队伍稳定性较差,人员流动率比较高,其流出的渠道或方向主要为校内与校外。就校内流动看,一部分实验实训教师通过各种关系、渠道,流向学校的行政管理队伍,成为专职干部;另一部分学历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实验实训教师,通过“调出学校”等各种办法给学校领导施加压力,流入专业教师队伍。就校外流动来看,不少技术水平高与操作能力强的实验实训教师流向了企业。实验实训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既打乱了正常的实验实训课教学秩序,又影响了实验实训教师团队的建设,进而严重制约着应用性高校实验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
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教学轻实验实训可以说是我国高校的重疾顽症,虽然近几年有所改变,但仍是当前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一问题的思想或观念渊源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中国有几千年封建社会与科举制度的历史,“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君子动口不动手”“重道轻器”的思想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根深蒂固。该传统思想表现在当代社会就是“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教学轻实验实训”。经过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和改革开放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工业化亟需专业技术人才,因此我国在这一时期特别重视专业教育,从本科到专科,甚至中专都是培养专业人才,他们毕业后成为国家干部,而技工学校则隶属于原劳动部,不在教育部的管辖范围,学生毕业后进入工厂成为技术工人。几十年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式与实践形成并固化了“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教学轻实验实训”的教育观念。受此观念约束,高校实验实训教师从事的是简单而又重复的工作,是无关紧要、可多可少的教辅人员;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就是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实验实训教学不是专业或主业,多数人不愿意从事实验实训教学活动,即使已经在岗了也会以种种理由离开实验实训室。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已基本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对于其他行业,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却相对滞后,其运行机制还带有较多原有体制的影子或痕迹,离现代大学制度有相当大的差距, 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平竞争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公平竞争的环境也没有完全形成。在这种制度背景和环境下,与教师、行政管理干部相比,实验实训指导教师处于不利的地位,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实验实训教师专业技术职称晋升面临较多困难。当前,还没有一个独立的、完善的高校实验实训教师职称的评审系列。而传统的职称评审制度,一是存在着较严重的重论文、重项目或唯论文、唯项目的问题。这一问题在实验实训教师身上表现更加突出,这种沿用已久的职称评审制度和实验实训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性质是不一致的,与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也是冲突的。二是没有完全反映实验实训教师的工作过程与数量。实验实训教师与专业教师相比,其职责与工作内容也有较大的差异。实验实训教师除担任实验实训教学任务外,还要负责实验实训建设、设备仪器维护、实验室安全等工作,这些工作也是教学与科研工作。而以论文项目为主的职称评审制度,没有考虑实验实训教师工作的全过程、水准与工作量,增加了职称晋升的难度与不公平。三是受社会与政府对高校评价标准与方法的影响,为了多出快出科学与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大多数学校职称评审向专业教师倾斜,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实验实训教师职称晋升的难度。
其次,实验实训教师的收入处于较低水平。实验实训教师专业技术职称低于专业教师,其工资收入就存在一定的差距。实验实训教师工作内容与性质及其能力特点,很难完成学校所规定的科研与教学工作量,只能得到与自己岗位相适应的津贴,而这份相当于管理岗的固定的津贴与专业教师岗位津贴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实验实训教师是高校收入较低的群体。
最后,实验实训教师行政职务晋升机会较少。从提拔干部的渠道看,当前高校使用最多的是高学历、高职称的专家型干部,除了个别人个别情况外,实验实训老师这一上升的通道基本上是不通的,被严重边缘化。实验实训教师行政职务晋升机会的缺失、工资津贴与职称评审制度的不完善,造成其工作幸福感不高,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对岗位工作精益求精的干劲与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也明显不足。
当前针对应用型高校实验实训教师的培训主要有政府部门与学校自己培训两种形式。近年来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技术应用与实操技能的培训越来越重视,培训活动明显增加,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方面高校连年扩招,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实验实训教师工作量极大,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另一方面是教师参加培训和工作量考核、福利待遇、职称评审、职务晋升没有直接联系,再加上培训的内容与方式方法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培训效果欠佳,不少教师参加培训不积极。
校内培训主要有岗前培训与到企业锻炼两种形式。高校每年新引进的青年教师,都要进行统一岗前培训,主要是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师德师风与学校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内容,为青年教师上岗进行教育教学做准备;很明显,这些学习主要是针对专业教师的。实验实训教师的来源主要是留校的本科生与研究生,或是引进的博士与高层次人才的家属等。他们大多是经过老教师的“传帮带”后独立开展工作的,学校很少对其进行专门的培训,也很少安排他们外出进修学习。对于新引进的仪器与设备的使用培训,也是由设备供应商进行仅限于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及其操作维护的简单培训。
思想和意识是人们行为的先导。教育理念是对实践教育经验的总结与升华,对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有先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才有可能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此,要改变当前应用性高校实验实训教师队伍的现状,搞好实验实训教学,就必须首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处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发展阶段,正处在由低级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进程中,各行各业需要大量的应用性技术人才。推动应用性技术人才的培养,正是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急切需要。必须认清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深入领会国家有关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及其改革的文件精神,解放思想,紧跟时代步伐,树立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实验实训教学观念,给应用性高校的发展注入新思想与新动力。实验实训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课堂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不存在主次之分,是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实验实训教学观念的应有之义。以新时代的实验实训教学观念为指导,建立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教学并重的新型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就必须增加实验实训教学的课时,增设独立的实验实训课程,更新整合实验实训内容,以专业为主线,产教融合为思路,构建创新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只有在这种新型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中,实验实训教师才能与专业发展共成长,实现实验实训教师队伍从辅助教学科研向支撑教学科研的转变。
制度激励并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加强实验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根据应用性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的要求,改革管理制度,打破现有的教师考核、评价与管理制度的种种弊端。
首先,改革实验实训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对于实验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于高等学校的教师来说,职称评聘就是一个风向标,风向标指向哪里,教师的努力方向就在哪里。根据实验实训教师队伍的工作特点与应用性高校的办学定位及其发展的需要,要适当减少论文与课题的数量,增加实际应用成果与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指标,如创新创业成果与社会服务收入、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与使用率、运用实验实训室取得的科研项目与研究成果数量等,改变重理论轻实践、唯论文、唯课题等不符合应用型高校办学指导思想的现象,创建以技术技能教育教学能力、应用技术研究及其应用能力、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能力为主的职称评价标准与方法。
其次,要改革实验实训教师工作量的考核方法。一是改革实验实训教学量的计算办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高等教育的改革,学校对实践课日益重视,实验实训教学课时会有较大增加,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实验实训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也会大量增加。因此,高校必须改进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真实反映教学质量与数量。二是要充分考虑实验实训教师的工作内容与性质,合理量化那些非常规工作或难以用学术成果来衡量的工作,认可并尊重实验实训教师的工作量与工作强度。三是要抓好实验实训的教学工作。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如定期检查实验实训教师的讲义,坚持听课制度,了解检查实验实训教师课程设计与运行情况,定期检查实验实训教师对实验报告的批阅情况等,不断推动实验实训教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第三,改革人才引进制度。改变当前以高学历、高职称引进人才的方式方法,制定适合应用性高校办学目标与实验实训教学特点的人才的评价标准。一方面,引进对实验实训室工作有正确认识与理解、热爱实验实训教学工作的人才,为实验实训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优先考虑急需的技术技能水平高的人才,重视具有行业背景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完善应用型高校领导干部的选拔制度。改变唯学历、唯职称与资历的干部用人理念与模式,适度选拔技术技能水平高、教育教学能力强、师德师风优秀的实验实训教师走上领导管理岗位。当然,也要建立健全实验实训教学人员的退出制度,不称职人员坚决离岗。
制度化、持续性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手段。要提高实验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素质,就必须加大培训的力度,提高培训的效果。就培训内容看,一方面是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对现任的专业教师和新入职的青年教师要开展技术技能水平与操作能力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实操能力;对已有的实验实训教师要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及时将经济社会中出现的新知识、新技术与新工艺引进培训内容,始终保持培训内容的时代性与先进性。就培训方法看,应该走产教融合的道路,让教师直接进入车间,参与生产过程,聘请专家名师、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担任培训教师。建立与完善学员培训过程与培训结果的考核方法体系,严格执行考核不合格不能结业的制度,切实提高培训的效率与效果。同时,政府与学校可考虑建立青年教师实践专项资金,让一批专业基础理论扎实、愿意学习、追求进步的青年骨干教师走出校门,到企业的生产中去,使他们在夯实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与实践能力。实验实训教学是一项科学性、技术性与实践性非常强的教学工作,且有较强的服务性。其工作内容与性质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科学的态度与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必须拥有为人师表的风范与爱岗敬业的精神,不能有半点的粗心马虎、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心理与行为。因此,在业务培训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师德师风方面的教育与培训。
适应我国经济社会与高等教育分层发展需要的应用性高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的重任。应用性技术人才,既要求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要求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或技术水平,这都对实验实训课的质量与实验实训指导教师的水平提出了严峻挑战。彻底转变办学观念,冲破制度束缚,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实验实训队伍,有效提升实验实训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输送专业知识扎实、技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毕业生;应用性高校将会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与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毕业生将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学校发展取得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