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燕(甘肃省玉门市第一小学/甘肃省酒泉市)
减负一直是中小学教学的重要要求,而“双减”政策的提出则将其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做好学科减负工作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但当今的教学理念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减负”也不应该盲目地“减”,而应当在保证一定教学效果的基础上,给予更多的时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实学科育人的本质。因此,以牺牲教学效果为代价进行减负是不可取的,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好减负提质工作,让语文教学回归育人的本质也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便对此进行了探究。
小学教学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作业的“减负”必然需要高效的课堂教学作为支撑,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课后作业的减负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重要的趋势,信息化设备的使用,信息化技术的落实对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能导入更加多样的素材,开展更具趣味的课堂活动,还能与学生充分互动,更加快速、便捷地收集学生的学业数据,这对于教师充分立足学生的基础进行针对性教学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要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信息化设备、信息化素材的充分利用是相当必要的。而如何将语文教学素材与信息技术充分融合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例如在《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的教学中,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播放相关的电影片段。在电影片段中,主人公前期处于上流社会的舞会中,后期则处于原始丛林的争斗中,二者形成了鲜明对比,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之后,教师可以提问:“他究竟经历了什么?你们有人知道吗?”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进行批注,并完成教师以智慧课堂为途径布置的相应题目。在题目完成后,学生答题的结果会及时反馈到教师端,据此,教师发现学生在对主人公性格把握的题目中正确率最低,就可以增加这一部分的探究时间。这样,通过视频导入和智慧课堂上的学业数据跟踪,教师确定了教学重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如今,主题式阅读成为相当重要的方法,这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以单元为主题,构建多篇相关的阅读方面有所体现。相比过去,如今的教学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也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群文阅读是以一个主题为中心,将多篇文章综合起来进行探究的方法,其不仅契合了部编版教材的主题单元,契合了单元整合的理念,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对于完成提高学生阅读量的目标有着积极的影响。
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的主题为小说,教师就可以以“笔尖流淌的故事”为主题,构建以《桥》《穷人》为主的多篇文章,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当然,为了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篇目的选择上,教师要尽量选择不同时代背景、不同结构的篇目,让学生对小说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比较表,让学生比较几篇文章的不同,并布置仿写作业,引导学生积累相关的词句,以更好地完成本单元的写作任务。通过群文阅读,教师有效落实了单元整合的理念,也让学生收获更多。
过去,课后作业负担过重一直是中小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这也是“双减”政策提出的原因之一。在“双减”理念下,转变作业布置的方法势在必行。但作业的“减负”不能盲目,而应当突出重点,有所取舍。在生本理念的要求下,教师就需要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布置其需要的作业,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
学困生问题一直是中小学突出存在且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而过去统一的“题海战术”对学困生的压力无疑是更重的,也容易让学生陷入“基础越差,越无法完成作业,越不完成作业,基础越差”的恶性循环。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基础,作业完成的效率和承载量也不同。而要让作业负荷达到一个合理的层次,以统一的作业应对所有学生是不适合的。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布置的作业需要有一定的弹性,让学困生和优秀学生完成不同量和难度的作业,以落实分层教学理念。
例如在《伯牙鼓琴》这一课作业的布置中,教师就可以将所有的题目分为基础巩固、思考探究和拓展延伸三个层次。其中,基础巩固主要考查学生生字词和翻译方面的能力,具体题目为“巍巍”“汤汤”等词的注音,以及“伯牙破琴绝弦……”这样的句子翻译,要求所有学生完成。思考探究则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通过本文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知音’了吗?”要求学困生以外的学生完成,学困生选择完成。而拓展延伸则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如“你能用现代汉语改编这一故事吗?”要求所有学生选择完成。这样,通过弹性作业的设计,教师合理控制了作业对学生的负荷,有效落实了分层教学理念,在保证教学效率的情况下减轻了作业对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负担。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和性格特点,在不同模块的学习成绩不同,知识的薄弱点也不同。在过去以全班成绩为依据构建的作业练习中,学生个人能力未必能得到有效发展。生本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位,在作业的设计中,也需要落实个性化的教学理念,这就需要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薄弱点。而在中小学教学中,错题是反映学生薄弱点的重要素材。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合适的方法收集错题并向学生布置错题再练作业,有效落实个性化教学。
例如,在日常的教学中,根据作业布置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电子错题本和传统的剪贴法两种方式构建错题本。而每经过一段时间,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布置“完成错题本上题目”的作业。如在《石灰吟》《竹石》等三首诗歌学习之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布置“完成古诗和文言文相关错题”的任务。在本单元测试后,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布置“完成本单元错题”的作业。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错误的题目需要记录到二次错题本中,待下次练习。如在“坚劲”“尔”这两个字的翻译中,学生在初次练习和错题练习中都出现了错误,就需要将其记录到二次错题本中,置于下一个单元的错题练习之前,与下一个单元一同练习。当然,学生如果仍然错误,还需要再次重复上述过程,与下下个单元的错题一同练习,直到学生能正确翻译“坚劲”和“尔”的意思。这样,通过错题练习,教师有效落实了个性化教学,以针对性教学减少了不必要的作业,减轻了学生负担。
“双减”政策落实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减轻学生负担,还有着转移学生关注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考量。在这样的情况下,扭转学生的观念是相当必要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教学中做好引导工作,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反思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补充,而在小学阶段,学生反思很大程度上受教师评价的影响。过去,教师更加重视学科知识的学习,评价方法也是以成绩为主。而在“双减”政策下,发挥学科育人本质成为高效教学的要求,转变学生观念,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能力和品质的发展越发重要。这一方面需要教师以合适的方法为学生指明正确的反思方向,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开展相应的反思活动,引导学生将反思活动常态化。
例如,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评价量表、优秀学生评选等多种方法将良好品德和素质的评价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其中,评价量表中的指标不仅包括学生的成绩,也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出勤率、小组合作氛围等。而在优秀学生的评选中,教师也不能单单关注学生的语文学科成绩和进步幅度,还要关注其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主动帮助其他学生等品质方面的表现。这样,通过评价指标的变化,教师有效引导学生从品德培养方面进行了反思,提高了学生对良好品德的重视程度。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学生能力的发展也应当有所区别。兴趣社团是学生兴趣发展的重要措施,能通过不同的活动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能力。而在小学阶段,以学校放学和家长下班的间隔开展的课后服务活动也为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而具体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则需要构建辩论、朗诵等多个与语文相关的社团,并指导学生开展相应的活动,有效促进学生兴趣发展。
例如,在课后服务中,教师可以与其他教师商议,在固定的社团活动时间中再划分具体的社团活动的时间。具体到语文方面,教师则可以将辩论、朗诵等需要教师指导的社团活动划分到不同的时间。如辩论社团的活动在周一,朗诵活动在周二等。在社团活动中,教师既可以拓展一部分在日常教学中不会深入学习的进阶知识,也可以额外开展原本不便于开展的活动。如朗诵社团的活动,教师就可以教授学生具体的关于重音的知识。而在辩论社团的活动中,教师则可以充分利用社团活动更加灵活的特点,开展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应该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应该以自然为本”这样的与语文教学内容联系不够紧密的辩论活动。这样,通过多个社团的构建和相应社团活动的开展,教师有效促进了学生能力的个性化发展。
家庭教育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者年龄较小的小学阶段发挥着巨大作用。而在“双减”政策下,无论是课后作业的减负,还是良好品德素质的培养,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方法落实家校共育理念,与家长形成合力,更好地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双减”政策的落实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家长的辅助。如果家长不认可“双减”理念,在落实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教师减负,家长加压”的情况,学生所面临的状况并没有实质性改善。“双减”政策的落实需要教师积极与家长交流,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利用家访、家长会、信息技术等多种方法,让家长真正认可“双减”理念。
例如,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利用线上社交平台向家长发送关于“双减”的文件和实施方法。在六一儿童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的前后,教师则可以让家长进校参观“双减”政策下素质教育的效果,让学生表演课本剧、诗歌朗诵等与语文相关的节目,展现自己的能力。而在之后的家长会中,教师也可以开展关于“双减”政策和“立德树人”相关的演讲活动。这样,通过家校共育,教师有效创设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双减”政策落实的重要目的是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本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而在这些品质的培养中,很多都需要借助家庭环境,家长的引导和监督在这一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家校共育理念的落实也变得相当重要。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向家长发放评价量表,引导家长充分参与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中,在“减负”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例如,在《为人民服务》一课教学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布置社区劳动的作业。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教师则可以向学生发放量表,构建学生、家长两个评价栏。其中家长对学生评价的部分能让家长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督,这对于学生真正将社区服务活动坚持下去,从而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的品质有着积极作用。这样,通过相应的评价量表,教师更好地将德育教学拓展到家庭中,更有效地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德。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的落实是当今中小学教学研究的重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需要以合适的方法将原本作业中需要学习的内容转移到课上,切实降低课后作业对学生的负担,另一方面则需要以多种方法扭转学生和家长的思想,促进学生品质和个性化能力的发展,更好地落实学科育人的本质。这样,教师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发挥“双减”政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