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变化关键,探索创新实践之路
——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有感

2022-12-26 21:27余立峰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结构化课标课程内容

□余立峰

2022 年4 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标志着国家对义务教育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实施的主力军是教师,“2022 年版课标”的落地和实施离不开体育教师和其他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笔者结合对浙江省前期体育与健康地方课程建设成果的一些思考,对“2022 年版课标”进行了解读和思考,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其中的要义,更有效地开展教学。

一、运动教育为愿景,实施建议系统化

“2022 年版课标”是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2011 年版课标”)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它进一步明确了“会用、会比赛、能力为先”的运动技能教学理念,紧紧围绕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确立课程总目标: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学会运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形成良好的体育品德。课程实施强调要避免孤立、静态地进行单个动作技术、单个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提高学生在真实活动或比赛情境中运用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表明体育教学要转向运动教育,要强化“让运动成为生活习惯”的理念,培养学生主动适应自然、社会环境的意识和良好的体育品德。

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是体育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它决定了将“会用、会比赛”作为体育与健康教学实践的必然追求,而“单个动作技术的碎片化学习”很难实现“会比赛”的目标。对此,“2022年版课标”为教师提供了结构化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案。

水平一主要学习基本运动技能,为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学习打下基础,而健康教育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则贯穿义务教育阶段的始终。由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组成的课程内容,呈现出基础性、持续性和全面性的特点,让运动教育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

“2022 年版课标”要求专项运动技能学习采用大单元教学的形式,并对大单元的概念做出界定——对某个运动项目或项目组合进行18课时及以上相对系统和完整的教学。不难发现,与以往的单元相比,大单元的单元内容从“技术”变成了“项目或项目组合”。长期以来,体育教学单元基本都是围绕某个技术动作而设计的,结构化知识往往只局限于技术动作本身。这样的形式容易产生两个结果:一是过分依赖从分解到完整的教学策略,导致知识碎片化,如蹲踞式跳远按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知识点进行分解教学,缺乏整体性;二是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十分严重,如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按持球准备、腿蹬地、伸臂、翻腕拨指等知识点进行分解教学,如何与投篮、运球等动作进行衔接的知识在单元中并未涉及,导致知识片面化。“2022年版课标”要求教师进行完整的、涵盖多个动作技术和多个知识点的结构化教学,因此,大单元教学成为一种必然选择。事实上,知识结构化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学习者深度体验和不断联想的过程,因此改变学习方式是其必然结果。“2022 年版课标”明确规划了“核心素养—结构化—大单元—学习方式改变”的系统化课程实施路径。

理解了课程价值指向及实施策略,只是解决了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接下来的关键在于解决操作技术方面的问题,即如何通过大单元设计和课堂教学实现知识结构化的目标,如何通过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结构化教学,最终达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浙江省从2008 年开始,一直致力于国家课程地方方案《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行动研究,其中的相关成果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操作层面的技术工具。

《纲要》确定了从“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实施“学练三个一”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以及促进“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组织小组化、教法学法问题化和教学评价精准化”课堂教学转型三大策略。从“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可以帮助教师在将课程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时,达到知识结构化的目标。根据《纲要》,三维度设计的“某方法”就是课程的教学内容。体能维度设计的课时教学内容包含改进、巩固、提高本单元教材内容技术规格的练习方法,以及发展本单元教材内容技术本身所需体能的练习方法,而前者是主要部分。运用维度设计的课时教学内容是在项目实战、其他项目及生活中的运用方法。教师应尽量选择组合式的练习和运用方法,以足球运球这一技能点为例,可选择“足球运球+传球”“足球运球+移动”等方法。这样就在单元设计层面实现了知识结构化的目标。“学练三个一”是指每节体育课都要包含单一身体练习、以此为核心的组合练习以及以此为核心的游戏或比赛。其中,单一身体练习就是本课的教学内容,两个或两个以上动作组合成的单一身体练习是结构化知识的基础形态,它能进一步促进知识结构化。游戏或比赛一般在生动形象、贴近实际的具体情境中进行,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课堂教学转型策略的核心是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其中,教学组织转型是基础,教法、学法转型是关键,教学评价转型是难点。

二、课程内容新布局,减量增时促特长

“2022 年版课标”在课程内容的分类、学段对应、实施方式等方面都与“2011 年版课标”有较大不同。首先,课程内容凸显了基础性、选择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水平一的基本运动技能和水平二、三、四的体能都是学习复杂运动项目必须具备的基础性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专项运动技能学习的可选择性,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足了学生不同的运动需求;健康教育以及每个学科都必须设置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科整合的理念。其次,课程内容与学段不再一一对应。这样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身心发展规律等客观因素。如水平一对应的时期正是学生身体各项素质、动作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其中安排了基本运动技能和健康教育的内容,这也是为了解决选择性学习中学习起点不易确定的问题。以排球运动为例,如果课程内容按学段进行设计,那么五年级的学生需要学习传球。假如某个学校从五年级才开设排球课,那么从没学过垫球的学生一开始就要学习传球,这显然有违排球运动的学习规律。因此学段与内容不一一对应的课程设计是有必要的。最后,课程内容组织的实施方式体现出减量增时促特长的倾向。“2022年版课标”的课程实施部分给出的教学建议是“在3~6 年级,六类专项运动技能中各选择至少1 个运动项目进行教学,原则上每学期指导学生学练2 个不同的运动项目;在7~8 年级,从六类专项运动技能的四类中各选择1 个运动项目进行教学,其中必须包括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原则上一个学期指导学生学练1 个运动项目,在继续发展学生体能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专项运动技能;在9 年级,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1 个运动项目进行为期1 年的学习,保证学生初中毕业时掌握1~2项运动技能”。这些教学建议旨在帮助学生通过专项运动技能的选择性学习来减少学习内容,增加每项内容的学习时间,保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相对集中、持续地学习某个运动项目,最终实现掌握1~2项运动技能的目标。

课程内容的这一变化以及初中毕业时要求掌握1~2项运动技能的目标,要求学校和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体育课程设计思路。比较而言,《纲要》的课程内容设计思路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纲要》中的课程内容分必学、限学和自选三类:必学内容包括田径、体操、武术等以发展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的运动项目;限学内容包括球类和器械体操,且建议学校保证每个学生持续学习1~2 项球类运动和1项器械体操项目;自选内容由学校根据特色建设需要进行选择和确定。同时建议每个学期学习的内容不要超过4项,从而保证每个项目都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并以单元连续教学的形式来落实项目,避免蜻蜓点水式的教学弊病。学校体育课程内容按这种方式设计,虽然在内容分类方式上与“2022年版课标”有一定差异,但二者的本质、设计理念以及实际操作过程都是一致的。如《纲要》中的必学内容与专项运动技能中的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和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是一致的。课程内容的减少会使同时学习同一内容的学生人数增多。因此,学校在安排课程时,必须坚持或恢复体育课优先排定的安排惯例,避免在场地、器材使用等方面产生更大的冲突。

三、学业质量明标准,评价凸显表现性

与以往的课标相比,“2022 年版课标”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和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了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运动表现特征。它还在学生的每个课程达到水平目标要求时,针对相应的内容要求提出了学业要求,从而构建了从内容要求到学业要求再到学业质量标准的完整体系,给使用者提供了教什么以及教到什么程度的参考细则。学业质量标准具有托底性和表现性两大特征。首先,学业质量标准对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和专项运动技能分别制定了对应不同水平的学业质量合格标准。以球类运动为例,其中的体能要求是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合格水平,如果其他条款都达标就意味着球类运动达到了合格标准。其次,学业质量标准突出了表现性和量化的特点。如能“说出某某知识、概念和原理”等,能“在某某环境中做出某种动作或运用动作技能”等均为行为表现描述标准。这说明学业质量标准强调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旨在通过学生的学习结果和行为表现,更好地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也为分析教学质量提供直接依据。

由于体育运动项目繁多,针对专项运动技能,“2022年版课标”只是提出了每类运动的总体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并且在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方面各选择了3 个项目作为案例。其余多项专项运动技能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需要教师自己制订,这也是实践的难点。而《纲要》以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的形式,明确了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对于日常教学中常用的体育课程内容,《纲要》实施了从水平一到高中一体化的设计,使每个内容标准都有对应的表现标准,一定程度上弥补了“2022年版课标”的缺漏。表现标准既是单元目标的原始参考,也是开展评价和监测学业质量的依据。浙江省从2016年开始进行探索,依据《纲要》的表现标准,设计了学生基本运动技能测试的“考卷”,即“闯关游戏”,根据学生在闯关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分析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进行改进。《纲要》突出表现性的设计特点符合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的基本要求。

总之,“2022 年版课标”的变化体现了体育教学与时俱进的特点。教师应立足校情、学情,以“2022 年版课标”和《纲要》为引领,高质量地完成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真正发挥体育课的价值。

猜你喜欢
结构化课标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改进的非结构化对等网络动态搜索算法
深度学习的单元结构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