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群文阅读是一种语文阅读教学新理念。群文阅读能够拓宽阅读视野,提高阅读品位,丰富教学内容,打通高中生语文“任”“督”二脉。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们注重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将群文阅读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发生改变,加快阅读的进度,使学生在繁杂的课文中进行思考,思维更加活跃,使课堂的内容更加充实、更加高效。文章主要针对群文阅读之于打通高中生语文“任”“督”二脉的核心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45-0023-05
在当今中国这个浮躁的社会,所有师生都必须沉好自己的心灵读书,群文就是一个着眼于培养学生真实读写能力、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读书新方法。群文联读或者说群文阅读,都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并非目的和价值,是术而非道。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要不停学习,不停实践,要对语文教育思想有科学理解,对语文教学规律有精准把握,做一个“问道”语文人。教师应该体会“1+X”阅读理念的深刻内涵,增进对群文阅读教学的深入学习和探索,创造更多、更高质量的教学思考和课堂案例,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综合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一、 群文阅读之于打通高中生语文“任”“督”二脉的核心作用
在新教材、新高考的背景下,群文阅读教学成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打通高中生“任”“督”二脉的重要途径。为寻求群文阅读及教学的突破口,引导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开创适应新高考要求的教学路子。群文阅读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读者的深层阅读,而群体阅读是通过读者兴趣的变化来实现对文章的理解。结构化是群体语言学习的一个关键技术,它能够使学习者掌握读、写技能,以及提高他们互动思考能力和语言素养。通过群文阅读促进了学生认知与创造、比较与融合、理解与鉴赏、批评与拓展等语文素质的生成。群文阅读这一具有创造性的阅读教学实践模块的诞生,有力地克服了当前语文教育中存在的系统化弊端,使学习者在读书过程中会大量阅读,从而提高了学习者的读写素质。
二、 群文阅读教学要点
群文阅读是围绕一个主题,将一组文章引入课堂,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的教学模式。要在一堂课中进行多篇文章的解读,也就意味着对文本的解读要有所取舍,不能面面俱到。因而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的作用变得尤为重要。阅读教学的观念要转型,特别强调核心素养的提升,关注人文浸润,以“立德树人”为目的,重视人才的大情景,清楚教育了多少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教育了人,人才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总体策划,有机结合,自然渗透,要以文化教育人,以文育才;注重训练学生在处理实际情景中复杂问题的能力,语文教学以任务群为引导,由教师设定任务,学生使用智慧来完成任务,使他们从这个过程中或结果中利用经验和阅读的感受建构认知和语文理解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质;要学会在复杂的语文材料中寻找解决的方法,过去是单篇课文阅读,我们只注重整个文章理解,现在是成组的群篇阅读、互文性阅读、主题阅读、专题阅读、整本书阅读、“1+X”阅读等多种阅读方式,这很接近我们真实的阅读生活,面对这些不同的阅读材料组合,教师要找到解决阅读难点的路径。统编中学教材的整体设计思想,要在传承中发展提高,把中学教材分为必修课、选择性必修和选修,教材尽可能突出这种区别,以形成二类教学的梯度与层次;中学教材运用“人文科学主体+教学任务群”两个线索总体策划单元教学设计,主要是强调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高,以体现教育价值;语文课的主要任务呈现以题材聚合、打破传统文体、以单篇加多篇的方法组成单元教育资源,具有鲜明的内容整合特性,更贴近于实际的读写生活。群文阅读中的“群文”,从数量属性上应为三篇及以上,内容形式不必拘泥于纸质文本,电子、图片、电影亦可入选;内容关联上可为并列关系,亦可围绕核心文本进行聚集;从操作层面上来说,应先确定议题、再选择文本并设计问题。
三、 借助群文阅读打通高中生语文“任”“督”二脉的对策
(一)开展群文阅读活动
群文阅读通过多维度的阅读行为,抵达阅读的广度、厚度、高度和深度,开启了阅读新时代,其“群文思维”所具有的类属性、聚合性、整合性、通融性、互文性,是任何一种阅读路径不可比配的,群文阅读更有利于实现学生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教学理想,让阅读行为真实发生,让阅读成为一种常态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让阅读滋养心灵,涵养性情,润养生命,让课堂成为学堂,让学生成为学人,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教师可以打造“古今史论第一——说理能士擂台赛”的活动,组织学生按《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两篇史论分组参赛,在学生充分地展示中重回历史现场,明晰史论价值,并通过学生对文章说理缺陷有理有据地辩驳,指向文章的写作目的和文本精神内涵,触及当下,在写作任务中完成对课堂教学的升华。
(二)立足群文阅读,发展语文关键能力
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开展群文阅读应该汲取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高中教师应该继续引领学生坚持阅读,广泛阅读,让阅读的种子在高中生的课堂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结出累累硕果。例如,在《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與《我与地坛》群文阅读教学中,这三篇课文分别由郁达夫、朱自清与史铁生三人所写,记录了三位作者与北京的故事。学生普遍对北京有向往之情,但是真正游历过北京的学生却不多,所以对于我国首都的认识依然停留在想象层面,而这三篇课文却可帮助学生去想象在北京生活的状态,使其能理解游子在北京生活时的孤独与寂寞、坚持与信仰。再如,教师以国民劣根性的“看客文化”为主题,对鲁迅先生的名篇《祝福》《孔乙己》《阿Q正传》等展开群文阅读教学。课堂紧扣文本,从“谁是看客”“何为看客”“为何看客”“拒绝看客”四个层次,引领学生层层深入,总结归纳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特征,继而鼓励学生用自己鲜活生动的语言给“看客”下定义,再举出当下生活实例请学生比较“现代看客”与“鲁迅笔下看客”的区别,进而引领学生剖析中国式“看客文化”长盛不衰的真正原因。学生也通过泛读、细读、研读三步骤增加了知识储备,习得了思维路径,获得了独特的生命体验。
(三)明确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
为进一步落实高中语文“双新”教学,探讨基于任务群的群文教学方式,尝试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选好议题有效开展群文阅读活动。群文阅读,要以议题为任务驱动,通过多文本的比、对、读、议实现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议题的选择要有开放性、双指性和系统性。文本选择上,要体现清晰逻辑的结构化特征;问题设计上,要解答域宽问题,对多篇文本共同发问,通过阅读单呈现问题。例如,老师可以借助“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话题,设置具体情境,教师教学《文化传承与创新》将鲁迅的《拿来主义》与《创新必须择旧——读〈拿来主义〉札记节选》和《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共同组文,课堂设计体现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巧思启智,为“孔子学院”宣传册选择宣传语的环节设计,成为课堂的亮点。引导学生在文化的“拿来”和“送去”中辨析理解,于文本链接中领悟“拿来主义”的内涵,培养与时俱进进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意识的目标得以实现。再如,教师以“女性悲剧人生”为群文议题,选择《新课程1+X群文阅读读本》中的《祝福》《明天》与外国小说《素芭》组文。课堂上,学生自主选择文本叙述视角,复述小说主人公的經历,通过人物遭遇挖掘女性悲剧的原因。利用评价量表,让学生在互评中有“章”可依,有文可表。整节课趣意横生,情感入心。“人们的集体无意识往往是造成主要人物悲剧的原因,但悲剧的人生并不是女性的宿命”,其中一位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体现了课堂深度与情感渗透,使人耳目一新,击节叹赏。教师应该夯实群文阅读的基础,将“群文阅读”和“任务群学习”“整本书阅读”相结合、群文阅读与校本课程建设相结合、群文阅读经典教学模式与优秀教法相结合,改变学生的阅读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推进以“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取得新成效。
(四)读写结合,提升素养
群文阅读是在一个单位时间内阅读相关联的两篇或多篇文章,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形式。群文阅读不仅是教师在课堂中的一种教学活动,教师的重要作用是打通学生的“任”“督”二脉,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应该在群文阅读课堂中开展读写结合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群文阅读课堂并不是阅读的终点,而是阅读的起点、补给站,更大的意义还在于通过教师指导下的群文阅读教学,学生能够自我主动地自觉阅读,开展个性化的阅读,以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要求。教师应该冲破固有思维束缚,为学生打造开放的课堂环境,努力提升文学思考品质,为学生拓展阅读的思考高度,实践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师可以以《回到历史现场:王朝败亡谁之过》为题目,联读《过秦论》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以“寻作者之思,效作者之责”为本节课学习活动的主任务,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秦和后唐的强盛及灭亡原因。以“格物之美”求取辩证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学生对实现人生价值的思考,以“正美之心”求取美的人文之实,最后,学生动笔练习,学习两篇文章的对比论证方法,以及整散结合的语言表达方式。老师这节课做到了群文整合、主任务选择得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实现,在师生互动中达到共生、共建,切合课标“学习任务群”理念,指向“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五)创设情境,激活兴趣
群文阅读一定要有主题意识,不贪图求全,最好一课一得;一定要有文本意识,课堂不可脱离语文本质;一定要有整合意识,关注“同”与“异”的交互;一定要有学生意识,应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对情境化教学应注重激发兴趣、运用能力,拒绝创设虚假情境。因此,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情境课堂的创建。例如,教师开展《“突发事件”的魅力——〈祝福〉〈促织〉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以统编教材必修下第六单元的《祝福》《促织》两篇小说的整合为例,落实大单元任务目标,设定教学重点为:在群文比较阅读中把握“突发事件”在小说中的必然性和深层意蕴,感受“突发事件”的魅力。教师首先设置真实的任务情境:即将成立的戏剧社为庆祝社团成立,准备用一个精彩的节目向全校师生献礼。戏剧社部分成员拟对《祝福》和《促织》两篇小说进行改编,请学生对比备选方案与原小说的区别,思考是否合情合理。在该任务情境的引领之下,教师带着学生由浅入深地对两篇课文进行探究学习。通过精心设计情节曲线图,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突发事件精准定位,并启发学生领会情节突转对备选方案和原小说带来的截然不同的效果。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逐步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思考突发事件在小说情节运行中的内在因果,探究人物的深层心理,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意蕴。教师不仅立足于文本的探究,还引入英国福斯特《小说面面观》中有关情节的“因果关系”理论和孙绍振《名作细读》中的“打出常轨”理论,水到渠成地总结出优秀小说作品中“突发事件”的魅力:情节突转,波澜起伏;情节运行,吻合因果;人物“出轨”,深层心理;主题呈现,丰富深刻。
(六)信息技术提高群文阅读的教学效率
为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升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群文阅读教学的能力,提高对智慧课堂设备的使用技能,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入课堂,增强群文阅读教学效果。例如,教师教学《有的放矢——议论要有针对性》一课,这堂课重在让学生从现实针对性和读者意识两个方面学习议论要有针对性,并引导学生提高自身德行修养,做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整堂课从针对现实深挖根源与针对特定读者进行论证这两个方面来展开,以《师说》为例,请学生合作梳理本单元多篇文章,并结合现实,学以致用,让学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更让学生懂得责任担当与青春奋斗,从而获得思想的升华。同时,课堂首尾借助信息技术播放动画视频,为课堂的导入和总结增强情境感。教师借助平板发布随堂练习,通过系统生成的学情报告,即时了解学生的知识盲区,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帮助学生透彻把握知识点。
(七)开展群文阅读导读课,拓展学生知识面
为了更好地打通阅读和写作的“任”“督”二脉,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开展阅读导读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文学素养。例如,教师开展主题为“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古代兵器探究”的群文阅读汇报活动。教师对本次主题进行一些背景介绍,给大家分享《越王勾践剑》(选自《新少年》2014年04期)这篇文章,介绍了越王勾践剑的基本特点和历史意义,接着分享文章《中国十大名剑之泰阿剑(威道之剑)》(《越绝书》),介绍了秦王佩剑,让现场同学理解“剑”与“道”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最后老师分享了《史记·刺客列传》《越绝书·外传·记宝剑》《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等关于“徐夫人匕首”“鱼肠剑”等兵器的文章片段,带领大家领略了古代知名兵器的风采,探讨了其实用价值和历史意义。再如,教师开展主题为“从刘邦所赠物中可见其心机深重”的群文阅读汇报展示课。首先由教师分享文章《古玉史话》及翻译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广泛地参考相关藏书,并根据史料进行分析,将史实与个人看法相结合,大胆推测刘邦所赠物为先秦旧物;接着分享《我对“玦”“璧”“玉斗”的理解》(新语文学习2007年03期),从更深层次剖析了玉斗、玉璧等背后的含义,并说明刘邦贈玉斗与范增的目的,很好地向大众解释了鸿门宴最后范增大怒的缘由;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看历史》杂志中的多个历史故事,从鸿门宴后的事态发展,来证明刘邦心机深重而项羽心思单纯且刚愎自用。在每一次群文阅读活动,教师都可以设计问答环节,台下同学向台上同学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点评或质疑,同时教师要注重“听、说、读、写”四大宝。“听”,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对分享文章的讲解员,需要认真倾听他们所表达的观点,提出的意见,最终方能真正达到“求同存异”的目的。另外,更需聚精会神倾听的是在提问环节中台下同学的反驳,只有听到、听懂,才能有效地“反击”。最后,要学会倾听语文教师的意见,这也是群文阅读的关键所在。“说”,学会快速组织语言。对阅读小组组员,有效地提出观点,缜密地议论,让组员接受自己的观点;对台下的听众,需快速组织语言,才能完美回应同学的反驳;对教师,更需组织好语言,才能有效地受老师的指点。“读”,群文阅读中的重要环节,每一位讲解员都需事先熟悉并朗读自己所选文章,并讲出为何选此文章,厘清作者思路,在课堂上才能更有条理地呈现给台下的听众。“写”,重点在于做笔记。在讨论的过程中,迅速写下想到的思路,写下可借鉴、有用的观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更快地统一意见,达成共识。总而言之,群文阅读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意识到,自己不但是阅读者,更是美文的分享者、慎思的评论者和文化活动的参与者。
(八)以情感为线索进行群文阅读
近年来,随着语文教学的改革推进,教师们更加清晰地意识到群众文学艺术高度符合语文的教学要求,未来的语文教学也会以单文读写、群体文学艺术读写、整本读写的形式,组成一种立体而多元的架构系统,而群体文学艺术读写发挥的桥梁与纽带功能,也会更加突出、愈加关键。教师们开展“杜甫的孤月情怀——杜甫咏月诗群文阅读”,以“杜甫的咏月诗”为切人口,以“感悟杜甫笔下的孤月情怀”为话题,将杜甫的三种诗作组成了杜甫咏月诗歌的群众文学艺术解读的文本,与学生们共同探究一个意象在同一诗歌中怎样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内涵。课堂群文阅读寻求到了以下三个层次递进性的突破点:初阅诗文,整体认知,完成自读任务表格;再读诗文,通过合作研究,掌握了诗人的情感内涵;通过延伸研读,探讨情感交流,并深刻分析产生因素,通过由浅入深地解读剖析了杜甫的三首咏月诗歌,系统总结了杜甫坎坷艰辛的一生,并深刻地探讨了杜甫忧国忧民的崇高人格力量。教师的课程抓住作者一生经历、诗歌意境、写作特点、表现手法、情感内涵等,进行纵向的对比阅读,并提出典型任务,在教学上进行教学整合,以学生习得内容为主线,辅助教师的讲授,使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作者的各个生命时期的不同写作特点,从而有助于学生在理解一个作者的其他创作特点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真正提高对诗歌欣赏的理解能力,最后引导学生与各小组追根溯源、共同探索构成作者诗歌咏月意象丰富内涵的深刻问题。从话题的设定、选文的定义、课程目标的制定、课堂的设计等四个方面,向课题组教师们生动地介绍了群文读书的价值和意义,更建议教师在读书过程中应时时注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真正做到与文本互动。再如,教师教学《五代史伶官传序》,立足本单元学习任务,基于文本特征和单元主题,学习目标设定精准到位。一读文本,读通句子,读出感情;二读文本,疏通文义,积累词语;三读文本,梳理思路,品味语言有序展开。遵循文言文学习的规律,品读结合,三个环节层层深入,让学生明确论说文的基本思路和语言风格,深入体会文章的深层意蕴和情感价值,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与文章情感类似、表达忧国忧民的文章,引导学生思考这类情感文章有什么共同点。
四、 结语
群文阅读不仅是一个概念,还是一种教学方式的改变,新教材教学要尝试大单元教学,创设好情境,设计好任务。在新课程、新高考的背景下,群文阅读教学势在必行,为适应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新趋势,深入探究高中语文阅读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该继续探索实践,以群文阅读课题研究为依托,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为学生发展增添羽翼。
参考文献:
[1]于艳林.高效提升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之策略[J].语文课内外,2020,3(23):69.
[2]唐胜天.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1,21(8):202.
[3]李倩倩.浅谈高中语文如何构建群文阅读高效课堂[J].知识文库,2021(6):125.
[4]胡能胜.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群文阅读教学初探[J].高考,2022(6):69-71.
[5]韩倩.聚焦语文群文阅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新课程,2022(11):33.
作者简介:关雪杉(1975~),男,汉族,甘肃徽县人,甘肃省陇南市第一中学,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