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进良
(甘肃省庄浪县实验小学,甘肃庄浪 744699)
当代社会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了人们日常交流和娱乐的重要载体,其中手机游戏又占据着重要地位,这就导致部分小学生迷恋上了手机游戏。而剖析和研究小学生迷恋手机游戏的现状及疏导策略是为了有效探索、解决小学生迷恋手机游戏这个问题,以便为小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随着现代社会广泛普及和应用手机,手机游戏成了学生喜爱的娱乐方式,当前小学生迷恋手机游戏已经成了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威胁学生人身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由于受到从众心理、父母的不良示范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小学生在家会使用父母的手机玩游戏,他们通常自制力较差,无法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甚至课堂上也会回味游戏内容,进而严重耽误课堂学习时间[1]。除此之外,许多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会把手机带进校园,在教师无法有效监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下,他们会偷偷在课堂上或者在课间玩游戏,这样不仅降低学生个人的学习实效,也扰乱了正常的教学氛围。学生痴迷手机游戏也会影响他们的意志品质,导致他们无法坚强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1.创设外在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小学教育过程中,环境发挥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性格和品德素养。如果学校和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外在环境,那么小学生处于优质的环境和良好的氛围中就能逐步改善自己的观念,进而脱离沉迷于手机游戏的状态。反之,如果学生长期处于恶劣的环境中不仅难以改变自身的观念,甚至还会沾染更多不良习惯。所以,为了营造良好的学校和班级氛围,学校相关部门和班主任教师要致力于创设外在环境,让学生在设施完备、风景优美、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中接受积极的影响,促使他们在环境的影响下转变自身的学习和生活观念,帮助他们了解手机游戏的危害和不良影响。同时,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小学生也能增强自己的积极思维,进而提升抵抗诱惑的能力。
不过当前小学教育过程中,学校忽视了外界环境的重要性,没有明确外在环境对学生内在品质的影响,所以既没有着重布置外部环境,也没有引导教师和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只是单纯对学生展开说教,给他们滔滔不绝地讲大道理,这样不仅无法让学生迷途知返,反而还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可见错误的教育形式无形中会纵容学生沉迷手机游戏的行为,不利于增强小学生的自控力。对于小学生自控力差、校园氛围不够优化这个问题,学校和教师可以联合起来重视创设校园和班级外部环境,以开放图书馆、设立主题区域、建立班级阅读角等形式确保学生能够在校园图书馆里阅读和学习、在校园文化长廊和班级阅读角中自主探究,引导他们通过文化长廊和校园标语了解手机游戏的不良影响,从而让他们在充满文化气息和教育元素的氛围中提升自控力。基于此,学生不仅可以摆脱过度依赖手机的状态,还能接受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对于他们形成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有重要的意义。
2.创设内在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内在环境对学生具有持续、长久的影响,如果学生长期生活在文化氛围浓厚、积极情绪强烈的环境中,那么就会逐渐提升自我管控和应对生活难题的能力;反之,如果长期生活在文化氛围淡薄并且充斥着消极情绪的环境中,学生自然难以提升自制能力和抗压能力。可见合理创设内在环境对于改善学生迷恋手机游戏的状态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让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摆脱手机游戏的不良影响,学校和教师就要创设优质的内在环境,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班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观念,帮助他们全面了解手机的优、缺点,让他们明白小学生主要的职责和义务,促使他们在积极、乐观的教育氛围中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改变行为方式[2]。然而传统的教育环境中,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更关注学科教学,都把教学管理作为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却忽视了内在环境对小学生的重要影响,既没有把规避小学生迷恋手机游戏作为主要管理目标,也没有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所以导致小学校园呈现内在环境不够优化、学生心态不够积极的状态,这也是迟迟无法解决学生迷恋手机游戏这个问题的一大原因。
针对小学生没有树立乐观心态和积极人生观念的问题,学校和教师要在正确认识内在环境影响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具有引导性和教育性的环境,让学生通过校园传统文化活动、主题班会、课前三分钟演讲、以“手机游戏”为主题的辩论赛等活动接受良好氛围的影响,以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学习文化知识、增强自控能力,从而逐步脱离手机的不良影响,以此提升学习的积极性、树立乐观的生活观念。值得注意的是,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手机时,教师不要一味只讲手机的缺点,这很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是要客观说明手机的优、缺点,这样才更容易得到学生的信服。基于此,教师才能真正发挥教育工作的作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使用手机的观念,提高自身的自制能力。
班级管理是影响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班主任能够增强班级管理的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班规班纪,就能为小学生提供结构完善、制度严谨的学习环境,学生处于这种环境下也能自主约束自己的行为,久而久之还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为了改善小学生迷恋手机的现状,班主任教师可以通过制定规章制度的方式强化班级管理的力度,严格管理小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迷恋手机游戏的负面影响,让他们明白无节制地使用手机会给他们个人及集体带来严重危害。在教师的引导和班规的约束下帮助他们逐渐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摆脱迷恋手机游戏的状态,产生强烈的自我管控意识,进而改善迷恋手机游戏的问题。然而大部分小学班主任都没有把学生如何使用手机设立为班级制度的一部分,也没有根据学生沉迷手机游戏的情况制定单独的规章,学生在这种松散的管理环境中自我管理意识较弱并且缺乏判断对错和真伪的思维能力,就容易经受不住诱惑偷偷把手机带到学校,并且在课上时间偷偷玩游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自己和他人学习的效率,进而逐渐陷入迷恋手机游戏的恶性循环。
对于班级管理力度弱、学生缺乏自我管理意识、没有明确的规章管理制度等问题,班主任可以针对学生沉迷手机游戏的现状制定并出台专门的规章制度,不仅要规范和约束学生日常的行为,还要单独规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手机,让学生在阅读规章和解析制度的过程中明确自己在学校里的职责,让他们意识到遵守规则会获得奖励,而违反规则会受到惩罚,引导他们自行约束自己的行为,以便学生在校内能够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逐渐摆脱依赖和迷恋手机的状态,从而在校园和班级内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3]。
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和学校是他们学习和生活的两个重要场所,而家长、教师是影响他们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关键人物。所以为了解决学生沉迷手机游戏的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和价值观念,教师要承担起沟通桥梁的责任,与家长取得共识,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政策,促使他们明确手机游戏会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形成家庭与学校协同一致的管理模式,共同应对小学生迷恋手机游戏的问题。但是目前小学教育过程中,一部分家长还存在错误的观念,他们认为教育是学校的责任,自己既然把孩子送到了学校就不用再多费心,所以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闻不问,也没有与教师建立稳定的联系,只关心孩子每次的考试成绩。而部分教师也缺乏互动沟通的意识,除了家长会的时间以外很少会与学生父母取得联系,没有起到桥梁的作用,也没有积极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这就导致家校双方没有形成教育的合力,学生在这种宽松的教育环境中很容易被手机游戏强烈、刺激的视听内容吸引,进而出现沉迷手机游戏的情况。
因此,教师要构建家校双向互动的教育模式,引导家长和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让家长自觉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学校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校里的实际情况组织家长召开座谈会、家长会,从思想上展开指导,帮助他们找寻正确的教育方法,进而共同商议家校合作教育对策。同时,为了能够有效落实家校合作,学校还要搭建“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等互动平台或载体,让学生在家校共同教育的背景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有效解决小学生迷恋手机游戏的问题。
小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能力相对较薄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心理问题或者情感缺失,导致产生不良行为,甚至会出现心理方面的疾病,进而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手机游戏上。所以为了改善上述情况,增强疏导效果,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部门,聘请专业的心理医生定期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学生在专业心理教师的引导下了解手机的优、缺点,进而认识到手机游戏给他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影响。
同时还要注意帮助学生解开心结,排解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应对困难的观念和意识。然而大部分学校缺乏正确的管理和教育意识,并没有足够重视心理问题,自然也没有设立专门的心理疏导部门,没有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所以小学生迷恋手机游戏的程度日渐加深,严重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4]。为了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手机的优缺点、增强疏导效果,学校可以针对学生无节制地使用手机这个问题成立专门的辅导部门,聘请专业的心理学人才到校任教或由专业的心理医师兼职,让学生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常规心理课程等环节和流程正确认知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同时,在心理教师的引导下正确认识手机游戏,驱使学生能够有节制地利用手机游戏舒缓心情,摆脱沉迷手机游戏的状态,逐渐改变自身的不良行为和习惯,杜绝无节制地玩手机游戏的情况,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还能有效改善学生群体沉迷手机游戏的现状。
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价值观念,改变他们无节制地使用手机的现状,不仅要依靠理论教学和心理辅导,还要依托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亲身体会沉迷手机游戏的危害。因此,为了提升小学阶段的教育质量,有效降低小学生痴迷手机的程度,教师可以在理论引导和心理辅导的基础上开展课外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外实践活动上,扩展他们的眼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外部世界,进而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
然而现阶段小学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为了完成学科教学任务而大量挤占小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时间,大大降低了开展课外活动的次数,也没有针对“正确使用手机”这个议题组织专门的课外活动,教师单凭说教很难让学生认识沉迷手机游戏的危害,也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使用手机的理念,这就会降低教育质量。对此,学校和教师可以从实际教育情况出发设计并组织一系列课外活动,让学生通过采风、社会公益、走访调查等活动形式认识世界的美好,促使他们在社交过程中转移自身的注意力,减少关注手机的时间。教师也可以在课外活动结束之后引导学生回顾活动的快乐时光,让学生意识到除了手机游戏之外还有其他有趣的事情,从而带动他们逐渐远离手机、回归现实世界。如此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生活经历,学生还能与教师和同学创造更多温馨、快乐的回忆,逐渐摆脱依赖手机的状态。学生与同学交流时话题也不再只围绕手机游戏,进而逐渐从无节制地玩手机游戏过渡到有节制地玩,只把手机游戏作为放松身心的一种手段。
总而言之,目前手机游戏是危害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利于小学生全面发展,也给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所以,学校和教师要发挥带头作用,协同家长一同改善小学生迷恋手机游戏的问题,通过创设环境、制定规章、家校互动等措施疏导小学生,从而引导他们逐渐改变沉迷手机游戏的状态,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