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下的2-3 岁幼儿自主性培养策略研究
——基于常州市托育中心的教育实践

2022-12-25 00:26
学周刊 2022年35期
关键词:托育自主性成人

刘 莹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 116000)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托幼一体化和三孩政策的实施,托育机构纷纷涌现。研究中的4 所托育中心都注重幼儿物质生活质量和身体的健康安全,弱化了对于幼儿人格的培养,对此阶段应培养幼儿自主性的目标意识不够。自主性培养包含生活中的自主活动、幼儿游戏中和活动中的自主。教师首先要有自主性培养的教育目标,才会支持幼儿的自主行为,并在活动过程中协助幼儿的自主活动。文献中关于2-3 岁幼儿自主性培养研究多集中于自主进餐、自理能力等方面,在理解幼儿发展特点和教师自主性教育目标意识确立的研究不多。

自主指“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1],自主性指“个体不依赖于外界的支持,能自主选择、调控相应活动的能力”[2]。“幼儿自主性”指幼儿能按自己意愿行事的能力[3],包括对周围事物进行基本的尝试和探索,自己尝试吃饭、喝水等生活活动;对周围的环境事物感兴趣,喜欢与周围环境进行互动,感受自己可以掌控的力量;初步形成的自我意识让幼儿喜欢自己决定,拒绝成人的帮助,如自己想要自己拿东西、搬椅子等,产生自己想要决定的独立意识。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指出“1-3 岁幼儿处于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阶段”[4]。人格发展中的每个阶段都是一对矛盾冲突体,如果能够顺利解决矛盾,那么幼儿的人格就会健康发展,而且每个阶段都在前一阶段解决矛盾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发展。因此,基于此理论,如果成人允许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并在幼儿需要帮助时给予支持,就会满足幼儿自主的需求,形成自信心和自主感;如果成人包办,幼儿就会对自身应对周围环境的能力表示怀疑,产生羞怯感。2-3 岁幼儿有这个年龄阶段独有的阶段性发展特点,只有充分理解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才能为幼儿的自主性提供相应的支持。

二、2-3 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过程

(一)幼儿的发展敏感期与自主性的需求

首先,2-3 岁幼儿处于细小事物的敏感期。这个阶段的幼儿能够敏锐地观察到成人注意不到的事物,内心有想要观察的需求,如在草地上认真观察小蚂蚁,如果此时成人不打扰,为幼儿提供可观察的时间和空间,并鼓励幼儿分享和表征自己的观察发现,慢慢会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

其次,2-3 岁幼儿处于秩序敏感期。幼儿喜欢有秩序的环境和有规律的生活,如幼儿自己坐在贴着自己小名贴的位置,感受“我自己的物品”的自我意识的概念和所有权概念,因此成人在与幼儿交流时注意关于“所有权”的表达,比如这个物品是“谁的”“归谁所有”,要和幼儿说清楚。此外,有规律的生活能快速建立幼儿对环境的安全感。在熟悉的生活和有规律的生活动态背景中去学习,既能满足幼儿对秩序感的需求,又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最后,幼儿处于口语发展的敏感期。幼儿想要进行表达,但是由于词汇匮乏,不知道怎么表达,因此教育者可以进行引导,如在和幼儿交流时用幼儿能听懂的语言与之进行交流;语言在交流和运用中获得,因此为幼儿提供可进行交流的活动,如语言领域中的谈话活动,或在其他的活动和游戏中重视幼儿语言的交流与运用;语言需要词汇的积累,绘本活动在托育中心十分受幼儿欢迎,幼儿不仅喜欢图画,还喜欢很多有趣的故事,在故事中积累词汇。

(二)重复是幼儿的学习方式

幼儿喜欢重复操作一个物品,如反复操作一个搭建活动“月亮船”的平衡积木。幼儿在每天的重复操作中获得经验,从开始来托育中心只会搭建一层,到最后可以又快又稳地搭建所有的积木,进而完成“月亮船”的搭建。幼儿在重复操作中获得了平衡、叠高等经验。教师应理解幼儿的重复的需求,为幼儿提供可重复游戏的空间、时间和材料,尤其是低结构材料的投放,满足幼儿反复与材料进行多种形式互动的需求。

(三)幼儿有自我服务的需求

“幼儿有探索和尝试为自己服务的需求。”[5]如幼儿在开始接触进餐活动时其实很喜欢自己进餐,如果教育者满足幼儿想要自己进餐的需求,给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幼儿会产生完成后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如果成人替代完成,久而久之,幼儿会渐渐形成依赖,也失去自己动手的兴趣,出现这种依赖性的“自理难题”。“自理难题”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固化的心理机制,如果没有得到干预就会内化为自我对外界的态度[6],幼儿不仅对进餐这一活动有依赖性,对其他事情也会产生依赖性。因此成人要看到幼儿自我服务的教育价值,满足幼儿自我服务的需求。

(四)在活动、游戏和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经验

首先,在活动中学习。教师通过各种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幼儿自发的活动,让幼儿了解自己和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通过亲自体验的方式了解一直好奇的成人所生活的世界,如职业体验活动等。

其次,在游戏中学习。幼儿在游戏中很容易表现出超常的能力,其主动性、探索性在游戏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7];幼儿是社会中的幼儿,通过与其他幼儿的交流,学习进行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幼儿的想象力在发展,喜欢假扮游戏,如娃娃家里,幼儿会模仿成人做饭,自己独自操作食物等,对生活进行模仿。

最后,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学习。幼儿的经验在操作与练习中获得幼儿喜欢反复操作材料,如果教师能提供低结构材料,幼儿会将低结构材料变换形状、玩法,满足其探索的需求;幼儿喜欢蒙台梭利教具,如插座圆柱体,幼儿对空间有强烈的好奇心,很喜欢插座圆柱体的“洞洞”,幼儿对秩序也有要求,因此将圆柱体一一对应嵌入“洞洞”里,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

(五)幼儿的成长需要成人的协助而非代替

幼儿对活动的喜欢不仅是由于兴趣,还由于这个活动完成后所带来的成就感。因此,在幼儿出现“困难”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主动提出,如“请帮助我(幼儿),让我(幼儿)自己完成”。帮助不是代替,协助幼儿完成,让活动有始有终,可以增加幼儿的成功感。

三、托育中心幼儿自主性培养的实施策略

(一)理解幼儿的行为,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支持

1.重视幼儿敏感期的发展需求。在幼儿喜欢独自观察细小事物时,教师应给予时间、空间与材料的支持,不干扰打断幼儿的行为,并为幼儿提供表达与表现的机会,分享自己的探索与发现;与幼儿一起创设有序的生活环境,满足幼儿对内心秩序感的需求;在幼儿有表达愿望时鼓励大胆表达并协助组织语言;提供适宜的幼儿绘本,鼓励幼儿自主地进行绘本阅读活动。

2.满足幼儿自我服务的需求。幼儿的自我服务是在满足自己“想要尝试探索”的内心需求,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为幼儿的自理活动提供支持,如材料支持,幼儿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勺子;满足幼儿自主饮水的儿童饮水机;小马桶方便幼儿如厕等。W 托育中心教师说:“要一直培养小朋友的自我服务能力。小朋友的自理能力和幼儿园小班甚至中大班小朋友相当,我们认为他们(幼儿)可以完成,他们就真的自己完成了,看来成人不能总是把他们(幼儿)当成‘小宝宝’去呵护。”

(二)开展丰富的活动和游戏,提供可操作的材料

1.开展丰富的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托育中心可以围绕幼儿实际需求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季节主题活动,还可以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感受自然的活动“寻找春天”、秋游活动;感受文化的活动,如传统节日活动;有关生命安全的活动,如防震演习。

2.丰富游戏内容,提供可操作的低结构材料。游戏内容包含户外游戏、体育游戏、区域游戏和幼儿自发的游戏等。幼儿可以进行钻、爬、走、跑、跳等各种身体活动、游戏活动和自发的活动等。在材料方面,首先,幼儿喜欢独自游戏,教育者可提供低结构的操作材料,幼儿可变换材料的摆放和玩法,不断与材料互动,满足其游戏的需求,如户外体育游戏中提供低结构的木块材料,幼儿可以自由进行创意拼搭。其次,为幼儿提供个性化的选择,吸引幼儿按照自己的喜好挑选活动。幼儿年龄越小,个性化需求越明显。再次,教育者提供不同难度的材料,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需求。最后,托育中心加入蒙台梭利的感官教具和日常教具。感官教具满足幼儿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温觉等感觉器官发展的需求。日常教具是将成人世界的物品微缩打包,变成了适合幼儿的日常教具,利于幼儿进行操作模仿。

(三)教育者要有课程意识,注重幼儿课程建设

1.托育中心构建班本化的课程方案。托育中心每个班级教师应基于本班幼儿实际发展情况、发展需求和本地区特点,结合托育中心的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借鉴或自主设计课程,形成课程方案,包含幼儿一日生活中可以作为课程的部分,幼儿的各种活动、游戏、材料和环境等,充分支持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2.幼儿自主性培养与教师引导相结合,多种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托育中心教师要具备扎实的“教学法”基本功,不同的活动采用不同的方法。没有好的教育方法,再好的课程内容,实施后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8]。这一点在实际教育中未能引起教育者们足够的重视。

3.建立以课程评价为导向的考核机制。托育中心管理者说:“归根到底还是要有考评机制,如果没有考核机制,一切(自主性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等)都没有用。”托育中心可以在原本的考核标准上增加“课程建设”的考核内容,以督促教师进行托育中心的课程建设工作。

(四)教师明确自身角色定位,与家长进行互助合作

1.教师是示范者。幼儿自理能力的形成需要教育者正确的示范和引导[6],包含动作示范、行动引导和或材料支持,如进餐环节可为幼儿示范取餐动作,也可以提供多样化的餐具,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需求,帮助尽快建立进餐的信心[9]。不可以直接替代幼儿完成或“嘲笑”幼儿。

2.教师是规则的讲解者与维护者。幼儿已经能够理解语言的含义,因此成人可进行语言讲解引导。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为幼儿示范加入游戏的技巧,如幼儿想要进入游戏区域可以问对方:“我可以一起玩吗?”当小朋友回答说“不可以”,幼儿可以说“那你们玩完以后我再玩”等简单的交往技能。此外,教师要做一个规则的维护者和实践者。如餐桌上的照片贴在哪里,照片中的幼儿就坐在哪里吃饭。偶尔早上点心环节,有的幼儿来得早就形成了一个新的小组,教师没有让幼儿按照片位置坐好,幼儿就会产生疑问,因此约定好的规则需要教师和幼儿共同遵守与维护。

3.教师是观察者。教育者不要人为干扰幼儿,要给幼儿与材料充分互动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在一个恰当的位置观察幼儿的游戏表现,保证了解幼儿的活动进程。这样一旦幼儿游戏期间发生争执,教师就能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反之,如果教师不了解情况,容易对情况产生“误判”,因此选择合适的观察位置十分关键。

4.教师是家长的反馈者和合作者。教师可以将观察到的情景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如幼儿在托育中心面对没有满足的需求时会重复说“我就要”,教师了解到幼儿在家里也会有类似的表现,这个时候教师要提醒家长自身态度的重要性,如何在幼儿未建立正确的规则时及时教育幼儿正确的做法,这是家庭的重要教育任务。教师在社会化机构里,在对比幼儿发展过程后,要将幼儿的行为结果进行记录与分析,并与家长定期反馈,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综上,托育中心培养幼儿自主性的发展,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过程,相信幼儿可以进行自我服务,提供环境和适宜性的材料支持幼儿的活动和游戏,要有课程意识,建立托育中心的班本化课程体系,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角色,与家长及时沟通,以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共同促进幼儿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猜你喜欢
托育自主性成人
私人还是公共:我国托育服务体系供给范式研究
《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的托育服务:国家义务与机构角色
解决托育难题需合力托底
中西部托育事业发展研究院筹备暨陕西省托育示范基地启动会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雁塔校区召开
成人不自在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Un rite de passage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