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政策的统编教材课内外整合阅读实践探索

2022-12-04 16:19福建省福清市实验小学郑丽明
华夏教师 2022年14期
关键词:统整课外双减

福建省福清市实验小学 郑丽明

阅读素养是基础素养,学生进行大量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复学复课后,学生原生态的阅读情况也体现出来了,有些学生因为家庭教育因素,远远没能达到规定的阅读量;有些学生貌似达到了阅读“量”的要求,但是细究起,却没有“质”的提升。“双减”政策的颁布,为阅读活动的扎实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有利的契机,使得阅读有了充足的可能性,原来“没时间读”的突出问题逐渐被弱化。在“双减”政策的教育环境下,基于观察到的阅读现状,笔者进行了统编课内外整合教学研究,致力于将课外阅读课程化,把统编教材与课外相关联文本进行整合,秉持“统整”理念,构建课内外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升阅读力,提升语文素养。

什么是“统整”理念?统整是指统合整理、组合建构,就文本提供的信息与已有知识、既得经验及生活体验重新组合建构,形成对某一问题更深入的理解,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真问题。“统整”不仅是把相关联的文本简单组合在一起,它还是:

1.统整阅读方法和能力的阅读。主题阅读是高阶阅读,它是真实情境中的阅读,统整阅读能创造丰富多元的阅读实践,让学生通过猜测、推断、讨论、读写练笔等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提高自身的整体阅读能力。

2.统整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教学。一组主题阅读的文本一定是与儿童的精神成长和生活体验相契合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将主题阅读与学习生活联结,联系已知经验,能引发学生的阅读探究兴趣。

统编版教材统整了语文要素,系统化了能力培养序列,课程化了课外阅读,具有先进性。为尽快适应阅读教学方向的转变,小语教师需要以教材教学为主,跳出教材的局限,借助主题阅读开展阅读教学。主题是灯塔,书籍是大海,有了灯塔的方向指引,航线自然畅通、明亮。主题阅读在合理安排课内外阅读的时间和提升阅读效果上对教师提出了较大的挑战。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努力尝试通过精简课时有机统整了统编教材的课内外阅读。

一、精简课时路径

学生周课时量是固定的,儿童阅读走进了学校课堂,势必会占据语文的一些教学课时,课内外阅读整合势必需要精简教材教学课时。

(一)集中教学内容,提炼一课一得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具备明确的目标意识,明白“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统编教材以单元语文要素为指引,围绕语文要素展开的阅读教学,目标更明确,一课一得。

例如,统编教材五上《慈母情深》一课,当教师关注“如何教”时,一般会按照“破题导入—精熟字词—主要内容—感情朗读—深度解读”的流程进行,课堂上学生书声琅琅,情意浓浓,但学生的阅读只限于文本内容上,阅读深度还不够。当教师关注“教什么”时,会更关注单元语文要素,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表现母爱的语言表达形式,让学生在人物动作的细节刻画、反复和倒装的语言表达形式中感受、对比和体会深深的母爱。从前后目标的对比可以看出,教师教得越集中,越重视一课一得,学生也就会学得越明白,课时自然也能有效精简。

(二)精简教学环节,优化课堂结构

提倡板块化教学。以统编教材五下《手指》一课为例,为了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涵咏,感受风趣的语言,课堂分为五个学习板块:

(1)赏一组漫画,激趣导入。

(2)明两条路径,初探方法。读文时,留意作者的想法,关注作者的用词,体会字里行间的趣味。

(3)抓五指特点,梳理文络。示范概括要点的思维过程,由扶到放,引导学生进行抓要点概括的语文实践。借助二维表格的学习支架,梳理文章主要内容,感受作者想法的风趣。

(4)品一个段落,感受“风趣”。品读描写大拇指的语段,感受用词的风趣,探索文本的秘妙:排比、拟人、先概括后举例等。同时,从文字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引导学生揣摩作者写作的意图:只要能做出贡献,只要有价值有力量,外表的美丑并不重要。

(5)补一份资料,领悟真谛。了解丰子恺的生平,了解大师的境界,让学生了解风趣幽默不是技法,而是豁达的人生态度。一个风趣幽默的人,能给人带来快乐,给人带来希望。

聚焦“主题”,赏漫画、明路径、理文络、品语言、悟真谛五个板块循序渐进,教学目标及内容集中。通过这种高质量的话题引领,借助教师提供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学生能够有效赏析文本,从而优化课堂结构。

(三)统整单元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整体设计单元教学设计。教师制订教学的整体计划,按计划实施,用教学计划保证儿童阅读课程的有效实施和进行自我监控。以统编五上第一单元为例,两周16 节课时需要完成统编教材教学任务以及同步拓展阅读《隔窗看雀》《阿嬷家的樱花,开了》《秃的梧桐》《麻雀》。笔者一周8 节语文课,精读课文由两课时减为一课时半,《白鹭》原两课时现安排一课时半,剩下的半课时安排阅读《隔窗看雀》。

总之,不盲目开展阅读教学,不为减而减,不强求课课都简。挤出课时进行课外阅读要避免泛泛而谈,避免率性随意。开展阅读活动前,要有整体规划,要做到精简课时,发挥三条路径的协同作用,才能在精简课时的前提下,真正完成教学任务。

二、课内拓展延伸课外的操作方式

(一)主“一篇”辅“一篇”,整合延伸

整合延伸就是将统编语文教材里的文本延伸到课外文本中。整合两篇文本在某一方面的关联性,有的人文主题相近,有的表达方式相近,有的阅读策略相近,还有作家作品语文要素相似等。如五上清少纳言《四季之美》卞立强译本,可以延伸到课外周树人译本。两篇《四季之美》,主题、目标和重点相同,但风格迥异,在确定文本关联性和教学一致性的基础上高效整合,对比阅读。

再如,统编版一年级下《一分钟》带读课外一篇《不误时》,可以从共同点入手,进行整合延伸。

1.两篇文章都以生活习惯为主题,告诉我们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2.标题的命名和时间有关,直接从课题上揭示了时间的重要性。

3.两篇文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接近,容易引起共鸣,对比性很强。

4.两篇文章都展现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人物的特点。一个刻画了贪睡缺乏自律的人物形象,一个刻画了守时、自律的人物形象。通过纵向对比和心理的不同变化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两篇文章在教学目标中都提到:根据课文内容做简单推判。这既是两篇文章的教学重点,也是两篇文章整合的意义。学生在课内学习一篇,然后课外拓展一篇,能习得一定的阅读策略,体现一课一得。《不误时》也好《一分钟》也好,我们都可以用“如果……就……”的句式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做简单的推判,整合不同文本中相同的教学点,实现一课一得。

再如,教学统编版一下《小公鸡和小鸭子》,拓展阅读《小猫和老虎》。《小猫和老虎》的话题笔者做如下设计:

1.师朗读故事,生边看书边倾听。

2.喜欢这故事吗?最有趣的地方在哪里?

3.找到文中的两句“咦?!”并画出来,老师把这几句读给你听,请你特别注意这两个“咦?!”。

4.模仿老师的朗读,再读这两句话。

5.想一想,小猫和老虎这时候说出这两个“咦?!”时都会想些什么呢?

6.说一说小猫和老虎最后为什么会成为好朋友?

7. 说一说你和好友间互相帮助的事。

在整合阅读中,主要通过教师大声朗读和简单的话题交流,巩固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使学生能对“互帮互助”的人文主题有更深的体会。当然,主题阅读教学要警惕陷入按部就班地单篇精读的套路,要充分发挥主题阅读的优势。

(二)主“一篇”辅“多篇”,联结拓展

教学关键是“一篇”与“多篇”之间的互文性和关联性。这种关联性表现在人文内涵、表达方法、作品体裁、作家作品、阅读策略等方面。聚焦主题,选择关联性较强的一两个方面展开教学。例如,学完统编三下寓言故事单元,用一课时学习《新编语文全阅读》里的两篇拓展文本《男孩和狮子》《特里什金的外套》。这个课时可以按内容分成四个板块。

1.复习单元课文,交流学习收获(5 分钟)

先比较统编教材四篇寓言,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寓言的内涵是“故事+寓意”,可以是诗歌的形式,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的收获,最后观察题目,发现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多以成语和“和”字为题,进行双角色故事演绎。

2.阅读《男孩和狮子》(18 分钟)

默读思考:男孩为狮子做了什么?狮子为男孩做了什么?结果怎样?用这三个问题串联主要内容,然后读读相关段落并讨论:从男孩为狮子做的事、狮子为男孩做的事、双方都获得了自由这三个方面思考,会获得怎样的寓意?

3.阅读《特里什金的外套》(12分钟)

课前布置阅读,画特里什金的外套,课上趣读特里什金的名字。大声自由读故事,小组讨论完成内容梳理。接着,展示学生画的特里什金的外套图画,请画图者介绍。让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见过像特里什金这样的人吗?克雷洛夫想借助特里什金的外套告诉我们什么?

4.练习讲述寓言故事(5 分钟)

告诉学生讲好故事的公式:故事加寓意,选择喜欢的寓言故事,并和同桌练一练。

以上学习寓言故事的小板块,程序相同:初读解决难读难懂的字词,这是以“语文知识”为内核的板块;借助二维表格梳理故事,练讲寓言故事,这是以“语文能力”为内核的板块;最后结合生活实际聊启发,了解故事的寓意,这是以“解决语文问题”为内核的板块。板块化教学更灵活高效,教学过程有据可循,避免了教学内容的泛化和教师迂回的讲解。

(三)串读课外多篇,对比思维

“课外多篇”文本的组合方式多样,有围绕作家的,如冰心的童年、西顿的动物故事;有聚焦表达特点的,如动静结合、说明文用词的科学严谨、场景里的单一色彩;有聚焦阅读策略的,如何预测、如何提问;有聚焦作品体裁的,有趣的童谣、民间传说故事等。以《新编语文全阅读》三下主题阅读单元《问号的集结》为例,笔者操作课外多篇的方式如下:

教学文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夏季,冬天住在哪里》《风到哪里去了》——文本来自《新编语文全阅读》三下第八单元。教学目标是:激发好奇心,尝试诗意表达。

教学环节进行精简,分四板块优化课堂结构:①由课内课文总结谈话导入,引出儿童诗《问号的集结》。②阅读发现《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首诗的特点,鼓励质疑,将问题连成一节小诗展示交流。③阅读《夏季,冬天住在哪里》学习诗意表达,如“拟人化”“有趣、好玩”“儿童的语言”“简短的语句”等。

统编教材的双线结构编排使得主题阅读教学更为容易,世间情谊、季节时令、自然万物、童年游戏、战争、和平等都可以成为主题阅读的内容,成为重要养料,滋养学生的成长。课内外整合的主题阅读以一组的方式呈现主题,通过互文的语言情境,提供实用的阅读学习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思考发现的能力。课内外整合后的阅读是探究性阅读,多篇文章组合阅读,对比思维更容易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让学生产生优质高效的阅读经历。沉浸式的阅读和思考、交流式的质疑和碰撞、真诚的讨论甚至辩论,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更高层次的锻炼。

(四)“一篇”带“零碎”,辅助探究

课内外整合的方式十分丰富,在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里,都可以植入课外阅读的篇章段落,化碎为整,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六下《竹石》这首诗,在导入课文时告诉学生,修竹千竿,情牵历代诗人,从而将历代文人写竹子的古诗自然而然地整合入课堂,让学生读一读苏轼、王维、刘禹锡、刘孝先写的竹子,引出竹石。教学统编版五上《月光曲》,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巧借联想和想象,化声音为画面,透过文字听见音乐的美妙,并出示现代乐评人写的乐评文字,引导学生继续在文字里提炼发现。课堂上这些看似不经意的整合,能让学生在对比中巩固学法和写法。

未来已来,伴随社会的发展,世界终将成为一个整体,小学语文教育应紧跟时代脚步。作为小语教师更应眼界高远,在“双减”政策的助力下,大胆突破,本着“统整”理念,成为一位积极的阅读者和课程构建者,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变化打好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统整课外双减
统整教学的策略研究
构建适合学科核心素养转化的课程统整设计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小满课外班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我的“课外老师”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对小学数学学科统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