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寻甸县民族中学 段志荣
高中历史学科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科,此门学科的教学需要高中历史教师熟知历史文化、历史典故、历史知识,并将其作为教育载体,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影响。
基于历史学科的本质,可将其定义为一门集成了文化学情感、历史学心态、教育学活动的综合学科,通过系统化的学科教学,可以发挥校内教育作用,为一线教育工作人员提供教学工作必要的理论依据,让参与学习的学生切实地感知历史文化价值。
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中不仅纵贯了专业知识,也融会贯通了中国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历程。不同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认知存在差异,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时,会带着强烈情感色彩参与学习过程,而教师执教时,也会将人格情感教育作为主要方向,将直接的、富有感情的、形象的历史事件与文化活动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引导与直接模仿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
总之,可以认为高中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过程,是对其文化意识转变、行动心态约束等方面逐渐落实的过程。
当前,高中阶段历史学科的改革已经得到了全面深化,基本落实了对核心素养培养工作重要性的全面认知。高中教育院校在开展历史学科教学时,为了增强学生的认知,树立学生对此方面工作的正确看法与态度,应当将核心素养培养内容充分融入学科教学中,以高中历史教学教材作为人才培养的载体,开展核心素养培育工作。
在高中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核心素养是学生逐渐产生的一种针对历史学科特有的品质、品格,包含了应当具备的历史学习能力,能够实现对历史知识的合理利用。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多个部分。
时空观念:学生能够在这一时空范围内实现对事物的观察、分析以及理解,并将所研究的历史对象,设定在规定的时间和环境范围内,以探寻这一历史事件具体发生的内容、时间以及空间之间的联系。
唯物史观: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若能够具备时空观念,则能够针对特定历史人物以及事件进行更加客观的分析,并能够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历史内容进行反思,从而总结经验教训。
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学生应当具备的责任,也是重要的人文追求目标,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应当逐步形成对国家未来发展有帮助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充分认识到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伟大作用,并自觉梳理自己未来发展的理想与方向,承担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责任。
在明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要素后,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对这一方向的充分把握,学生也应当在获取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构建看待历史事件和现实生活的独特情感态度。
尽管多个试点地区的高中学校已经开始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但在实施一段时间后,相关工作取得的成果却并不显著,由此可见,目前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手段仍存在一些不足。下面将以高中素质教育工作中的历史学科为例,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工作执行现状展开研究。
唯物史观可以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从客观角度看待事件,因此,唯物史观在学生学习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显而易见的是,大部分学生没有在参与学习后正确认知并树立此观念,也没有基于提出角度开展后续的历史学科学习工作。并且,无论是学习中使用的问题分析方式,还是在遇到问题后采取的处理与解决措施,都较为随意。这种缺乏唯物史观支撑的课题研究方式,会使学生难以在学习中进行问题的深度研究,最终导致素质教育工作的实施受阻。
在一个真实的案件中,无论是事件的发生时间、发生地点或是当时时代的社会环境因素,都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只有实现了价值信息的深度理解与深入解读,才能在完成学习后满足核心素养的教育需求。而缺乏时空认知观念则会让学生无法良好记忆案例相关知识,历史学科的学习也会面临更大的阻碍。例如,教师在开展历史学科深度教学时,会将历史真实发生的事件作为案例,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但由于历史事件的相关信息较为琐碎,因此,对缺乏时空认知观念的学生来说,要记忆这些重要知识点,会存在较大的困难,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甚至学生会在记忆事件时出现信息混淆、时空认知偏差等方面的问题,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
学生只有在众多历史资料中筛选出具有实用性的资料,并利用这些资料辅助自身学习历史知识,根据资料中的内容进行实证技能的反复训练,才能保证在学习中具有较强的核心素养表达能力。然而,目前教师的课余时间可以检索、搜集到的与教学中历史事件相关的文字、图像、影像等资料,是不足以用于历史学科教学的,这种学习资料或学习素材的不全面,会导致学生在完成学习后,不能有效地理解不同历史资料之间的联系,无法深度理解历史事件,甚至会造成学生在学习中出现认知偏差或理解偏差。
为了实现对高中历史学科现有教育手段的优化,提高学生对学科的理解与认知能力,本文提出了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通过构建历史事件时空框架对现有教育模式、教育手段进行创新的策略。目前,高中现有的历史教材中已经涵盖了人类文化的数千年发展历史,这些历史知识与典故以跨时空的方式,通过课本呈现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对课本内容与知识的梳理,进行历史框架的构建。
1.核心素养教育的关键步骤是对学生时空意识的培养。只有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清晰地梳理不同事件的时间点,才能实现对个人理解知识的层次化解读。因此,教师需要主动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此项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使用现有资料构建事件的时间架构,使学生明确历史人物在不同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事件发生的开端、过程、结果、原因等,确保学生对与之相关的事件具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在课堂上构建完善的时空框架是提高学生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措施。
2.在构建高中历史课堂中历史事件的时空框架时,教师要将素质教育工作的需求与事件在教材中呈现的方式作为贯穿此项工作的关键。为了实现对教育教学手段的优化,教师可以采用串联式教学模式,即在展开教材中某一个历史事件的讲解时,鼓励学生对此事件发生前后的其他事件进行综合分析,拓展知识点的覆盖范围,使时空框架的结构与表现形式更加饱满。
3.以“解放战争事件”为例,教师可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此项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发生经过、起因等内容进行讲解,当学生通过课堂上有效的学习基本掌握此事件的过程后,教师可以在班级内组织或召开一个小型研讨会议,要求学生与其同桌或前后桌在课上讨论与此事件相关的历史事件,包括:我国近代历史中出现的反侵略战争、侵华事件、民主潮流事件等,在学生交流讨论完成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言,并通过板书的方式,对学生提出的历史事件进行总结与整理。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回忆相关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点,并由教师在黑板上记录相关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对不同事件进行梳理。在此过程中,学生将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讨论,直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事件,完成讨论工作后,教师可以对不同事件的联系性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历史时空框架。这种将多个在相同时间线上发生的事件串联在一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框架的填充与解读,加深对不同历史事件的记忆程度与理解程度。
为了提高历史学科教育工作的质量,为学生学习创设一个相对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优化高中历史学科辅助教学资料。历史学科的高质量教学离不开资料的支撑作用与资料在教学中的规范化应用,一份有价值的教学资料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起到重演历史事件、为学生还原真实历史场景的作用,还可以真实地感受社会发展。通过对这种客观的、无法否认与推翻的事实数据进行深度解读,可以使学生树立对历史文化的正确认知。因此,教师应当意识到开发优质辅助教学材料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尝试使用多元化的手段,通过不同呈现方式向学生展示相关资料。
例如,在学习历史遗留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教学资料整理成电子课件,用“图像+文字”的方式对相关资料进行规范化表达,使一些死板的知识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对历史中真实发生的事件,教师可以采用剪辑、优化等方式,将其裁剪并整理成一个短视频,并在讲解此事件时,使用配套多媒体播放器对视频进行播放,加深学生的印象。
此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收集与历史学科相关的资料,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制作教学课件,并将制作后的课件以压缩包的方式上传给教师,然后由教师对不同资料的价值进行分析,选择优质、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时播放,提高学生历史学科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此种方式,填充高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内容,串联琐碎知识点,能让学生明确查找资料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这种主动查阅资料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或掌握更多的历史故事,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历史相关问题的辩证看待,实现教学过程的核心素养融入。
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核心素养对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可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时融入家国情怀理念,引导学生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产生责任感、归属感与使命感。家国情怀是优秀历史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历史文化与知识点进行匹配与总结,通过此种方式,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学生整理学习资料与学习成果的过程,是对历史文化树立全新认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传递正确的社会观。
例如,在学习“两弹一星”相关内容时,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讲述此词汇的深层次含义,也要为学生讲述我国现有的科研成果都是由无数的科学家与科研工作者,经过了多年甚至几代人的辛苦研究得到的,使学生明确所有的工作在实施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对一项工作投入了足够的心血与精力,才有可能取得成果。通过这种引导,使学生对国家现有的成就产生自豪感,实现从思想层面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聚焦,确保学校开展的素质教育工作在实施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历史学科的教化功能,是校内教学体系中区别于其他礼仪、学科教学中最重要的特点,尽管现如今针对高中人才培养的理论较多,但与历史文化、中国发展理论相关的研究却甚少。因此,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笔者所在地区高中教育学校为例,对学校的历史学科教学工作展开了研究,并提出了建立课堂教学历史事件时空框架、优化高中历史学科辅助教学资料、融入家国情怀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模式三种策略,以改进并完善现有教育模式,实现核心素养教学工作与现代化教育的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