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刚柔论在民间中医特色诊疗中的应用

2022-11-27 00:26刘剑锋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1期
关键词:气血中医药民间

安 宏,高 雅,刘剑锋*

(1.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 100700;2.中国中医科学院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北京 100700)

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区别于体系化的经典中医学,多为民间自发形成,实践上强调“验”方、“绝”技,理论上呈点、线分布,缺少联系不同诊疗技术的系统理论。然而,若从民间中医诊疗技术多为非药物的局部外治法来看,其虽然杂涉内外妇儿诸科,但干预对象不外筋、脉、肉、皮、骨五体。其中,理筋为调五体之核心,而调肝为理筋之本。诠释肝在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中的关键作用,有助于在中医的民间诊疗技术和经典理论间搭桥,填补前者长于实践而短于理论的不足,为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系统性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思路。

1 中医肝之性

肝,五脏之一,五行属木,应春气,《尚书·洪范》言其“木曰曲直”[1],又段玉裁《说文》注:“凡木,曲者可直,直着可曲,曰柔”[2],故可知木的本性为柔。《周易》言:“巽为木。木可以揉曲直,即巽顺之谓也。”[3]肝本性为柔,可藏血,可疏泄,可曲可直。

1.1 肝脏生理

生理上,五脏皆以阴为本。《灵枢·寿夭刚柔》云:“在内者,五藏为阴。”[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5]《素问·五藏别论》云:“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5]肝为柔脏,亦不例外。

肝主疏泄,唐容川《血证论》云:“木之性主于疏泄。”[6]其能调气机、畅情志、疏中土、助血行,固然依赖肝阳,但肝阳达又以肝阴盈为前提,故《临证指南医案》云:“肝为风木之藏……体阴而用阳。”[7]正是因为肝主疏泄在调节全身气机和津血等方面的特殊地位,使得肝阴的盈亏显得异常重要。

肝血足则筋柔,筋柔则体顺,动作灵活有力。肝血足则心安,寤则神有所定,寐则魂有所藏。脉象上,《难经本义》云:“春脉厌厌聂聂,如循榆叶,弦而和也。”[8]一个“和”字即道出肝以阴为本而主柔的特点。其次,不能简单地把“柔”等同于阴。肝为柔脏只是强调肝阴在肝之疏泄功能中的作用,亦有条畅之义在其中。肝为柔脏兼顾了肝阴和肝阳两方面的作用,因此把其列为肝的生理特性是合理的。肝喜条达、恶抑郁,肝柔则筋强,肝柔则爪润,肝柔则目明[9]。

1.2 罢极之本

《素问·六节脏象论》言:“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5]历代医家对“罢极”的理解、注解不一,高士宗[10]认为其为生理概念,“如熊罴之任劳”;张景岳[11]及张志聪[12]认为“罢极”指“劳倦”或“疲乏”;也有学者从文字考证,认为应作“能极之本”[13],“能极”指“耐受疲劳”,人之运动在于“筋”,而肝主筋,司人体运动,故肝为“能极之本”。《集韵》曰:“罢或作罴”[14],即棕熊。《尔雅·翼》曰:“罴,则熊之雌者,力尤猛。”[15]《诗·大雅·菘高》:“骏极于天。”[16]可见,“极”有最、非常、很之意,后世引申为“疏泄”“调节”。

“罢极”为肝的生理特性,表现在:其一,“木曰曲直”,肝主筋,筋主屈伸,人体关节的屈伸、肢体的运动,全赖筋之弛张、运动,与“木曰曲直”类同;其二,肝藏血,血养筋,筋依赖肝血濡养,“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5],肝血充足,筋膜得养,关节则灵活有力。故《素问·五藏生成》曰:“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5]《医门法律·脏腑赋》言“人身运动,由乎筋力所为,肝养筋,故曰罢极之本。”[16]

“罢极之本”为对肝脏生理功能的概括,是“木曰曲直”的反映。“罢”指松弛;“极”指拘急。“罢极之本”与“仓廪之本”“封藏之本”一样,是对脏腑相反相成的整体功能的概括,也就说,肝脏“罢极”,维持阴阳平衡,气血循环,张弛有度,无太过也无不及[17]。

2 中医肝治

2.1 肝脏病理

肝脏的生理特性决定着病理特点,肝性柔,则肝气条达,肝血充盈,阴阳平衡。肝主疏泄,疏泄不利则影响气的升降出入,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言:“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5]气的运动出现异常,升降出入失衡时,则为“气机失调”。运动阻滞,则为“气滞”;上冲不顺,则为“气逆”;气反向下,则为“气陷”;不守而越,则为“气脱”;闭而不散,则为“气闭”。

肝主藏血,功能失常,可致血液亏虚或血液妄行。血液亏虚,若不能濡养于目,则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若不能濡养于筋,则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若冲任脉虚衰,则女性月经量少,甚至闭经。血液妄行,可致吐血、衄血、月经过多、崩漏等。

肝阴不足,多表现头目眩晕、目睛干涩、两胁隐痛、面部烘热、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等;也多致肝阳上亢,阴不制阳,则肝之阳气升浮亢逆,病理特点为阴虚阳亢,本虚标实,上盛下虚,上盛则为阳气亢逆,属标病,表现为眩晕耳鸣、头重脚轻、面红目赤、烦躁易怒等;下虚为肝阴虚,属本病,表现为腰膝酸软、足痿无力等。

2.2 肝病治法

2.2.1 宜柔宜和 “肝为刚藏”一说首见于叶天士门人所整理的《临证指南医案》:“肝为刚藏,宜柔宜和”[7];又言:“肝为至阴之藏,相火内寄,仲景治法,不用纯刚燥热之药,以肝为刚藏故也”[7]。在用药上,叶天士也认为“肝为刚藏,可受柔药”[7],又言:“《经》旨谓肝为刚藏,非柔不和。阅医药沉(香)、(肉)桂、(吴)萸、(黄)连,杂以破泄气分,皆辛辣苦燥,有刚以治刚之弊”;还言:“肝为刚藏,参入白芍、乌梅以柔之也”。今之学者,凡释“肝为刚藏”者,多引《素问·灵兰秘典论》之“肝者,将军之官”,以将军之刚烈喻肝阳之易亢。《中医基础理论》教材更将“肝为刚藏”列为肝的生理特性之首。“肝为刚藏”之说盛行,可见一斑。

2.2.2 调和气血 肝性本柔,顺应肝气生发之性,顺应肝血贮藏之性,才能和气血。肝为柔藏,强调肝阴基础上的阴阳和调,失和则木伤柔失。肝木失柔,可见肝失条畅之证,如妇人经后少腹痛,傅青主即以调肝汤润木顺气,并言:“肝气安而逆气自顺,又何疼痛之有哉!”[18]方由山药、阿胶、当归、白芍、山萸肉、巴戟天和甘草组成,此方以养血柔肝、补养肝肾为主,寓疏肝于养肝血之中,这正是柔肝的体现。

肝木失柔,亦可有阴血不濡见症。筋膜失养,则见肢体麻木,筋力减退,甚或屈伸不利;还有“肝风内动”的表现,如血不养筋,还可引起手足震颤、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症,如邪热炽盛,侵入营血,灼伤津血,筋失所养亦可出现手足抽搐、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症,这都需要濡养肝血。

3 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及其应用

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是中医药传统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摸索出的治病经验,具有中医简、便、廉的特点,且有很强的地区适应性,尤其在防治慢性疾病方面具有良好的优势[19]。

3.1 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的保护意义

民间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对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得到了国家政策层面和学界的持续关注。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保护,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就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以来,国家先后设立多项项目开展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挖掘、整理、评价研究。200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报告》,研究分析了中医药传统知识因受到“不当占有”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与建议,取得了相应研究成果。2009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要求“挖掘整理民间医药知识和技术”。2010年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起草了《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条例》,进行立法研究,之后成立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中国药传统知识保护技术研究》,开始建设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数据库,发布保护名录,重点纳入以民间医药为主体的中医药传统知识项目。2019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发布,明确提出“挖掘和传承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精髓,收集筛选民间中医技法,建立合作开发和利益分享机制,研究制定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条例,推进活态传承”。

2019年,本课题组中标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专项“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筛选评价与推广应用机制研究”,结合前期经验,充分挖掘调肝之刚柔在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中的应用。

3.2 柔肝必和气血

不论病在脏腑、经络或皮肉、筋骨,都不能离开气血辨证。患者易紧张焦虑、导致心气紊乱、肝气不疏,肝郁乘脾;患者因先天、外伤、体质、精神等因素,易气血亏虚、气血瘀滞,应采取心理干预,安抚患者情绪;中药外用,疏肝醒脾;中药内服,调和气血,气行则血行。

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是民间中医的独创,依赖医患之间的沟通,从安抚患者情绪,到特色诊疗,如手诊、罐诊、面诊等,再到特色针灸、砭石、手法,还至后续的调养护理,离不开柔肝疏肝、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民间特色诊疗对柔肝调理气血的应用并不局限于单一阶段,而是从宏观上把握患者不同阶段的气血状态,合理运用气血理论,一方面对当前阶段做出调整;另一方面有助于预防或改善未来阶段可能出现的不良结果。

3.3 罗氏正骨术

罗有明出生于清代光绪年间,解放后随中央机关进京,居住在北京双桥,医术精湛,曾多次为国家领导人治疗,被周总理赐名为“罗有名”。20世纪60年代,卫生部遵照周总理“一定要把罗有明的本事学到手”的指示,抽调全国骨伤科战线医务骨干,专门学习罗老治疗骨伤病的经验,先后举办国内外进修班、集训班数十期,此举也打破了罗氏正骨绝技不外传的家规。后“罗氏正骨法”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类保护项目。

“罗氏正骨法”特点是稳、准、轻、快和两轻一重、三定点。正确诊断损伤的类型及程度,找准病位,巧妙熟练应用手法对症治疗[20]。两轻一重是指手法力量开始要轻,中间加重,最后用轻度手法松解,这样可让患者放松情绪,“一掌击、一脚踢”,短时间内达到治疗目的。可看到此技艺极为强调柔肝疏肝,利用轻柔手法让患者放松,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疑虑,“一掌击、一脚踢”,重而不滞,重中有巧,疏肝理气,通经活络,迅速疏通病患部位气血,理急止痛。

3.4 李氏铁手腕挺直法

李大连,祖籍河北唐山,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中医特色诊疗专业委员会理事,创立了通过改变肢体发力点的“李氏铁手腕挺直疗法”[21]。

“李氏铁手腕挺直法”以脊柱挺直为核心,通过手法操作,达到头、肩、腰、膝的系统挺直,经过理筋,进而整骨,从而实现全身挺直。肝主筋,其华在爪,此技艺整理筋部脉络,柔和肝筋,促进局部和整体的血液运行,条达肝气,使血液更加有序地贮藏于肝脏,并运送至全身。

4 结语

五脏皆以阴为本。肝,为五脏之一,木曰曲直,本性为柔,血液贮藏于肝,肝血充盈是肝主疏泄的前提,也是肝脏为“罢极之本”这一生理功能的基础。肝性本柔,肝脏疾病治疗宜柔宜和,顺应肝气生发之性,顺应肝血贮藏之性,才能和气血。

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是民间中医的独创,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摸索出的治病经验,是中医药传统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重视民间中医的发展与传承,收集筛选民间中医技法,收入保护名录。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侧重简、便、易、廉,更多依靠柔肝疏肝、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通过局部的刺激,理筋整骨,促进全身气血运行,“罗氏正骨法”“李氏铁手腕挺直法”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猜你喜欢
气血中医药民间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搓手”可充盈气血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