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活化,课堂互动化

2022-11-22 10:50闫小平
求知导刊 2022年25期
关键词:生活资源互动教学生活化

摘 要:小学数学中有很多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是生活事物的抽象表达,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解答。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教师应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推动教学生活化和课堂互动化。文章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和互动化的意义,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和互动化的策略: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发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挖掘生活教学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加强课堂师生互动;引入生活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根据各组展示情况,师生合作进行多元评价。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互动化;生活资源;互动教学

作者简介:闫小平(1964—),男,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独店镇林王初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社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状态。不仅如此,新课程标准还倡导教师积极转变与创新现有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面对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重视教学模式创新,让整个教学过程向着生活化与互动化方向发展,根据数学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引入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化教学资源,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中达成教学目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较为传统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多是基于传统的教育理念,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如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各种概念定理,通过题海训练掌握理论知识、提高运算能力。类似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反而可能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不利于构建高效、活跃的数学课堂,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二)生活资源相对不足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理解能力还不够强,在学习比较抽象的知识时需要借助形象的事物来理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入直观形象的实际生活内容。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会创设生活化情境,借助一定的生活资源实施教学,但是存在生活资源相对不足的问题,导致学生无法顺利理解知识。

(三)缺少课堂互动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实施互动教学,加强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有效的互动不仅能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式,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但就目前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大部分时间都是单方面讲课,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较少,留给学生交流与讨论的时间也较少,从而无法构建活跃的数学课堂,也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和互动化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积极学习

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搜集与引入合适的生活教学资源,设计和制作相应的课件与学案,并将学案提前分享给学生,辅助学生自主预习,之后再借助课件创设生活情景导入课程,这样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主动思考与探讨数学知识。比如在人教版数学“位置与方向(一)”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入学校的俯瞰图、平面图、街景地图等,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说学校不同位置都有哪些建筑物,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与探讨。

(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現实生活中蕴含着很多数学知识,教师在数学教学时,可以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图表、图片、文字信息等,加强生活与理论知识的联系,有助于学生认真观察与思考,理解数学概念[1]。比如在人教版数学“统计”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初步认识统计的概念,教师可展示近三届奥运会的奖牌榜或某班级男生和女生的体育成绩单,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些图表,然后让学生说说共同点,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归纳总结统计的概念。

(三)让学生经历知识生成过程

教师通过引入生活资源,可以生动地导入新课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生活资源进行思考与探讨,参与知识推导,经历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掌握算理与算法。比如在人教版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先提出问题:课桌桌面的长度是60 cm,宽度是40 cm,如果要在它上面贴一张画,则至少需要多大的画才能覆盖课桌桌面?基于之前已学的面积概念,学生能明确题目要求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随后,教师再要求学生合作探究图形面积的算法,在经过小组合作观察、测量、操作等过程后,学生能得出“长×宽”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四)创设活跃课堂环境

实施生活化与互动化教学能够有效创设活跃的数学课堂环境。比如在人教版数学“年、月、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展示一张2022年的日历表,让学生把其中特殊的日子标注出来,并说说自己都知道哪些相关知识,分组进行展示。这样一来,各小组学生会积极交流与讨论,从而活跃课堂环境。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和互动化的策略

(一)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发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基于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师可以先根据数学课程主题和内容,提前布置一些课前预习任务,包括阅读课本和观察生活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发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为生活化教学打好基础[2]。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提供预习任务单,要求学生完成相关任务,并做好预习反馈。

以人教版数学“小数的意义”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悉小数,明确小数的数学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布置两项课前预习任务:一是认真阅读教材,跟着教材内容进行实践;二是观察生活中的小数,说说这些小数分别表达了什么含义。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可以明白什么是小数,在观察生活时,也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小数,比如超市货架上的纯牛奶标价是3.50元,可乐的标价是3.49元,大包薯片的标价是9.99元等。教师可以让学生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数据,并写出这些小数分别代表什么,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小数,发现更多生活中与小数存在联系的内容。

(二)挖掘生活教学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为了更好地实现生活化与互动化教学,教师还要根据课程的主题与教学目标,挖掘相关的生活教学资源,可以是文字、图片、实物或视频等,并将这些资源整理成电子课件与微视频等[3]。借助生活教学资源,教师可以生动地展现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让学生将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以人教版数学“小数的大小比较”一课的教学为例,我们通过分析主要的教学内容,能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探究、比较小数的大小,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猜想、验证、比较与归纳等方法,进行独立思考以及参与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根据以上分析,教师便可以挖掘生活中的相应资源,如某班级的学生跳远成绩单,体育超市的球类价格表,学生的身高和体重数据表等。基于这些生活化资源,教师可以设计“比较3.5和3.500的大小”等问题,指导学生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再比较其小数部分。教师将生活资源导入课堂,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积极讨论。

(三)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加强课堂师生互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呈现提前准备好的生活教学资源,创设生活化情境,并设置相应的问题,以此引发学生的观察、思考与探讨,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解答问题,随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与讲解。这种新课导入方式可以快速导入新课内容,增强师生互动,构建生活化、互动化的数学课堂[4]。

以人教版数学“平均数”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课主要包括这些知识点: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的方法(包括移多补少法和公式法)、运用平均数解决生活问题。在上课前,教师需要搜集大量的图文资料,以创设生活化情境。比如,创设4个人搜集塑料瓶的情境,让学生求出每个人搜集瓶子数量的平均数;创设体育课上踢毽子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求出男、女生踢毽子个数的平均数;创设向灾区学生捐书的情境,让学生求出每个人捐书数量的平均数;等等。教师通过创设这些与生活相关的情境,能促使学生认真观察以及分析信息,并试着列式解答。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感受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比如:分别计算每人搜集塑料瓶的数量的平均数有什么好处?通过类似提问,加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从而打造互动化的数学课堂。

(四)引入生活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想要构建生活化与互动化的课堂,教师还要引入与课程相关的生活问题,布置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任务,让学生分组交流与探讨,经历数学知识探究的过程,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以及综合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以人教版数学“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让学生熟悉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与特点,基于相关数据与样图完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结合复式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和提出问题,并进行简单判断,解决生活问题,形成数据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根據本课的内容,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学校准备给学生定做新的校服,现在要分别统计四(一)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如何将人数直观清晰地呈现出来?提出这一生活问题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讨,运用教材知识来解决问题。

(五)根据各组展示情况,师生合作进行多元评价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理论知识与基本学情,引入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综合性问题,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解答这些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试着解答,然后再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在学生展示答案后,教师要根据各小组学生代表的展示情况,进行相应点评并展示标准答案,然后让各小组进行自评与互评,最后由自己进行总评,在多元评价中构建互动化的数学课堂。

以人教版数学“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的教学为例,在完成本课基础知识教学后,教师可以引入综合性问题。比如:某商店新购入一批饮料,其中牛奶、冰红茶、菊花茶、橙汁的数量(箱)分别是40、60、54、40,它们一个月的销量(箱)分别是32、60、50、18。教师可以先展示这个生活问题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认真读题与看图,然后提出问题:饮料平均购入数量和平均销售数量是多少?什么品类的饮料是大家喜欢的?什么品类的饮料是大家不喜欢的?商店以后要怎样进货?经过一番探究后,学生得出答案并分组展示自己的解答过程。在学生分组展示后,教师要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并展示标准答案,然后让各小组进行自主评价和互相评价,最后由自己进行总评,这样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教师就要重点构建生活化与互动化的数学课堂。教师要根据数学课程主题与主要内容,结合基本学情,搜集与整理丰富多样的生活化资源,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与讨论,实现生活化与互动化教学,从而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陈素蓉.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和课堂互动化教学模式研究[J]. 当代家庭教育, 2021(28):103-104.

王志岭. 教学生活化,课堂互动化: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1(4):29.

顾振国. 教学生活化,课堂互动化:谈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J]. 数学大世界(下旬), 2020 (3):27.

黎若涵, 黄寿兴. 教学生活化,课堂互动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创新分析[J]. 学苑教育, 2019(7):49.

猜你喜欢
生活资源互动教学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探讨
利用生活资源,激活生物课堂
互动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