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和《倾城之恋》女性生存意识比较观

2022-11-22 02:11李俊彦
关键词:白流苏简·爱罗切斯特

李俊彦

(太原学院 外语系, 山西 太原 030012)

1 理论基础

女性生存意识是指女性特有的心理特征, 诸如思考方式、 内心感知、 生活体验和主观意识等[1]47, 该理念最初由西方国家提出。 “gender”一词的出现, 意味着西方女性意识的觉醒, 鼓励颠覆男性中心文化, 提倡文学研究从女性视角开始重新审视。[2]45随着女性运动的发展和女性社会地位的日益提高, 东西方女性作家的创作意识逐渐萌芽, 选择用文字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作家的青睐。

比较文学属于开放式的文学研究, 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 以跨民族、 跨语言、 跨文化、 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3]115“所谓‘平行研究’就是要将那些相似或类似、 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或几个民族的文学作品加以比较, 研究异同并获得有益的结论。”[3]117

笔者通过文献检索发现, 论文数据库有260余篇有关《简·爱》的研究论文, 多以女性主义、 后殖民主义等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为依据, 内容围绕人物形象的描写、 创作主题、 作品中宗教文化、 艺术审美风格等展开研究; 国外研究多基于《简·爱》作者的评价、 女性主义及其作品中宗教文化等内容展开讨论。 知网文献检索到 70余篇有关《倾城之恋》研究论文, 如: 杨小兰以“女性强者”为视角, 描述了一位不受男人摆布、 具有自救精神的新时代女性形象, 主人公凭借自身智慧和不懈地努力追求最终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由于时代局限性, 国外学界对张爱玲和《倾城之恋》的研究较为缺乏。 经过对比发现: 前人的研究多基于单一作品的分析, 对两部作品进行对比研究的成果甚少, 因此, 本文从比较文学角度出发, 以女性生存意识为核心,在横向坐标的标准下对作品《简·爱》和《倾城之恋》进行全面深入剖析, 通过对比分析来探索不同民族、 不同文化背景下女性意识的异同, 认识女性意识的民族性及特殊性, 便于读者在鉴赏东西方文学作品女性生存意识方面获得更深层的认识和理解。

2 创作背景对比

《简·爱》和《倾城之恋》两部作品的社会背景相似。 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于维多利亚时代创作了小说《简·爱》(JaneEyre), 这部小说带有自传色彩和浪漫主义色彩, 轰动了英国文坛, 塑造了一个敢于跟世俗、 跟命运抗争、 追求自由平等的女性形象。 而张爱玲则是中国文学界的奇葩。 哈佛大学的王德成教授赞扬张爱玲“自五四运动以来以有限的作品赢得读者的持续支持”[4]37-39。 《倾城之恋》创作于五四时期, 新文化运动倡导男女平等、 婚恋自由, 在新文化思想影响下, 张爱玲创作的作品通过对女性悲剧命运的解读来展示其独特的启蒙方式。

在男尊女卑、 男女社会地位极度不平等的社会中, 两部作品成功塑造了鲜活、 独立、 追求平等的女性形象, 体现出作者觉醒的女性意识。 作品中主人公简·爱和白流苏是女性意识的代表, 在爱情婚姻选择和追求中敢于同命运抗争, 自尊自爱, 追求独立的人格, 不依附于他人, 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 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和张爱玲的生活气质和生活背景也折射在两部小说的创作中, 作家内心对自由的渴望和女性思想的抗争, 在作品中展露无疑。

3 女性生存意识的对比

《简·爱》和《倾城之恋》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在性格、 爱情抉择方面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点, 但她们在不同的女性命运挣扎中又表现出相同的生命诉求和人生思考。

3.1 两部作品中主人公性格对比

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简·爱和白流苏是中外文学史上女性意识觉醒的代表人物, 各自具有独特的性格和个性。

3.1.1 维多利亚时代的简·爱: 自尊、 叛逆背后的柔弱和自卑

简·爱不到2岁时, 父母就死于伤寒, 没有给她留下任何的遗产, 幼小的简·爱被送到舅舅家。 舅舅去世后, 简·爱遭遇了十年的虐待和蔑视。 当简·爱受到不分青红皂白的殴打时, 她表现出坚强和勇敢的一面, 而不是屈服和胆怯。 她与虚伪、 自私、 恶毒的舅妈和蛮横的表哥抗争:“你这个恶毒的坏小子!你就像个杀人犯……你是个奴隶工人……你就像那些罗马暴君!”[5]16舅妈和表哥丑陋、 卑鄙、 残酷的言行和不公的待遇使她的内心变得强大, 意志坚强。

在做家庭教师时, 简·爱与庄园男主人罗切斯特产生了爱情, 他们的爱纯洁、 平等, 她拒绝做被包养的女人, 生活完全依靠自己。 尽管生活艰难, 但依然顽强地面对生活。 “ 我贫穷, 卑微, 不出众, 但当我们的灵魂穿越坟墓站在上帝面前的时候, 我们是平等的。”[5]46简·爱的爱是强烈的, 也是理智的; 她的精神是独立的, 她没有因为爱一个人而失去自我。

尽管她坚强勇敢, 但背后却表现出一种软弱和自卑感。 在情感方面, 简·爱的内在自卑感表现得更淋漓尽致。 身材瘦削娇嫩, 相貌平平, 再加上天生贫穷无助, 十年来寄人篱下的生活阅历造就了简·爱极其敏感的个性, “你, ”我说, “罗切斯特先生真的喜欢你吗?你为什么喜欢他?去你妈的!你真笨, 真让我恶心。 你这个可怜的傻瓜!”[5]250简·爱对爱情强烈渴望, 但她因内心自卑而深深地折磨自己。 “他的脸是如此的对称和美丽……看看他强大的身材。 我心里想, 做他的妻子是不可能的。”[5]252简·爱的自言自语充分折射出她内心的自卑。

3.1.2 封建社会的白流苏: 柔弱背后的强悍、 心机与果断

白流苏是一个封建家族美丽、 无才又软弱的女人。 前夫去世后, 依照传统风俗, 女子出嫁后“生是夫家人, 死是夫家鬼”[6]5。 已然选择离婚的她顶着重重压力回到娘家。 不幸的是, 娘家人对她也是无尽的嫌弃。 “四奶奶站在三爷背后, 笑了一声道: ‘她一嫁到婆家, 丈夫就变成了败家子。 回到娘家来, 眼见得娘家就要败光了, 天生的扫帚星!’”[7]162-163封建社会习俗扼杀了她的青春, 也摧毁了她的灵魂。 她的心不断地被世俗的力量折磨着。 然而, 脆弱的白流苏却表现出很强的个性和自主意识。 她勇敢地打破世俗传统: 婚姻失败后她坚决选择离婚, 同封建世俗抗争; 在这个家庭里, 身无分文的她受到哥哥嫂嫂的排挤, 离过婚的身份让她在娘家无地自容。 母亲的无奈使她明白: 母亲不是她以前那个可以依靠的母亲了。 无尽的折磨和艰难困苦下, 她没有选择轻生, 而是挺起瘦弱的肩膀坚强地面对。 当哥哥强迫她回去为已经离婚七年的前夫奔丧时, 无奈的白流苏选择了离家出走。 她遇到了撒谎成性、 风流倜傥的范柳原, 把他当作自己的经济靠山。 为了生存她选择去赌: 如果输了, 从此生活流离失所, 遭人唾弃; 如果赢了, 她便会得到渴望已久的生活保障。 这是白流苏“赌徒”性格的展现。

在与范柳原的接触中, 白流苏明白, 作为女人, 只有以柔克刚才能获胜。 “我什么都不会。 我是顶无用的人。”“我不过是一个过了时的人罢了”。[8]175白流苏选择了示弱, 她时刻保护着自己, 不敢付出真感情。 范柳原说:“无用的女人是最最厉害的女人”, “你的特长是低头”[8]306。 作为女性意识觉醒的引导者, 白流苏依靠自己的智慧、 勇气和耐力成功地找到了依靠。 虽然经历过无数次地挣扎、 等待、 焦虑、 彷徨和痛苦, 但她在逆境中表现出坚强的勇气和力量以及柔弱背后的心机体现出封建社会女性意识觉醒的一面。

3.2 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爱情抉择对比

西方文化重视独立的个体, 看重个人的权利, 包括爱情婚姻, 西方女性独立的自我意识使她们在追求爱情时比较大胆、 直接, 具有较强的独立人格; 而弘扬儒教文化的中国提倡“以大局意识为重”, 把个人利益纳入家族利益之中, 把婚姻爱情纳入道德伦理的范畴, 所以, 对于封建礼数长期压制下中国女子来说, 追求人格尊严是一种奢侈。

3.2.1 简·爱追求的是精神上平等自由

简·爱出身平平, 身材长相平平, 但她坚信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 在长期接触中, 她爱上了庄园男主人罗切斯特。 在桑菲尔德的房子里, 他们坐在一起平等地交谈。 她没有降低身材, 乞求爱情; 也没有降低她的姿态去奉承、 诱惑和勾引。 她的爱是圣洁的。 同样, 罗切斯特对简·爱独特的个性和教养以及强大的内心颇具好感。 但是, 当罗切斯特送她珠宝时, 简·爱拒绝了未婚夫的奢侈品, 她说, “哦, 先生!忘了珠宝吧!我宁愿不要那些玩意儿!”[5]153当男主人要她放弃家庭教师的艰苦工作时, 她极力反对:“我将一如既往地继续下去, 我将整天避开你!”[5]155她一如既往地履行家庭教师的职责。 简·爱的自立、 自强、 自尊和自爱震撼了罗切斯特; 当简·爱得知罗切斯特因大火烧伤导致失明, 庄园全被毁时, 她毫不嫌弃他身体上的残缺, 坚决回到罗切斯特身边悉心照顾, 这种忠诚、 独立、 平等的爱终于修成正果。 简·爱在经济、 人格独立的前提下, 获得了男女平等的爱情和婚姻。

3.2.2 白流苏追求的是情感寄托与生活依靠的现实婚姻

《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命运几经坎坷。 白流苏传统的婚姻是由母亲安排的。 然而, 婚后感情不和谐, 她果断结束了这段婚姻。 回到娘家后, 自私自利的哥嫂对她冷嘲热讽; 族人对她挖苦讽刺, 压抑排挤; 经历岁月磨难又固执守旧的母亲给女儿灌输传统思想: 嫁鸡随鸡, 嫁狗随狗。 白流苏迫切需要一种温暖而充满爱的生活。 在相亲的过程中, 为了生存, 她放下矜持, 主动向范柳原示好; 30岁了, 她的青春资本所剩无几。 她明白: 对于处在上层社会、 学识渊博、 腰缠万贯又有西方学习经历的范柳原, 她必须主动争取才有可能博得他的爱, 她的焦虑和无助才会消失, 生存才能到得到保证。 她很清楚自己的目标, 她抱着以爱谋生的态度一次次地接近范刘原, 她需要的是永久的经济保障和生活依靠, 可以看出, 比起对他的爱, 她更爱自己。 这种爱是自私和功利的。 在这样一个动荡的世界里, 白流苏是一个勇敢而有见识的女人。 她努力寻找能拯救自己的婚姻, 同时, 时刻保护自己, 不迷失自我, 最终追求到她自己想要的幸福。 但是, 她的情感和生活寄托依然是依附于男性而无其它选择。

3.3 两部作品中主人公女性生存意识的共同之处

3.3.1 追求思想上的独立

东西方在传统观念中男尊女卑的思想是相似的。 西方维多利亚时代时期是男权社会, 男性扮演着权威、 尊严、 力量的角色, 女性在出嫁前要备好嫁妆, 寻求能给予依靠的爱人。 而在近代中国“三纲五常”封建伦理思想禁锢下, 女性完全从属于丈夫, 无地位、 无话语权以及尊严。

简·爱渴望平等的爱情。 作品中男主人公罗切斯特富有时, 简·爱谨慎地跟他相处并保持着距离, 不卑不亢; 当他遭遇火灾、 一贫如洗又身患残疾时, 简·爱又不离不弃。 她用行动证明爱情的纯洁和高尚。 因此, 简·爱追求的是平等的、 精神上相互尊重的爱情。 恋爱期间, 简·爱拒绝接受他的馈赠, 避免遭受恩惠带来的巨大压力, 求得内心的安宁。 “我不会做你英国的塞莉纳·瓦伦, 我会继续当阿黛勒的家庭教师, 挣得我的食宿, 以及 30镑的年薪, 我会用这笔钱购置自己的衣装, 你什么都不必给我, 除了你的尊重。 而我回报我的尊重, 这样这笔债就两清了。”[5]152

白流苏是一个接受封建包办婚姻的弱女子, 结婚后感情不和, 不甘于被命运摆布选择离婚。 她厌恶“三从四德”, 她是新时代的女性, 懂得用法律维护尊严和人格: 前夫去世, 她拒绝为已经离婚七年的前夫奔丧; 她敢于挑战, 独自跑到香港相亲并选择再嫁。 白流苏是有反抗精神的, 敢于挑战“三从四德”封建思想去追求幸福。 两部作品主人公在这点上是相似的: 追求人格与思想上的独立。

3.3.2 敢于同不公平的命运努力抗争

简·爱从小是一个懦弱自卑的孩子, 出身卑微, 受尽欺辱, 但是, 她的心志被艰苦的生活所历练, 意志变得更加坚定和顽强。 她表面坚强, 内心柔弱, 自尊自爱又自强。 在男权统治时期, 简·爱不卑不亢, 大胆地同世俗、 命运抗争, 追求人格和经济独立, 追求理想婚姻。 白流苏是个柔弱的女人, 离婚后无奈地承受着兄嫂、 胞妹的欺辱; 她逃离了丈夫的淫乱, 婚姻的牢狱, 拒绝为死去的前夫哀悼, 抓住一切机会“抢走”许太太介绍给妹妹的对象, 去香港与恋人约会私定终生。 这是白流苏与命运在抗争。 我们看到了外柔内刚的白流苏敢于同不公平的命运努力抗争的勇气和决心。 两位主人公的个性在这一点上具有相似性。

3.3.3 内心向往美好的爱情和婚姻

由于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主人公生活环境不同, 夏洛蒂和张爱玲笔下的简·爱和白流苏追求的婚姻也有所不同。 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 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 女性地位有所提升。 夏洛蒂的作品鼓励女性工作以求得人格、 经济独立。 主人公简·爱的爱情是强烈的, 更是理性的。 作品中男主人公罗切斯特富有时, 简·爱独立并谨慎地跟他相处; 当他遭遇火灾, 一贫如洗又身患残疾时, 简·爱又选择和他走在一起。 她用行动证明爱情的纯洁和高尚。 因此, 简·爱追求的是平等的、 精神上的、 相互尊重的爱情。

《倾城之恋》的创作者张爱玲是在传统的封建家庭中成长起来的, 封建父权制禁锢了她的思想, 同时, 五四新文化运动特殊环境又对小说的创作带来一的定影响。[9]在腐朽的封建体制下, 妇女处境艰难。 白流苏只是旧中国许多受压迫妇女的缩影。 在这部小说中, 白流苏担忧自己的生存, 她需要生活保障, 而范柳原精神上的空虚促使他们走进了彼此的内心。 范柳原对于无路可走的白流苏是一棵救命的“稻草”, 尽管白流苏对范柳原的爱是算计的, 但是, 她只能选择“赌”, 如果失败了, 无依无靠; 如果赢了, 她可以获得终生稳定的生活。 因此, 她渴望的是稳定的婚姻。

尽管时代背景的不同造就了夏洛蒂和张爱玲不同的爱情观, 但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生存意识有诸多相似之处。 《简·爱》展现的是在父权社会中妇女的自尊、 精神独立和自由, 夏洛蒂的小说是对思想领域的无声抗争和呐喊,笔下的简·爱用人格力量来弥补自己的缺点, 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倾城之恋》展现了新时代背景下女性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张爱玲小说渴望女性能摆脱封建思想对她们心理的束缚, 她用暗淡的语调尖锐地剖析人性的弱点以及婚姻爱情的不完美。[10]两部作品都展现了女性对人生的态度和对命运的思考。

4 启 示

在当代社会, 女性在在政治、 文化、 教育等各个方面获得平等和独立, 已经能充分认识到要实现自我价值, 不断塑造提升自我, 权衡和行使好母亲和职场女性角色的重要性。 然而,女性群体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 是自我意识的失衡。 尽管部分女性积极依靠自己的努力实现自身我价值, 但由于祖辈们的男尊女卑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她们很难平衡个人价值和家庭观念中的角色, 找不到自我存在感, 多有自卑、 依附男人的消极观念; 其次, 是女性自我意识的丧失。 部分女性靠青春美貌和靠男性的鉴赏来实现自我价值, 失去自我, 为他人而活, 丧失了独立人格和尊严, 不愿用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女性应有的社会地位, 可悲可叹。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些女性的婚姻观日益扭曲, 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严重的拜金主义, 这都是不科学的。

通过对《简·爱》和《倾城之恋》两部作品女性生存意识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 我们得出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在爱情、 婚姻上都表现出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 作品中女主人公独立的女性意识和勇于抗争的精神为我们当代女性树立了榜样, 同时, 为当代女性的发展提出以下启示。

第一, 当代女性要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结合起来, 必须自力更生, 在自我意识、 经济和社会地位独立的基础上, 才能享受平等的爱情和婚姻, 实现女性价值。 正如夏洛蒂笔下的简·爱, 她的精神独立、 内心强大, 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女性尊严最终赢得爱情,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弘扬借鉴。

第二, 在爱情婚姻上, 女性应该坚持正确的婚姻观念, 不做金钱的奴隶, 保持完整的人格。 我们应当明白: 爱情要追求心灵人格上的平等, 我们要找回爱的本质, 坚持真、 善、 美。

第三, 当代女性应在生活中设定一个伟大的目标, 拥有自己的事业, 实现人格、 精神和经济独立, 不依附于男人, 有尊严、 潇洒地生活。 同时, 我们还必须考虑如何处理生活中男女不平等的现象: 如职场性别歧视、 家庭暴力、 如何协调婚姻、 家庭和事业的平衡等问题。 期待本文研究结论能带给当代女性一些启示和思考, 为其价值观、 人生观的抉择提供一些参考。

猜你喜欢
白流苏简·爱罗切斯特
浅谈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的爱情书写—以范柳原和白流苏为例
《简?爱》不简
原来如此
女性视角下的《简·爱》人物形象赏析
浅议《简·爱》中罗切斯特的蜕变之路
从《简·爱》中的男主人公形象看女性意识隐现
《简·爱》中生态主义伦理观视角解读
从《简·爱》中的女权主义论对现代女性的影响
论白流苏人物形象的经典性
我和你一直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