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

2022-11-21 13:29韩东敏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书名

韩东敏

伴随着人类科技文明的进展,信息化时代悄然而至,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丰富、便捷的信息服务体验。图书馆是图书、文献、书籍的集散中心,更是知识的集载地,为人们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必要支持,其本质是信息传播与服务,因此图书馆在诞生之初就有着鲜明的公共服务属性。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下,人工操作占据主导,面对海量信息处理,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读者服务体验,是限制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为之贴上了自动化、智能化的标签,变革了工作模式,其本身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解决了供需矛盾问题,同时还促进了馆藏资源的共享,实现了其产出价值的最大化。[1]新时代背景下,图书馆要紧跟时代潮流,有机地嵌入信息技术运用,重置业务流程和工作模式,以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为自身可持续发展筑基。时至今日,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研究备受关注。

一、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价值

(一)聚合资源

知识经济时代,面对愈加严峻的社会竞争形势,人们的学习需求不断增长,并趋于多样化、个性化,作为知识传播与服务的重要载体,图书馆应丰富馆藏资源,以提升自身发展实力。在高度开放、自由的网络虚拟生态下,信息资源相当丰富,其中不乏精品图书资源。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有利于丰富其资源结构,对线上图书资源进行有效组织,生成庞大的数据库系统,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同时,基于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以及图书馆的发展优势不同,导致图书馆管理暴露出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而信息技术应用导入,依托其强大的共享功能,架通了行业互动的桥梁,促进优质信息资源共享,有利于其产出价值最大化。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价值毋庸置疑。

(二)创新服务

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所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改变了图书馆资源结构及获取方式,还推动着开放式、智能化服务模式的变革。本质上而言,图书馆最大的竞争力在于服务,由其本身的社会属性决定。在以往的图书馆管理模态下,过度依赖人工操作,面对多样化、个性化以及复杂化的用户需求趋向,常常无所适从,并且整体运行效率偏低,甚至还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影响了读者体验,削弱了其可持续发展根基。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重置了服务模式,用户可自主查询信息,节省时间的同时,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查阅质量。[2]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应用加持下,用户可自由获取更加丰富的图书资源,大幅降低了图书馆馆员的工作压力,服务效率和质量均得到了明显改善。

(三)优化运行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日积月累下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愈加丰富,通过人力进行分类、标记、排序等工作,效率低、出错率高等问题层出不穷。而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改变了业务流程,可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功能,实现图书馆的有序管理,为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3]在这样的工作模态下,图书馆馆员的职能定位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是单纯的书籍整理与统计,还包括对整个管理流程的参与,监控实际加以完善,从而更好地服务每一位读者。在此过程中,基于信息技术应用反馈,实时动态掌握图书馆馆藏资源,以读者需求为导向,针对性地丰富书籍类型。时值“互联网+”战略部署的深化期,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势在必行,是打造现代化社会主义服务体系的关键选择。[4]

二、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现状

(一)意识薄弱

思想意识是导引行为实践的基础,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现阶段而言,很多图书馆顺应形势,面对愈加激烈的行业竞争挑战,不断升级内部管理结构,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有所增长,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客观来看,绝大部分图书馆信息技术运用仅限于浅尝辄止,对其价值定位未有清晰的认识,距离全面信息化尚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缺乏必要的装备环境支持,导致该项工作难以深入。同时,图书馆对信息技术运用的研究不深,缺少相应的理论依据及支持,思维层次的裂变并不彻底,软件环境配备不到位,如规范制度、反馈机制等,与自身实际需求呈现出了诸多的不适应性,最终限制了图书馆信息建设的发展。

(二)机制缺位

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所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应当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以提供更好的保障与支持。然而就事实而言,很多图书馆在信息技术运用机制领域的探索不足,更加偏重硬件装备投入,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打击了对该项工程进展的信心。简单来讲,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制度缺位,整项工程建设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对接图书馆实际需求不力,影响了其综合效益。在此过程中,虽然部分图书馆构建了相关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维护不合理,降低了其运行效率,尤其是高度开放、自由的共享环境下,增加了面临的风险因子,可能会造成图书馆或用户损失。除此之外,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方式不合理,信息技术的特点与图书馆管理需求之间的契合度不高,影响了其实际效能发挥。

(三)人才匮乏

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触发了整个流程的裂变,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多、更高的素质要求。目前,伴随着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深入,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建设更显重要,并直接决定着该项工程的进展情况。现实中,图书馆对管理团队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信息技术运用相关的专题培训活动较少,加之其本身能动性匮乏,自主学习意识薄弱,在此进程中表现出了诸多的不适性,阻碍了该项工作的推进步伐。即使有再多精良的硬件装备,而未有足够的人才队伍支持也是枉然。[5]同时,据相关调研发现,相比高速增长的图书馆服务需求,高素质水平的管理人员数量配备偏低,他们普遍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未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信息技术,亦是造成人才匮乏的重要原因。

三、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信息技术是技术革新发展的结果,是本世纪以来最受瞩目的成就之一。信息技术带给社会的改变不仅仅在于生产方式方法的变革,更在于思维方式的革新。尤其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信息技术已经以多种形式融入社会各行业当中,为行业转型发展提供助力。这不仅充分彰显了信息技术强大的社会变革力,更显示出了社会各行业转型发展的强大决心和期盼。在此背景下,作为知识集载地的图书馆而言,更应当冲锋在前,在自己引入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实现自身资源整合、服务创新、运行优化,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大众面前,以此来增强自身知识宣传的既有社会职责。具体而言,在未来的工作中图书馆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应着力做好如下几点工作:

(一)强化能动意识

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作为一项庞杂的系统化工程,是整个行业发展的重要朝向,带来了多个方面的深刻变革,解放思想是关键。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图书馆应主动适应时代发展新潮,积极响应“互联网+”的政策形势,重视信息技术运用,并将之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工程推进,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逐步加大相关方面的建设投入,引入先进技术装备,努力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以此来催动整个管理模式的变革。同时,图书馆管理人员亦需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及价值,积极涌入运用工程中,结合所处岗位工作特性,加强对信息技术运用的研究,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创新信息技术运用范式,保证充足的理论依据与支持,继而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取得更大收效。如此这般,在全员积极的能动意识状态下,上下携手推进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完善运行机制

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除了硬件设施装备外,还需完善的运行机制保障,规范推进流程,始终维持正确的航向。具体而言,要形成科学的信息技术运用制度体系,出台相应的标准及规范,关注信息技术的特性,使之更好地契合图书馆管理需求。同时,合理选择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方式,将之有机地嵌入到各类业务中去,包括资源共享、图书查询、信息检索、推广营销等,建立更加完整的运行体系,促进前后紧密关联,升级用户服务体验。另外,基于图书馆既有的内部控制结构,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再造优化,实现各类信息的集约化、统一化管理,借助大数据分析掌握服务流程及动态,关注馆员的日常工作行为,并积极引入读者评价机制,以便于更好地辨别新形势下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需求及要求变化,为下一阶段的深刻变革指引方向,全力升级服务效率和品质。

(三)重视人才建设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与人才是驱动社会发展的两大核心要素,尤其是人才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为此,图书馆应当充分重视各梯度人才的建设,将之视作信息技术运用的关键支撑,丰富智力因素支持,以赢取更为持久的发展。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朝向开放的经济市场,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对照自身实际需求,吸引高素质人才就业,丰富人力资源构成,为图书馆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另一方面,以信息技术运用为主题,展开多样化的培训活动,及时更新馆员的思想理念,丰富他们的学识涵养,分享行业前沿动态,激发创新创造因子,提升馆员的综合素养水平,使之更好地适应信息化变革。

(四)提高安全性能

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还伴随着严峻的挑战,其中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网络安全是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运用的重要基石,更紧密关联着广大用户群体的切身利益。因此,图书馆要筑牢安全意识防线,对信息技术运用潜存的风险进行分析,从源头上抓起,规范操作流程,加强相关方面的教育宣传,强化馆员及读者的能动意识,携手构建“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同时,关注信息技术发展,加大信息安全方面软硬件投入,定期维护运行系统,升级防火墙及身份认证等设置,使得图书收藏、借阅、共享、下载等时刻运行在安全的环境下,并根据信息技术运用方面的数据变化、用户动态、运行情况等,编制一套高技术含量的安全标准。

四、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实践

信息技术以计算机软件、硬件、互联网、半导体、电信设备、电子商务等多种形态存在,能够集存储、传输、检索、数据操作等一系列功能于一体。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突破传统工作在时间、空间、能力等方面的各种局限,以更为便捷的方式将图书信息以文字、图片、视频、数字等数字化信息方式存储到大数据库当中,在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支配下对这些数据进行统一操作。相比较传统工作方式而言,拥有信息技术加持的图书馆管理工作更为便捷、快捷,也更具智慧化。

(一)数据库

在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实践中,对借阅数量、馆藏资料等数据的统计工作量巨大。事实上,读者的每一次借阅归还、书籍采购等都会伴随着海量数据发生,传统人工操作模式下,工作压力大且容易出错。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将大数据分析引入其中,由系统自动收集、分析数据集,继而针对性地提出决策建议,指导科学地进行资源、人员配置,有助于降低非必要的损耗,使得整项工作更加便捷、轻松。同时,朝向读者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根据运行系统反馈,筹建更加丰富的数据库,并与兄弟单位进行关联共享,扩大馆藏规模,提高书籍的借阅率,增强其竞争优势之余,减少短时间的投资压力。另外,运用信息技术,加紧电子文本建设,以线上服务的形式,提高工作效率和影响范围。

(二)阅览室

在信息技术运用高度普及的新时代,电子化成为所有人的追求,传统图书亦不例外。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要大力推动电子阅览室建设,不断修缮和扩展服务平台功能,朝向更加广泛的读者,尤其是为行动不便的读者提供服务,彰显浓郁的人本主义关怀,是塑造图书馆良好品牌形象的有效路径。在此过程中,坚持以读者需求为导向,设计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集载线上办证、身份认证、线上服务、活动报名等功能,并优化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有清晰的标识显示。同时,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还可加大对阅览室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定期推出阅读活动,吸引广大读者的参与,为加速“学习型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检索导引

图书馆的发展与沉淀已有上百年的历史,馆藏资源丰富多样,为满足读者需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值得指出的是,读者面对海量资源,如何快速查找所需材料是难题。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充分发挥资源勘探技术的优势,通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提取、分析,使得上述问题迎刃而解。在此过程中,运用资源勘探技术的分类、预测、相关性分组、关联性规则以及聚类功能,快速整理馆藏资源,并精准对接读者需求,提高服务效率。同时,信息技术对海量数据的处理优势,能够通过文字、图片、影像、视频、动画等方式传播信息,要注重图书馆管理平台的开发,强化其检索功能设计,提供关键词、书名、作者等检索服务,缩短读者服务的时间,提升其体验及兴趣。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十分重要和必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一项庞杂的系统化工程,其在当前阶段的相关建设虽然成效明显,但仍有些许方面的不足。对此,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实际情况,图书馆提升能动意识,将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工程,逐步加大相关投入,并配置完善的运行机制保障,重视人才建设和信息安全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作者希望学术界大家持续关注此类课题研究,从不同视角切入,提出更多有效建议。

猜你喜欢
书名
关于《白史》的书名与前序后跋①——蒙藏文化交流与交融之一例
说说《伸脚录》
每期谜语
第十八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获奖名单
奇葩书名是文化浮躁
书名这件事
奇葩书名是文化浮躁
我有故事,你带钱了吗?
书名这件事
网友选出雷人书名 专家建议给书洗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