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红色信仰培育的原则与路径

2022-11-21 13:29林桂泽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国化理论课信仰

林桂泽

红色文化之“红”源于中华优秀传统“红”,是中国的国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合中国色彩元素红,赋予红色文化新的内涵,红色文化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对红色的信仰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产主义信仰。红色信仰与马克思主义信仰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但都统一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职业院校是培养国家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培养德才兼备的职业型人才是职业院校的重要责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学生红色信仰的主渠道,遵循国家、社会及学生成长需要以把握红色信仰培育原则,综合运用多种途径以筑牢红色信仰根基。

一、红色信仰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关系

红色是中国传统的崇拜颜色,“中国红已经延续千年,红色的象征意义不断增加且强化,成为中华民族的吉祥表征色彩视觉符号。从封建时期红色在建筑使用中严苛的等级制,到今天记载功勋的红榜,以及各类与红相关的现代设计作品,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对红色的热爱经久不衰,对其赋予了非常丰富且独特的文化内涵”。[1]红色信仰是一种家国情怀,具有传承性,实现的是“古为今用”;马克思主义是西方的“主义”,传入中国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现的是“洋为中用”。红色信仰必须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进行诠释才能迸发出时代内涵,两者密切联系又有区别。在本质上,两者具有同质性,都是为人类谋幸福的理论,其区别并非本质上的区别,而是空间上的区别,但都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

(一)红色信仰与马克思主义信仰同质

追问“什么是红色信仰?为什么是红色信仰?怎样进行红色信仰?”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怎样信仰马克思主义?”具有同质性。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红色信仰与马克思主义信仰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红色信仰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回归红色信仰的本土情怀。马克思主义是红色信仰的方向标,决定红色信仰的走向;马克思主义是红色信仰的理论支撑,决定红色信仰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是红色信仰的实践基础,决定红色信仰的目标活动。红色信仰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具体表达,是回归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家国情怀;红色信仰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通俗表达,是回归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接地话语;红色信仰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传统表达,是回归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红色崇拜。红色信仰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同一信仰的两个不同表达,“马克思主义信仰决定红色文化的取向,红色文化表现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境象”。[2]马克思主义信仰从西方传到中国,由抽象变具体,从“天上”回落“人间”,使抽象深远的西方社会深层理论,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红色崇拜,成为中国特色的通俗易懂的红色信仰,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值回归。

(二)红色信仰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别

宏观上,红色信仰与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同一性,落脚点都是为人类谋幸福,目标都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微观上,两者存在一定的区别,但其区别并非本质上的差异,而是在同一理论框架内的不同分支。

首先是起源上的区别。马克思主义信仰起源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深层矛盾运动的结果,红色信仰源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红色崇拜,流于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矛盾运动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中国古代红色崇拜在近现代出现交集并产生时代动力的结果。

其次是空间上的不同。红色信仰是中国境内的产物,源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红色崇拜,壮大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坚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时期,正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洪流。马克思主义信仰是西方国家的产物,是引领世界社会主义思潮的重大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只有根据中国具体国情才能中国化并迸发出时代动力,引领中国不断走向胜利。

再次是时间上的不同。红色信仰是中国古代红色崇拜历经时代考验转化的结果,马克思主义信仰是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而问世的。

最后是情怀上的不同。红色信仰回归家国情怀,具体且现实,从红色到信仰,实现的是物质到精神的飞跃。马克思主义信仰关乎全人类的幸福,博大而深厚。马克思主义站在全人类的高度俯瞰人间,从人类的历史长河发展规律预测人类社会必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未来走向。红色信仰与马克思主义信仰虽起源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信仰的力量一切以人为本,从人类当中来,到人类当中去。红色崇拜只有与马克思主义信仰融合才能变成新时代的红色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只有与红色崇拜融合才能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红色信仰培育的原则

职业院校是培养职业人才的重要场所,培养德才兼备的职业型人才是职业院校的重要责任。职业院校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教书重在传授技艺,而育人重在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人重在培养学生的信仰情怀,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3],红色信仰是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条件,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学生红色信仰的主渠道,在培养过程中必须遵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学生自身成长成才需要的原则方能守住初心把方向、走好路、行远路。

(一)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需要

马克思主义是红色信仰的直接理论来源,是红色信仰的实践基础。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学生红色信仰首要的就是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需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就是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就是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遵循马克思主义就是铭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血与火的坚韧年代,铭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成就年代,铭记改革开放时期的思想解放年代,铭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开创时代。遵循马克思主义发展就是遵循被历史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检验的真理。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也是潮流,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未来也会验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4]习近平也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体系”。[5]职业院校是搭建学生步入社会的桥梁,是学生参与职业生涯的领路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选择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培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渠道,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红色信仰是密切联系的统一体,培育学生红色信仰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与实践,将马克思主义信仰上升到一定高度,又以红色信仰的接地气形式传播给学生,使学生感受更真切。因此,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育学生红色信仰过程中只有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需要才能让学生以更加求真的态度对待这个培育过程。

(二)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

红色信仰的载体是红色资源,经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时期,对红色资源的信仰就是红色信仰,包括中国共产党发展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改革开放史在内的有形产物与无形产物。红色信仰是来自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回归,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超越民族和地区的全人类高度设计的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能脱离具体的实践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全人类性不能脱离具体的国家发展与实践检验,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信仰转化为红色信仰才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将高悬的理论落实落地,使之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红色信仰培育是中华民族性的培育,职业院校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社会职业大军洪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业素养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社会安全与稳定。职业院校是学生发展平台的搭建者,培育学生红色信仰使之更好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职业院校发展的方向标,职业院校发展必须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培育红色信仰坚定者,而红色信仰的培育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引领与实现。社会发展需要一代代人的奋力助推,把握好一代代人的接力棒,才能把握好社会发展规律性。因此,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红色信仰的培育必须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

(三)遵循学生自身成长成才需要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平台,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红色信仰的培育不应只是停留在课堂上,而是要将课堂理论他律转变为课外实践的自律。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促成学生将红色信仰意识萌发于情,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信仰不是停留在精神和观念上,而是表现在行动和实践上”。[6]实践伴随人的一生,实践的科学与否需要理论在头脑中的引领。职业院校是学生步入社会职业发展实践中的理论传播者,科学理论传播的适用性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社会实践性,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红色信仰培育得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接不接受、信不信服的重要问题,能让学生乐于接受、坚定信念的理论必须是学生所需要的理论,学生所需要的理论与自身成长成才密切相关,用理论关注、关怀学生成长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生成长成才需要。马克思说过:“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7]因此,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将红色信仰培育的理论转变成学生需要的理论,遵循学生自身成长成才需要才能最大程度将课堂理论他律变成学生实践自律,达到入脑入心入行的目的。

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红色信仰培育的路径

路径的选择并非越多越好,只有合适的路才是最好的路。思想政治理论课并非唯一培育学生红色信仰的路,但却是最主要的路。职业院校培养的是各行各业的职业人,学生未来的道路千万条,但出发的路却是职业院校。职业院校是学生未来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守好初心才能行远路。因此,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红色信仰的培育路径选择应做到理论引领——用红色文化资源浸润人心,思想把控——用价值澄清渗透意识养成,信念坚守——用红色故事推进红色信仰。

(一)红色文化资源理论浸润

红色文化资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资源,包括通用的教材及教材外的参考资料,而教材是红色文化资源的核心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围绕以教材为核心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教学,配以教材外的红色文化资源为补充。红色文化资源是红色信仰的直接感受载体,红色信仰是青年一代特别是共产党员的精神法宝,坚定红色信仰需要不断从红色文化资源中汲取养分,生成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职业院校是培养未来职场人的重要基地,培育学生的红色信仰情怀,离不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正面教育,使其步入职场也能守住红色初心,坚定红色信仰。

一方面,理论灌输不应冷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和灌输”。[8]职业院校学生的下一人生目标大多是职场,学生的关注点往往是未来的职业生涯,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的自觉性值得推敲,而传统意义上的理论灌输不应被当前的教学改革完全抛弃。思想政治理论课之所以称为理论课就是因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资源是红色资源形成的理论。马克思说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9],学生是意识性较强烈与思想性较单纯的人,完全承认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学习不太现实。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否定理论灌输的重要性,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0],课上应该有教师适当的施压性灌输,学生采取压力式的学习,使学生的学完成教师的教的任务。

另一方面,综合教法灵活运用。灌输教育可以在预定的时间达到预定的效果,但有其不被学生乐于接受的一面,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配合灌输教育,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氛围由沉闷变得活跃,努力让红色文化资源理论贴近学生所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职业院校学生的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采取启发式等多种教育形式可以回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上,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二)价值澄清渗透意识养成

价值澄清法来源于西方社会的一种教育方法,将价值澄清理论中国化实现洋为中用,成为我国教育改革方法创新的有益补充。价值澄清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由教育者进行价值观的多种分析,不做结论性引导,价值观立场交由受教育者通过自主分析进行价值判断与选择,最终自主选择价值立场。价值澄清可以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思维性与自主选择性,有其本身固有的优势,但其最终的价值选择是不被教育者完全掌控的,必须结合传统教育方式,将主流价值观牢牢掌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价值澄清的作用。因此,对职业院校来说,应该将价值澄清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将理论灌输与价值澄清相结合,实现理论灌输为主导、价值澄清为引导,将主流意识牢牢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增强学生的红色信仰。犹如马克思从不避讳自己的无产阶级立场,并将自己的立场理论灌输给无产阶级,而且通过价值澄清的方式阐明:“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9]同样,生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澄清现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为马克思主义代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代言,为追求国人的红色信仰情怀代言。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希望,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为学生创造更加美好生活未来而代言。因此,根据职业院校办学使命与学生发展要求,以价值澄清红色理论方式使学生心里明白透亮,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红色理论跟自身的密切关系。一方面,红色理论解决学生心理困惑。澄清为什么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是什么,要怎样才能学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澄清中国为什么走马克思主义道路,为什么要洋为中用,马克思主义如何扭转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引领中国实现伟大复兴。通过价值澄清,匡正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偏见。另一方面,红色理论解决学生发展问题。澄清国家、社会、个人的密切关系,将国家、社会与个人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国家强大,社会安定,个人才能幸福,而个人的幸福与个人的努力作为是分不开的,只有个人心系国家,心中有信仰,才能有热情,才能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紧紧相依。因此,澄清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创造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红色信仰的引领,红色信念的坚守,红色梦想的把握,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真正幸福生活。

(三)红色故事推进信念坚守

理论灌输结合故事演绎,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将红色故事讲到实处、讲到细处,结合传统、贴近现实,以情感人、以情促情。精心选树红色故事,在红色故事中渗透理论,调节理论灌输中的倦怠,犹如在理论沙漠中注入的一股清泉,沁润心灵。

首先,红色故事突出优秀传统。“红色”源来自中国人对古代红色偏爱的延续,早已超出颜色的范畴,在中华文化历史长河演进中,红色被赋予革命、吉祥、喜庆、生命等积极向上的内涵,红色故事也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格,其折射出的品质精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品格的继承与发展。讲好红色故事就是传承好优秀传统精神,将优秀传统典故融入红色故事中,突出红色精神与中国精神的一脉相承,实现红色故事与优秀传统品格的无缝对接,使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智、学史增信。

其次,红色故事突出家乡情怀。职业院校是学生在外求学生涯的成长基地之一,离家后的家乡情怀往往更会让学生产生对家乡了解的渴望。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红色故事时,先了解学生家乡特点,根据学生的家乡情怀,灵活运用学生家乡的红色故事,将其与家乡文化结合,使学生感受家乡的深厚文化底蕴与中国精神的密切联系,对家乡的骄傲与自信会让学生更加热爱家乡,因而红色信仰也是持久的。

最后,红色故事契合学生发展。全球化与信息化使职业院校学生更加务实,物欲横流时代对学生的诱惑是巨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优化信仰教育内容,讲好红色故事,依循学生未来发展需求,将理论与故事结合,用思想政治理论指导学生发展需要,以红色故事激发学生发展动力,才能让学生真心接受,真心喜欢。

猜你喜欢
中国化理论课信仰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试论藏传佛教中国化历史进程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信仰的真与执着——读《秋瑾集》
信仰的旗帜
信仰之光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