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探究

2022-11-20 16:29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养正中心小学黄玉梅
亚太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分配律乘法双减

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养正中心小学 黄玉梅

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小学数学课程有一定的特殊性,不能仅仅停留在浅层学习程度上,还要积极触及知识本质,提升思维能力的学习深层次加工,使学生可以真正掌握学科内涵,融会贯通各学科知识,使学生全身心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学习过程。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教师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有效掌握学科重难点知识,提高学生在学科教学中的参与度。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较多教师没有有效发挥深度学习理念的价值,培养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深度学习课堂还有待探究。

一、“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

2021年7月,我国教育部在中小学教育体系全面推行“双减”政策,这项政策对于中小学教学活动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领域也不例外。“双减”政策主要是为了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和校外培训压力,使得学生可以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完成学业。这也给学科课堂教学活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在传统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利用课外作业对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并且使用“题海战术”的情况非常普遍。但是在“双减”政策全面推行的背景下,“题海战术”已经无法实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使得学生在课堂环境中就可以掌握学科知识,作业则主要用来巩固知识和进行学科开放性探索。学生扎实掌握知识,也有助于作业的高效、快速完成。不仅如此,“双减”政策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管制也使得学生在课下时间里接受二次教育的机会变少,高效深度课堂教学就显得更加重要。从这些角度来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全面贯彻“双减”政策的关键。那么,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融入深度学习理念,必将极大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有效思考和思维品质的优化提升,必将有效助力“双减”政策精准落地。

二、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意义

数学深度学习是指能触及数学知识本质、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高阶思维、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力的学习,学生全身心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这样,学生能主动学习数学核心知识,精准把握数学知识本质,领会数学思想方法。然而现实中普遍存在学习停留在表层、思维理解不透彻、思考不深入、知识点零散等现象,学生无法扎实掌握知识,做一些基本题没有问题,但问题稍一变化就无从入手。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经历的是浅层学习,只是记住了知识表象,没有真正理解知识内涵,也就不会灵活应用知识了。教师应读懂教材,把握知识本质,挖掘知识内涵,推动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深度探究、深透理解、深刻内化,从中感悟数学思想,发展思维品质,把“减负提质”真正落到实处。

三、“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打造精准课堂

在“双减”政策全面推行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充分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使得课堂教学活动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还存在教学无目的性的情况,使得课堂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也使得课堂教学活动很难取得预期的成效,跟“双减”政策的相关要求存在冲突。因此教师在后续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做好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细化,从多个角度研读教材。站在教师的角度分析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为什么要选取这样的题材?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问题?每个问题串之间有哪些关系?从而把握每一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分析突破这些重点、难点的关键在哪里,初步确定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研读教材:哪些内容学生已经掌握?哪些知识点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解决?哪些内容学生理解有困难?哪些知识点看似简单其实容易出错?对于这些教师都要胸有成竹,并进行预估,进一步确定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使得学生可以精准掌握学科核心知识点。例如,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教材选取了学生熟悉的公园、草坪,设计四个问题串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小心求验、得出结论。基于学生已经有一定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也有一部分学生已经通过各种渠道知道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高,但是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课程的教学目标重点放在通过剪、拼引导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同时作用下,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感悟转化思想,发展空间观念;提升合作交流能力,体验成功喜悦。这种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打造了精准课堂,培养了高阶数学思维。

(二)使用层次问题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内容深度

在“双减”政策全面实施以后,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具有更高的深度。而基于深度学习理念来看,如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深层次的学科内容,那么就可以显著提高学科教学成效。因此在后续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考虑积极引入层次问题模式,使得课堂教学活动可以逐步朝着学科深层次知识的方向进行延伸。这也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就设计好相应问题,并随着课堂教学进程的推进适当提高问题的深度。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学生就可以逐步被学科问题所引领,主动探索学科重难点知识。例如,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当学生会在格子图上用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换成长方形后,追问: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这样转换成长方形呢?这一问,将学生的学习引入深度探究。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各式各样的平行四边形进行验证,当剪拼验证成功时,再次追问:为什么必须沿着高来剪呢?如果不沿着高来剪会怎样?大部分的同学都懂得操作,但说不出具体的理由,那是因为他们不懂得用图形的特征来分析。通过精准有效的追问,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思考,用数学语言表达,深层次地构建认知。最后引导观察比较: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不变?通过再次对比,学生的认识从模糊走向清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方法,还有数学思想的提升,思维品质的发展。

(三)引入小组分工合作,优化课堂教学整体氛围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引入小组分工合作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的氛围。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小学数学学科内容存在一定的枯燥性,使得课堂教学活动也遭遇了较多困境。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如果能够提高课堂互动水平,就可以较好优化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点的接受水平。相较于师生互动来说,生生互动更加和谐,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敞开心扉进行讨论交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提出一些关键性、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或者个人无法解决的、有争议的、探索性的问题,在小组里面讨论,充分发挥小组的相互启迪、优劣互补作用。比如在小学数学二年级“方向与位置”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使用小组分工合作教学法。在课堂教学开始的时候,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方向与位置的判定方式,使得学生都能够掌握这些要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合作讨论,以班级为中心,画出周围不同方向的建筑物。教师在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的时候也要做好组间巡视工作,收集学生判定方向与位置的方式,同时在学生遇到明显困难的时候尝试介入其中,优化课堂教学氛围。

(四)梳理知识脉络,拓宽课堂教学内容广度

数学知识在教材中的编排呈螺旋式上升趋势,从初步的感性认识过渡到深入的理性分析,把浅表、零散的知识点并联或串联起来,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知识的整体性,学生才能在认知或思考问题时,抓住事物的本质,从内涵和外延上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实现学习的整体化、系统化和结构化,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发展。例如,教授“乘法分配律”一课时,告诉学生,其实乘法分配律早已经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广泛应用了,同时出示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128×16。分析竖式中每一步的算理:将16看作(10+6),128×6表示什么?128×10又表示什么?两次乘积相加又表示什么?他们分别对应乘法分配律的哪一步?即128×16=128×(10+6)=128×6+128×10,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列竖式的算理就是乘法分配律的鲜活应用。当乘法分配律的基本模型在学生思想中基本形成后,引导学生将乘法分配律和已学过的知识建立联系,通过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再认识,使乘法分配律模型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内化巩固。紧接着,教师再提出两个问题:乘法分配律实际上是乘法对加法的运算,它适用于减法的运算吗?适用于多个数的差吗?乘法分配律模型在这两个问题上得以再次“发芽生长”,在整体知识体系中找到了每节课零散知识点的所属位置,学生的思维得以纵向、横向拓展,实现深度学习。在求同思考中,乘法分配律从特殊走向一般,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本质内涵和外延范围的构建进一步得到巩固,在实际解决生活问题时能灵活运用。

(五)优化作业设计方式,有效减轻学生作业压力

“双减”政策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适当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作业设计方式。教师不仅要关注数学的重点、难点、关键,更要关注学生易错、易漏、易忘的地方。事实上,推行“双减”政策并不是说作业不重要,而是希望通过这项政策来提高教师布置作业的质量,真正打破“题海战术”式的作业困境。基于这些理念,教师就需要切实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在减轻学生作业压力的基础上,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较好的锻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设计分层作业,结合学生学科基础水平的差异,布置针对性的作业。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就可以在“双减”政策全面推行的背景下,平衡各个学生面临的作业压力,同时也能够显著提高作业质量。例如,教授“运算律”一课后,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直接练习课后习题,同时还要抽查他们对于运算律的掌握水平;对于学习一般的学生,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拓展提升,强化他们的运算律知识;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设置一题多解、创造性、综合性的练习,开拓学生思维,进一步提升其运用运算律知识的能力。

(六)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全面贯彻“双减”政策目标

小学数学学科中很多知识点都跟学生的现实生活场景有很大关联,因此教师在开展学科教学的时候,也应该积极组织设计一些学科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较好地减轻学生的学科压力,同时能够让他们在实践体验中完成学科知识的内化,具有较高的综合效益。在具体设计数学实践活动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明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层次,做好实践活动的安全管理,保证每一个小学生都可以顺利体验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完成学科知识的锤炼与巩固。比如在小学数学二年级“购物”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布置关于购物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课下时间里可以较好地巩固学科知识,同时也能够转变学科作业的设计。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面向学生营造购物场景,使学生在这个场景中得到较好锻炼,能够熟练进行加减法计算。在课下时间里,教师可以让学生家长跟孩子一起前往小超市买东西,在结账的时候让孩子自己计算所买货物的价格,在生活场景中实现较好的锻炼,较好地贯彻“双减”政策目标。

综合来看,“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活动迎来了诸多变化,要求教师切实提高学科教学的综合成效。小学数学教师也应该提高自身对于“双减”政策的认知水平,推动深度学习理念在学科教学中的全面贯彻。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该灵活使用问题提问法、小组分工合作法等方式,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灵活,并提高学生在课堂环境中的学习参与度。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优化作业设计方式,积极引入一些开放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帮助学生实现学科知识的内化。这样,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活动就可以在“双减”政策下取得较好的成效。

猜你喜欢
分配律乘法双减
算乘法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把加法变成乘法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除法中有“分配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