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投入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

2022-11-18 02:33
教育评论 2022年6期
关键词:学业师生关系评价

一、引言

没有高质量的人才,就没有高水平的发展。我国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使命,而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主阵地、主战场,对于提高教育质量责无旁贷。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1],高校面临着诸如生源质量差异化突出[2]、学风下降、学业能力整体不强、高质量就业困难等问题,解决好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度是决定其学业成败的关键。[3]研究发现,充分有效的学习投入能够保障学业的成功。[4]

韩宝平认为,学生主动合作学习度、学习经验丰富度和学业挑战度对学习投入起主导作用。[5]龙琪等人认为“校园人际交往、第二课堂 、高中经历”是促进大学生学习投入的三类关键因素。[6]袁梦认为,学生学习投入受内、外部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外部因素包括家庭教育、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内部因素包括自主动机、学业情绪、自我效能感。[7]尹弘飚认为,学习动机与投入状况或多或少地是由我国社会文化和高校教学的特定情境塑造的。[8]事实上,除学生个人和学校质量文化因素,家庭关系、社会就业导向、国家政策走向也会对学生学习投入产生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学生学习投人的影响因素,不能仅注重学生个人和学校质量文化因素,而应具有全局性和系统性的育人观。本文归纳总结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的因素,据此提出提高学生学习投入的对策,为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二、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的因素

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的因素较为复杂,如天赋、学习基础等,但从优化和改进学生学习投入的角度来说,主要因素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方面。

(一)外部环境

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人,大学生的成长必然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其学习投入更是如此。外部环境指学校以外影响学生发展的变量,主要包括家庭关系、社会就业导向、国家政策走向等。

第一,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亲密度和适应性、自我分化水平影响大学生状态和特质焦虑。[9]如果家庭关系和谐融洽,对孩子的态度是积极、正面的,孩子的学习投入就会充足;如果家庭矛盾突出,对孩子的态度是消极、放任的,孩子的学习投入就会大打折扣。每个人都有惰性,特别是大学生,随着大学学习知识的不断深入、科目逐渐增多,学习挑战度越来越大,如果家庭对孩子的引导不够或不及时,孩子就很容易在学习上偷懒;相反,家长让孩子及时分享学习情况,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和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投入就较为充足。而现实的情况是,许多家庭仅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健康,认为孩子作为成年人,他们能够管理好自己的学习,而恰恰是这种思想,导致孩子沉迷于游戏等不良嗜好而不能自拔,最终放弃学业或延迟毕业的事情时有发生。

第二,社会就业导向。作为高质量就业的前提,关注大学生就业,就是关注民生。随着大学生就业人数的累积增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就业呈现出不确定性态势。有些行业就业过剩,迫使学生提高学历获得就业的机会。如,高校、科研院所出现较为严重的内卷现象,造成大学生缓就业现象时有发生;而有些行业供不应求,特别是初高中毕业就能就业的行业,如快递行业,学生只要毕业就能就业,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不高。对于直接选择就业的大学生而言,高质量就业存在不确定性,形势严峻,导致学生对学习投入的目的性不强;肯干能吃苦的行业,高学习投入在短时期没有表现出高回报,影响了学生学习投入的积极性。

第三,国家政策走向。随着国家“向中西部地区和考生大省倾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招生政策的实施,生源的类型、水平和基础教育差异性很大,给高校的教学与管理带来严峻挑战。根据2021年一些省份的高考政策,深度贫困县的合格生源可在录取控制分数线下20分内适当降分录取,导致同一专业同一地区学生之间的分数差距比较大,不同地区之间学生的分数差距可能会更大。作为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基础好的学生学习投入不是很大,就能产生比较好的学习成效;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尽管学习投入很大,但学习成效不高。当学生的学习投入产生挫败时,他们就容易放弃学习,导致基础差异较大学生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近墨者黑,当低学习投入的学生较多时,在整体上会影响高投入学生的学习投入。除生源差异外,国家对高校的评价与引导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如专业证书以及各类课程等级证书的考取与运用等。

(二)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包括学校质量文化和学生个人因素,概括为校园文化、课程考核与评价、教师能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自主学习动机、学业情绪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等方面。[10]

第一,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主要内容,具体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环境设施、课余生活、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师生员工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行为准则。龙琪等人指出,校园人际交往、第二课堂是促进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关键因素,因此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第二课堂活动将会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个性化的表达与展示以及探索和实践。第二课堂规划和设计的合理与否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投入度。[11]

第二,课程考核与评价。课程学习是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石。没有有效的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课程的学习就很难达到预期。学生学习的投入度与课程考核的要求紧密相关,课程考核与评价关联着学生的学业挑战度,一般而言,课程的考核严格有难度,学业挑战度就高,学习投入就高。《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和增值评价有机结合,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12]这在实践上给予课程考核与评价提供遵循。

第三,教师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4月19日考察清华大学时提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13]。一个能让学生仰慕和崇拜的教师,一定具备扎实的学识和人格魅力。教师的课堂有一定难度、深度,讲课艺术高,并能深深地吸引学生,学生学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就多,反之学生就往往会敷衍、学习投入度不高。

第四,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关系最本质的内容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师生关系融洽,学生与教师互动交流的意愿就越强烈。实证研究表明,学生得到教师的支持越多,师生关系就越好,学生学习投入也越多。[14]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与教师唱反调,甚至找茬和干扰教学,不仅影响学生自身的学习投入,而且有时会波及班级其他同学的学习投入。

第五,同学关系。实证研究表明,同学关系越融洽,学生学习投入表现就越好。[15]如果同学关系紧张,经常与他人发生矛盾,学生的情绪就会不稳定,容易产生烦躁和焦虑,无心学习,就谈不上在学习上有更大的投入。因此,同学关系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的因素之一,不可漠视。

第六,自主学习动机。自主学习动机指学生源于自己的兴趣或信念,自由选择从事学习的行为和倾向。[16]学习科学认为,学习总是在原有的知识背景下发生的,当学生积极参与自我构建时,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对知识的应用范围会更广,学习的动机也更强。[17]如果学生无基础、无意志、无志向、更无兴趣,就很难体验到学习本身带来的乐趣,也不会在学习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当学生胸怀大志,锲而不舍,把学习培养成一种习惯,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时,才会更加专注持久地投入学习。

第七,学业情绪。学业情绪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产生与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18]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以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学业情绪与自主动机、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息息相关,自主动机强烈、与老师和同学关系融洽,就容易产生积极的学业情绪,反之就会产生消极的学业情绪。

第八,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指学生对自己能否完成某一特定学习目标所需能力的判断。[19]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生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基础有关。一个基础良好、学习经验丰富的学生,其自我效能感就越高,否则遇到一点困难就逃避或找借口,容易半途而废,久而久之,学业自我效能感会越来越低。

三、提升学生学习投入的对策

(一)外部环境

第一,创建和谐家庭。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尽管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但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建设和谐、乐观向上的家庭关系,对于帮助他们成长至关重要,提高大学生的家庭关系亲密度和适应性及自我分化水平有利于预防和缓解大学生焦虑状况。[20]家庭关系和睦,他们就不会分心,家长与他们及时沟通交流,会缓解他们学习、生活上的压力和焦虑。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学生将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

第二,推动高质量就业。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企业开发更多科技含金量高的就业岗位,满足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需求。各级政府应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实施有利于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技术战略,带动生产性就业岗位增长,努力扩大毕业生就业规模。[21]政府与企业要完善荣誉体系,让每一个岗位都能成为员工展示自己的舞台,对胜任的岗位具有职业自豪感。企业要明确岗位准入门槛,在能力胜任上提出可考核的指标,如优先录用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便于学生及早对标就业。

第三,加大政策引导。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发展,高校生源质量差距将进一步扩大。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国家要从学校审核评估逐步转向关注学生专业能力的评估上,要根据地区差异和生源质量状况,在用好现有通识课程国家级考试(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等)的基础上,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的控制标准和专业能力水平测试机制,引导高校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依据学生入口成绩和学习基础,以增量评价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业达成情况,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学业挑战度,促进大学生加大学习投入。

(二)内部环境

第一,丰富校园文化。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滋润学生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第一课堂为重点、第二课堂为补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形成育人合力。在保障专业教育质量的基础上,解决好个性和特长发展问题。通过开展健康向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协作与竞争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锤炼意志,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发现不足,萌发竞争意识,提高竞争能力。让学生因兴趣、志向、意志而学习,因投入而成功。

第二,探索课程考核与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课程考核与评价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考核标准、程序和方法,就有多大的学习投入。高校应编制切合学校生源质量实际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给予教师更大的考核权限,让教师因材施教,除注重学生知识、技能、能力的考核,还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探索非智力因素的综合评价,如学生对知识的外化与展示、反思能力与水平,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实现课程考核的检验和引导功能。

第三,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随着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日新月异的发展,专业知识更迭的速度越来越快,没有哪一位教师墨守成规。因此,及时掌握新的教育技术和方法,研究探索学科前沿,深层次地理解授课内容,是做一名合格高校教师应具备的素养。为了适应新的教育教学环境,每位教师要时刻注重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的学习、培训和应用,加强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努力把自己锤炼成一位大先生。

第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最根本的任务是立德树人,教师要将学生引导、帮助、感染成对社会有用的人。学习科学研究发现,学生不可能自发地从事探究、训练和学习,为了发现主要原理、连接先前知识,并使用有效的学习和监督策略,他们需要大量的帮助或脚手架。[22]因此,教师要建立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和个性,依据学生的基础和专长,采用脚手架工具,抓住让学生外化与表达、反思的时机,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充分投入,达到具体知识到抽象知识的建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尊重教师的劳动,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通过自觉、主动、有效的学习,成为合格的大学生;教师要敞开心扉,与学生交流,成为学生前进道路上的引航者。

第五,融洽同学关系。学校要充分发挥第一、第二课堂的作用,让学生在参与、协作、竞争中增加彼此的了解,相互取长补短,享受合作共赢带来的乐趣。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学生要及时自我调节,避免矛盾升级。对于因同学关系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学校在查明原因的基础上,要及时给予公平处理。

第六,激发自主动机。学习科学研究发现,当学习者依据自己的经验与外界交流并积极主动建构意义时,更深层次的理解就发生了,而理解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学生从新的经历和概念中建构、从先前知识和经历中重构。[23]只有在学生渴望成功,且重视学习任务的价值时,他们才会选择挑战性的任务。当学生有更高阶的学习兴趣时,他们就具备了充分的学习动机。因此,学生学习动机缺乏,通常是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或者学习难度超出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对于学习目的性不强的学生,一方面要从思想教育入手,唤醒他们乐观向上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要从制度管理入手,给予他们学习压力,让压力成为动力。对于学习难度超出学习能力的学生,教师要根据他们各自的学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引导他们循序渐进地提高,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科学研究表明,真实情景中发生的学习最有效。[24]当学生有学习动机但兴趣不浓厚时,教师要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下功夫,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达到意犹未尽、欲罢不能的境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持久学习,渐入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佳境。

第七,培养积极情绪。积极的情绪源于学生对社会的理解、对他人的尊重以及对生活的热爱。积极的情绪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良好的情绪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投入。因此,大学生应该培养自己积极的情绪。首先,要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抱有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不以自我为中心,多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就会降低甚至消除暴躁、假想、焦虑、忧郁带来的不良情绪。其次,要主动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发现他人的长处,在他人的影响和感染中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最后,要向自己信任的家长、教师和亲密的同学倾诉心声,在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下疏导消极情绪。

第八,提高自我效能感。学习就是“一山放过一山拦”,只要学生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自我效能感就会不断提高。除学生要具有自我挑战和奋斗不息的意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条件,安排难易适宜的学习任务,在学生不断进步和树立自信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另外,可以选树班级榜样,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弥补不足。最后,教师要做好知识、技术与技能的示范引导,激励学生敢于尝试、体会成功或失败,增强学生的信心,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学生如果没有足够的学习投入,就不可能成为高质量的人才。提高学生学习投入,应从国家引导、社会支持、家庭参与、学校治理等方面入手。通过建立和谐家庭、提高就业质量、加强政策引导、丰富校园文化、探索课程考核与评价、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健康和谐的同学关系、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提高学业自我效能感等措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投入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学业师生关系评价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中国传统书院师生关系的构建、特征及价值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业精于勤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