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公办高职院校董事会建设
——以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22-11-18 02:33
教育评论 2022年6期
关键词:董事董事会办学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2019年11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也为公办高职院校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障,也是新时代学校推进内涵式发展的内在需求。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始终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到办学治校的各项工作当中,以构建“政府牵线推动、部门协调指导、校企对接实施”的董事会治理机制为突破点,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上持续用力,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董事会概况及解决的若干问题

2010年10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探索建立高等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2],为高职院校优化治理结构提供了一种选择。2016年3月,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立由市长担任董事长的董事会,分管教育的副市长、若干知名企业总经理、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副董事长,福州市市直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各县(市)区的县(市)区长、部分知名企业管理人员为董事会成员。学校建立董事会探索政校企共治机制,既符合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也进一步加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3],充分发挥了学校董事会对学校发展重大事项的协调、咨询、指导和监督功能,解决了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推进了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通过改革治理结构,解决社会主体参与办学机制不畅问题

学校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由学校党委会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科学决策,校长负责日常管理。政府作为学校的举办者,由市长担任董事长的董事会承担对学校发展重大事项的协调、咨询、指导和监督功能。学校通过建立董事会工作流程和制度,吸纳引进行业、企业等多方参与办学,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深化“引企入教”改革,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格局,为学校发展赢得广阔空间,为汇聚区域经济建设和创新发展新的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在董事会的统筹协调下,市政府办公厅、市委编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等13个董事单位50余次到校调研指导,通过政策支持、职能转移、授权委托等方式,积极支持学校发展。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商务局等董事单位帮助开展人才需求调研、专业论证、对接企业,提高专业结构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12个县(市)区政府和福州高新区管委会等董事单位分别以合作办学、提供发展用地、经费资助等方式支持学校发展;福建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新大陆科技集团、星网锐捷通讯公司等6家企业董事单位和5家关联企业深度参与学校办学,通过共建职业教育集团、合作开发项目、捐助资金设备等方式,推进产教协同育人。

(二)通过完善配套制度,解决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问题

董事单位以多种方式深度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教育教学改革[4],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在董事单位的参与下,学校相继出台《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管理办法》《“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大学生“三创”导师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制度办法;建设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引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到学校任教,设置技能大师工作室,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开展订单式、二元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如,与董事单位福建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福建奔驰班”,订单培养汽修、工业机器人、数控等方面人才;与董事单位福州市鼓楼区政府联办社区工作专业,订单培养现代社区工作者;与董事单位福州文旅局、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联合开展“二元制”闽剧高层次人才培养。2020年,在市政府的推动下,董事单位市卫健委支持将福清卫生学校并入学校,成立医护学院,进一步拓展办学资源。

(三)通过建立运行机制,解决人才培养资源不足问题

自学校董事会成立以来,历任市长、董事长每年都亲自主持召开学校董事会会议或现场会,专题研究推进和协调解决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由董事单位福州高新区为主投资的学校旗山校区二期项目建设,项目总征地面积约11.8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3.20万平方米,共投入建设资金约8.6亿元,列入市政府攻坚项目,为近年来福州市最大教育建设项目之一。作为学校董事单位,福州市委编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帮助解决机构编制、人才引进、办学经费等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2017—2020年,董事单位投入办学资金约10.0亿元,约占学校总办学经费的65%。在董事会的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与董事会成立之初相比,目前,校园占地面积(51.6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76万平方米)、教职工人数(655人)、各级各类在校生数(12521人)分别增长了6.5倍、4.7倍、1.9倍和3.5倍。2021年,董事单位福清市政府与学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新增福清校区规划用地20.00万平方米。

二、在董事会支持下产生的办学成果

在董事会的支持下,师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奖数量和质量逐年上升,教育教学成果不断涌现,招生就业质量呈现双优,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文化传承品牌进一步擦亮,学校董事会推动政校行企合作人才培养得到省内外公办高校的青睐。学校迅速从福建省最新组建的公办高校发展成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获批省“三创”示范校建设项目。《福建省普通高校发展潜力监测报告(2019)》显示,学校发展潜力排在全省公办高校第6位。

(一)教育教学成效好

在董事会的帮助指导下,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成果不断涌现。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奖情况逐年上升,近5年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获奖788项,其中国家级奖项89项(一等奖15项),省级奖项655项(一等奖116项);教师在省级以上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奖39项(国家一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4项);学校获批省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92项。近3届,教师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0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9项)。学科竞赛成绩和教师竞赛成绩分别入榜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5—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高职)》《2012—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教师竞赛排行(高职)》。学校小鹿仔新媒体中心入选“2019年度全国百强职院媒体”。2021年,学生参加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115项(国家级奖项32项),教师参加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22项。

(二)招生就业质量优

在董事会的推动下,学校人才培养成效和美誉度得到社会认可。录取平均分位居全省高职第3位(文史、理工),招生录取完成率位居全省高职第4位。就业率连续3年达98%以上,毕业生双证书率在全省高职中位居第7位,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数列全省高职高专前列。学校开展福建省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工作,创新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培养模式,应届公费师范毕业生全部签约事业编制教师岗位。社会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社会美誉度位列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前列。

(三)服务社会能力强

在董事会治理模式下,学校围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增强社会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5年来,学校社会服务总收入8600余万元,其中2017—2019年连续3年位列全省高职前列。学校成立公办幼教集团——福州市幼教集团,已与董事单位福州市仓山区、晋安区、永泰县、高新区合作举办附属幼儿园5所。建设福建省小学教育公共实训基地,与董事单位福州永泰县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合作举办附属小学2所。附属单位办学经费和场所均由董事单位提供。与董事单位福建省网龙普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福建省首批数字教育产业学院,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学校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培养马来语、柬埔寨语等语言人才,在柬埔寨设立海外华文师资培训中心,连续3年由学校教师在柬埔寨开展东南亚华文师资培训,扩大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学校承担国家扶贫攻坚工作,实施甘肃定西市对口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帮扶工程;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承担“东部城市支持西部地区人才培训计划”和福建省乡村校长、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任务。现建有7个省级以上研究平台,服务区域产业发展。面向在校学生和社会广泛开展多形式多领域技术技能培训,设有8个技术技能培训中心,4个职业资格鉴定中心,向社会开展83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

(四)文化传承品牌亮

在与董事单位福州市文化旅游局、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联合开展的“二元制”人才培养项目支持下,由学校创排的闽剧《红裙记》作为代表福建省的唯一一台大戏,参加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展演,还作为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的闭幕大戏上演并获优秀剧目奖;闽剧《扈家庄》赴京参加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艺术职业教育戏曲教学成果展演。闽剧资源数据库建设获2020年度福建省地方戏曲扶持专项资金资助。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闽剧)传承基地,成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乃春工作室”等3个文化传承名师工作室,编撰福建省第一部闽剧教材,弘扬传承民族传统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示范推广评价高

学校董事会推动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得到全省乃至国内外公办高校的关注。近两年,莅校交流、考察和调研的行业与院校达160所,省市(厅)级以上领导莅校调研指导达60余人,对学校办学成果给予高度肯定和赞誉。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地市级教育学院2018年教师教育高峰论坛”上作主旨发言,进一步使董事会参与学校的育人模式在全国有效推广。中国教育报、人民网、中央统战部网站、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网、中华职教社网等国家媒体和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等省市媒体持续宣传报道学校人才培养情况。

三、现行董事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从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董事会运行实践来看,董事会构建起政府、学校、县区、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合作治理机制,在推进高职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实践中取得了实质性成果,但在运行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统筹政府部门服务学校的潜力还需进一步挖掘

现有的公办高校董事会的管理、运行机制,既使得政府部门不断转变职能,也使得社会力量能广泛参与到学校管理和发展各环节中,学校的内部治理与独立运行能力得到加强。但是,一些政府部门仍沿用行政管理的思维和方式应对教育现代化带来的挑战,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管理和安排工作,在服务学校的方式上重管轻协调、重堵轻疏现象仍然存在,在服务的形式上仍重有形的物质资产、轻无形的知识智慧。对高校治理其他主体的行政管理也比较严苛,限制、制约了其发展活力。

(二)董事会优势转化为学校实际治理效能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公办高校董事会主要起到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但对董事单位并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是一种相对松散的结合体。董事会大多数没有设立常设机构以及相关的专门委员会,虽设置秘书处或办公室,也只是挂靠在学校职能部门,无法独立开展工作。

此外,董事会覆盖面不够广,如教师代表和校友代表较少参与到学校董事会当中来。实践教育过程中,学校资源向社会、产业开放不够,校内资源和社会资源不相联通,整合未到位。学校在如何利用人才优势与特色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及人员培训上有待进一步深化,还没有树立主动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没有给企业带来经济效应﹐导致企业参与董事会的积极性不高。学校对董事单位的各类需求了解得不够充分,董事单位与校内各学院、各部门的联系、沟通还需进一步加强,董事会作为服务平台的作用发挥得还不明显。

(三)董事单位参与学校治理的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现有公办高校的《董事会章程》往往对董事单位的义务有着明确规定,如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建设、招生就业、社会服务等方面给学校提供政策及资源支持,而对企业成员的权利规定则相对笼统,导致董事单位中的企业缺乏利益驱动机制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来。部分企业仅把参与董事会看作履行社会责任或义务的一种形式,激励机制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此外,公办高校的董事会大多本着“平等协商、共同发展、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属于非决策型的咨询、议事组织。董事会参与学校治理的随意性比较大,没有建立起长效的联络沟通机制,工作开展不顺畅,引入评价、考核、竞争机制也不够。

四、促进董事会发挥积极作用的对策

现代大学日益成为利益相关者组织,“多元治理”已成为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价值取向。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实现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对董事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公办高校董事会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5],进一步凝聚治理合力,推动学校实现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

(一)把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平作为着力点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给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带来严峻挑战,通过董事会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一要充分发挥来自政府部门董事的优势。董事会和学校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董事会要充分利用市长作为董事长的独特优势,加大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充分发挥来自政府的董事成员在政府区域规划、资源配置、财政拨款、信息服务等方面的统筹作用,促其制定支持学校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形成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政策合力,如采取地方税收优惠、企业办学成本抵扣等方式,调动全社会特别是行业企业参与办学治校的积极性,为学校的自主办学提供强有力的外部支持。

二要完善激励机制。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十二条(以下简称《职业教育法》)规定“国家对在职业教育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6]。所以,可借鉴政府招商引资的激励模式,支持在募集学校发展资金中提取适量奖励金,适当奖励给学校外部董事。对成绩突出的董事,协调政府授予“荣誉董事”或其他名誉性称号;争取政府出台鼓励政策,给予热心投入高校教育事业的董事一些优先待遇,如在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给予一定帮助,形成荣誉激励和物资激励并举的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董事的积极性。

三要助力高校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任职期间对闽江职业大学提出“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办学思想,为如何培养人才指明了方向。董事会作为高校连接社会的桥梁,通过董事会加大高校与地方政府、地方企业等方面的合作力度,准确把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使学校培养目标、专业设置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这是高职院校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关键。政府要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支持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打造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如,对接“数字福州”,建设数字教育产业学院,支持物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等相关专业建设;对接“海上福州”,支持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合作交流,开办应用外语等相关专业;对接“平台福州”,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学院,支持特色电商、供应链平台等相关专业建设。学校要与董事单位形成命运共同体,支持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推动高职院校走产教深度融合的道路,以满足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类型的需要。

(二)把提高学校自主管理能力作为关键点

公办高校董事会制度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办学育人、优化高职院校治理结构方面具有深远意义,推进这一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

一要坚持育人为本立德为先的教育导向。《职业教育法》第四条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7]。学校要围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建设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发挥各董事单位育人的主体优势,共同把立德树人融入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育人[8],形成“三全育人”良好格局。学校要围绕立德树人目标设置和调整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以及覆盖全学段的质量标准和人才培养资源要素标准,并通过聘请校外董事单位的人员担任思政课教师或辅导员等形式,逐渐形成校内校外相互衔接、课堂课外融会贯通的“大思政课”教育创新体系,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同频共振,协同育人。

二要提升为董事单位服务的能力。董事会要充分发挥在促进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以及在学校治理体制机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学校要以高水平的社会服务为导向,发挥其高层次人才高度集聚优势,开展与董事单位之间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活动,积极协助董事单位与校内各学院、各部门加强联系、沟通,通过建立专家数据库,成立智库机构,共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技术转让机构、实习实训基地等,为董事单位和学校发展提供专业指导、咨询和服务。校内的技术研发、科研成果要率先在董事单位的企业中推广应用,不断促进校内外资源的合作共享,实现科研成果转化。

三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协调。学校应在董事会的指导下,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协调,及时了解社会、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并据此作出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调整。[9]董事会要促进学校与企业联合,专业与产业结盟,教师与企业结亲,学生与岗位配对,构建起产业链、创新链与教育链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要深化产教融合,通过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二元制等新型人才培养项目,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实习实训基地,使学校的专业和专业群建设以及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相贯通,进一步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级各类人才。

(三)把推动董事单位参与学校治理的常态化作为切入点

董事会对学校办学的协调、咨询、指导和监督,营造社会力量参与学校治理的实践环境,是促进办学主体多元化、治理结构现代化,构建《职业教育法》所要求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的有效制度形式。

一要进一步完善参与学校治理的运行机制。要利用董事会这个平台,在进一步完善《董事会章程》基础上,建立健全董事单位参与学校管理制度。通过制定《董事会章程执行细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等配套制度,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流程,支撑董事参与学校的管理运转。董事会可下设由董事会成员和特聘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教学管理委员会、人才培养委员会、师资建设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并在《董事会章程》规定的职责范围内行使相应职权,参与学校的治理。学校要利用这些制度性的措施,广泛听取董事和社会人士对学校管理提出的各种意见与建议,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从而推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得到落实。

二是董事会成员要实行动态增补。目前,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迅猛开展,科技创新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改变着产业发展模式。在高新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通过董事会把代表高新科技发展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及时转换成新的职业教育资源,是保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董事会要紧跟时代创新的步伐动态增补成员,及时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将新教育资源中的政府代表、相关企业代表、校友代表、教师代表等与学校发展相关的社会各方纳入董事会,以此保障董事参与学校治理的常态化,从而使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及时融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高新科技发展需要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实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进而推动学校健全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实现政、校、行、企等多方共赢。

三要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和评价机制。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有利于促进董事会各方提高认识,形成合力为学校服务。要在董事会基础上成立监事会,监事会成员要以非政府部门外部董事为主,发挥其对政府部门和学校执行政策过程和效果的监督监管作用,以促进政府公共政策和社会扶助学校发展取得实际效果。董事会要建立成员考核机制,一年一考核,对履行义务不到位的董事实行当年黄牌警告,第二年仍整改不到位的进行劝退处理,以实现优胜劣汰,增强成员单位的工作成就感、责任感和归属感,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还要引入评价机制,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重点,建立致力于打造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高地的评价机制,通过评价来发现“政、行、企、校、生”多主体跨界联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把持续改进贯穿始终,不断凝聚共建共创共享共赢的合力,助力学生成人成才。

猜你喜欢
董事董事会办学
认真对待“外部董事召集人制度”
董事平权:消除独董履职障碍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缺陷与改进建议
独立董事制度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董事会规范高效运作需“闯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