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2-11-17 19:04:58王小强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素质教育高中数学

王小强

【摘要】在高中教学体系中,数学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课程,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此,教师应在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将基础知识传输到学生脑中,并且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促进这项工作的落地.本文以高中数学教学作为目标,通过探讨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性、原则以及路径,希望提供参考.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造性思维能力;高中数学

创造性思维,可以理解为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当个体具备这种思维能力时,就能够更好地发现事物的实质,并萌生出更多新奇的想法.在新时期下,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而是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工作与数学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保证教学过程的创新性,教师不仅要注重完成基础教学任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入和发展带来更多积极影响.

1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1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在教,而学生在接受,伴随现代教育的进步,这种灌输式教育存在很多不足,“师为导,生为主”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换言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积极引导.除了需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应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进而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在学习与探究中往往难以第一时间发现、解决问题,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这不仅难以保证学习质量,能力与素养也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提升[1].反之,如若学生拥有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那么在学习与探究中就会表现得更加自主、积极,能够就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并且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从而全面激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成为数学课堂的主要参与者.由此得知,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1.2 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必不可缺的一项技能,与学生数学学习成效乃至其他学科的学习密切相关[2].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可以使学生保持更好的学习状态,获得更加理想的成绩,并提升综合素质,为全面发展助力.具体来说,在此期间,教师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能力、水平有机融合起来,在完成基础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数学教学,锻炼学生多种能力,如思考探究、实践创新、数学思维等,并且打破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各种不足,这就为学生深入探究数学以及全方位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3 迎合人才培养要求

数学在高中阶段具有重要作用,是学生必修的科目之一.在數学学习中,除了要学习重难点,学生还应当拥有扎实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够为自身数学素养、综合素质的发展助力.在此期间,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分析,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更好地实施个性化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显然,这与当代人才培养要求是相契合的.可以说,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数学教学事业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值得受到广大教学工作者的重视.

2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原则

2.1 主体性原则

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不只是为了帮助学生习得理论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助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人公的地位,换句话来说,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循循引导,让学生真正融入数学课堂,自主创新、自主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主宰者”,而是转变为合作者、指导者,适当、适时、适度地指导学生、激励学生,令学生不断创新[3].如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

2.2 首创性原则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新颖的、打破常规的思维,具有鲜明的特征,即新颖性、独创性.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想实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就一定要坚持首创性原则,鼓励学生阐述首创、独特的想法、见解,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3 多样性原则

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前,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广开思路,合理想象”,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探寻更多的想法、见解,这就一定会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4].所以,在具体教学时,教师除了遵循主体性、首创性原则,还必须注重多样性原则,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3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路径

3.1 转变传统理念,构建创造氛围

纵观以往高中数学教学过程,许多教师传统理念根深蒂固,依旧沿用老旧的方法、手段授课,导致课堂沉闷、乏味,学生提不起兴趣,未能完全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而且,个别教师占据了课堂的主体地位,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在极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对知识领会和知识来源的需求,学生没有“主见”,如同一只被拴着绳索的“羊”,教师走到哪,学生就跟到哪[5].显然,这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新时期下,教师应当明确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课堂氛围的构建,为学生打造更多创新、创造的平台,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得良好的锻炼.

例如 在教学“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引路人”作用,引领学生探究可导函数的单调性及其与导数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导数研究函数单调性来求出函数的单调区间等.在正式教学时,教师要在传授上述基础知识的同时,完成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教师要转变过去一味灌输知识的局面,多给学生“舞台”,所以,教师可以紧扣本节课的内容,设计引导性的问题.比如,如何理解给函数的导函数进行求导?鼓励学生就上述问题展开交流、探究,说说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教师予以归纳、总结,让学生明白函数二次求导,得到的二阶导数代表的是切线斜率变化的快与慢;它有利于明确函数导数的特殊值,更快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学生能够快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再被动地接受课本知识,在亲身参与中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做好铺垫.

3.2 创设媒体情境,拓展思维空间

不可否认的是,想象是创新能力中最为关键、活跃的因素之一,是个体展开创造性活动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爱因斯坦是著名物理学家,他认为与知识相比,想象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则是对世界所有的“概括”,助推着进步,而且属于知识的源泉.如果失去了想象,那么就难以创新;同样地,要想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就必须具备扎实的想象能力.显而易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创新,才能够起到推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为此,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前,教师应为学生打造广阔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实现创造性思维的拓展.现如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其中,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是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它能够将原本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生动化,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激发、延伸.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利用起来,通过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等,引入数学知识,在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数学知识的同时,实现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锻炼.

例如 在教学“圆锥曲线与方程”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书本上的图形是静态的,无法移动,仅凭简单的语言文字进行阐述,不仅不易于学生理解,还可能会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难以对圆锥曲线的形成过程及其连续变化形成深刻感知.此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它可以将离心率的大小变动、圆锥曲线的形状变化等数和形之间的关联进行直观、清晰地呈现.而且,它还可以展示椭圆、抛物线以及双曲线的内在联系.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带领学生进入奇妙的想象世界,通过联想、想象来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在无形之中实现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3.3 开展合作探究,促进思维碰撞

就高中生来说,他们的心智趋向成熟,在学习生涯中已经获取了不少经验、阅历,而且各方面的能力、素养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具体教学时,依旧有个别学生“眼高手低”,在分析、思考问题时还有些局限、片面.众所周知,高中是个体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为学生指明道路,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6].因为,在合作探究中,学生能够集思广益,产生思维上的交流、碰撞,循着他人的思路、想法來看待问题,学习他人的长处,补齐自己的短板,实现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和提升.当然,要想完全发挥合作探究的价值,教师在小组划分环节就必须“花功夫”,即严格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将学生根据学习能力的不同平均分为三组,每个组分别包括低、中、高三个层次的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为“学困生”带来帮助,在向其解答疑惑时,这部分学生也能够有所收获.而且,随着思想的深入交流和信息的不断更新,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也会“更上一层楼”.

例如 在教学“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旨在让学生明确一元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学会用二次函数图象来求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以及不等式的解集;明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以及二次函数图象和x轴位置关系的联系等.本节课的内容有些抽象,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感到吃力、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选择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参与接下来的课堂活动.首先,教师完成基础知识的讲授,接着,对学生进行科学划分,让各个小组分析、解答如下习题:(1)x2-5x-6>0;(2)(2-x)(x+3)<0;(3)4(2x2-2x+1)>x(4-x).学生交流、探究,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见解,并且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以此说服组员,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得到成长,其也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直接印证前提.

4 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更是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举措,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数学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更要认识到这一点,从构建创造氛围、创设媒体情境以及开展合作探究等方面入手,给学生营造一个创造性、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并且在后期学习、成长中有更多精彩、出色的表现.

参考文献:

[1]杨苗苗,杨永刚.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6):35-36.

[2]孙娜娜.注重引思 让高中数学课堂激活学生思维[J].考试周刊,2020(98):77-78.

[3]汪耀仁.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7):20-21.

[4]白代林.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9):88.

[5]李光和.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5):97-99.

[6]徐磊.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之我见[J].数学教学通讯,2020(33):55-56.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能力素质教育高中数学
舞蹈编导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 09:58:25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58:31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4:54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0:33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5:46
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31期)2016-05-30 15:03:43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