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萍
【摘要】新课标强调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更要求高中教师做好核心素养的渗透,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以此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结合新课标理念来看,以往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成长需要,教师需基于核心素养教育原则,为学生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一方面实现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双项提高,另一方面助力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本文基于核心素养背景,分析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以期对高中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以往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受应试教育影响,无论是学生亦或是教师大多将学习和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科成绩方面,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影响最终教学效果.新课标指出,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更需强化学生数学素养水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观念,以此满足社会对创新型综合人才的需要.学生数学素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积累.为锻炼高中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有必要将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作为切入点,制定以核心素养为主的数学教学策略,以此提高教学水平,在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基础上,为学生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1 利用高效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学生数学思维要求较高,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数学内涵和相关公式,还要学会数学知识的应用方法,以此实现对数学的深层次探究.同时,相比其他学科,高中数学涉及重点、难点过多,在高考背景下,学生需要承担的学习压力过大,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并且兴趣也能促进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达到简化数学学习难度的目的.为此,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下,教师有必要通过构建趣味性高效课堂,开展数学知识讲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缓解学生数学学习压力,使学生能够自由地在数学知识领域徜徉,以此实现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双项提高.
例如 教师在开展“立体几何初步”课程知识教学期间,可结合生活化元素,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导入课堂.实际过程中,可借助信息技术设备为学生提供一些带有立体几何知识点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几何图形所呈现的特点,如“北京故宫”“上海东方明珠”等,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此外,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更应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众所周知,高中数学涉及许多数学公式,这些公式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但在以往教学中,为巩固学生对公式的记忆,教师常要求学生通过反复背诵或是抄写的方法完成学习任务,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可结合高中学生兴趣特点,在开展数学公式教学过程中借鉴一些数学历史故事,以此带动学生思考.
例如 教师在进行“圆周率”相关知识教学期间,可为学生提供一些圆周率问题,并引入数学故事,讲述祖冲之在南北朝时期,基于刘辉的研究逐步精确圆周率小数点直至后7位.这种以故事情境代入课程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圆周率概念和公式的印象,还能達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明确数学知识的魅力,从而产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高效课堂是否能够发挥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学习成果,基于学生认知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并利用数学故事和生活化元素引导学生形成思考,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促进学生数学认知能力的提高,真正在打破传统教学束缚的情况下,实现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目的.
2 运用微课教学,形成思维引导
随着技术不断升级,能够运用到教学中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 作为教师还应基于技术的应用展开分析,尝试根据技术实现教学效率提升路径的创设与实践.
随着年龄的增长与认知的完善,高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方面能够主动思考与分析,且基础较为扎实的情况下能够有效运用知识,基于以往所学知识对现有知识的结构、理解与认知实现自主探索与拓展.在此基础下,教师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应用技术以创设更为专注的学习环境,以此引导学生.就知识结构而言,高中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以往所学知识具有较大关联,因此在实现有效教学的过程中还需承前启后,以考查学生以往所学知识为基础,洞察学生情况与学习水平后进一步阐述现有知识,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并于学习中留下深刻印象.从教师角度而言,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发现学生当前学习水平、效率,进而基于技术辅助为学生提供更有帮助的学习引导.
例如 学习“三角恒等变换”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知识点录制微课,以mg动画方式展现知识点的同时设置例题引导学生探索.关于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可通过网络获取素材,以动画设计的方式呈现素材,将教材中的知识点精简化以备学生课前了解、课后复习,在尽可能较少占用时间以缓解高中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将知识点完整阐述并引导学生理解.如在恒等变换的知识点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在于两角和差公式、二倍角公式等,教师可基于此类知识,以例题动画的方式从视觉角度进行推导,根据以往学习内容展现解题推导过程,运用公式的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公式内容进行正推、反推,以模拟训练的方式引导学生观看并完成相关内容.当学生观看完毕后,教师可随机选择学生展开提问以明确学生的学习效果,若课时间隔时间过长(如两课时之间间隔周末),还可基于线上交流方式,明确学生观看视频、尝试模拟训练后的问题,进而针对性地制定后续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针对自身问题展开学习,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自身所学知识.每位学生学习的内容相同,但由于基础掌握扎实程度、学习效率等客观因素影响,导致学生学习水平存在一定差异,而教师亦可根据每位学生的反馈情况为其制定后续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基于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展开理解,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亦能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帮助.
3 落实合作学习,强化推理能力
高考背景下,高中学生学习时间紧迫,数学教师为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更多的数学知识点教授给学生,常以灌输式教育为主,忽略学生主体地位,也影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限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合作学习是深化学生课上体验、锻炼学生推理能力的一种方式,通过合作探讨,学生也能逐步发现数学知识中存在的规律,实现自主学习水平的提升.此外,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拥有足够的自主思考空间,更能够根据数学主题提出相关疑问,并在小组带领下逐步完成问题解答,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式.
为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掌握,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教师有必要基于合作学习特点,创设带有比赛元素的学习情境.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迸发出更多学习灵感.另一方面锻炼学生学科素养,增强学生解题效率.
例如 教师在开展“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一课教学期间,可先基于学生学习水平进行分组,保障每个小组学习能力一致,通过优等生带领学困生共同参与学习.随后,教师可为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如:“小明同学准备参与房屋装修,此时,有一块边长1.5m的正方形地毯需要改造,房屋陈列要求小明需要将此地毯修改为长1.9m、宽0.7m的长方形形状,哪位同学能够帮助小明想出修改方法?”本课程教学核心主要基于解析几何内容来开展,所以,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了解直线方程及倾斜角和斜率的相关概念,并引导学生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公式.结合教学难度来分析,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难免影响学习效果.
以设置学习任务的方式,带领学生开展小组学习,不仅凸显学生课上主体地位,使学生获得更多思考空间,还能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习优势上的互补,达到启发数学思维、培养学科素养的目的.在合作学习完成后,教师还可结合学生讨论结果、讨论時间进行比拼,考查哪个小组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解答问题,以此优化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有效性.
4 理论与实践结合,构建创新型课堂
数学教学中理论知识较多,各类公式、定理更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知识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数学教学无法结合实际,生活中大多数工作、内容均与数学知识有关,且数学计算是否准确会影响最终成果.结合教学经验分析,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知识偏向于理论”,此类观念影响学习效果,导致学习过程中仅重视理论.作为教师,应切实注意这一现象,并根据实际均衡对待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由课堂教学角度而言,教师还应向学生传递“理论与实践同等重要”的观念,并于教学过程中针对实际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展开有效教学,提升教学有效性.
例如 在统计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统计的主要内容及知识点在于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统计方法的差异,二者方法不同,理论自然存在差异,但却皆作用于实际生活、工作中,并具有较高的价值.由此,教师可从统计方法角度展开分析,既讲授相关概念,亦从实际应用方法、适合应用的环境展开引导,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相关信息,进而掌握样本频率分布、整体分布等知识点,使学生理解统计理论的同时亦可运用教师所讲授的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强化实际应用,引导学生感知,教师还可基于实际,通过现实数据引导学生应用自身所学解决问题.如在统计居民消费情况、人均收入水平等内容的实践验证中,教师便可引导学生根据数据,以分组方式列出频率分布、绘制直方图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并根据以往所学知识实现数学建模.若学生能够掌握此类技能,还可根据抽样方式实现对问题的进一步深入探究,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理论与实践同样重要,使其了解数学并非理论学科,更对生活有着直接影响,转变学生观念并增强教学效率.
5 结语
核心素养背景下,仅仅提高高中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开展新知识点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新课标教育要求.为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正确学习方法,了解学习技巧,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原则,结合多元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微课教学手段,深化学生数学知识理解;通过合作学习方法,锻炼学生推理能力;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要素,为学生搭建自主思考和实践平台,以此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为构建现代化数学课堂、打造创新型人才队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春苑.高中数学核心素养——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10):83-85.
[2]高桦.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路径[J].高考,2022(04):96-98.
[3]张灿.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5):118-119.
[4]苏晓霞.问题引领学思结合——试析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途径[J].试题与研究,2021(13):5-6.
[5]马亮.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构及教学方法探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1(0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