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恒 朱建军 刘 涛
(淮北市相山区土楼中心校 安徽淮北 235000)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内教育事业整体上趋于良性发展,高素质人才日渐增多,然而受地域的限制,我国各地教育质量仍存在很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城市与乡村教育质量的对比。相比于城市教育,乡村教育事业无论师资、规模、设施条件都相对落后。为改变现状,缩小城市与乡村的教育差距,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城乡校际合作、片区互动为策略的联片校本教研活动势在必行,其是乡村教育步入正轨的途径之一。
本课题针对通过对城乡联片校本教研,来切实提高教师的素质,规范农村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规范,使农村教师能够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课堂教学,从而使农村小学的整体发展质量得以提升。
乡村学校普遍存在师资水平低、管理能力差的问题,落后的管理观念致使校方不注重师资水平的整体提高。校方经常以生源少为由拒绝参与教研,可见校本教研活动在乡村学校较难展开。为应对相关部门检查,学校通常会组织教职人员随机找话题展开讨论,甚至话题与教育完全无关,这不仅不利于教师水平的提高,甚至有违教研的本意。再者,目前乡村校本教研活动仍采取单一的交流形式,随着教研活动次数的增加,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下降,使联片校本教研活动失去了意义。
乡村小学的学生基础较差,天性贪玩,方言口音较重,其也应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对象。实际教学中,乡村小学校本教研内容存在很大问题,首先表现为对学科的偏重,尤其是一些陈旧的观点,如“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种误导使学生开始就出现偏科现象,不仅无益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还给其他学科教师的教育活动带来障碍。其次,在校本教研活动中,陈旧的思想认为记、背、写就是学好小学课程的制胜法宝,甚至落后地区至今展开的教研活动都涉及此问题,不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为目的,只为应试做准备,不着重于提高自身素质教育水平,保守固执。最后,乡村是我国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片区,普通话的练习并没有受到校方的重视,甚至连部分教职人员都是方言讲课,这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相对于城市教育者来说,乡村教育者的工作环境不够理想、生源整体水平不高,而相关部门及校方常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标准,部分教育工作者跨班、跨学科教学,这导致教师工作压力较大,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的热情度不高。
以成绩论成败的年代已经过去,相关教育部门应紧跟新课程改革,全面完善教育制度,给予城乡联片校本教研活动制度上的支持。
1.建立校本教研制度。课题组结合中心校实际制定了翔实的校本教研制度,并不断改进。在中心校辖区内学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中心校校长为总负责人,分管校长直接分管课研活动,教务处、教研组负责人具体抓,建立分层去管、分级去抓、全体参加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机制。教研工作抓到点子上,教科研活动有制可依,逐渐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正轨。
2.建立周研讨制度。按照教研室、中心校的统一要求,中心校每周二、三、四分别开展英语、数学、语文教研组集体研讨备课活动。中心校定期召集辖区内学校的相关教师,提前确定备课内容,研讨前各自备好课,然后再集体研讨,使备课内容更加完善,定稿后回校上课,课后评议,再反思。这样,提升了辖区内教师的教学能力,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受益颇丰。
3.建立理论学习制度。教师的集体学习每两周进行一次,课题组带领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理论知识,进行校本培训活动。另外,还给广大教师举办了专家讲座、专家授课等有专家指引的学习活动,并要求教师每两周撰写一篇理论学习的心得体会。
4.探索了校本教研环境下的校内公开课机制。中心校辖区内学校教师每学期都要开展校内公开课,在上公开课前分别由相关教研组带领教师磨课,使教案设计更加完善。
5.优化评比制度。每个学期,各校对成果突出的教师和教研组进行奖赏,用制度去促进校本研修的开展。校本研修评价的成绩将作为教师学期绩效考核、晋级晋职的重要条件,促使教师不断进取。在制度的激励下,我校教师努力进取,如孟梅老师的课例获“一师一优课”省级优课。
研究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辖区内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及研修水平,促进教师业务发展。
本课题组的王恒、刘涛老师撰写的论文《信息环境下城乡小学联片校本教研策略探析》发表于《中小学学电教》2019年第12期;朱建军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乡村中心校联片教研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发表于《淮北教育》2019年第1期;孙长宇老师撰写的论文《乡村小学语文联片校本教研策略初探》发表于《淮北教育》2019年第2期、《让班班通在农村低年级语文课堂精彩绽放》发表于《安徽电化教育》2019年第2期。以上成果被相关刊物采纳、转载、引用。其他成员也都撰写了论文,拟发表或在联片教研活动中获奖。冯悦悦等老师在相山区教学赛中获奖,并得到好评。
城乡学校间的联片教研活动来源于城乡教师的需求,是以问题引导教研、课例研究贯穿其过程、有鲜明主题的教研方式。在活动中,我们要依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学校、教师的需要,以具体的典型问题为抓手,来确立每次联片教研的主题。
1.分析现状
分析现状是确立城乡联片教研主题的基础。在开展联片教研活动之前,牵头学校和协作学校根据办学实际和教师的需要,对学校的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然后向教研室提出有针对性和意向性的申请。
2.会诊问题
会诊问题是确定城乡联片教研主题的基础。由联片区各学校向教研室提出申请,教研室先安排教研员到学校进行研究,了解主办学校及参加学校在平时教学中遇到的疑惑及难题,为确定联片教研主旨提供依据。
3.确定主题
确定主题是进行城乡联片教研的关键所在。在解析现状、发觉问题的前提下,教研室对一些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和整理,确定联片教研活动主题,以此引领学校深入开展联片教研活动。教研室组织开展联片教研,有针对性地解决相关问题。例如,针对少数教师对教学常规的认识不到位、不认真研究教材等特点,可开展相应主题的联片教研活动;针对信息技术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可开展以“传统教学与信息化资源利用研讨”为主题的联片教研活动;针对学科教学内容衔接问题,可开展以“学科教学有效衔接”为主题的联片教研活动。这些活动特色鲜明,可以极大地满足乡村教师的专业需求。
在城乡联片校本研修中,不管是活动的内容,还是活动的方式,都要紧紧把握“求实高能”的原则,一切从教学实际出发,从提高教育质量出发,从促进学校发展出发,坚决杜绝走形式现象发生。为此,城乡校本教研要以教研实际为基础,着力于构建学校间的研修共同体,开展丰富多样的联片教研活动。
1.同计划
城乡学校在一同协商的基础上,一起制订城乡活动计划,并在教研室的指导下开展联片教研活动。
2.同备课
通过网络平台,采取个人备—集体备—个人改—公开课—集体反思的方式,进行集体备课。以这样的方式补缺补差,达到资源共享,提升教学质量。
3.同说课
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采取骨干教师与乡村青年教师共同说课的形式,共同分析教学过程,并阐明自己的设计意图及理论依据。最后,老师们共同评议,达到互通有无、共同提升的目标。
4.同上课
联片教研时,由骨干教师与乡村青年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理解,采取共上一节课的方式,运用不同的方式来完成教学。这样,同一节课展现出不同的风格,从而带动青年教师共同成长。
5.同评课
课后,采取骨干教师与乡村青年教师互相评课的方式,由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指导、点评,青年教师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感受,说反思。
6.同研讨
在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下,城乡联片教研学校的老师们可采取互动交流的方式,紧扣联片教研主题,围绕学科教学中的难点、焦点问题共同谈想法,提倡议,找难题,寻对策。
7.同总结
每学年的联片教研活动完成后,由牵头学校与协作学校共同对一学年以来的联片教研工作从“为什么做”“怎样做”“做的如何”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活动中的创新举措,以利于多积累经验,促进下学年联片教研的深入开展。
8.同评选
在共同总结的基础上,由城乡联片教研学校依据评比标准,评选出联片教研活动先进教师,并进行奖励,以此调动学校和教师开展联片研修工作的热情。
传统意义下的教研活动主要有理论学习、公开课教学两种形式。理论学习的主要方式为教师集中学习,如举办教师学习会、请专家作讲座;而公开课教学的主要方式是每人呈现一节公开课,大家来观课议课。城乡间的学校要想有所发展、进步,老师们就要多开展公开课,相互评议,相互促进。因此,城乡联片教研的阵地在课堂上,只有认真研究课堂,努力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使我们的课有活力,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小学课例研究即通过具体的一节节课例研究去指导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素养。在城乡联片教研中,利用课例研究可以提高教师的课例研修水平,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因此,课例研究是城乡校本研修的主线。
城乡联片校本教研活动的目的在于提高新课程下教师的素质。因而,对校本教研的成果要加以总结,争取在每次的教研活动中都有所收获。再者,根据教研活动的结果,片区学校负责人应协商各学校年轻骨干教师的引进与培养,加强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为提升乡村教育水平打好基础。
在课题组的带动下,联片教研区域的辐射面得到进一步扩大。原来只有土楼中心校和古城路小学一个片区,后又发展了第二实验小学和合众中心校校片区等六个联片教研片区,有效地提升了我区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了区域内校本教研活动的持续发展。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充分证明了信息环境下城乡联片校本教研实践研究是具有实际影响和长远作用的,从研究的进程和成果来看,其是具有科学性、有效性的。城乡联片校本教研活动是提高乡村教师素养,促进当前农村课程教育改革的一种可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