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婕
(临泉县城关街道中心学校 安徽阜阳 236400)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第一任务,教师的工作,首先是教学生做人,其次才是教学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德育的渗透,从而帮助其从小塑造健全的人格,使其成为具有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品质的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基于国家教育政策的改变以及社会的广泛重视,教师需要从实际的教学情况出发,观察并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习习惯,以语文教材内容为基点,深度挖掘能够延伸德育的教材内容,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将小学语文教材内容进行延伸,从教材内容出发结合适量的历史事件或者新闻类真实事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入落实,许多小学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越来越重视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开始将以学科为主题的教育教学方式逐步转变为关注儿童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育教学改革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改革过程。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语文教师仍然没有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渗透德育。迫于教学任务和行政任务的压力,许多教师过分看重学科教学忽视德育内容的渗透与展开。小学语文教育与儿童的品德教育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是小学阶段进行德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切口。
1.立德树人,教育之重在育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首要在培养一个人的德行。小学阶段是学生三观养成的启蒙期,我们尤其要重视德育。而在小学所有科目中,语文是与德育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也是最适合开展德育渗透的学科。将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以语文教材为渗透基点,贴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实际,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构建价值观念,使其树立终身学习的人生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素养和文化素养。
2.养成教育要从小学开始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指出,在中小学阶段,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品德方面的培养,以期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避免高分却无德等情况的出现。众所周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宝藏和育人精髓。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小感受传统美德,养成优秀品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和认识,在优秀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中不断提高道德素养。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许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都充分认识到了小学语文结合德育教学的重要性。教育相关从业者从各自的语文教学活动和德育活动经验出发提出了大量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方法。例如有的教育工作者认为,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之前需要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挖掘出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切入点,依据教育教学原则处理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之间的关系。基于语文学科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塑造以及艺术性等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不仅需要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更需要重视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向的价值观念,形成正向的情感态度,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还有的教育工作者认为,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切入点,还需要不断延伸课本之外的德育知识,基于语文教材,提升德育的层次,增加德育的教育深度。还有的教育工作者认为,需要在语文教学的多个方面和环节进行德育的渗透,将其贯穿于语文教学中的每个部分,例如在识字、写字、阅读、作业等环节融入德育元素,从多个渠道和途径提升学生的品德教育,提高德育教学成果。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工作中,很多教师没有找到合适的教学手段。这导致德育效果大打折扣,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更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增强学生对德育的认知。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践行者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小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使其了解自己需要养成的美好品德。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将德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加强养成教育,提升学生道德修养。
小学语文教材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资源,教材里的选篇都已经过时间的检验,是堪称我国文学经典的文章,这些文章题材广泛、内容多样、囊括古今。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文章中的德育因素进行德育渗透,抓住不同文章的特点,有侧重点地强化学生的德育意识,提高学生德育品质。比如,在讲授朱自清的《背影》过程中,除了传授基本知识,还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骨肉亲情的力量。在学习《丑小鸭》时,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例如“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想一想丑小鸭最后为什么变成了白天鹅。”让学生自由表达,只要内容积极健康就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让学生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生活启示。教师再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丑小鸭最后变成白天鹅,是因为它面对困难时积极向上、勇于面对。让学生结合课外阅读中、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分享自己知道的类似的人和事迹,如高尔基、张海迪、海伦·凯勒、史铁生、司马迁、杏林子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教师可以进一步向学生渗透“当挫折来临时,我们应该微笑看待、勇敢面对”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内容中渗透爱国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集体意识、诚信意识等,帮助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情感,使学生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中实现自我升华,形成正确的三观。
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融合一些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充分利用课余的碎片化时间,多途径开展德育渗透。通过组织读书成果展示、读书交流会、古诗词交流会、传统节日展示会等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并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本进行角色扮演,创设情境,模拟经历,揣摩心理,体会感情,感悟思想。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在学生学习知识和接受德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是表率和标杆,其一言一行,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甚至会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作为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时刻严于律己,做学生言行举止的领路人。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多与学生互动交流,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上的变化,及时引导。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进入了新时代,生活学习都离不开网络,网络对小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我们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将教材知识转化为音视频或图片,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深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感受。同时,网络手段可以更好地打破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时空限制,让一堂课尽可能涵盖更多的内容,在节省教学时间的基础上,提高了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必须不断丰富信息技术知识,熟练掌握多媒体应用技能,熟练借助网络寻找大量与授课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熟练运用网络手段进行备课、上课与辅导。
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过分注重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的品德素质发展和综合能力发展。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影响,许多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活动时仍然以灌输、说教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些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德育理论,枯燥乏味,限制了德育的效果。由于德育没有具体的教学阶段目标,很多教师在开展德育活动时没有具体的课程规划和活动标准,也没有统一的德育评价标准。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加快制定德育教学目标和教学标准,根据学生多样化的教学需求和性格特点,制定更完善的德育方式,将德育灵活融入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德育效果。
随着社会各界对于小学德育的重视,学校对于小学德育工作和语文教师的德育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在语文课程中渗透德育时,自身的德育知识储备量以及语文知识储备量需要远远超过实际的教学内容。由于德育自身涵盖的知识内容就很丰富,与语文知识相结合时还会涉及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以及教学手段的选择和使用,因此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在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以及较高的教学素养基础之上,教师还需要具备充足的德育意识,以及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意识,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难发现,很多教师的德育能力不够,在将德育渗透进语文教学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教师必须具备充足的德育知识以及语文知识,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过程中有的放矢。教师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更新知识,充实自我,校方也可以定期举办德育渗透教学研讨会,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分享教学经验,促进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教师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较为单一,需要多研究相关课程标准的要求,深入剖析和延伸语文教材内容,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偏好,更新自己的德育知识和教育理论,积极将新的德育知识以及教育理论应用于语文教学中。例如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设备,依托互联网海量信息丰富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方式和途径,可以开展操作性强的预习活动和讨论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德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