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红,马晓峰,许 萍,高 琴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指传导通路障碍导致心脏房室阻滞引发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头晕、乏力等症状,多由心肌梗死引发[1-5]。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指将起搏器与通过静脉进入心脏的电极导线连接,产生电脉冲,并通过电极导线传输到心脏,刺激心肌,导致心脏收缩泵血的微创手术,囊袋感染则为该手术常见并发症[6]。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典型心电图特征为心室率与心房率分离,心室率慢于心房率,因而临床通常予安装临时或永久起搏器治疗,以通过心脏起搏器24 h“监管”来预防由于心率减慢而引起的不良结局[7]。相关调查显示,临床约有1%的患者在安装永久起搏器后会出现感染或损伤[8]。当感染发生后会使起搏器与电极受累,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严重者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了解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导致囊袋感染的影响因素,对预防该并发症发生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目前,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影响因素的报道相对较少,且不全面。本研究探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5月—2021年5月于我院就诊行起搏器植入术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00例,并在术后随访1年,将随访期间发生囊袋感染的15例设为感染组,将未发生感染的85例设为非感染组。纳入标准:感染组均满足《心律失常植入装置感染与处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13)》[9]中囊袋感染诊断相关标准,入选研究对象均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经影像学检查满足相关手术指征;以往未发生过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均为心肌梗死诊疗后经心电图检查表现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5%,预期生存时间>12个月;研究对象或家属愿意配合本研究并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其他严重心脏疾患,如心脏瓣膜狭窄或(和)闭合不全、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下降等;并发严重器质性疾病或脏器功能不全;无法配合本研究随访1年患者或入组前近6个月有其他大手术史;恶性肿瘤;入组前存在房颤;合并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收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文化程度、心功能分级、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病情况、起搏器种类、起搏器植入时间及次数、囊袋大小、血肿情况、切口愈合情况、贫血、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及术前血清蛋白与血红蛋白水平等。
1.3观察指标 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临床基线资料,分析导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2.1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临床基线资料比较 2组合并糖尿病、起搏器种类、起搏器植入时间及次数、囊袋血肿情况、切口愈合情况、贫血、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及术前血清蛋白与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1。
表1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与非感染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
2.2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标准为α=0.05,以是否发生囊袋感染为因变量,赋值:发生感染=1,未发生感染=0,自变量赋值见表2。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起搏器植入时间≥3 h、起搏器植入次数≥2次、发生囊袋血肿、切口愈合不良、发生贫血、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术前血清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低为导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P<0.01)。见表3。
表2 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
表3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指心房率与心室率分离,心脏搏动不受窦房结的控制,心率多在每分钟50次以上,为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种,患者常有胸闷、气短等症状,其为植入起搏器的绝对指征[10]。起搏器植入后被人体组织包裹,产生正常的炎症反应、瘢痕组织形成及重塑过程,之后便形成了包裹性的起搏器囊袋。起搏器囊袋发生感染概率为2%左右,一旦未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将会影响起搏器功能,甚至引发血流感染,不利于其预后[11-12]。因而,精确分析其引发囊袋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干预,对预测和避免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促进患者恢复至关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合并糖尿病、起搏器种类、起搏器植入时间及次数、囊袋血肿情况、切口愈合情况、贫血、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及术前血清蛋白与血红蛋白水平等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王小鹏等[12]研究相似。提示以上指标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发生具相关性。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合并糖尿病、起搏器植入时间≥3 h、起搏器植入次数≥2次、发生囊袋血肿、切口愈合不良、发生贫血、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术前血清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低为导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表明,合并糖尿病会增加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发生风险[13-15],分析原因为,合并糖尿病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由于机体血糖、血浆渗透压均处于高水平,为病原菌增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加之白细胞功能明显被抑制,下调了巨噬细胞自身吞噬能力,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及对外界抵抗力低下,自主清除病原菌能力受限,因而极易引发感染;起搏器植入时间即手术时间过长也会导致感染,操作时间长意味着手术创口暴露时间延长,囊袋内容物在外界暴露概率升高,其创口接触病原菌概率与囊袋病原菌繁殖概率均升高,极易导致囊袋感染[16-17];起搏器植入次数过多会引发感染,操作次数过多会造成囊袋区缺乏营养,对其周围组织造成损伤更大,易导致瘢痕形成,进而提高了囊袋破溃及感染风险[18];另外,切口脂肪液化提示愈合不良,可能会造成无菌性坏死、血肿及死腔形成,减弱了局部组织对病原菌的抵抗,进而使囊袋感染概率升高[19];囊袋血肿及贫血、术前血清蛋白与血红蛋白水平低会诱发囊袋感染,其预示患者机体抵抗力较弱,处于营养不良和炎症反应活跃状态,对外界病原菌侵犯抵抗能力变弱,自身修复能力降低,从而易导致感染[20-21]。
周晓娟等[22]研究结果显示,手术时长与次数、切口愈合情况、患者术前营养状态为引发囊袋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其列线图模型将各因素整合可较好预测囊袋感染发生风险,对感染针对性预防方案的制订具重要指导意义。而本研究由于样本量较小,样本选取范围局限,且未分析各因素对囊袋感染发生的预测效能,使研究结果具一定偶然性,应扩大样本容量和选取范围,并联合各因素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综上所述,合并糖尿病、起搏器植入时间与次数、囊袋血肿及切口愈合情况、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及术前机体营养水平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可依据上述影响因素预测囊袋感染发生风险并制订个体化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恢复,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