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颖
[摘 要]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规避错误并取得优良的学习效果,教师对学生数学日常学习中的听、说、问倾注思考、引导和训练,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在全面系统的长期训练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因此获得数学素养与能力的大幅提升。
[关键词] 数学学习习惯;教学策略;习惯养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强化兴趣培养和创新思维激发已成为教师日常教学的一个重点目标,即便这样,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仍旧是我们不应忽视也不能忽视的一个永恒主题,行为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行为习惯这一后天获得和养成的行为方式往往会表现出自动化的特征,很多时候在没有思考与意志努力的状态下也会自发表现,学习行为在多次重复和强化后即表现为学习习惯。由此可见,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会产生一股巨大的力量。很多研究表明,习惯在信心、意志、兴趣等一系列非智力因素中是影响学习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學习习惯往往更能促成良好学业成绩的取得,不仅如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成才、成人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对于学生以后将要面对的社会生活大有裨益。但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却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数学学科的特征往往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的特殊影响,因此尤为需要教师在听、说、问等方面都倾注心血,由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学会倾听
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发言、师生之间的互动都需要良好的表达和倾听,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倾听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有裨益。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听教师讲解及同学表达时做到心无旁骛,专注于听到的内容并做到不随意插嘴,想要发表个人见解时应在别人表达结束以后,能够在错误观点表达之后学会评价,尽量不重复他人意见并能虚心接受不同观点或意见。这些习惯的养成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深入交流和学习,于个人修养来说也应该是学生需要做到的。当然,学生对于教师的这些要求并不一定很快就能达到,但教师在这一环节上的持久关注往往能令学生感受到习惯养成的必要性并学会坚持,长期的坚持必然会让学生逐步将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慢慢培养起来。
案例1 十几减9
计算:13-9。
师:下面我们一边思考,一边通过学具操作进行计算。(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进行操作)
师:谁愿意先来分析一下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仔细听一听,他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那么谁的方法更好呢?
……
就这样,教师通过激励性引导,给了每个学生展示风采的机会,也提出了认真倾听的要求。学生脑洞大开,出现了登台展示的精彩画面,一个又一个具有创意的方法源源不断地生成,课堂呈现各种精彩。当然,学生之所以能生成这么多不同方法,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学会了倾听,通过思考与倾听,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交流氛围,构建了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
二、学会表达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数学教学活动做过明确的解释,这种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铺展开来即为师生平等对话与交流且人人参与的画面。学生积极发言、大胆回答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上希望看到的,但这一目标的达成显而易见是有一点难度的。很多学生因为内心羞怯、表达能力不强或者不会回答等因素在课堂上表现得比较拘谨。因此,对于教师而言,爱心与耐心是最起码要做到的,当学生放下内心的羞怯与屏障,在有趣的情境中往往会更加容易开口表达。伴随其表达欲望与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逐步提升课堂表达的要求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案例2 小数加减法
课前,教师提出第二天要开展“跳蚤市场”的活动,让学生提前准备好一些玩具、学习用品和零钱,并在需要售出的物品上标好价格。
师:下面跳蚤市场就开张了,你们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物品购买,且可以进行讨价还价。(学生积极投入活动中,自由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都很大!下面我们一起交流以下内容。你买的物品有哪些?每个物品多少钱?一共花去了多少钱?
生1:我买了1支钢笔和1个胶带,它们分别是2.6元和0.4元,一共花了3元。
生2:我买了芭比娃娃和小熊各1个,它们分别是4.2元和2.5元,我一共花去了6.7元。
生3:我买了1把玩具枪2.8元,一个飞机模型3.5元,一共花去了6.3元。
……
师:你们真聪明,能说一说你们是如何算出一共花了多少钱的吗?
生1:我先用6角加上4角就是1元,再加上2元,得到结果是3元。
生2:我先用4元加上2元就是6元,再用2角加上5角就是7角,合在一起就是6元7角,再用小数表示就是6.7元。
生3:我先用2元加上3元就是5元,然后用8角加上5角就是1元3角,合在一起就是6元3角,再用小数表示就是6.3元。
师:真是太棒了,谁能试着列竖式进行计算呢?
……
以上案例中,利用这样一个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快速计算的方法。正是由于前面有了真正的买卖经历,使学生形成了初步计算的感知,每个学生表达的积极性较高,都能利用生活语言进行回答,形成“乐说”的氛围。教师进一步通过加工整理,让数学语言自然落地,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三、学会质疑
学生创造力的养成很多时候出自学生的疑问,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发现和提问,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勇敢质疑并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能够在有意识、有针对性的训练中想问、敢问,并逐步养成好问的习惯,最终获得会问的能力与素养。
案例3 百分数的应用
问题情境:王奶奶的果园一共种植了不超过50棵果树,有苹果树和桃树两种,其中苹果树的棵数是桃树的85%,那么王奶奶的果园一共有多少棵果树?苹果树多少棵?桃树呢?
师:请大家深入分析问题,然后在草稿纸上解答。(由于题目缺少具体数量,不少学生思维卡壳,无从下手)
生1:这个题目缺少条件吧!
师:是吗?其他同学也这样认为吗?(教师面带微笑,不给出任何意见,所有学生陷入思考中)
生2:我觉得题目中肯定隐含了一个我们看不到的条件,是什么呢?
师:非常不错的想法!那就让我们再仔细分析每一个条件,题目中强调“不超过50棵果树”……
生3:我明白了,果树的数量应该都是整数。
师:哇,你的想法真棒!给了我们最重要的思路。
生4:既然是整数,那么可以观察85%,将其转化为17/20,由于20+17=37,所以得出果树的总数是37的倍数,因为“不超过50棵果树”,那果树一共是37棵。又因为“苹果树的棵数是桃树的85%”,则苹果树有17棵,桃树有20棵。
可见,爱的浇灌是学生质疑的动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质疑,喜欢提出问题,促进学生在活动中质疑问难,并在活动中很好地释疑解惑,从中获得充分的发展。以上案例中,正是由于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激起了学生探索和质疑的欲望,让学生有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也正是有了教师积极的点拨和引导,才让学生的思维不会迷失方向,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使学生的质疑能力水到渠成地得到发展。
总之,加强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于教师和学生而言,这都是一个长期钻研、探究和积累的过程,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引领、科学的教学实施、师生双方的坚持。相信在科学、系统、层层递进的教学与训练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一定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