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结构化的理念体现、要义表征与实现路径

2022-09-19 09:50张伯伦李相龙王进宇
体育教育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学练结构化技能

周 珂,张伯伦,李相龙,王进宇

(河南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475001)

我国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科核心素养下知识的整合,突出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的组织方式[1]。《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提出:“要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教育目标实现结构化的知识与技能的学练,并关注体育与健康教育内容、体能与技能、学练与比赛、体育与其他相关学科等方面的有机融合。”[2]课程标准作为关于学科内容的指导性国家文件,是教材、教学和评估的出发点和归宿[3],体育学科结构化教学理念提出至今,由于学界对此的观点不相统一[4-5],教师对理念的理解不足,造成落实过程中的诸多困境,致使改革的理念在实践中难以落地[6]。鉴于此,深入分析结构化理念的内涵,阐释结构化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要义,进而探寻其实现路径,不仅有助于学界对结构化的理解,促进从规定的课程向教师理解的课程转化,同时更有利于业界将理想的课程转换为学生体验的课程[7]。

1 《课程标准(2022年版)》结构化的理念体现

《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在结构化理念下系统实现教与学、考试与评价和课程设计与实施等内容。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结构化教学开展的源点,教师认真地分析、甄别和选取教学内容,避免孤立、静态地进行单个技术、单一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注重结构化的知识与技能的学练,以此丰富学生对所学运动项目完整的理解与体验,提升学生在比赛或展示活动中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形成惠及一生的正确价值和必备品德。

结构化在课程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方面有着明确体现(如表1所示)。在课程理念方面,结构化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呈现[8],从顶层设计到实施过程都体现出结构化的理念,向上承接课程理念整体的教学设计内容编排、教学环节和评价任务,向下指导学练内容,探寻知识与技能的整体性、连续性和关联性;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与关联性,避免教学内容的设计陷入碎片化知识点的罗列和堆砌,进而使其层次清晰,逐级深入,引人入胜,丰富学生完整的运动项目体验[9];在教学建议方面,以一定目的为导向探寻知识与技能内在的规律,将其有目的地前后关联形成具有指向的结构化组合[5],以此丰富学生对运动项目规律的认识,提高在复杂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评价建议方面,要以结构化的学习内容为命题的导向,避免从独立的、单一的和过于细节化的知识点命题,深入考察学生对结构化组合关联性、整体性的理解。

表1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结构化的理念体现

2 结构化教学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要义表征

学习内容的结构化就是以一种整体的、关联的方式组织和构建学习内容。结构化的学习内容具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学习内容内在于整体情境,有明确的目标指向;二是学习内容与学习内容之间存在关联;三是学习内容能够超越表面的意义,建构崭新的、深度的、个性化的意义[10]。结构化的学习内容,旨在探究、发现、反思学习内容背后隐藏的更深刻的规律、更本质的意义,是学习的核心价值和理想境界。

2.1 明确的目标导向: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引领从单一知识向结构化知识的转变[11]。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引领下知识前后关联,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逐渐深入的情境来支撑结构化的组合[5]。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是结构化教学实施的导向,在目标引领下,整体设计课程的所有要素和环节。素养导向下课程的设计不仅注重教学环节间的整体性与关联性,而且重视结构化组合的多样性,以此增加学生组合技术学练的机会。创设多种形式的展示活动或比赛,增强知识间、技能间以及知识与技能间有机联系,并开展以结构化内容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以此丰富学生完整运动项目的体验,达到素养发展的目标。素养导向下结构化的理念是引领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与技能和积极与情境互动的教学方法,知识与技能间的结构在情境中不断完善,学生的心理也在情境互动中完成建构,最终使学生具备在复杂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塑造。

2.2 突出结构化的整合:发展复杂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构化的教学理念与融合相一致,不仅强调体育课程知识与知识之间、技能与技能之间的融合,而且重视教学环节各个内容的融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知识和技能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结构化教学是整体思路、知识结构、易错点、易混点等综合的结构化,是认知方式从表层到深层、从显性到隐性的深度结构化[13]。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发生在教学实践中,并重视结构化知识与技能的整合,结构化的教学要具有关联性[14]。结构化理念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建构,以主题、探究、表达为核心要素,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环节与学练内容中体现出结构化,其实质是在情境互动中实现结构化理念的整体性与关联性。

结构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起来的整体,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机械相加[15]。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知识间、技能间、体能与技能间、技术与战术间、学练与比赛和跨学科的融合,具有整体性和关联性的特征[3]。其整体性是指有确定的目标,以实现目标为导向发挥各个组成部分特点的整合,同时还强调学练内容的结构化,因为情境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场域,也是结构化整合的导向,以提升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体地设计健康知识、技战术知识和运动技能。其关联性是指结构化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5]。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过程中,在整体的设计中注重教学、练习、比赛和评价之间的关联性,在学练过程中强化知识间、技能间、知识与技能间内在的联系,增加学生体验完整运动项目的机会。

2.3 体现结构化教学的深层含义: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义务教育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和全面发展的人[2]。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享受乐趣、强健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学校体育要实现“四位一体”的学校体育目标,必须改变教学模式[16]。教育要注重学生未来发展,要促使学生经历深度学习,提升思维水平,为其终身发展服务[17]。结构化的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的本质,发现学习的意义。在整体的视域下,结构化的学习内容凸显事物的联系、知识的关联、学科的交融,契合真实的问题情境、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打破学习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壁垒,感知学习的意义,领悟学习的真谛。

2.3.1 结构化教学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提供了抓手

培养有理想的人,就要发挥学校体育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具有独特功能[18]。《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理念重点强调,将国家安全和家国情怀结构化地设计在课时之中,例如在体能方面将军事体能的内容融入体能训练中,在跨学科主题中进行“钢铁战士”“小小特种兵”“英雄小少年”等跨学科主题活动[3],以整体的视角将家国情怀和红色精神结构化地体现在教学环节之中,发挥结构化整体设计的效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作出贡献。

陪欢场女子买东西,他是老手了,只一旁随侍,总使人不注意他。此刻的微笑也丝毫不带讽刺性,不过有点悲哀。他的侧影迎着台灯,目光下视,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颊上,在她看来是一种温柔怜惜的神气。

培养有本领的人,就是要注重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探究能力,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与适合自身的运动技能,培养基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1]。结构化教学是以事物的内在逻辑结构为思维对象,并以此开展知识与技能结构化的整合,力求通过自身的不断建构、组织和整合将复杂的问题变得有序。体育与健康课程是身体参与的课程,依据课程目标创设情境,开展结构化知识与技能的学练,培养学生的“专家的思维”[19],即根据不同的情境调动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组合以破解问题,使学生具备面对复杂问题时调动自身的知识体系高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培养有担当的人,就是要塑造坚毅勇敢,自信自强,保持奋斗进取的精神状态;诚实守信,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具有集体主义精神[1]。学生是积极参与意义建构过程的主动学习者,知识是学生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互动、磋商、讨论逐步地建构并内化到个体的理解之中[20]。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应对未来生活未知挑战的综合能力与素养,结构化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也是赋予学生完整运动体验的教学方法。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结构化的学练内容,有助于品格的塑造与能力的发展,使学生成为有担当的人。

2.3.2 结构化教学为落实“四位一体”的学习目标提供了载体

结构化内涵于整体的情境中,情境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多元的情境丰富结构化整合的多样性,多样的整合内容丰富学生练习的需求,也提供学生多样的运动体验,以此增加学生享受运动乐趣的机会。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实施结构化的教学,赋予学生体验完成运动项目的载体,体验运动的乐趣,使学生初步具备参与比赛或展示活动的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比赛或活动,养成主动锻炼的习惯以此达到强健体质的目的。

锤炼意志和健全人格是体育课程的深层价值之一,结构化整合是在有明确目标导向和富有教育内涵的情境中生成的,结构化学练内容是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在展示活动或比赛中引导学生运用结构化的知识与技能以解决实际的问题,在队友协助完成练习的活动中培养团队精神。在参与竞赛性活动中要有正确的胜负观,面对不同困难情境中保持稳定的情绪,以此实现锤炼意志和健全人格的要求。

3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结构化教学的实现路径

知识是个人在社会的适应与发展中逐渐建构的个人理解。社会环境对于学生学习知识以及知识有意义的建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根本变革教学规范,“从独白走向对话”,从“个体式学习”走向“合作式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结构化教学的实现,首先要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通常为在复杂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课程的目标统筹情境创设的导向,要创设多元的情境以赋予学生在环境中学习的机会;其次教学设计原则应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体进行设计与编排,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练内容结构化提供方向,创设递进的情境、结构完整的教学环节和学练内容,体现教学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载体[21-22];最后在复杂的情境中实施评价,不仅强化评价对学习过程的引领作用,确保结构化的整合不偏离预定方向,而且能为评价嵌入学习过程提供基础。

3.1 立足学科核心素养“逆向设计”教学目标

结构化的教学是“以终为始”,以逆向设计的思维来思考和改变[23]。结构化的教学设计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综合各项因素从整体的角度进行有机重组,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元认知基础进行“逆向的教学设计”。具体来说选取我们期待学生发展的“素养、能力”,根据所要发展的素养渗入主题、目标、评价、任务、活动、反馈、作业等。

3.2 以情境为导向实现教学内容的整合

社会建构主义是结构化教学的基础,注重环境对经验建构的效能[24]。逆向设计的教学目标在复杂的情境中得以实现,基于后场推进支配球能力的教学目标选取实战教学情境,实战情境具有单元性、相关性、情境性、具体性、真实性、问题导向性、适应性和激发性七个重要特征[25]。实战情境教学目的是在比赛中灵活运用知识与技能,以学练为基础、结构化的知识技能组合为核心、比赛活动为主线的教学体系。结构化的组合设计都应考虑球员的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应用能力、技战术的理解能力等[26]。情境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场域,向上承接教学目标,向下指引结构化的组合,在实战情境中最为有效的推进方式是连续的运球后转身技术,及其与传接球、持球突破等技术的整合(见图1)。

图1 情境中结构化教学的指向

3.2.1 个人学练情境中的整合

在练习的初始阶段情境的设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个人学练情境是在实战情境中选取最为简化并与主题相关的应用情境。教师采用“语言描绘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表象的思维使身体沉浸式的体验情境,语言描绘情境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外在表征与内在联系有着清晰的认知,在情境的创设中要有主导性、示范性、启发性和形象性。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获得强烈的感性认识和与老师的情感共鸣,教师描绘的情境激发学生采用结构化的技能组合,并在情境中不断发展结构化组合的整体性。

教师描绘情境防守人采用紧贴防守的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连续的运球后转身技术,用背部贴近防守者,在保护球的同时,时刻观察场上的局势,进而描绘在进攻者连续运球后转身的过程中,防守者出现提前预判时,引导学生采取半转身运球后快速衔接前转身加速推进。通过情境中的结构化整合,语言描绘情境赋予学生学练结构化组合的运用目的,发展了对后场推进支配球能力的认知水平。

3.2.2 一对一对抗情境中的整合

教师通过增加对抗性练习创设出一对一的对抗情境,一对一对抗情境只模拟了比赛中防守者只采用身体对抗策略的情境,并未涉及对球施加压力干扰运球的节奏和线路,对抗情境重视学生在压力中保持结构化组合的整体性与关联性。

教师增加学练情境的对抗性,练习的形式和内容不变,设定一名辅助练习者,持球持续给练习球员施加阻力,模拟在比赛过程中防守者对进攻方的防守压力。引导学生使用连续的运球后转身技术,并时刻观察防守者的位置以及场上的局势,学生在对抗性练习中逐步完善推进能力、保护球能力、控制球能力和运球观察能力的结构。在对抗情境加深结构化组合之间的联系,解决学生在对抗中不能运用组合技术的问题。在小组学练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并在对抗的情境中深化学生对篮球项目的运动认知。

3.2.3 局部对抗情境中的整合

局部对抗情境在一对一对抗情境的基础上融入比赛的相关要素,强调把学练过程和运动比赛作为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来考虑,局部对抗情境通过提高防守的强度,进而提升进攻者结构化组合运用的熟练程度。

教师创设局部对抗情境,防守者在持续施加身体压力的同时,也对进攻者的运球过程和前进路线施加压力。教师引导学生在局部对抗情境中利用连续的运球后转身技术观察防守者的站位,并利用身体去感知防守者的位置,如若防守者不对运球过程施加压力,只施加身体对抗延缓进攻者的推进速度,则利用连续的后转身即可完成推进;如若防守者对运球过程施加压力,则利用运球观察能力、保护球能力、连续的运球后转身和运球半转身假动作的结构化组合完成有效的推进,如若防守者提前预判造成推进受阻,进攻者利用控制球能力和运球假动作完成有效的推进。在不同防守策略下学练结构化的组合,使学生初步具备面对不同防守时的技战术运用能力。在局部对抗情境中学生逐步形成决策能力,以及学生在面对变化防守情境中的适应能力。

3.2.4 实战情境中的整合

实战情境是局部对抗情境的深化,实战情境是以比赛中出现的技战术组合为教学内容,通过模拟真实比赛场景练习为基础,在比赛学练中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

教师创设后场掷边线球队员、中圈附近接应中锋和后场接发球者,及其相对应防守者的实战情境,并引领学生利用脚步动作获取空间接发球,在成功获取球后综合的知识与技能,并采取有效的决策实现控制球与保护球,在中场前要观察防守者的位置将球转移至接应中锋,进而采用变向跑技术快速地摆脱防守者进入前场,接策应中锋回传球后完成推进。在实战情境中不断强化知识与技能组合的整体性与关联性,解决学生后场推进时不观察同伴和防守者的位置,以及不与同伴交流的问题。发展学生面对不同防守的团队精神,并塑造了学生勇敢顽强、不怕困难和团队精神的体育精神。

3.3 在复杂情境中实施多元的评价

结构化教学的评价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变革以运动成绩或单一技术动作的完整程度为准的传统评价,应采用在复杂的情境中评价的方式,评价学生运用批判性的思维,以及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在运用自身能力完成复杂任务时,对其过程表现与结果作出判断,体现出表现性评价的价值。同时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突出评价学生是否掌握核心的学术内容、用批判性思维解决复杂的问题、协同工作、有效沟通、学会学习和发展学术见解,以及在情境中的情意表现。

后场推进支配球能力的评价,要在复杂的实战应用情境之中实施,因此设定3对3的全场攻防练习情境,起始阶段掷界外球、后场接球和中圈接应三组攻防组合开展3对3的全场比赛,边线球员发球进场后快速的移动至前场,开始全场的攻防练习,防守者必须采用紧逼盯人的防守策略。在比赛过程中若进球攻防转换,按初始阶段的掷边线球的任务分配,若未进球进攻方获取篮板球,则继续进攻,防守方获取篮板球,则获得球的同学持球推进,其余一人快速拉开空间,另一人在中线附近接应推进队友。评价的内容包括技能运用和情感表现,评价的形式多元包括教师、队长、互评和自我评价(见表2)。

表2 后场推进能支配球能力评价

4 结语

《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都提及结构化的教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结构化整合的导向,整合过程中注重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与关联性,以此提供学生完整的运动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结构化组合的过程中发现运动项目深层次的价值与规律。在实现路径中,结构化的理念是逆向设计的基础,逐渐深入的情境是结构化整合得以实现的场域,表现性评价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深度,并促进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学练结构化技能
体育教学中的顿悟学习
核心素养下体育教学的课程创生
顾丽英: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借助问题情境,让结构化教学真实发生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深度学习的单元结构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学练标准”:课堂学与练更有效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