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浩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关小学)
体育课程不仅是预设性课程,更是创生性课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学生”放置课程中心,让学生参与到课程创生中来,从而让体育课程更适合学生的体育学练。在核心素养导向下,体育课程创生不仅要丰富学生的体育学习内容,更要吸引学生的体育学练。作为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从体育教学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对体育学练进行优化,从而促进课程创生,让课程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程目标是体育课程教学的原点和归宿,它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方向和效能。过去,体育课程目标被从三个维度加以规定,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当下,体育课程目标应当从“三维”转向“素养”,即要以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为目标,优化、设计、创生课程。体育核心素养包括“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质水平”“体育技能”“体育品质”“体育个性”等。以核心素养为目标,要强化体育课程意识,提升课程创生能力,优化课程创生策略、路径等。
课程创生以兴趣为驱动器,以学生的身体活动为主要载体,以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社会适应等为目标,全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运动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体育学练积极性,发掘每一位学生的体育学练的创造性。如教学“足弓内侧传接球”部分内容,笔者首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尝试,积极探寻足球传球的动作方法,探寻脚击球的部位。在自主观察、自主体验、自主比较分析、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建构、创造出“传接球的技术”。这样的技术,不是通过教师机械说教、示范、学生模仿等获得的,而是学生自己探寻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积极地导学、点拨、讲解、示范、评价、鼓励,从而推促学生自主创新课程,让学生掌握脚内侧传接球的技术和动作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足球学练意识,增强了学生的足球学练能力,改变了学生足球学练的行为,养成了学生的足球学练的个性。
课程目标的创生,是一种综合性的创生、创新。相比较于传统的“双基目标”“三维目标”,素养目标的界定、实施更清晰、更精准、更有效。以素养目标的生成为教学的着力点,就是要让学生的体育学练更有针对性、方向性,进而让学生的体育学练更有实效性,从而引导学生过一种有意义的体育学练生活。
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往往是固定的。基于课程创生、创新的视角,课程内容应当从“固化”走向“开放”。通过课程内容创生,能让学生体育学习更加的灵动、鲜活。作为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转变为学生的“学习内容”。为此,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重组、补充、完善、重构等。课程内容的创生,要关照学生的具体学情,让体育学练能更好地适应学生。
课程内容的创生,既可以从宏观上展开,如体育学练单元的调整、压缩、扩充等;也可以从微观上展开,如某一个具体学练内容的充实、调整等。课程内容的创生,彰显着学生的体育学练的生命活力。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这样的一些策略、方式和方法进行体育学练内容的创生:将体育学练内容生活化;将体育学练内容情境化;将体育学练内容竞赛化;将体育学练内容亚竞技化,等等。比如在发展学生“投掷”能力时,传统的教学往往就是要让学生“双手持实心球掷远”,这样的一种体育学练内容显得比较单一、单调、机械。对于小学生来说,投掷练习应该是全方位的。笔者在教学中,不仅引导学生从单一的右上手投掷延伸、拓展到左上手投掷,而且将生活中的一些投掷技术引入其中。同时,还可以将游戏元素植入其中,从而让投掷内容更加丰富、充盈。通过对内容的创生,学生的体育学练技术不断提升。
体育教学内容的创生,拓宽了学生的体育学练视野。学生的体育学练与生活等紧密结合起来,体育学练不再是局限在四角天地里的“象牙塔”,而是拥有了更加开放的学练素材、学练平台。体育课程内容的创生,能优化学生的体育学练结构,引导学生践行体育深度学习的理念。
小学体育教学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维度开展教学创新实践活动。这就不仅仅需要进行体育学练目标的创新,也不仅仅要进行体育学练内容的创新,更要进行体育学练方式的创新。要让学生的体育学练方式从“单一”走向“互动”,从而和谐师生、生生关系,培养学生的体育交流、互动与合作素养。学生的体育学练活动方式方法很多,作为教师,要关照学生的实际需求,抓住学生的体育学练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调度,从而帮助学生提炼体育学练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游戏元素植入学生的体育学练中,从而让学生用游戏包装体育学练活动,让学生的体育学练具有“游戏味”。如教学“100米跑”这一部分内容,很多教师就是在引导学生不断地训练,一般采用两人或几人比赛的方式。这样的一种学练活动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疲惫感”“疲倦感”。 为了消除学生的心理疲劳,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创生课程,对百米比赛进行设计。有学生认为,可以采用“自由组合”的比赛规则,让学生自己选择小伙伴进行比拼;有学生认为,可以在百米的地方放置一个篮球,谁先抢到篮球就算胜利,然后将每一小组的优胜者组合在一起,再进行PK;有学生认为,可以采用抽签的方式寻找比赛对手;还有学生认为,可以将百米跑的学练捆绑,也就是采用小组接力的方式进行比赛,看看哪一个小组的小组成员的实力总和强一些,等等。方式创新,让学生的体育学练从“单一”走向“互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练创新、课程创新之中,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
学生的体育学练形式、方式等是多样化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等,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学练方式的创新。学练方式的创新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方式单一、封闭的格局,让学生的体育学练成为一种开放性、多元性的体育学练。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体育学练的方式创新,解决学生体育学习中的薄弱点、堵点、困难点等问题,指导学生安全、健康、愉悦地进行体育学练活动。
小学体育课程的创新,不仅包括目标的创生、内容的创生、方式的创生,更包括学生体育学练评价的课程创生。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往往是教师的单一性的评价,这样的一种评价垄断、单一,“一言堂”,容易泯灭学生的体育学练创新精神,降低学生体育学练创新的实践能力。 体育学练评价的创生,要开放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家长等也积极参与到学练评价中来。
如在教学“蹲踞式起跑”部分内容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采用这个动作姿势起跑?这个动作姿势起跑速度快吗?为此,笔者引导学生分析、对比“站立式起跑”和“蹲踞式起跑”,从而让学生发现“蹲踞式起跑”的优势。有学生说,蹲踞式起跑更有助于发挥自己后蹬的能力;有学生说,蹲踞式起跑能让我们快速进入奔跑的状态。在对比研究中,有学生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蹲踞式起跑,是先迈开左脚还是先迈开右腿?蹲踞式起跑中左腿和右腿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蹲踞式起跑的快慢与摆臂有关系吗?在不断地提问和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也就是学生对蹲踞式起跑进行评价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对相关的体育学练动作的评价,不是一种空洞的想象,更不是一种臆测,而是一种积极的对现场的判断。只有对现场进行判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学练积极性,从而避免空洞的说教。在体育教学中,评价的创生,能让学生积极投身到体育学练之中。评价创生,不是空洞的“是与非”“对与错”,而是能让学生展开实实在在的学练活动。
作为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课程,当下面临着诸多挑战。作为教师,要始终站在提升学生体育学习力的高度,通过对一个个学练堵点的解决、一次次学练疏忽点的关注,让学生的体育学练由量变走向质变,从而让学生的体育学练水平不断提升、不断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