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虎
(湖北省中医院超声科 湖北 武汉 43006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属于下肢动脉闭塞和狭窄的一种疾病,会导致患者远端肢体坏死和缺血,严重情况下患者需要截肢,其中糖尿病对此种疾病产生一定影响[1]。本次研究过程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诊断方法,分析对于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产生的危险因素及特征。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在湖北省中医院治疗的69例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根据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复合组(35例)与单一组(34例)。复合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本科及以上学历为12例,中专以上本科以下学历为12例,中专以下学历为11例;年龄58~84岁,平均年龄(70.25±6.50)岁。单一组中男性17例,女性17例;患者本科及以上学历为11例,中专以上本科以下学历为12例,中专以下学历为11例;年龄57~85岁,平均年龄(70.25±6.71)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复合组选择被诊断为糖尿病患者,单一组无任何其他疾病;②患者年龄大于55岁,小于88岁;③患者及患者家属均同意研究。排除标准:①精神存在问题患者;②身体有其他重病患者;③器官功能障碍患者;④生活无法自理患者。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型号为ARIETTA 70,由日立医疗广州有限公司生产,探头频率设置为(6~12)MHz,评估患者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管结构情况。局部性内中膜增厚凸入动脉管腔大于1.5 mm,可以将其定义为斑块。根据形态特征不同,可以分为不规则形态和规则形态;按照声学特点可以分为不均回声、等回声、低回声和高回声。
①对比复合组与单一组斑块回声;②对比复合组与单一组钙化斑块与规则情况;③对比复合组与单一组病变长度与膝下流出道评分(膝下流出道分数区间为0~5分);④TASCⅡ分级包含A级、B级、C级、D级(C/D是指病变等级)。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复合组与单一组斑块回声情况,复合组低值为10(28.57%),等值为2(5.71%),不均值为15(42.86%),高值为8(22.86%);单一组低值为5(14.71%),等值为17(50.00%),不均值为7(20.59%),高值为2(5.88%)。复合组斑块回声不均、高值均显著高于单一组(P<0.05)。回声低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等值单一组显著高于复合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复合组与单一组斑块回声[n(%)]
复合组钙化斑块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单一组(P<0.05),复合组不规则概率显著高于单一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复合组与单一组钙化斑块与规则情况[n(%)]
复合组病变长度及膝下流出道评分分别为(17.19±4.49)mm、(3.29±1.37)分,与单一组的(13.21±4.50)mm、(2.56±1.05)分差异显著(P<0.05)。复合组C/D型病变数显著多于单一组(P<0.05)。见表3。
表3 对比复合组与单一组病变长度与膝下流出道评分
根据患者斑块学特征为依据进行分析,可以观察到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不均质回声和高回声钙化斑块中,吸烟与非吸烟相互比较,吸烟所占比例更高,差异显著。复合组患者出现高血脂高血压现象,和未出现高血脂高血压病症之间无显著差异。分析患者斑块形态学,可以了解到没有吸烟患者,出现规则斑块所占概率高于吸烟患者。
相关研究人员提出,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血管壁钙化现象,斑块为主要钙化症状,患者动脉多阶段会受累[2]。在本次研究中,对声学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复合组患者下肢动脉斑块主要为高回声和不均匀回声,同时不规则形状斑块居多[3]。此类斑块结构具有不稳定性质,患者容易发生血管闭塞。对患者下肢动脉支架术进行分析。研究发现[4],术后再狭窄状况对此病症产生一定影响,同时膝下流出道血管开放数量及支架长度,也是造成患者下肢狭窄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上述分析,可以解释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狭窄概率高的因素。有研究显示[5],高血脂与高血压对颈动脉斑块具有较大影响,对冠状动脉斑块与缺血性病变研究,具有一定影响,国外对缺血性病变已经深入研究,但是对于研究下肢动脉病变研究较少,还处于初期阶段。有研究分析病例,对比冠状动脉与颈动脉等形态学特征,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属于动脉依赖性模式:脂质核与泡沫细胞属于颈动脉主要部分,但是在股动脉斑块中较少出现;年龄依赖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纤维斑块是股动脉斑块的主要组成。有研究显示,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进行研究,其中发现超过70%的患者属于纤维性非钙化斑块。
有研究显示[6],吸烟患者属于复杂性斑块,吸烟对不规则型斑块和斑块钙化情况有重要影响。吸烟会影响斑块炎症发展程度,同时也会影响斑块形态和回声状况,患者斑块反复破裂,多次修复,就会造成纤维帽被毁坏,最终形成不稳定斑块。有研究[7]显示,高血脂和高血压对颈动脉斑块有一定影响,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其对下肢下狭窄无显著影响。国外很多学者,对冠状动脉斑块和颈动脉病变研究比较深入,但是研究下肢动脉病变还处在初期阶段,同时研究时间较短[8]。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脂质核与泡沫细胞是冠状动脉斑块中主要成分,但是在股动脉斑块中比较少见。
在本次研究中,将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患者斑块回声情况,结果显示:复合组低值为10(28.57%),等值为2(5.71%),不均值为15(42.86%),高值为8(22.86%);单一组低值为5(14.71%),等值为17(50.00%),不均值为7(20.59%),高值为2(5.88%)。
有研究显示,糖尿病对斑块钙化情况有一定影响,因此本次研究对其分析,结果如下,复合组斑块钙化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单一组(P<0.05),复合组不规则概率显著高于单一组(P<0.05)。
糖尿病对病变长度与膝下流出道分数有一定影响,在本次研究中,复合组分数值高于单一组,差异显著(P<0.05),复合组所占比例高于单一组。对比单一组与复合组TASCⅡ分级概率,复合组B级值显著低于单一组,复合组C级值显著高于单一组(P<0.05)。
本次研究过程中,虽然研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但是由于本次研究所选择的例数较少,同时研究时间较短,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研究结果与实际结果会出现少许偏差,所以在未来研究过程中,将会逐渐添加例数,增加研究时间,使研究结果更加精准。作为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同时也需要提升自己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由于在治疗患者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承担的职责有很多,所以医护人员要重视对患者的治疗工作,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白衣天使。由于患者在治疗阶段,会出现各种突发状况,医护人员要及时面对和解决,对药物及患者情况做出深刻了解,能够做到让患者信任,同时也能够为患者负责人,将治愈疾病作为自己神圣使命[9]。作为医护人员,承担的责任重大,是患者心中希望,所以需要树立良好学习习惯,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为患者给予高质量服务,减轻患者病痛。医护人员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治疗患者疾病贡献全部力量,成为真正的白衣天使。让患者有信心面对疾病,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做到真心关心患者。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血糖升高,氧化易怒性增加以及自由基大量产生,导致血管组织多细胞功能障碍,从而增强了白细胞与内皮之间的相互作用,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反应和糖基化和一系列连锁反应是由高级糖基化终产物(AGE)的沉积引起的。 然而,糖尿病患者持续的高血糖状态加速了AGE的进程并提高了AGE的形成能力,有助于AGE在患者组织中的聚集、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血管壁的增生或突出以及变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属于常见疾病,下肢受累远多于上肢,间歇性跛行是下肢最早出现的症状,同时还可出现肢体疼痛,严重者出现静息痛。在分析患者出现此疾病的危险因素中发现,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吸烟等均为危险因素。其中男性患病概率高于女性,有学者认为,可能女性患者吸烟饮酒较少。除此之外雌激素可以使患者内皮细胞凋亡受到限制,从而具有保护血管作用,女性在绝经期之前,其体内雌激素水平对血管有保护作用,使其发病概率低,但是在绝经期之后,发现女性患有此种疾病数量逐步上升。有学者认为[10-11],下肢动脉硬化与患者年龄相关,有学者研究发现,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年龄每一次增加5岁,患有下肢动脉疾病风险会不断提升。有文献提出,年龄增长,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结构均会产生不良影响,患者血管内皮细胞会受到损伤,导致血管舒张活性物质减弱,因此需要灭活加速,动脉管壁脂质也会不断沉积,最后会导致患者出现管壁增厚现象,形成粥样硬化。
吸烟也是导致粥样硬化的风险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12],吸烟与被动吸烟均会对粥样硬化产生影响。主要因素为吸烟会导致患者血脂异常,动脉顺应性减弱,患者血压会相对升高,同时还会破坏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抗氧能力减少,导致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增加,最终形成粥样硬化。高血压会对糖尿病患者出现动脉硬化现象产生一定影响,部分学者认为高血压会引起动脉顺应性减退,最终导致有纸质沉淀,但是其发病机制还没有得到明确分析,因此还需要进一步证明。
综上所述,在研究下肢动脉病变特征过程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式,具有显著效果,拥有较高价值。糖尿病是导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主要危险因素,如果患者属于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病变,吸烟对其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