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克华,张 敏
(成都开放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1)
近年来,全日制高校的重点专业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但成人类高校的重点专业建设的成效却不大[2]。开放大学如何培养出符合本地域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是学校发展的重点,重点专业建设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路径,其关键点是在于解决学校的专业培养能力目标与学员/社会能力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这也是开放大学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重点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首先要保障的就是专业建设的教师团队。专业建设项目调查,培养能力目标重构,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践行,学员社会实践等,都需要教师团队成员来完成[3]。组建重点专业项目教师团队就是最大程度地整合本地域的教师资源,建立教师档案,完善本专业的师资库,以便实施专业建设的具体任务。
要完善师资库,就得首先找到适合开放教育本专业建设的师资。重点专业建设项目任务是多方面的,师资选择必须要确保开放大学系统专业教学能力和机制的切实有效性,师资团队应根据承担的项目任务来选择团队成员。我们要最大程度整合本专业教师、辅导教师、系统内兼职教师、区域内高校专家或社会行业专家能手[4]等一切教师资源,来保障开放大学重点专业建设正常运行。
成都开放大学社会工作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启动之初,项目负责人就充分整合了本地域社会工作专业的师资。以项目任务为引领,组建了项目管理、学术研究、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含专兼职)等四个教师团队。项目管理团队的成员涵盖了学校领导、专业负责人、课程任课教师、外聘专家以及办学单位辅导员,共9人组成;其中博士2人,硕士6人,本科1人。学术研究团队则由社会工作专业的校内专职教师、校外行业专家,共6人组成;其中有博士2人,硕士4人。课程资源建设团队有校内3名教师和2名校外专家,共5人组成;均为硕士以上学历。课程教学团队是直属城东学院牵头,由近20名专职教师团队或兼职教师团队(含系统内兼职教师、社区大学教师、高校专家、区域行业专家能手等)组成。
有了全面覆盖本地域的师资库,组建项目团队时才能根据教师的特长来优化不同任务的项目团队成员的构成,确保重点专业建设的顺利实施。成都开放大学社会工作重点专业建设的师资团队组建,为成人开放大学重点专业建设的师资团队组建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
目前不少高校专业能力培养目标与学员/社会能力需求脱节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5],开放大学的这一情况尤为突出。学员/社会能力需求与学校培养的能力不一致,会导致学员学习不积极,面授课到课率不高,社会效益不高等现象。解决学校专业能力培养目标与学员/社会能力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是重点专业建设中要攻坚的核心问题。
学校要培养出满足社会岗位能力需求的人才,才能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才被社会所认可[6]。学校不能关起门来培养学员,开放大学的专业能力培养目标一定要与本地学员/社会能力需求一致。这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有很大的相似性[5]。所以了解本专业学员/社会能力需求的真实情况是开放大学重点专业建设的起点。
成都开放大学社会工作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团队成员一开始就与政府、企业、社区合作,从本地区社会工作的工作岗位能力需求调查入手。项目组了解到成都市2020年前每个社区至少有2名社会工作专业的编内人才的规划,社会工作人才总需求将增加到2万余人,社区基层实用性人才将达到1万人(见《成都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2—2020年)》),便与成都市民政局社区办取得联系,主动承担起成都市社会工作人才学历提升的任务。
项目组在2016年3月,组织了一次全市大规模的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跟岗调查。项目组把调查对象分为市政府管理部门、基层行政部门、公益组织、社区办事处等四类岗位,以市民政局社区办、光华街道办、武侯公益机构、锦江永兴社区、成华石油社区等为五个调查点,全体项目成员跟岗做了长达三个月的调研,全面深入地掌握了成都市社会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
成都开放大学专家组和项目团队成员在跟岗调研的基础上,重构社会工作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表1)。从根本上解决了开放大学教育不了解社会工作岗位对工作人员能力需求的问题,把学员/社会能力需求与学校专业培养目标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表1 成都开放大学社会工作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对比以往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和重构后的专业能力培养目标,我们发现两者有明显的差异。如,“项目管理能力”就是以往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目标没有的。成都市从2014年开始,社区有了较快的发展,街道办事处下放了多项事务给社区管理;其中的大中型项目或活动,社区就只能委托给专业的公益机构去完成,因此管理项目能力成为社区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其他社会工作相关岗位也是需要具备这项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也成了成都地区社会工作岗位必备的能力之一。
重点专业建设只制定了与社会需求一致的专业能力培养目标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又把它落实到课程教学、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成绩考核制度等实施环节之中,来保证在教学中实现专业能力培养目标。专业能力培养目标是实施学校专业教学的指挥棒,是调整专业计划、课程设置,建设网络课程资源的标准性措施。
既然专业培养目标发生了改变,那么专业计划和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应该随之进行调整。成都开放大学专业建设项目组就是根据专业能力培养目标,来进一步调整社会工作的专业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的。项目组首先把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分解到现有的具体课程中去,以此来调整课程设置体系中的课程;再根据课程培养能力的重要程度来确定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并结合已有教学资源情况来规划本专业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任务。
成都开放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以往执行的是国家开放大学的教学计划。课程删减集中在自开课方面,增添了一些地方特色课程,删掉了一些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必修课是必须要执行国家开放大学统一教学计划的;项目组虽然保留了课程名称,但却根据重构的专业能力培养目标来调整课程的内容,删减了与学员/社会能力需求严重不符的内容,使整个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更适合重构后专业能力培养目标。
开放大学学员的自主学习离不开网络课程资源,所以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就十分重要了,它关系到整个开放大学学员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问题,因此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就是开放大学重点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课程网络资源要根据学员的具体学情,建设出逻辑清晰、内容丰富、简洁实用、学员喜欢的网络课程资源。
成都开放大学原有的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资源不多,存在明显的不足。如,内容不精练、资源形式陈旧、资源内容缺乏吸引力等问题。甚至有的课程根本就没有网络资源。项目组根据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将所有课程划分为核心课程和一般课程两类。确定了全面建设《社会调查与研究》《团体社会工作》《社区工作》《社会福利与保障》《心理咨询与辅导》等五门核心课程的网络资源,梳理其它一般课程网络资源的任务。学校配套了校内项目资金45万元来确保课程网络资源建设任务的完成。
核心课程网络资源是统一标准、统一进度的。资源建设团队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整整一年才完成了五门核心课程的网络资源,并顺利地通过了学校的验收。资源建设团队充分考虑了成人学员工作、生活压力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更适合他们学习的碎片化资源形式,更方便时时学习、处处学习。每门课程都设置了教学文件、精品微课资源(每门至少10个)、一般视频资源(每门至少10个)、图文资源(每门至少40个)、题库等资源。学员们也非常喜欢这些网络课程资源。彻底改变了以往那种完整的课程录像、课程单元或章节的长篇幅的纯文字辅导资源的状况。特别指出的是50讲精品微课是项目组与西安开放大学微课制作专业团队合作,并按国家微课录制标准完成的。课程网络资源完成后,项目团队的技术人员统一设计了这五门课程的页面、栏目、风格,并由技术人员统一上传到学习网。
从社会工作专业学员们的反馈来看,课程网络资源基本上能满足学员自主学习的需求,达到了项目组课程网络资源设计的目的。
由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僵化,以往的学员网络课程学习不活跃,面授课到课率较低,学员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7]。教学改革是重点专业建设亟待推行的政策。开放大学鲜明特点是远程成人教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是优点,但师生分离、学习效果难控是明显的短板。教学模式需要兼顾面授和远程教育的长处,创新当前的教学模式是避免不了的。
2016年8月成都开放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建设团队深入研究了目前的教学模式后,提出了线上“自主学习+直播课堂+实时讨论”+线下“自主学习+面授课+专题讲座+课程实践活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1.线上“自主学习+直播课堂+实时讨论”
线上自主学习:开放大学学员的工学矛盾突出,无法像全日制高校那样安排大量面授课。学员每学期注册后,可根据网上课程资源进行线上自主学习,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在网络课程讨论区留言请教老师,也可以电话、邮箱沟通,或在面授课中得到解决。
直播课:成都开放大学教学部2016年就开始专业课程中综合性运用类知识点的线上直播讲解。校内专兼职教师在直播系统中精讲专业课程中的重难点知识。时间一般安排在19:00以后,学员用手机或电脑登录参加直播课堂,还可以用语音或文字方式交流互动等,如果学员因主客观原因无法实时观看直播课,事后还可以在课程平台上进行回看学习。从学员的反馈来看,直播课堂还是比较受学员们欢迎的。
2.线下“自主学习+面授课+专题讲座+课程实践活动”
面授课:是针对较难的专业核心课程或公共基础课等开设的难点知识教学(每门课程2至3次/学期),是线上学习的补充。公共基础课可以与其它专业共享,可方便不同专业学员之间的交流。
专家讲座:是打破课程界限的综合知识讲座,也是项目组根据调研提出的创新教学形式之一。办学单位结合当期学习课程和学员们现行工作的需要,聘请本地行业精英或高校专家集中开展4次/学期左右的专题讲座,专题的内容都是来自对学员或用人单位的调查。学员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接受到最新、最接地气的实用知识。专家讲座是特别受广大学员们的追捧,一经推出就场场爆满,不少学员站在过道或教室后面也要听完讲座。
实践教学:体现了“学做结合、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教学点每学期联系一家实践基地(优秀社区、街道或社会公益组织机构),由专业教师带领学员们亲自前往实地参观交流。学员们通过“走出去”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学到实用知识,还能掌握解决社区基层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增强了师生、生生间的交流。
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线上和线下教育各自的优点,确实是目前较为适合开放大学的教学模式。
开放大学的重点专业建设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的,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计划、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考核形式都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开放大学的重点专业建设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
成都开放大学社会工作项目团队不仅在项目之初进行了专业职业能力需求调查,项目团队还不定时地开展在读学员、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等各种形式的反馈调查。这些调查就是专业建设项目下一步教学调整的依据,以此来保证社会工作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始终与本区域学员/社会能力需求一致,课程教学的内容与学员们的学习需求一致,真正做到了为本区域培养实用型社会工作人才的目标。
重点专业建设的成果,不是专业建设的结束,还应该大力推广[8],让项目成果为全面提高开放大学的教学质量服务。成都开放大学社会工作重点专业建设的成果,在建设期间就同步在城东直属学院推广,此后也进一步在成都开放大学办学体系中成功推广,2021年春开始向全国开放大学推广。
成都开放大学从重构社会工作的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开始,就同步指导直属城东学院的践行教学。直属城东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执行重构的专业能力培养目标,修订后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推行“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建设的课程网络教学资源教学。项目成员也亲自参与网络课程管理、直播课、面授课、专题讲座、实践教学等教学活动。重点专业建设的成果经受教学践行的考验,广泛地被学员们的认可,教学效果显著;社会工作专业的用人单位反馈,参加社会工作专业学习的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有不少学员还直接被提升成为社区领导。
成都开放大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社会工作重点专业建设成果的推广工作,他们在各种会议上大力宣传。成都市社区办也十分认可成都开放大学社会工作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的成果;项目成效还得到了成都市政府的高度评价。2019年1月成都开放大学社会工作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在成都市教育局组织的验收会上获得了“优秀”的结论。
2017年以前,成都开放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招生主要集中在直属城东学院;随着重点专业的建设进程,系统各办学点也先后开办了社会工作专业,项目成果也在办学系统里得到了推广。截至2021秋的招生数据统计,成都开放大学已经有35个分校或学习中心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其中6个点招生规模超过了100人,有9个点达到了50—100人招生规模。2017年春季至今,成都开放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累计招生1765人。2019年社会工作重点专业建设结题后,社会工作专业的在校人数持续稳定在1300人以上。
2020年成都开放大学教学部又重组了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资源建设团队和学科研究团队,继续推广重点专业建设的成果。2021年1月学校把社会工作专业列为了三个校级教学改革的项目之一,开办了蒲江县寿安镇“乡村振兴学院”特色社工班;2021秋开办了新都分校的“社会工作素能提升”特色班。社会工作重点专业的项目成果得到了进一步地推广。
成都开放大学社会工作重点专业建设的成果已经引起了国家开放大学的重视,在全国开放大学系统得到了进一步地推广。2021年6月10日学校社会工作教改项目的负责人在“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系统教师‘协同成长’项目”会议上,做了“乡村振兴学院”(社工班)的经验分享,并向全国开放大学系统直播,反馈情况良好。
开放大学重点专业建设,首先,需要最大限度地整合本区域的师资资源,建立相对稳定的师资库。其次,是了解本区域用人单位对本专业人才的能力真实需求,构建与学员/社会能力需求一致的专业能力培养目标。根据专业能力培养目标来调整专业计划、专业课程体系;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建立学员感兴趣的网络课程资源;全面推行教学改革,确保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最后,是在更广泛地推广重点专业建设的成果,快速提高开放大学的教学质量,增强开放大学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