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文婷 (南京市晓庄第二小学,江苏 南京 210000)
情境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的过程,掌握数学知识.概念是数学教学中最基本的组成,随着年级的增长,数学概念越来越抽象,难以把握,这就更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情境,考虑学生知识的起点,为概念教学创设合理的情境,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构建更复杂的知识体系,掌握知识本质属性,提升学习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情况下,在高年级使用情境教学法收效甚微,高年级教师中的不少教师认为,高年级的孩子已经大了,不需要创设情境,更重要的是知识本身,所以情境创设流于形式,概念的学习变成机械性的记忆,从笔者自己授课、听课、访谈情况来看,利用情境教学法教学数学概念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数学教师用书》会有一张配套的光盘,使用非常方便,于是很多老师直接使用光盘内容进行教学,在设置情境教学概念时,直接将光盘的内容播放一遍.但是这样的情境内容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多学生会偷偷看数学书,知道了老师接下来要讲的内容和要点,在回答问题时就没有自己的思考,直接参考书本上的内容,或者上课走神,认为老师讲述的内容下课自己可以看书补回来,概念没有掌握,只限于对书上文字的理解,课堂效率不高.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如果因创设教学概念的情境,而忽略了学生原本的知识基础,没有看清知识的起点,也会让情境创设困难重重.
以笔者看到的一节五年级数学“圆的认识”为例,教师创设比赛的情境导入:“有一天,小猫、小狗和小猴举行自行车比赛,小猫的车轮是三角形的,小狗的车轮是正方形的,小猴的车轮是圆形的,你说谁会赢得比赛呢?”
为什么自行车轮是圆形这个问题在圆的认识这一课中很经典,最本质的原因是圆上各点到圆心距离一样,所以行驶平稳,而圆上各点到圆心的距离就是半径,所谓“一中同长也”.在这里,这位教师把这个问题放在这样一个故事情境中作为认识圆的概念的导入,固然故事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这样的故事情境更加适合低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是,当老师讲出这段话时,已经有学生忍不住偷偷发笑了.
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广阔的,但同时也是不缜密的、无序的.在概念教学时,往往学生能接收到概念的某一个点,但是这个点是不全面的,是某个概念的一部分,而学生往往容易把注意力只关注到这个点上,这就需要教师在创设概念情境时,将尽可能多的素材呈现给学生,选择的素材要具备代表性,这就要教师自己对概念、教材有深刻的认识,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才能选择更恰当的实物,创设更优的实物概念情境.
在图形的教学中,实物情境是不可避免的.以五年级“认识扇形”为例,看到“扇形”两个字,自然而然联想到的是扇子的形状,在笔者的一次教学中,选择图1 的形状给学生做展示,在接下来的这道练习题中(图2 出示),100%的学生都知道第一个图形是扇形,大部分的学生都不认为第二个和第三个是扇形,在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追问为什么第二个和第三个不是扇形时,学生回答第二个长得不像扇子,扇子不是这样的形状;第三个图形学生普遍认为这个是半圆形不是扇形.究其原因,在刚开始接触这个概念时,教师创设的实物情境不恰当,这种实物容易给学生造成片面的印象,认为扇形就是这样的形状,所以才会产生上面的错误.
图1
图2
笔者从和很多高年级教师的交流中发现,很多老师并不排斥使用情境教学法来进行概念教学,并且也赞同如果创设出好的情境非常利于概念教学.但是老师们往往只将这种方法当成一种公开课的手段,在平时的教学中疏于创设情境,长此以往,教师情境创设技能变弱,当想用时也会觉得力不从心.当老师自己内心不愿意去创设情境教学概念时,就算有再好的方法也没有用.
教师在选择创设情境时,要更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表现形式总结归纳为: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多媒体、游戏体验、故事描述这五种情境,就”圆的认识“这一课而言,我们不可否认游戏体验和故事描述对学生更有吸引力,但是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水平和对待世界的客观认识,太简单的情境会分散学生注意力,使其热情消退,当然,相对的,太难的情境也不必要创设,因为会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从笔者的亲身经历看来,在笔者刚刚教学“认识扇形”这一课时,出现在脑海中的确实是图3 的形状,在教学中传达给学生的也是这样的信息,虽然教师本身可以通过对复杂语言的理解辨析得知图4 的三题都是扇形,但是对学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教师教学之前需要充分备课,了解概念的含义,多方面了解和查阅相关知识,吃透教材概念,才能更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图3
图4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成因分析,如何设置更好的情境,方便学生对概念进行理解,笔者从自身的教育经历和外出学习听课中有几点感悟:
在“比例”教学中,同样的上课内容,笔者看过另外一种方法,老师结合当时学生比较喜欢的某男团的照片,出示图片后进行如下引入:
师:现在他们的后援会需要做应援海报,但是这张照片可以吗?
生:哈哈,这张照片太小了,肯定不行,得大一点.
师:那要怎么放大呢?
生:太容易了,要从右下角拉.
师:那为什么要从右下角拉图片呢?
生:不能让照片变形.
师:对的,不能变形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放大可不能把照片拉变形了,那就丑了.老师选择同学们的方法,从右下角拉动光标,放大图片,得到了如下图片,你能说说放大前后长和宽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是不变的吗?
这样的情境创设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没想到在如此正儿八经的数学课堂上会看到偶像明星,纷纷觉得新奇,接下来做海报的情境非常符合实际情况.数学源自生活,这样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图形放大和缩小概念的动态生成,不仅仅是枯燥的按几比几放大,几比几缩小,教师要用好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不做只会播放光盘的教师.一个好的情境,可以快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师创设什么样的情景教学概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知识起点,在进入数学课堂之前,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之前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也有符合自身年龄的思维水平.
以刚刚“圆的认识”为例,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以前,已经多次接触过圆这个图形,从学习经验上说,一年级时学生就已经初步感知了圆的特点,从生活经验上来说,表面带圆形的物体很多,甚至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是对圆的具体概念、相关名称没有用具体的科学性语言描述,上述这位老师的导入固然花费了一番心思,笔者在上这节课时开门见山,直接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入手,用音乐配上一组美美的圆的图片,创设优美的情境,再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在哪里见过圆,把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对圆各抒己见,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你会发现其实很多学生已经开始对圆有更多的认识,甚至可能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但这些都不是系统性的概念,在知道学生的知识起点之后,那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清晰了,正确学习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基本特点,并能讲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系统性的认识圆,从音乐的情景开始,进入圆这个优美的图形的学习.
不同的知识适用不同的情境创设方法,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情境往往能决定一节课的成败.
同样以上面提到过的“认识扇形”为例,在现实的生活中只有图5 这样的扇子吗? 不是的,其实也有很多如图6 这样的扇子.只要没有完全打开,在围成圆之前都是扇形,从概念上来说,两条半径及其所夹着的弧围成的图形就是扇形,但是在实物选择时,选择图5 教学,学生会认为圆心角不足180 度时才能叫扇形,当出现圆心角是180 度或者大于180 度时,学生会出现判断错误.
图5
图6
通过练习反馈,笔者在第二次上这节课时,自己动手做一个如图6 的实物,这种扇子其实学生们都会做,也常做,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致:
师:老师现在慢慢打开,此时你能看到什么图形?
生:扇形.
师:打开到180 度了,你能看到什么?
生:是一个半圆形,也是一个扇形.
师:继续打开呢?
生:扇形.
师:完全打开?
生:就是圆形啦!
教师深入研读教材,精准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创设情境的必要条件.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要想创设合理情境,教师自己要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才能选择最合适的情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非事倍功半.
情境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因此在高年级概念教学中使用情境创设出现问题时,教师应该突破困境,努力寻求解决方法.笔者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和研究,从改变教师的观念、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让概念自然内化、让知识结构自主建立,从而让学习真发生.希望借此为小学高年级段数学情境教学法的发展与研究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