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莉 (甘肃省古浪县定宁镇中心幼儿园,甘肃 古浪 733110)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幼儿经历了一个很大的转变,对他们自身来讲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教师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优化教学设计,使他们处于自己所搭建的“支架”之下,逐渐接触更高层次的知识.在幼儿教育的启蒙时期,数学已经悄悄地走进了幼儿的生活.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数字”的概念展开教学的,一个大的数字能够分成两个或多个小的数字,这也是加减法的雏形,教师通过这种方式来使幼儿形成对数学的初步感知.幼小衔接是大班教学的重点,教师要让幼儿在习惯已有条件的情况下,争取更上一层楼,做出更好的举动.在学习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督促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生活上,教师要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他们不过度依赖他人,而是能够独立.
在小学数学教育阶段,教师注重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计算能力的培养,而幼儿园教育阶段,教师更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结合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两者的数学教育目标有如下不同点:首先,幼儿园阶段以开展数学活动为主,引导幼儿体验数学,从中感知数学知识,以幼儿的乐趣为主要目标;但小学则不同,小学数学教育是以基础知识、数学思想、解题技能为教育目标.其次,幼儿园开展数学活动的目标是要求幼儿可以初步感知数学知识,但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则需要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并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培养.最后,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以启发幼儿思维为主,而小学数学教育更注重对学生联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数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解数、量和数量间的关系,理解空间和形状的关系,初步运用数学方法,等等.而小学数学教育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图形与几何.通过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与小学数学教育内容的对比,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育是在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增加的,同时数学知识的难度也有一定的提升.小学数学知识的逻辑性、结构性、抽象性更强,在数学知识学习中要注重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幼儿年龄小,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所以教师在组织数学活动时,大部分以游戏为主,将游戏与数学内容融合,并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发挥游戏在数学活动中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小学数学实践教学中,教师更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后巩固练习,注重解题方法的教授,之后由学生自主练习,游戏法只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另外,幼儿园教育要遵循一日生活皆课程的原则,教师要善于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更注重幼儿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数学作业是以幼儿动手操作为主.而小学数学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教授学生数学知识,课后虽然有实践操作作业,但相对而言较少.
在数学知识教授中,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在评价方式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幼儿园数学活动更注重评价课程的有效性、适宜性,要确保数学活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并可以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以此对数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和调整.小学数学评价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通过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考核,结合考核结果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等进行评价.此外,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评价的侧重点也有一定差别.幼儿园数学教育评价以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需求为主,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幼儿实际需求作为评价的重点内容.而小学数学教育,教师的评价则侧重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其中包括数学知识思考、解答等.针对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开展,教师主要采取分析法和观察法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而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教师会将考试测验作为主要参考方式,通过成绩分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
家庭与幼儿园是幼儿生活时间最长的两个场所,也是对幼儿影响最大的两个地方.幼儿在家庭中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在幼儿园中学习知识、技能,与小伙伴们相处,二者都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值得注意的是,幼小衔接不仅仅是教师的任务,更是家长的责任,教师要有侧重性地对幼儿进行引导,让他们准备好迎接新的学习生活、新的学习环境.为此,当幼儿面临“幼升小”的问题时,家长也有着重要的任务,他们应该与教师共同合作,积极引导幼儿,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与幼儿及时沟通.因此,教师可以实施家庭介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教师可以借助家长会的契机,与家长进行密切的沟通和交流,向家长传递正确的育儿理念,让他们意识到,幼小衔接阶段对于幼儿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不少家长在此之前,对此仍有偏见.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与家长进行远程交流.诸如微信、QQ 等聊天平台,都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带来了更多的便捷.另外,教师还可以举办一些亲子类的活动,创建亲子读书屋、亲子话剧表演社等等,让家长积极参与幼儿的成长过程.这样一来,通过家庭介入,家长能够相应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关心幼儿的成长过程,有利于教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配合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师需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来获取他们的好感和认同.有了情境的铺垫,活动的展开会更加自然、更加顺畅,不会令幼儿感到突兀、茫然.创设情境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既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也可以利用实物,还可以通过故事,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将要表达的主题呈现出来.以数学学科为例,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形式来进行课堂的导入,让幼儿开动自己的小脑筋进行思考.在幼儿时期刺激幼儿的大脑发育,能够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智慧的种子.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做好衔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摆放火柴”的问题来推动课堂活动的开展.教师可以给幼儿布置好任务,让幼儿在指定的条件下自由摆放火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智慧,达成教师的要求.如果幼儿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教师也要及时开导他们,可以给他们相应的提示,让幼儿做出灵活的应变.最后,教师可以分别为幼儿展示不同的摆放方法.此时,他们心中一定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印象也更加深刻.在这样的气氛下,幼儿能够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这为即将踏入小学阶段的他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样一来,利用情境做好衔接,幼儿在整节课中的学习效率会大大提升,从而促进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
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他们的“天堂”,做游戏是他们最快乐的事情.无论是在幼儿园时期还是在小学时期,游戏都可以作为一种学习的形式.教师要将游戏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让幼儿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学习数学知识,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在幼儿园中,幼儿学到了一些与人相处之道,他们个人的社会性也有很大的发展,不再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爱心和同理心都显著增强.在小学时期,他们将面临的是集体,是班级,他们的凝聚力、荣誉感也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变化.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游戏,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当前幼儿的学习内容进行游戏的设计.诸如,在教幼儿进行时间的识别时,可以举行“时钟时钟几点啦”的游戏.先由教师发出疑问,然后让幼儿读钟表,通过模仿钟表“当、当、当”的声音来做回答,是几点就要发出几次声音.除此之外,在学习数数时,可以组织“扣碗猜数”的游戏,让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回应.从表面上看,课堂上似乎在做游戏,但是实际上,数学知识蕴含其中.通过游戏的展开,幼儿的兴趣能够得到激发,他们会更加认真地对待自己的课堂任务.这样一来,利用数学游戏,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产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经过细心观察,不难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智慧,处处有精彩.在传统的教学中,生活元素没有被很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大都是通过应用题的形式显露出来,简单概括的.如今,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教学理念,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在幼小衔接时期,教师更有必要借助生活元素进行数学教学.这样能够让幼儿养成一种习惯,及时地到生活中索取智慧,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也能够联系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思考.因此,教师可以渗透生活元素,实施生活化教学理念,普及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简单的加减计算时,教师可以让幼儿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思考.幼儿通常会跟家长去购物,商品的价格处理中便存在不少的计算知识.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进行运算,除了开展常规的练习,教师可以让他们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进行“购物”.教师可以给商品规定金额,然后让幼儿在自己有限的能力之内去完成采购.教师可以让幼儿分别饰演“顾客”“店员”等角色.这种活动比枯燥的加减运算有趣味,更能够吸引幼儿.这样一来,通过渗透生活元素,普及数学知识,幼儿对数学学习能够产生更多的想法.
教学评价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最后一公里”,教师要对一节课中幼儿的表现做出评价,这样既能够让幼儿明白自己的优势与缺点,也能够为教师提供一个借鉴,作为后续改进教学设计的一个参考.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幼儿有着自己的个性.有的人擅长这方面,而有的人却擅长另一方面.教师的工作就是要发现他们每个人的意义和价值,并且通过教学延伸其价值.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要特别注重对幼儿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的评价,毕竟他们马上要学习许多文化知识,遵守许多管理规则.因此,教师可以完善教学评价,不能总是以成绩和分数作为参考的唯一依据,而是要发挥幼儿的潜力.
教师可以留意观察幼儿在课堂当中的表现,有的幼儿可能属于积极型的,而有的幼儿可能属于沉默型的,他们之间其实也会相互影响.无论如何,教师还是应该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个性,在课堂当中表现积极一些,踊跃参与课堂活动.毕竟在这种氛围的带领下,幼儿的状态也能够更好,学习热情也能够更加高昂.教师更多地应该去关注幼儿的成长过程.这样一来,通过完善教学评价,教师能够发现幼儿的更多闪光点,发挥幼儿的潜力.
上文中提到,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面对这种差异化现象的存在,教师理所应当也应该实施差异化教学.再加上数学学科的难度本身就比较高,如果教师实行统一的教学设计,幼儿更有可能出现“消化不良”等现象.考虑到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对班里的幼儿进行分层.分层管理更有利于幼儿个性化的发展.当然,教师的这种差异化教学也应该根据幼儿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因此,教师可以差异化教学,尊重幼儿个性,鼓励幼儿彰显个人的风采.
在布置课堂任务时,教师可以让不同水平的幼儿完成不同水平的任务.在幼儿基本的“最近发展区”内,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支架,让他们都取得自己该有的进步.这一点在小学时期也同样适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幼儿分成一个个学习小组,并且分配小组长,让他们之间互相帮助.这种差异化的学习形式能够体现出榜样示范作用的重要性.这样一来,通过差异化教学,教师充分尊重了幼儿的个性,更加关注了幼儿个人的发展.
综合上文可以看出,在数学课堂中,幼小衔接的教学策略实施能够为幼儿带来更多新鲜的体验.其一,教师可以让家庭介入,得到家长的支持,向家长传递正确的育儿理念,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其二,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做好衔接,调动幼儿的数学思维,促进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其三,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游戏,融知识于游戏之中,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其四,教师可以渗透生活元素,减轻幼儿在理解抽象数学知识上的负担,达到普及数学知识的效果.其五,教师可以完善教学评价,发现每一名幼儿的闪光点,发挥幼儿的潜力.其六,教师可以实施差异化教学,给不同水平的幼儿布置不同的任务,尊重幼儿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