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凡
【摘要】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极强的抽象性、逻辑性、思维性,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味地偏重知识的灌输和一板一眼的教学,往往会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突破教学瓶颈,教师对于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数形结合主要是指通过对数与形的有机转换和有机结合,使得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简单、繁琐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简洁,让学生的学变得更有时效性、更有意义。基于此,本文对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深度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强调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研究、运用。数与形是数学当中最为基础的两种研究对象,彼此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所以,数形结合是重要的教学思维,主要是将数字、公式与图形结合起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得数字和公式这些抽象的内容看起来更加直观化、形象化;又或者借助数字和公式让学生能够更好理解图形。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有效渗透,有助于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以形助数,化难为易
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不强,思维逻辑也不够完善,这也决定了他们没有办法通过单一的数学语言、数学公式来培养数感,发展形象思维,难以借助抽象的数字概念公式去获得有效知识。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学会灵活有效地运用图形等内容将数学当中隐性的知识转化为显性的知识,做到以形助数,让学生能够基于眼前的数学内容展开“形”的联想,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简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这一模块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借助“以形助数”这一思想,以具体的实物推进教学,帮助学生能够理解关于倍数的概念。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则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学生比较熟悉的卡通人物导入课堂,将这些卡通人物有序排列,比如,第1排,有2个卡通人物,表示数量2;第2排,有4个卡通人物,表示数量4;第3排,有8个卡通人物,表示数量8,然后以此类推,然后组织学生认真观察,深度思考,说一说在这些卡通人物排序的背后蕴藏了什么样的数学规律,涵盖了什么样的概念信息?借助问题带给学生更多的启发,让他们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有关倍数的概念。比如,第二排的数量4是第一排数量2的2倍,第三排的数量8是第二排数量4的2倍,通过这样的形式帮助学生对于倍数的概念形成形象化的认知。然后,教师可以立足于此,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当中有关于倍数的案例,学生们将生活化的元素引入到倍数的学习中,有助于强化学以致用的能力,加深倍数知识的认知。接着,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罗列出倍数与因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以形助数”这一思想的支撑下,强化数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简单。
二、以数解形,化繁为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作为抽象性的符号语言,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教师通常会借助数引导学生加强对图形结构关系的认识。通过“以数解形”思想的运用,能够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加简单,学生可以更加直接地探究数学问题当中更深层次的内涵,调动学生的思维敏捷性、灵敏性,让学生更深刻地剖析和解读数学知识,形成更清晰的、更具有条理的逻辑思维。
比如,教学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这一模块知识时,首先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实际学情的分析。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对于长方形、正方形等多样化图形的面积计算形成一定的认知。所以,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实现巩固温习,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学校当前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打算构建一座新的教学楼,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座教学楼的平面图形当中有哪些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呢?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以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后,教师操作转换,组织学生推导出具体的公式。首先以问题激活学生的思路:我们学过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那么关于三角形的转换,可以通过哪些学过的图形进行推导呢?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探究,并给小组学生提供学具,让他们可以自主选择三角形,然后将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根据实验情况,填写实验表,具体探究三角形和拼成图形之间的关系。然后,教师邀请学生参与汇报演示,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推导的过程,其他学生则可以提出批判和质疑,最后作出总结: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在這一过程当中,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让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去探究数学规律,强化学生的推理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数形结合,发展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共同发展,彼此推动。所以,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思维特点,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去探究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走进数学本质。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比例》这一模块知识时,首先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课件的形式给学生展示一张平面图,图上标注着“1:1000”。然后,教师可以以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比例知识进行灵活运用:甲乙两地之间相距1000千米,但是在地图上两地之间的距离仅仅有10厘米,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基于问题的引导,学生可以借助“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这一公式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在这一环节当中,主要是通过数形结合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意识到数形结合思想运用的优势和价值,将其渗透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具体可以借助以形助数,化难为易;以数解形,化繁为简;数形结合,发展思维等手段,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趣、灵活,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能够切实掌握数形结合思想,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强化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德黎.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初探[J].科幻画报,
2022(4):203-204.
[2]李锦.浅析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幻画报,2022(2):205-206.
[3]陈颖.数形转换 化难为易——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26):62-63.
责任编辑 罗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