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茂森
摘 要:伴随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体育在初中阶段的教学地位明显提升,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满足新时期学生体育学习的需要。采取何种有效的教学办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体育技能,成了新时期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而如何能够探索出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增添助力,也成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探索解决的课题。本文基于实际教学经验,对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有效方法做出了相关的研究探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有效方法;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22-017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2.058
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但初中体育教学一直以来都存在“高耗低效”的问题,教师“教”得辛苦,而学生“学”得也并不轻松,学生不能长期有效坚持体育学习,也没有养成终身体育学习的习惯,这成了当下初中体育教学的常态化现象。
一、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方法的含义
体育是提升学生体能素质、培养学生健康习惯的重要课程,基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倡导,有效的教学方法应以教学的“三效”为内涵,即教学效益、教学效果、教学效率,教师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体育健身的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建立课堂氛围有效性、组织并完善教学进程有效性、课堂教学技术及教学评价有效性[1],具体要实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第一,帮助学生明确体育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促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学习观念;第二,帮助学生掌握基础体育理论,包括体育基础技术技能、卫生保健知识等,以此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锻炼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第三,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身体机能得以健康发育,实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的目的,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方法的运用
(一)高效动作示范方法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动作技术示范十分必要,教师要通过计划展示标准动作,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技术动作内涵,高效的动作示范方法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合理把握示范时机。教师应该立足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合理把握动作示范动机,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有效性。通常情况下,学生学习新的技术动作,教师要先示范、后讲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而在技术动作复习课上,教师就要先讲解、后示范,以此促使学生对技术动作有更深入的体会。第二,合理选择示范位置。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授课人数不同,选择的示范位置也应该有所差异:如果班级人数较少,教师可以站在学生正前方,为学生进行动作示范;如果班级人数较多,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技术动作细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围成圆圈,教师站在正中间的位置为学生示范动作。第三,控制好示范次数[2]。教师示范的次数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而定,原则是宜少不宜多。对于一些较复杂或者仅靠一次示范不能完全展示细节的技术动作,教师可以适当增加示范次数,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第四,提高示范的成功率。教师在为学生示范技术动作时,一定要保证技术动作的标准性,提高示范的成功率,为此教师应该在课前预先演习,确保课上可以一次性完成标准的技术动作,这样才能使学生信服,增强学生学习技术动作的信心。第五,邀请学生示范动作。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请学生上前进行示范,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第六,组织合作交流示范。鉴于初中生个体运动能力和认知理解能力存在差异性,教师在给学生示范讲解体育运动技术动作之后,部分学生可以流畅掌握技术动作要领,但是也有学生吸收、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由于体育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给这部分学生一一进行深入指导显然不太现实。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妨基于学生领悟能力和体育技能上的差异性,组织学生合作交流示范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这样一来可以发挥体育学优生的榜样引领作用,促进不同学情条件学生运动技能实现优势互补,二来也能构建交互式的体育技能示范讲解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养成善于和同伴协同合作、交流技术动作要领的优良习惯,从而落实初中体育教学高效动作示范方法的实施。第七,信息化教学课件辅助动作示范讲解。教师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技术动作要领的主要输出者,但是仅凭教师一个人的力量和精力,动作示范教学效率难以获得突破性提升,体育教学方法运用的有效性也无法得到切实保证。要想改善这种局面,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学课件辅助动作示范讲解,通过课件演示学生能够对体育运动技术动作要领产生“360度无死角”的认识和领会,教师也能腾出更多时间给学生针对性地讲解动作,及时纠正学生运动技能的不规范之处,这样一来可以妥善规避学生因为体育动作不标准而引发的运动危险和损伤,二来也能同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职能,从而促使初中体育教学的动作示范方法更加精准、高效。
(二)高效组织课堂的方法
有效的课堂组织是高效进行课堂教学的保证,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掌握有效的课堂引导、组织、监控方法也十分必要:首先,发挥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纪律。教师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观念,在组织、调控体育课堂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可以通过选拔体育委员、体育小组长等学生管理者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辅助。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课堂的主人,自觉为维护教学纪律做出努力,从而促进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其次,设定规则,维持秩序。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師不能只依靠学生自觉,还要立足体育课堂教学特点以及中学生学习的特征设定教学规则、维护教学秩序。同时,为了更好地执行教学规则,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共同设定规则、执行规则。再次,组织体育课堂的过程中加强实施激励策略。能否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顺利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驱动力而决定。大部分初中生自尊心强、个性鲜明,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期待得到教师的尊重、鼓励和认同,如果教师采用过于刚性的课堂组织手段,难以充分激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亲近感和主体性,甚至会抹杀学生的个性品质和运动热情,导致实施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陷入困境。因此,教师在组织和引领体育课堂时必须大力应用偏柔性的激励策略,采用趣味化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情绪反应,肯定和赞扬学生运用技术动作的每一个微小进步,这样一来可以提高学生对教师组织教学的配合度,二来也能充分迎合学生的心理期待,呵护学生运动的信心,促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激励氛围中不断提升对自我的要求标准和运动水平,从而实现教师科学运用有效的体育课堂组织方法。最后,强化观察,及时调节处理。体育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其课堂难以组织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巡视,及时了解课堂发生的情况,有效判断并快速、准确处理学生的异常行为,以避免矛盾扩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三)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要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就必须有持续的动机作支持,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长期坚持锻炼。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十分必要。首先,运用游戏法。玩游戏是学生的天性,任何年龄阶段的学生都不会拒绝游戏。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把运动技术与游戏元素相结合,引领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巩固体育技术动作,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其次,运用竞赛法。初中阶段学生的好胜心很强,教师可以利用他们这一特性运用竞赛法进行教学。比如,在讲解、练习体育技能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把班级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通过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训练的热情,巩固学生的体育技能。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竞赛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比赛、进行分组,确保竞赛小组之间的实力接近,形成势均力敌的比赛氛围,更好地调动学生竞赛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再次,运用阶梯式训练法。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从初步掌握体育技术动作到熟练运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如果在教学伊始就带领学生开展难度较大的训练项目势必会加重学生训练的压力,导致难以充分唤醒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内在动机。阶梯式训练法更符合初中生的体育素质和思维发展规律,教师运用阶梯式训练法,不但可以科学调整体育教学流程,也能从源头上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因此,教师应该有机整合体育教学的激趣目标和阶梯式训练法,促进生成层次化体育教学模式,从而循环递进地强化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育学习兴趣,彰显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精准性和科学性。最后,激励法。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通过体育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就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动机,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激励法,鼓励学生积极表演和示范,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但需要注意的是,激励法必须多样、不能机械单一,教师可以通过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等多种激励方式,有效结合内部激励与外部激励,以此更好地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提升讲授效果的方法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讲解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给学生讲解体育概念、体育动作技巧、体育常识、运动健康学、运动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以此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科学的锻炼、学习。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的讲授方法比较单一并且没有把握要点,导致学生感觉厌烦、枯燥,不乐于接受,从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教师应该努力提升知识讲授的效果:首先,教师要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全面分解教学技术动作,明确技术动作的逻辑顺序,确保有逻辑性地讲解、表达,同时语言要亲切感人、具有诱导性,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其次,相较于练习活动,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比较枯燥,为了更好地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的方法,如通过创设多媒体情境、播放影视视频辅助知识讲解,以此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理解知识的效果[3]。再次,教师可以通过诱导式教学方法陈述体育概念,结合讲授的知识内容给学生提出相关问题,以此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认真听讲,提高学生接受体育理论知识的能力。最后,教师在讲解体育理论知识时不能“满堂灌”“满堂讲”,要精讲、多练,把“讲”与“练”有效结合起来,更好地实现讲解效果,促使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五)提升教学适应性方法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承认学生之间是存在客观差异性的,不同的学生先天的体能情况、身体素质各有不同,这就决定了其体育技能的发展能力大不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制订适宜的策略提升教学的适应性,才能更好地保证教学效果:首先,教学要契合学生的需要、能力、特点和兴趣,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了解班级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充分把握每一位学生的特性,在立足学生实际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目标为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确保教学组织方法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提升教学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其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虽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都会做出一定的预设安排,但实际教学过程并不一定都能按照教师的预设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适当对教学目标作出调整。如果学生不能接受目前的教学进度,教师就应该放慢速度,调整教学策略;而如果学生接受得较快,教师就可以快速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这种具有适应性的教学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在初中體育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由于体质方面的原因学习效率较差,对此教师应该结合这些学生的实际困难给予针对性的帮助,以此促使班级学生实现共同进步、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习体育课程对中学生的身体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有效教学方法的特征,对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效方法的运用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探索,包括体育教学中的动作示范、课堂组织、动机激发、知识传授、教学适应性等五个方面。希望课题研究能够更好地保证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为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 张福如.深化体育改革下初中体育定向运动训练的开展[J].当代体育科技,2021(12):51.
[2] 毛隽.中考背景下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田径,2020(2):61.
[3] 宋雅芳.设计教学方法 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国新通信,2019(4):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