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留学生遍布于我国高校当中,但是很多院校没能及时处理好跨文化的协同工作。此项工作的开展无论是对于留学生还是学校本身来讲都意义重大,因为这不仅是教育走向国际化的必行道路,更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留学生适应当地文化,有利于“一带一路”的实施。文章通过分析在华留学生当前的留学现状,搭建了关于留学生跨文化教育的原则架构,推动跨文化协同教育体系的完善。
关键词:留学生;跨文化;协同教育;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22-0003-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2.001
留學生的综合素质与我国当前各大院校招收的人才终究存在较大的区别。因此为了更好地管理留学生,我国院校必须尽早研究与留学生相匹配的教育模式。
一、院校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我国在学生管理方面经验不断得到提升。在当前对于留学生的管理中,我国各大院校主要是参照传统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是基于行政领导,结合海外教育学院管理经验,同时为留学生匹配相应的班主任和辅导员,从而全面开启以班级为单位的留学生管理。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坚持稳定和安全原则,服务来华留学生,争取做到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综合管理,全面保证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然而院校招收的留学生一般在文化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且他们的家庭背景以及综合素质整体也不同,因此留学生的管理工作相对来说存在更多的困难与挑战。具体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缺乏语言能力,沟通少。在留学生管理过程中,语言能力是首先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当前世界各国留学生教育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语言能力的不足导致学生在跨文化方面存在一定的认知缺陷,加上平时生活中的沟通存在困难,导致他们对于整体的跨文化认知水平产生偏差,也无法顺利融入当地的生活和文化当中,长此以往则会影响他们的深入学习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第二,课程内容选择不恰当。由于各国之间的国情不同,学习课程也有较大的差别,留学生只是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学习,但是缺乏实际操练,动手能力差,容易导致学生无法将日常所学运用在实践生活当中,从而对其跨文化交际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这同时也是跨文化教育当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教师缺乏跨文化教育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由于教师缺乏充足的课前准备导致学生跨文化学习不足。同时通过对留学生的调查与采访得知,很多教师在实施教学课程的过程中,对于内容的讲授生搬硬套,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课程内容之间衔接性较差,导致很多学生无法理解,更不能结合生活习惯以及各自的文化背景进行自我消化。此外,由于两者之间没有过渡的内容做衔接,导致留学生的学习遭遇较大瓶颈,学习上无法进一步提升。
第四,对不同文化的排斥性。在留学生的教学过程中,通常会经过四个阶段,先是蜜月和休克阶段,而后则是相对的恢复和适应阶段。教育开始初期,他们往往有着较为强烈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再加上我国文化博大精深,留学生比较喜欢主动学习。但是在经历该阶段之后,他们往往要面临教育方面的考核以及日常课程的测评,也就是说从此刻开始就会步入文化休克期。在这个阶段,留学生对于生活以及学习当中的各种现象开始出现排斥甚至抵触,此时就需要提高学生的调节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跨过这个阶段,重新找回学习的动力和自我,否则一不小心就会导致教育管理工作的失败。同时,在面对文化排斥现象的同时,教师也要深入了解产生排斥的原因,是学生自身问题还是教学方式,这都将有利于推进教学工作。
第五,管理理念缺失。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管理方式和管理原则,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管理理念的植入。管理理念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教学工作效率,是开展工作的重要板块。目前留学生管理工作在此方面主要表现为:一是学生的教育背景和教育认知各有不同,而负责教学的教师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转变教育方式,站位不高,无法支撑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二是从观念上认识错误,部分院校认为留学生是被请来的,是需要被特殊对待的学生群体,从思想上认为就是在服务他们而非管理。很多院校将留学生与我国学生采用两种不同的标准进行教学,长此以往导致留学生工作无法按照原始计划进行。三是目前我国针对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研究不够深入,很多学者对于跨文化理念、教育方式以及文化差异都了解得不够深入,整体上的管理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无法有效指导留学生教育工作。
第六,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是学校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管理规范运行的重要保障。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工作目前是通过国际学院来统筹安排,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没有将其与国内院校管理进行融合,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导致两种管理方式并存,最后造成两方学生在待遇和教育管理工作中不能同步,造成教育资源浪费。留学生管理尚没有形成成熟的管理机制,无论是宣传还是制度落实方面均不完善,导致留学生教育工作开展存在较大问题。
第七,管理人员职业素养不高。留学生的教育工作从根本上来讲具有较大难度,因此就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具有人文关怀精神、政治思想觉悟高、职业素养好。人文关怀主要是需要管理人员在开展教育工作的同时,能够设身处地地为来华留学生着想,积极与他们进行交流,帮助解决他们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难题。然而目前很多院校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甚至持逃避态度来开展工作,不能及时提供必要的人文关怀,导致因留学生文化差异而耽误教育的顺利开展。政治觉悟是指管理人员在开展留学生教育工作中能够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保持政治敏感,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四个自信”,在遇到关键事件过程中能起到保护国家形象的作用。职业素养则是要求管理人员在了解基础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沟通交际能力,能够妥善处理好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各种问题。而部分高校管理人员尚不能达到以上几点要求。
二、留学生跨文化协同教育体系构建原则
(一)明确教育双主体观念,发挥跨文化教育原则的引导作用
目前比较流行的教育观念是教育双主体,倡导的是教师是开展教育工作的主体,学生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只有学生和教师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从而全面提高留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的效率。为保证效率最大化,应该明确两项基本原则:一是语言能力,二是可迁移实践能力。首先,语言能力标准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水平是否一致,保证其真实语言应用,从而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逐步深入教学,保证学生能够自主、愉快地学习。其次,可迁移实践准则体现在课程教育内容在留学生完成课堂学习、离开教育环境后,仍旧可继续获得持续的实践和发展。
(二)明确跨文化教育理论,积极建设多元化协同的教育体系
1980年,Intercultural Education(跨文化教育)概念在世界上首次提出,这意味着教育工作从此要开启顶层设计,即所有公民与学生均被视为教育对象,旨在加快多元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从家庭、社区以及院校多个角度出发来帮助留学生更快地进行文化理解,融入当地生活习惯当中,从而实现学业有成。同时从教育培训、文化交流以及教育方式等方面逐步加强沟通交流,从而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并在此基础上得到更多外界的教育资源知识。与此同时,我们应该在研究跨文化交流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育人体系,这需要教务处、后勤部以及人事部等的相互配合,共同推进跨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明确跨文化适应理念,构建留学生心理引导体制
留学生的教育工作从本质上来讲属于一种跨文化教育,无论是学校还是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积极开展留学生的心理教育,比如组织留学生积极参加座谈会。与此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对于留学生的管理,通过心理辅导来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建设。学校应该为来华留学生搭建可以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从而帮助留学生适应当地文化。
三、留学生跨文化协同教育体系构建策略
目前我国院校在培养留学生工作的初期运行情况较好,甚至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学习深度的增加,很多教育管理方面的问题不断出现,严重影响了留学生教育工作的进行。就以上问题,继续完善留学生跨文化协同教育体系的构建,具体实施如下。
(一)明确跨文化可迁移导向的育人观念
在实际教學当中,教师如果过于注重讲解课本内容就会导致留学中失去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在工作中应该不断增加实训课程,让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相关跨文化内容的沟通与了解,逐渐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语言能力的欠缺以及跨文化水平的差距,找到学习的乐趣。其次,教师在设置课程体系的时候应该注重学生知识的迁移性,这样可以确保学生能够在结合自身国情的基础上认识跨文化知识,增加对于中国的认知,即可以从传统的讲解内容的方式转变为效率更高的知识体验,实现知识和文化的迁移。
(二)积极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国际水平的教师
目前,教育逐渐倾向于多元化交流,因此我国院校必须不断提高整个留学生教师团队的能力,增加对于教师的英语技能培训,不断完善教师与留学生之间的业绩考评体系,从而使那些教学技能成熟、综合素质较高、具有人文关怀的教育者成为支撑留学生教育工作的中流砥柱。在跨文化协同教育体系当中,教师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给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首先,应该不断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加国际化教育进修的机会,不断提高其综合能力和教学资格,同时还应该培养出与世界眼光相匹配的领头者、清晰掌握国际化流程的业务管理者以及具有双语授课能力的先进教师。其次,还需要培育他们的国际化育人能力,鼓励高等院校教师参与企业内部挂职等相关方面的活动,从而掌握当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知识技术与能力,提高整体的教师水平和教学能力。最后,学院可以通过外教招录的方式,不断引进国际化人才,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研究成果,实现人才体系及考核体系的完善,全面保障留学教育的质量。
(三)构建契合国际化标准的多元课程体系及安全管理体系
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留学生教育是一种将外国优秀人才逐渐向我国本土文化靠拢、融入的教育方式,这就意味着我国高等院校需要建立多样化的课程体系,以此来迎合当前国际化教育的标准,推动留学生教育多元化开展。一方面,学校需要针对留学生建立较为多元化的中文课程体系,该课程需要将英语及汉语语法作为最基础的课程,以此方便留学生之间能有基础的交流语言,从而为学习学术汉语、以及跨文化汉语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学校应该设立与留学生专业能力相匹配的国际化教育课程体系,通过了解其他国家人才能力指标来设定该留学生应具备的基础水准,保证国际化人才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符合整个行业的技术规范,推动国际化标准课程的开发。此外,院校应该设置与技能证书类相关的课程,保证产学研一体化,加强与机构之间的合作,全面发挥企业技术优势,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共享,保证技能认证类课程更加符合国际化标准。
此外,院校要不断建设和完善留学生管理的安全体系,经常组织学生参与安全教育活动,立足于国际的形势,按照国内政策,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加强体系建设,构建学生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建立权责明确的管理制度,完善制度保障体系。比如,对于留学生的请假制度、班主任的考核制度等,都要有科学的体系。建立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对于留学生的突发事件,有稳妥处理的机制规定。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要做好评估系统,形成合理的奖惩制度,加强留学生的管理工作,使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规可依。教师应提高留学生的主观主动性,形成开放和包容的国际化校园文化。
(四)构建多元化协同管理服务保障机制
当前留学生教育是逐渐实现国际人才本土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国际教育实现新高的重要突破点,从而保证来华留学生在我国的教育能够顺利开展。首先针对留学生,我国高等院校可以建立专门的管理教育委员会,将涉及留学生教育的相关人员安排在委员会当中,为大家提供相互沟通协调的平台。其次,明确教育各部门的岗位职责以及工作任务,防止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导致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难以推进。最后,要针对留学教育工作建立相应的考核标准,其中可以包括对学校管理以及服务在内的各部门人员满意度绩效考核。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大问责力度,全面保证服务机制能够顺利开展,建立健全多元化协同管理体系。
四、结语
总之,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全面认识到留学生跨文化协同教育的重要性,需在全面保证留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完善协同教育体系,保证我国留学生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全面提高国际化教育水平以及我国高校教学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志刚.提高非洲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的研究——以江苏高职院校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23).
[2] 朱耀云,林佳.构建跨文化教育新平台,谱写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