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祥玲
摘 要:阅读材料具有综合性、体系化、渗透性、问题导引及“以学生为本”等特点,对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认知,满足学生多元需要,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本教材;阅读材料;作用研究
科技与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下,传统教科书已经不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也达不到学校的教育目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重新编辑了高中数学教材,对内容和结构都做出了更完善的调整。社会的发展对我国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质量要求的教育不仅需要高中生牢记数学基础知识,还要从真正意义上了解数学的背景和现况,清晰地知道数学的新应用和新价值,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观念。新教材能够帮助学生从数学知识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树立良好的创新精神,提高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这对高中的教育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数学新教材中阅读材料的特点
(一)阅读材料综合性、体系化
新教材打破了之前传统的教材编写体系,在原来代数、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等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补充了相关的阅读材料,材料本身符合高中生的认知规律。被综合分析并分类编排的知识具有较强的体系结构,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被选中的阅读材料便是编辑者精心挑选并综合分析的结果。教材整体采用螺旋结构形式,数学知识与阅读材料连贯衔接、紧密结合。知识内容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阅读材料从始到末清晰明了,两者相互螺旋式上升,有着深刻的逻辑性和关联度,适应高中生的年龄特征,可以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阅读材料的渗透性
数学课堂不仅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将数学知识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使其学会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而阅读材料的增添使教材更富有渗透性,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也可以辅助教师的课堂,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具体来说,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时除了让学生背诵记忆,更要注重他们的知识渗透情况,阅读材料的加入补充了许多与数学起源和发展有关的文献,增强了知识的渗透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新教科书的每一篇章节基本都包括导论、正文、参考文献、探究性思考、讨论、习题、本章小结等基本内容,最后用阅读材料将这些内容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且有序的知识体系。每章数学知识内容的开头都有一段阅读材料,我们称之为前言,它使我们明确本章的教育目标和教育重难点,使学生大体了解本章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在每一章末尾也有一段阅读材料,称为章末总结,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知识重点,建立本章的知识结构图。另外,回顾与思考的阅读内容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本章学习内容,开发思维空间和想象能力[1]。
(三)以实际问题为导入或拓展
新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问题为知识导入或者课外拓展,用生活中的问题贴近课堂,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帮助学生增添学习趣味性,新教材运用了问题导入法,开头使用生活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拓展加大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了数学的应用性。例如,引言通常都是从实际问题导入,从而引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相关的数学知识,综合检验高中生数学运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新教材还添加了探究性内容,即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课题来探究,也是运用问题拓展的一个举措。以问题为切入点的新教材有助于创设知识探究氛围,帮助学生代入学习情境,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四)新教材的“以学生为本”
传统教育方法以教师为主体,但真正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新教材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增添阅读材料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供较大的数学发展空间,提高每一位学生的数学素养。新教材还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度,为了实施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新教材每一篇章前都准备了富有趣味性的引言,并在正文中伴随着形象生动的插图,给予我们视觉冲击,帮助我们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二、新教材中阅读材料的价值作用
(一)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新教材兼具基礎性和综合性,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心理特点相符合,能有效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在教授知识时,可以灵活运用新教材的突出优势,使用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新教材的丰富性和逻辑性,非常便于学生提前预习,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数学发展历史可以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知识,逐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基本素养。因此,针对新教材的重大价值,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阅读教材,在课堂中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通读课本内容,明白知识的起源、发展和应用,有利于知识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另外,新教材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由自己探索出的知识总是比被动接受的记忆深刻。新教材中富含数学基础知识和文化底蕴,可以满足学生的自学标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文字表达能力,比如文字、符号的规范使用,因此教师利用好新教材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2]。
(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给人留下的总是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很难被学生理解和接纳,但它作为主要学科,一直深受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新教材改变了之前固定的知识结构,在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增添了辅助材料和图画,为枯燥的知识增添了趣味性和生动性,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势,灵活掌握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比如,数学教材必修 1 的“历史上数学计算方面的三大发明”内容,里面有大篇幅的三大发明介绍,其中,三大发明之一的十进制是我国重要的发明,学生阅读十进制相关材料后有助于从中了解我国古代成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发明家或数学家的介绍也有利于给学生树立榜样,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奋斗。
(三)加深对数学抽象概念的理解
其实生活中处处存在知识,学习数学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数学运用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我们未曾细心观察和发现。华东师大版《数学》教材的阅读材料就贴近生活实际,教材的编写和组织结构充满生活性,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数学抽象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理解数学概念。教材还有许多探究性的设计,对学生提出有趣的问题,引导他们从生活中探索答案,帮助他们使用通俗的言语、动作理解数学概念。例如,引言通常都是从实际问题导入,从而引发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相关的数学知识,综合检验高中生们数学运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新教材还添加了探究性内容,即学生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课题来探究,也是运用问题拓展的一个举措。以问题为切入点的新教材有助于创设知识探究氛围,帮助学生们代入学习情境,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满足学生的多元需要
旧教材的编写偏于严谨,内容枯燥繁杂,对于学生吸引力不强,而新教材除了对旧知识进行调整和修改,还增添了辅助材料,用简单生动的插画、渊博的数学发展历史点缀课本,为学生理解数学枯燥繁杂的知识减少了些许负担。其中还有一些复杂的常用定理也通過有趣的阅读材料解读并呈现出来,有利于满足逻辑思维能力较差、遇到学习瓶颈的学生的需要。另外,总会有一些富有探索精神和挑战精神的学生,新教材的编写也考虑到他们,在每一章内容后总会有探究性的知识拓展,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开发想象空间,在具体探究实践活动中,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教材的补充内容都有一定的目的,满足了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要。
(五)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加强了数学各个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渗透,改变了之前各学科独立学习的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新教材学习中你可以发现其他学科的知识痕迹,能更好地将数学抽象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现实中的问题往往都是复杂的。华东师大版《数学》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有效地论述了数学理论框架和思维结构,有助于引导学生接受数学思维方式,理性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正确分析问题的解决措施。总之,数学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有着重要的引导、控制和教育意义,教师如果可以领悟编辑者的意图,灵活运用阅读材料便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丰富自己的教学课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除此之外,有些“阅读材料”还出现了大学领域的知识内容,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也便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一步挖掘自身潜能,提高数学知识深度。还有些“阅读材料”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紧跟学生发展规律和身心特点,在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心理特点,体会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挑战精神,把握住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挖掘他们的最高学习潜力。新教材的有些“阅读材料”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建设思想、开发思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也有些“阅读材料”蕴含的问题有助于引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观察能力、思考水平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3]。
参考文献:
[1]廖运章,张铭慧.高中数学新教材“同一个函数”的教学重构研究[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0(10).
[2]刘荣娟.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好地渗透数学思想[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20(10).
[3]王道勇,周远利.“有理数及其运算”的教学启示——从一个优秀初中毕业生的求助谈起[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21(1).
见习编辑/张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