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凯
【摘 要】本文从学校体育教育的功能、作用作为出发点,把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影响群众体育的因素,尤其是从各级各类学校走入社会成为社会人后,作为体育文化的承载者,和体育文化的传播者,对群众体育产生影响较大。本文从学校培养的体育价值观、运动技能、意志品质,以及学校的场地资源、组织管理等方面,对学校体育教育与城市群众体育的关系和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学校体育;群众体育;作用研究
1 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的概念
本文的“学校体育”,是指除专业体育教育外,面向广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体育教育。即在大学区别于专业体育教育,称为“公共体育”的教育。学校体育是指学校教育中,教育者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的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受教育者加以影响,使学生获得基本体育知识和技能,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
群众体育指的是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相当于基层群众辖区范围),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群众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群众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群众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群众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2 学校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对城市群众体育的影响
学校体育对学生正确体育价值观形成的作用,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潜移默化过程。学生个体,在接受从小学到更高阶段学校的体育教育过程中,学生对体育功能、作用的认识,通过实践逐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体育意识,形成了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进而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使学生走向社会成为一名真正的终身体育锻炼者和体育文化的传播者。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是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从生命开始到结束参与体育,使体育成为人生中的重要内容;二是,指以正确地体育价值观念指导人生不同时期参加体育活动的实践过程。群众体育就近就便、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灵活轻松、自我选择性强,对吸引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培养青少年的体育意识、兴趣和习惯具有独特的功效。
3 学生在学校形成的运动技能对城市群众体育的影响
学校体育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运动项目学习与选择的空间,学生在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身的基础和特点来选择相应的运动项目来学习,通过选修课深化,再加上课外体育必要的学时,最终学生能够实现从初步掌握运动技能到运动技能熟练内化的目标。在进入群众以后,为其参与体育活动,根据自己兴趣学习新的体育项目打下技术基础,从浅的迫切需要深入到内部需求,也为终身体育提供持久的内在动力。
4 学生在学校接受的道德教育对城市群众体育的影响
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道德教育融于学生参加的体育运动中。学校体育中的道德教育除这种“说教”外,更多的是让学生直接亲身去参加各种活动,并通过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内在的独特教育性,经学生的体验逐渐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例如,集体活动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热爱集体的集体主义精神;长跑项目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跳跃、举重、攀越等运动项目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勇于拼搏的品质;艺术体操、花样滑冰等可培养学生的体育审美能力等等。
5 学校体育为城市大众体育提供场地、设施等资源
体育活动的场所不足是开展群众体育的难点之一。学校由于具有场地和设施条件,有可能为群众居民利用公共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提供可能。学校的场地设施,尤其是高等院校的体育场地设施是最好的,并且学校参与群众体育还有体育人力资源、体育科研以及校园文化等独特的魅力和优势。所以,在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前提下,对学校场地进行合理的投资与管理,有效开展群众体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群众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现状,并对群众文化建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6 学校体育文化对城市大众体育的影响
学校是建设、创造和传播人类文明的示范区和摇篮,是人类文明的集散地。作为社会文化一部分的学校体育文化是一个大环境,是不容忽视的中坚力量,他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习惯和行为。在学校,学生一方面学习、继承着传统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在校园内向社会传播或走出校门后直接将之带入社会,这样更容易被传到校园外影响社会主导文化。
当学生在学校形成某一固定的锻炼习惯,在走出校门之后依然继续保持着,刚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对其他人影响不大,但是时间久了就会慢慢的带动大众一起来参与,这就充分显示了学校体育的价值。健康意识的产生、体育活动习惯的养成重在教育和文化的熏陶。体育和健康的认识要从原始的认识升华到符合时代的特征。所以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期向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教育和学校体育文化大环境的影响,使其充分认识体育活动在健康中的重要性,初步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尚不充分和合理。当前群众居民的锻炼项目、运动量、练习时间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大多数锻炼者对练习后的效果不满意。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群众体育活动的指导力量非常薄弱。目前,群众体育指员的队伍正在逐渐形成,但其业务水平并不高。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结构上都与社会体育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现在群众体育指导人员多数是兼职的或是群众中比较活跃的、人际关系比较融洽的居民,几乎没有专职管理者,年龄和性别结构,技术、文化层次等参差不齐差异明显。
7.2 建议
学校体育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和对体育情感的培养。体育价值观是指导个体对体育这一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决定一个人对体育的态度、参与行为等。学生通过对学校体育的功能、任务的了解以及体育实践,对体育的认识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强烈的体育情感,促进科学的体育行为。传统的学校体育以学校为基础,以课堂为中心,在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方面虽有一定优越性,但是在对学生全面素质提高方面却有不足。当前学校体育界的有识之士均认为,比起学校体育,在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和人格形成方面,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有其不可忽视的功能。学校体育与群众体育的结合既有利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和观念,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衍榛,等.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健康中教书育人[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3-45.
[2]游秀云.谈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J].龙岩师专学报,2004(22):173-174.
[3]哲学大辞典编辑委员会.哲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410, 1675,138.
[4]魏德萍.包头市城市群众体育管理探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
[5]倪同云.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0.
[6]吕树庭,刘德佩.体育社会学(体育院校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242-243.
[7]周云红.高校女生体育与意志教育[J].成都教育学院学院学报,2006,20(9).
[责任编辑:杨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