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舫
中小学体育大课间是近几年在原有课间操的基础上改良创新发展起来的新型体育活动,与以往的课间操相比,区别在于时间充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全面,不仅可以疏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自主锻炼习惯,是贯彻落实全面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是校园体育活动的实际落实途径,本文主要从中小学体育大课间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提高趣味性和高效性来提出笔者的观点。
1 前言
如今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虽然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小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可是由于家庭体育教育观念的滞后性影响,当代中小学生在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以及运动观念上存在不少问题,经相关研究部门调查,大多数的中小学生在爆发力、力量、耐力和速度上存在较大的欠缺,而且近视率跟肥胖率严重超标并仍然呈现出不断上升的严重趋势,所以学校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运动行为是势在必行。而全国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的新高潮,整体提高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的一个项目。中小学体育大课间在以传统课间操为基础逐渐改良演变而来的一种新型体育活动,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由于长期紧张学习而产生的疲劳,还能让学生保持身体锻炼,拥有良好的身体健康,对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起到显著性作用。但是在实际开展体育大课间的实践当中,由于受到运动场地、体育器材、师资力量、学生数量、升学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致使中小学体育大课间变为一成不变、固定模式化。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影响体育大课间实际开展所遇到的普遍困难,阐述在中小学体育大课间开展时的主要问题和对应策略以及如何提高体育大课间趣味性和高效性。
2 大课间趣味性和高效性之间的关系
体育大课间的练习是否高效,受很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学生的参与热情、参与态度、参与积极性是直接影响练习高效性的关键因素,学生的这些主观因素又与大课间的趣味性紧密相关,笔者认为体育大课间趣味性与高效性是一种共生关系,密不可分,想要开展高效的体育大课间,大课间也必定具备吸引学生的亮点,而这个亮点所在就是趣味性,体育大课间的趣味性并不是简单的指练习内容的多样,还包含了氛围的营造、人员的参与、练习的性质与目的,因此在制定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计划时要研究调查学生的心理状态,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与想法,充分考虑增强大課间活动的全面趣味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开展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意义
大课间体育活动对于维持学生身心健康、调节学生情绪、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学生的日常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中小学生每天都需要学习大量的新知识,新知识的学习难度是比较大的,为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大课间体育活动能够为学生创造锻炼机会,通过课间运动、集体合作等形式愉悦学生心情,放松学生身心,有助于学生以较为积极的心态开展学习提升其学习效率。同时劳逸结合的学习节奏,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其次,大课间体育运动期间,学生具有自主选择权,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与哪位或哪些同学组成团体,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这样能够优化学生体育锻炼体验,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兴趣,在长期的大课间运动过程中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大课间体育运动对学生身心成长有着较大益处,这一观点是毋庸置疑的,学校、家长、体育教师、学生本人都有对大课间体育运动有一个准确而客观的认识,明确大课间体育运动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重视大课间体育锻炼。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设置大课间体育运动,本意就是为了帮助学生进行体能锻炼,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帮助学生进行心理锻炼,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养,为学生身心健康保驾护航。除此之外,大课间体育运动的开展也是对课程标准的响应,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至少保证学生拥有一个小时的体育运动时间,利用大课间有效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运动,体育运动能够将学生从长时间的文化知识学习疲劳中解脱出来,体育运动能够使学生大脑产生多巴胺,从而带给学生心情愉悦的感觉,驱赶学习压力过大给学生带来的紧张焦虑情绪。总之,大课间体育锻炼能够帮助学生改善大脑皮层调度控制力,能够帮助学生维持身心健康,保持心理平衡,促使学生自由、全面发展,形成健康人格。从小的角度来讲,大课间体育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发育,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态度和学习效率。大课间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时间,在大课间内开坚持开展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除此之外,大课间体育大多是集体活动,学生需要在活动过程中遵守规范和流程,这有助于学生规范意识的形成,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习惯,有助于提升学生集体荣誉感,优化班级凝聚力,有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4 中小学体育大课间存在的问题
4.1 运动场地问题
绝大多数的中学只有一个300米或者250米的操场,每个年级班级数额众多,每个班学生数量在40人左右甚至更多,因此运动场地有限,不能够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地域空间需求是目前中小学体育大课间所碰到的最大问题之一。
4.2 体育器械问题
其实现在的青少年并不缺乏体育的兴趣,缺少的是活动方式,有不少的学生从小就接触甚至训练过篮球、足球、羽毛球、健美操、武术等多项体育运动,但是学校由于体育经费问题而无法增加大数量的运动器械,无法使运动器械达到多样化、普遍化,这直接导致了学生的运动项目选择狭窄,进而负面影响到了运动参与积极性。
4.3 师资力量问题
中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全校性体育活动之一,这项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具备一定的系统性、复杂性,操作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在教师数量上要求有足够的组织者和管理执行者,在教师专业上要求体育教师具备扎实的运动专业知识、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超前创新精神,但是学校体育大课间的开展就存在体育教师人手不足、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不够重视,没有真正做到全校性体育活动,导致大课间的组织和实施力度不足,效率低下。
4.4 设计创新问题
中小学体育大课间的设计理念应当遵循“以生为本,因材施教”这个教学理念,但是在传统课间操的影响以及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下,有些学校为了方便省力,没有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个体差异性以及学校特色进行合理的创新和设计,使体育大课间开展存有明显的形式主义,生硬死板、枯燥单一,成为了模式化体育大课间。
以上所描述的几个问题应该是主要的共性问题,携有一定的普遍性,如果不能够及时合理的解决,必定会影响到各中小学体育大课间的高效开展。
5 提高中学体育大课间趣味性和高效性的途径
(1)首先所有教师要从思想上出发彻底转变对体育大课间的认识定位,所有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并且积极投入到活动当中,做到人人参与、群策群力、通力合作,从校领导到教师,从教师到学生,再到家校沟通必须构建一个科学、合理、高效的体育大课间管理体系。例如,我校建立的校长督导制,德育处负责制,体育组教师组织规划和技术指导,班主任与副班主任班级量化管理,任课教师参与活动管理,学生体育骨干小助手,学生检查队评比制度,严格分工,各司其职,层层落实,双管齐下,形成了一套科学高效的体系模式。
(2)在开展体育大课间的过程当中,运动场地跟体育器械是决定大课间活动高效开展的硬性条件,对于运动场地只能在学校固定的面积上,在四季气候的更替变化上,须与时间、场地、器材等因素相结合,对空间和时间进行更加合理的划分、布局和设计,尽量的扩展学生的活动空间,积极的利用学校的可运动场地,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学校对于体育器械的添置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人手一器的要求,因此需要对体育大课间运动项目的划分与设定做到更加的合理、高效、趣味并充分利用好家校合作,家庭体育观是孩子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关键。我校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数量众多,在体育大课间开展时间上采取分批组织,小学结束后,初中在开展,充分利用了一切能够运用的场地资源,体育馆、篮球场、校园马路、空旷地,甚至是走廊楼梯,不仅仅局限在操场上。在体育器械方面,学校会采取多项目同时开展的分项练习模式,不同的项目之间可以轮转,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所有器材,同时一些小型的运动器械会要求学生自备,比如跳绳和实心球,就可以做到人手一器,这样一来就能大大提升练习的高效性。
(3)学校体育教研组在制定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实施计划时应当遵循“以生为本,因材施教”这个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可以借鉴成功的优秀经验,但是绝不能按部就班的简单模仿。在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整个过程当中,体育教师担任着贯穿始终的重要角色,体育教师思想的高度决定了体育大课间的远度,因此,定期的对体育教师进行研修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建立一支专业扎实、精通业务、能力广泛的体育教师强队。我校体育大课间的开展内容广泛,40分钟的活动时间也非常充裕,不仅有跑操、旋律操,还有素质练习和专项练习,在练习组织形式上,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男女的性别特征进行分类,也会根据学生的运动水平和实際情况进行分类。以传统广播体操为例,我校根据学校特色与办学理念,创新自编了一套旋律操,不仅动作优美时尚,而且运动效果甚佳,备受学生喜爱,随着趣味性的提升,练习高效性也得到提升。
(4)要让学生对体育大课间持有正确的认识,体育大课间并不只是简单的身体锻炼,而是对强健体魄的追求,对健全人格的培养,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强调,对坚强意志品质的磨练。体育大课间与体育课存在异曲同工之妙,须有区别,但又有联系,相互渗透,大课间在内容跟形式上更加的灵活多样,但是最终目的是一致的。营造良好浓郁的体育大课间氛围,使体育大课间充满生命力,吸引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我校在开展体育大课间时,充分利用了音乐、网络、媒体等途径来营造浓厚积极的大课间氛围,同时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会主动热情的参与到学生练习当中,与学生打成一片,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模仿对象的存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参与会直接带动学生的练习情绪,进而提高了体育大课间的趣味性和高效性。
(5)增强体育大课间的趣味性是十分关键的,结合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安排练习内容,可以设置一些具有对抗性、合作性以及竞争性的项目,让学生们爱上体育大课间,换位思考,无趣的学习是吸引不了人的,学生的心理定然是被动消极的,效果必然也是事倍功半。我校在大课间活动练习内容上丰富多彩,有跑操、自编旋律操等基础练习,有速度、耐力、柔韧、协调等素质练习,还有篮球、足球、排球、田径等多项专项练习开展,还会时不时的开展一些集体游戏和校园比赛来不断的延伸学生兴趣爱好。
(6)体育大课间的活动效果只能通过评价才能得出结论,因此建立长期有效的大课间活动评价机制是对体育大课间开展情况的最佳反馈。学生出勤率、参与程度、纪律组织情况、运动技能水平等多方面综合评论机制运用自上至下,责任到人的管理监督结构,采取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让所有学生和教师认识到体育大课间的重要性,让体育大课间活动班级表现评价分数占到班级分数考核的一定比例,作为评选优秀先进班集体的根据之一,强化班主任的责任感和班级的凝聚力。对于每天的体育大课间班级表现,做到每日点评,每周反馈,每月总结的考核流程,可以采取大课间流动红旗以及校园体育之星制度,让荣誉看得见、摸得着,营造良好的竞争机制,刺激学生的锻炼积极性。
(7)加强教师带头作用,建立相关考核机制,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大课间体育锻炼积极性,班主任与教师就要做好表率,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到大课间体育锻炼之中,并在体育锻炼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学生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激发学生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通过大课间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班主任和班干部应当在大课间及时组织学生到达体育锻炼场所,体育教师应及时到场进行协助与指导,其他学科教师也应当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大课间体育锻炼之中,为学生做好表率,提升学生大课间体育运动积极性。
考核评价是提升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项长期持续的体育锻炼教学过程,为了提升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积极性、提升学生大课间体育锻炼效率,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第一”的意识,教师应加强与学校管理层的沟通,建立大课间体育考核评价体系。除此之外,学校要对大课间体育运动给予应有的重视,将大课间体育运动与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紧密结合起来,纳入整体教学体系,形成由校长、体育教研组、教师、学生共同组成的大课间教学体系,并借助考核体系协调好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保证大课间体育锻炼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为了提升教师、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的积极性,学校可视本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大课间体育运动与其他学科教学有着较大的区别,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因此与其相关的考核机制也不应过于注重结果性评价,而是更加侧重于过程评价。例如,学校在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的过程中,可以教师、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出勤率作为主要考核内容,以体育技能提升作为辅助考核内容,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6 结语
关于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如何提高趣味性和高效性的途径我就简要的用以上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具体的方法和建议还需要我们根据各自学校的实际综合情况来进行考量和设计,总的来说就是为学生创建更加好的运动环境,为学生设计更加喜闻乐见的大课间方案,最终达到理想的运动锻炼效果,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高新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