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锻炼对中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应对方式和学校归属感的中介作用

2022-07-06 03:52马俊龙梁青
当代体育 2022年22期
关键词:归属感中学生情绪

马俊龙 梁青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74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旨在明确身体锻炼对中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身体锻炼、应对方式、学校归属感、情绪管理能力四个变量间两两相关;应对方式、学校归属感在身体锻炼与情绪管理能力间的中介作用均成立,效应占比分别为52.43%和37.38%;应对方式和学校归属感的中介效应成立,中介效应占比为10.19%。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能否健康发展既关系到个人以后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其与国家的强弱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1]但是青少年时期正是孩子从儿童转向青少年的关键时期,也是成人化之前的初级阶段,也同样是一个人发育的黄金时期,一个人的各项素质均在形成之中,并且没有达到一个稳定的趋势,具有非常强的易变性[2]。对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来讲,其健康素质中有着非常大的一个群体,那就是青少年[3],在2018年的时候,我国政府就针对我国的青年发布了《中国青年发展报告》,而从该份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年龄较小,但是在这个庞大群体中,患有焦虑或者抑郁等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却已经超过3000万人[4]。我国政府也开始逐渐重视起青少年的健康發展问题,在2019年的时候,我国针对心理健康问题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在该意见中提出各个地区要重视起心理健康问题,并且提出目标,“时间截至2022年以及2030年的时候,我国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要达到20%以及30%,要降低心理疾病发生的概率”[5]。而青少年则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所在,心理健康问题亟待解决。已有研究证明,情绪管理是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关系满意度、工作行为等方面的重要影响因素[6]。情绪管理能力的增强可以很明显地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7]。而一个人的情绪管理能力实际上也是心理的一种,是一个人对于自身情绪的认知能力以及对于周边环境的快速反应能力[8]。在当今,国内外的各位专家学者都针对心理学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分析,针对情绪管理理论的重点的研究内容基本上都是研究情绪与行为之间的关系[9]。由此可见,提升中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是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可以进一步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在2019年的8月份,国务院办公厅针对青少年的体育健康水平颁布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而这也着重指出在青少年发展的同时要重点注意青少年的体育健康发展,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能够养成合理的生活方式,并且定期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水平进行考核,确保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发展,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10]。而针对体育锻炼,国家健康卫生委员会也专门发布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重点指出在青少年发展的过程中,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并且学校必须要确保青少年一天都有锻炼时间,并且锻炼的时常不得少于1小时[11]。由此,身体锻炼对于提升青少年身体健康有直接地促进作用,那么,身体锻炼对青少年情绪状态究竟有没有正向作用?已有研究证明,身体锻炼的优点有很多,比如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自己的压力,释放情绪,从而提高生活的整体质量,确保心理健康[12-13]、长期身体锻炼与短期身体活动都能产生良好的情绪效益[14]以及身体锻炼能够正向影响个体的情绪调节水平[15]。同时,情绪管理方法是否科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青少年能否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保证自己的情绪一直处在一种较好的水平上[16]。那么,身体锻炼能否作为提升青少年情绪管理能力的一种途径,从而为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新的路径。提出研究假设一:身体锻炼能够提升中学生情绪管理能力。

应对方式指的是一个人在遇到压力或者困难时所使用的的应对方式,它还有个更通俗易懂的叫法,就是应对策略[17]。而根据现有的研究,我们发现,“坚持”或者“努力”等身体锻炼中独有的品质也会在一个人不断运动的过程中逐渐被加强,从而个体可以形成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应对策略,[18]而除了这些之外,身体锻炼从其本质上来讲就可以被理解为积极的应对方式[19]。其次,应对方式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不同的应对方式对个体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21]。已有研究证实,积极的应对方式能够正向预测个体的积极情绪[22]。由此,积极的应对方式与个体的情绪状态具有显著正相关,应对方式可能作为个体情绪管理的手段进而去影响情绪状态,同时,应对方式是一个具备中介变量性质的变量[23]。综上所述,提出研究假设二:身体锻炼在应对方式中介变量的调节下能够提升中学生情绪管理能力。

学校归属感指的是学生在学校中能否感受到自己得到了学生的支持与理解以及感受到的程度[24],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25]。而通过现有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体育锻炼中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都能够使得个体增强学校归属感[26]。另外,如果一个人学校归属感较强,那么其就会有更多的积极情感与态度[27],较高的学校归属感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积极情绪,减少消极情绪,还能促进其身心健康[28]。因此,学校归属感与一个人的情绪之间有着非常强的相关关系,并且这种相关关系表现为显著正相关,能够预测个体的积极情绪,学校归属感也可能作为个体的情绪管理手段进而去影响情绪状态。综上所述,提出研究假设三:身体锻炼在学校归属感中介变量的调节下能够提升中学生情绪管理能力。

以上分析说明,应对方式、学校归属感都可能是身体锻炼和情绪管理能力之间的中介变量,它们可能在身体锻炼与情绪管理能力之间起并行中介作用。然而,多中介变量的中介作用相对复杂,要全面认识应对方式、学校归属感的中介作用,还应该深入分析它们是否存在串联中介作用。已有研究证实,使用一种乐观向上的应对方式的个人能够较好地适应学校生活,而如果以一种悲观的方式来适应学校生活则会产生诸多问题[29],学校适应强的个体,往往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同时,拥有较强学校归属感的学生在与别人交流等方面也更加主动,他们对学校有较高的集体感和荣誉感,容易对学校产生积极情感,往往学校适应良好,反过来又会促使他们产生更强烈的归属感,也因此学校归属感与学校适应形成一个良性循环[30]。因此,在学校适应的调解下,应对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学校归属感进行预测,应对方式、学校归属感的串联作用成立。综上所述,提出研究假设四:身体锻炼在应对方式、学校归属感的多重中介下能够提升中学生情绪管理能力。ABA1EBF5-037C-4750-BB3E-9D6423D34F6A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选取河南省不同市县的四所中学,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获得体育老师同意的情况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共回收问卷749份,有效问卷600份,有效率为80.21%。其中男生292人,女生308人,初中生267人,高中生333人。

1.2 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身体锻炼与情绪管理能力”“身体锻炼与应对方式”“身体锻炼与学校归属感”等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东北大学图书馆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2.2 身体锻炼等级量表

身体锻炼等级量表。身体锻炼等级量表[31],主要考察的方面有三点,分别是身体锻炼强度、频率以及一次锻炼时间,并且通过这三个指标对身体锻炼进行评级,分成大、中、小三个不同的级别。而身体锻炼的得分公式为强度Χ(时间-1)Χ频率,使用的评分方法是李克特五级评分法,分数为1-5分,≤19为小运动量、20-42为中运动量、≥43为大运动量。该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697。

1.2.3 应对方式量表

应对方式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32],依据前人经验[33],共20个条目,用于反应个体存在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与人格特质有关的应对方法。以积极应对、消极应对2个分层评估内容,前者的全国常模为(21.25±7.13),后者为(30.26±8.74)。其可以表现出被试者在遭受困难时的态度与行为。采用李克特五级评分法,以1-5记分,其中1表示肯定不是、5表示肯定是,修订后的信效度良好,积极应对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73、消极应对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74。

1.2.4 学校归属感量表

学校归属感量表。学校归属感量表[34],依据前人经验[35],并且将学校环境、教师行为、学校投入、同伴关系以及学校融入等五个因素作为评估内容,共24个题目。采用李克特五级评分法。以1-5记分,被试各维度得分越高,表明学校归属感越强。该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14。

1.2.5 情绪管理能力量表

情绪管理能力量表。情绪管理能力量表[36],在之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37],通过五项指标对情绪管理的能力进行评估,分别是控制消极发泄、理智调控情绪、控制消极暗示、积极补救、寻求外界支持采用李克特五级评分法,以1-5记分,具体设定为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而得到的分数越高就证明个人的情绪管理能力越强。该量表的同质性信度为0.836,分半信度是0.674,各维度内部一致性信度是0.694、0.769、0、568、0.781以及0.692,说明该量表的维度模型是比较稳妥与可靠的。

1.3 统计方法

使用专门对数据进行研究的软件SPSS22进行统计分析,并且使用PROCESS进行中介效应检验。

2 研究结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共同方法偏差所指的是由于相同的数据来源或评分者、相同的测量环境以及项目本身特征等所导致的预测变量与效标变量之间出现人为的共变。这种共变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严重的混淆并对结论有潜在的误导[38]。所以,为了对数据的人为因素进行检验,我们可以使用Harman单因子检验方法,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而结果显示特征值比1大的因子数量為24个,解释的变异程度超过了60%,而第一个因子仅仅可以解释11.59%的变异量,远远低于40% 的临界值[39],所以可以证明出这次的实验中并没有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2.2 中学生身体锻炼、应对方式、学校归属感与情绪管理能力现状

根据本研究划分的各个变量的分数结果,由表1可得出中学生应对方式得分为(M=60.91,SD=9.102)处于中等水平,学校归属感得分为(M=77.84,SD=14.67)处于中等水平,情绪管理能力得分为(M=77.93,SD=9.627)处于高水平,然而身体锻炼得分为(M=14.84,SD=17.037)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学生身体锻炼量需提升。从侧面也说明中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不仅仅取决于身体锻炼量的大小,也可能会受到应对方式、学校归属感的影响,这为研究假设提供了初步的判断。

2.3 各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1可得,仅仅只有身体锻炼的平均值略低于标准差,这是由于身体锻炼数值是经过特殊的公式“强度Χ(时间-1)Χ频率”计算生成的变量,会导致数据的分布形态不够集中,该实验数据是可以接受的。从表1可以看出身体锻炼、应对方式、学校归属感对中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并且四个变量两两之间也具有相关关系。

2.4 中介模型检验

运用SPSS的PROCESS插件,选取模型6,在控制性别、年龄、年级的条件下对应对方式与学校归属感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如表2所示,在无中介变量的情况下,身体锻炼对情绪管理能力具备显著正向预测作用(B=0.0094,t=0.2287,P<0.05)。身体锻炼对应对方式(B=0.0814,t=2.4901,P<0.05)以及学校归属感(B=0.0814,t=2.0348,P<0.05)具备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当在情绪管理能力与身体锻炼之间放入中介变量应对方式、学校归属感后,身体锻炼对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作用不再显著(B=0.0459,t=1.1491,P>0.05),但应对方式(B=0.1883,t=4.6174,P<0.01)与学校归属感(B=0.1665,t=4.0754,P<0.01)均对情绪管理能力具备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使用Bootstrap进行中介路径检验,结果表明(表3),“F1→F2→F4”路径的95%的置信区间不包含0,表明应对方式在身体锻炼和情绪管理能力间起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108,效应占比为52.43%。“F1→F3→F4”路径的95%的置信区间中并没有0,表明学校归属感在身体锻炼与情绪管理能力间起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077,效应值占比为37.38%。“F1→F2→F3→F4”路径的95%的置信区间不包含0,表明应对方式与学校归属感的链式效应成立,效应值为0.0021,效应占比为10.19%。ABA1EBF5-037C-4750-BB3E-9D6423D34F6A

3 讨论与分析

3.1 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中介效应检验显示,应对方式在身体锻炼与情绪管理能力中间起中介作用。结合本研究数据具体分析表明:身体锻炼能够正向预测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当中学生参与身体锻炼时,其应对方式会得到提升,这与他人研究观点基本一致[40]。其次,应对方式也能够正向预测中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这可以理解为,当中学生面对学业压力、同学友谊等问题时,不同的应对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情绪结果,采用积极乐观的应对方式会产生良好的情绪,充满幸福感,反之,采用悲伤消极的应对方式则会产生低沉失落的情绪。也就是说,当中学生参与身体锻炼时,会提升其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区处理问题,当中学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去处理问题时,则会带来积极乐观的情绪,从而促进中学生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综上所述,中学生参与身体锻炼能够提升其应对方式,应对方式得到提升,又能增强中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多采用积极乐观正确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这可以使得中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积极作用。

3.2 学校归属感的中介作用

研究数据表明,学校归属感在身体锻炼与情绪管理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身体锻炼能够正向预测中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当中学生在学校与老师同学共同参与身体锻炼,愉悦身心,精神上感到快乐放松,受到老师与同学的支持的程度大大增加,这也在无形中增强了其学校归属感。其次,学校归属感也能够正向预测中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这可以理解为,中学生在校时间远多于在家时间,这个阶段也是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良好的学校归属感能让其身心放松,受到老师同学的尊重程度增加,又因为,中学生在学校身心愉悦,学习轻松快乐,生活简单惬意,能够帮助其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基于此,学校归属感能够提升中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综上所述,身体锻炼能够提升中学生学校归属感,良好的学校归属感能够提升中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为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3.3 应对方式与学校归属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研究数据显示,身体锻炼对情绪管理能力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一旦加入学校归属感以及中介变量应对方式之后,身体锻炼对情绪管理能力正向影响系数下降,并且正向预测结果不显著;然而,根据研究数据,中介变量应对方式与学校归属感链式中介作用成立。基于此,身体锻炼能够提升中学生的应对方式,能够促进中学生选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中学生在校时间远大于其他时间,人际交往主要是老师与同学之间,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去处理问题时,能够获得愉悦的身心,进而增强中学生的学校归属感,让中学生能够对学校有依赖感,而不是产生抵触情绪,在学校学习的同时,还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这也可以提高中学生对于自身情绪的管理能力,让其身心愉快,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综上所述,链式中介作用充分证明了应对方式、学校归属感是身体锻炼提升情绪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研究结果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身体锻炼提升情绪管理能力的内在规律,这对于中学生的身心培养具有关键的参考意义,并且这对于我们从多方面、多角度揭示中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规律具备极大地参考价值。

身体锻炼、应对方式、学校归属感、情绪管理能力四个变量间两两显著正向相关,应对方式在身体锻炼与情绪管理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52.43%;学校归属感在身体锻炼与情绪管理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中占比為37.38%;应对方式、学校归属感在身体锻炼与情绪管理能力之间具备链式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10.19%。研究结果证明身体锻炼对于提升中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这为中学生的情绪管理提供了理论和实证的支持,为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于中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提供了参考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汪晓赞,杨燕国,孔琳,童甜甜,陈美媛.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发展战略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46(03):6-12.

[2]俞国良,李天然.社会转型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结构与特点探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37(08):191-196.

[3]马军.关注青少年健康落实健康中国2030[J].首都公共卫生,2017,11(03):93-94.

[4]中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约3000万人受到情绪障碍困扰[EB/OL].http://edu.china.com.cn/2018-10/10/content_

65542361.htm.

[5]柳建坤,何晓斌,张云亮.体育锻炼、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来自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证据[J].中国青年研究,2021(05):103-112.

[6]Sander L.Koole.The psychology of emotion regulation:An integrative review[J].Cognition & Emotion,2009,23(1).

[7] 侯洋,李施漫,李毕琴,汤永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情绪管理团体咨询效果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03):219-221.

[8]刘晓峰.情绪管理的内涵及其研究现状[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9(06):141-146.

[9]杜建军,罗琳.自我效能在青少年情绪管理能力与体育锻炼情绪之间的中介作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7,33(04):76-81.

[10]蒋艳.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发展政策的改革逻辑与实践指向[J].南京社会科学,2020(12):59-63.

[11]Camacho T C,Roberts R E,Lazarus N B,Kaplan G A,Cohen R D.Physical activity and depression: evidence from the Alameda County Study.[J].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1991,134(2).ABA1EBF5-037C-4750-BB3E-9D6423D34F6A

[12]Mammen George,Faulkner Guy.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 prevention of depression:a systematic review of prospective studies.[J].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13,45(5).

[13]尹剑春,季浏.体育锻炼能缓冲心理应激吗?——基于Hill7个方法学标准的评述[J].体育与科学,2013,34(03):24-29+23.

[14] 姜媛,张力为,毛志雄.体育锻炼情绪效益的影响因素[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13(03):328-333.

[15]王泉泉,魏铭,刘霞.青少年自伤行为的机制及影响因素:基于情绪管理的视角[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33(06):759-768.

[16] 张林,车文博,黎兵.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01):36-41.

[17]盛建国,姜彦春,高守清.身体锻炼对大学生应对效能与应对方式影响效应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8,39(03):30-37+54.

[18]颜军,孙雪梅,陈爱国,朱凤书.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效应:身体锻炼对大学女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1,32(05):95-99.]

[19]马金萍,卢国华,于丽荣.中学生应激与应对方式:情绪弹性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09):1418-1421.

[20]王桢,陈雪峰,时勘.大学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04):378-380.

[21]林春梅.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与情绪稳定性的民族差异[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03):102-107.

[22]杨惠,车广伟,冯玉娟,陈洪鑫.体育舞蹈锻炼对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35(05):560-565.

[23]Carol Goodenow,Kathleen E.Grady.The Relationship of School Belonging and Friends'Values to Academic Motivation among Urban Adolescent Students[J].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1993,62(1).

[24]胡雯,谭海燕,彭熠.初中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12,33(04):108-112.

[25]孔艳贇,王英春,后玉良.流动儿童人际交往能力、体育锻炼对城市适应的影响:学校归属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5(03):72-78.]

[26]袁文萍,黎雪琼,马磊.高职生积极心理品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领悟社会支持和学校归属感的链式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29(04):615-619.

[27]陈红.高职院校学生学校归属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

[28]房超,方晓义,李辉,蔺秀云.大学生应对类型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03):204-208.

[29]王晓丽,李赢,蔡太生,韩立军.武警新兵适应能力及其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05):468-469+467.

[30]庞海波.初中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9,32(05):1238-1241.

[31]梁德清.高校学生应激水平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01):5-6.

[32]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255-256.

[33]李南,梁艳,费忠化.山东省农村幼儿园教师述情障碍现状及与特质应对方式的相关[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29(04):555-560.

[34]徐坤英.中学生学校归属感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5]林青.初中生学校归属感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D].延安大学,2020.

[36]张永春.父母冲突与初中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关系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

[37]邢思凡.初中生情绪管理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9.

[38]周浩,龙立荣.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04(06):942-950.

[39]熊紅星,张璟,叶宝娟,郑雪,孙配贞.共同方法变异的影响及其统计控制途径的模型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2,20(05):757-769.

[40]陈开梅,杨剑,董磊,夏庆宾.身体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应激、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影响效应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10):75-79.

通讯作者:梁青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体育部)ABA1EBF5-037C-4750-BB3E-9D6423D34F6A

猜你喜欢
归属感中学生情绪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归属感:班级建设的纽带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澳大利亚教育研究理事会发布学生归属感报告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