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进燕 任晓霞 罗 涛 仲 夏
近年来,健康医疗大数据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1-2]。与此同时,医疗数据的质量问题也逐渐显现[3]。国家对医疗机构上报的数据质量[4]、数据上报相关标准[5-7]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前,公立医院在疫情应对、功能转换、优化医疗资源布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院多区”成为规范管理和稳步发展的重要举措[8]。但是,受医院以往发展模式的限制,各院区的收费项目、药品目录、人员、科室、床位等数据无法实现完全整合,业务流程无法高效交互及管控,导致后续的数据利用及上报出现困难。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4个院区,物理位置分散,部分数据按院区质控,存在业务交互。各院区大部分业务系统提供厂商不同、数据库异构且相互独立,但各院区采用统一医疗机构代码进行数据整合并上报。本研究将技术手段与数据审核管理流程相结合[9],探索通过多院区数据上报平台进行不同上报主题及指标的统一管理及跨院区逐级审核,以期提高数据上报质量。
按照国家数据上报相关要求,医疗机构对外上报的数据按不同频率和内容,共有13种,见表1。目前存在问题主要有:(1)相同指标需针对不同上报部门进行多次上报。(2)某些相同指标针对不同上报要求统计内涵发生变化[3],统计口径容易混淆。如上报指标经过多次统计口径的调整,无法清晰、直观地展示统计口径变化过程。(3)同一上报主题要求的指标往往来自不同异构系统,数据结构不统一,整合困难[9]。(4)上报数据未经审批或逐级审核,汇总繁琐且易出错,纸质信息不方便保存及查阅。(5)对历次上报数据无法进行环比、同比等趋势分析,对异常数据未进行标识,难以及时发现问题。对此,通过信息化手段提供合理有效的数据上报及审核方式,是数据上报工作的迫切要求。
表1 数据上报频率及内容
为解决多院区多个异构系统的数据整合、不同上报、不同标准等问题,以“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上报主题为基础,遵循统一规划、统一规范标准、统一资源管理的要求,搭建多院区数据上报平台。平台架构如图1。
图1 多院区数据上报平台架构
2.2.1 基础设置及标准映射 数据上报的内容涉及面广,是因为数据采集的源头繁多复杂。(1)不同的上报主题要求的诊断、药品目录、频次、用法等基础数据的呈现形式不一样,该平台需实现院内数据与各上报主题所需数据之间的转换,这种转换需通过功能界面灵活操作,即实现院内数据与上报端数据的字典映射。(2)根据上报主题灵活设置数据采集来源数据库、对端地址、数据采集频率等内容。(3)界面可查询设置结果,修改设置需有操作日志记录。
2.2.2 数据整合 通过ETL工具、数据库日志读取等技术,获取来自不同院区异构的医院信息系统、病案系统、人事系统、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等数据,同时支持手工录入、导入Excel表格等方式的数据,实现数据统一整合。
2.2.3 数据填报流程逐层审批 数据上报涉及医疗机构全面数据,应重视组织管理,将职责及权利清晰化[8]。系统应严格控制统计权限、填报权限、审批权限,及灵活分配权限[10]。(1)按指标对人员进行权限分配,填报、审批人员只能查询、填报、审批授权的指标。(2)同一指标由不同院区不同人员负责。针对同一指标,分子、分母可以由不同院区、不同部门人员填报、审批。(3)指标中分子、分母的数据由各相关部门审批完成后,进行汇总分析。
2.2.4 智能化数据填报及审核 指标分为系统抽取及手工录入两部分,系统抽取指标不允许手工修改,主要为病案首页、临床医疗及费用数据;手工录入指标可上传PDF文件。(1)在填报及审核页面,显示当前指标的中位数及满分值,供填报及审核时参考。(2)填报/审核时可查看该指标算法、定义、辅助填报及审核。(3)填报/审核界面增加趋势图对比功能,能直观查看同比及环比数据趋势走向。(4)指标到达某审核环节后,可发送消息提醒相关审核人。(5)通过指标审核界面的统计口径展示功能,查看口径变化过程,明确统计口径内容及责任,可节约沟通成本,使数据上报过程更加流畅。(6)可在微信公众平台中进行指标审核。(7)上级领导可一键审核所有功能,也可单指标审核、退回。(8)可监控各指标审核进度。(9)可监控各数据抽取任务是否正常。
2.2.5 异常数据处理 (1)可逐层撤销已审核数据,重新填报。(2)在数据填报、审核界面,当指标值超过阈值时,系统弹出醒目警告提示。
2.2.6 数据分析 (1)可按院区进行数据的环比、同比分析,以及季度及年度的趋势分析。(2)能够查看系统抽取指标的所有明细数据,当指标异常时能够找到异常数据源头,便于填报人员分析原因。目前,该功能主要应用于病案首页中手术比例、10个单病种与国家绩效考核平台反馈结果的差异原因查找。(3)对科室和医生上报的绩效相关指标数据进行统计。
该院将上述平台首次应用于院内“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填报工作中,建立了院内“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上报主题。基于平台审核功能,该院实现了分院区、分部门落实填报人员及审核人员,实现各指标的填报及统计工作专人负责。具体流程见图2。
图2 院内“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 指标”填报及审核流程
该院通过多院区数据上报平台,实现了4个院区4个厂家7个异构系统数据的抽取、清洗、整合及多院区医院统一数据管理。整合数据时间范围为2015年1月1日—2021年10月11日,整合业务数据超过400 GB(目前仅为结构化数据),系统可根据权限分配进行分院区、分指标统计及多院区数据汇总统计,无需人工汇总,大大降低了绩效考核办公室的工作量,也避免了通过手工收集数据导致的数据错误风险。各部门对该平台使用满意度超过96%。
系统进行数值型指标的同比值、中位数、满分值及近3年指标值及趋势展示。系统上线使用1年6个月,指标预警共57次。指标多层次线上审核,涉及指标填报及审核部门18个,人员37人,审核流程25个,16个三级指标需4个院区多科室协作。审核层级最多达6级,最少4级。若按纸质审核流程每一级审核需0.5 d(按1 d=8 h工作时长计算),线上审核仅需5 min,25个审核流程按最少4级审核层级计算,则整个上报节约391 h,约16 d。同时,每个指标均可查看审核进度,整个审核流程可监控、可追踪。
基于院内“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填报的数据上报平台,整体上缩短了数据上报时间,减轻了业务系统压力,提高了数据上报质量。由于该平台的主要功能侧重于上报及审核过程监管,后期将考虑增加运营数据分析功能。
该平台仍存在一定不足,需持续改进:一是指标阈值未充分发挥实际指导作用。平台实现智能化辅助审核功能,需提前设置指标的预警阈值。如果阈值设置范围较窄,会使预警次数增多;如果阈值范围较宽,又起不到预警作用。目前,预警阈值采用的是国家反馈的中位数,但是该数据仅能反映全国中位水平,并不能完全反映医院实际情况。下一步考虑通过大数据相关算法进行数据演算和推测,再结合专家审核意见,合理设置阈值。二是指标应用待深化。该平台目前主要处理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上报指标,仅有10个单病种相关指标正在探索细化到科室层面、医生层面,后期将扩大应用覆盖面。三是结合管理需求,提高平台使用率。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数据上报频率为1年上报1次,大部分部门只在上报时才关注平台。因此建议将该平台产生的数据应用到医疗质量管理中,提高使用率,真正发挥其作用和价值。
下一步,该院将整合上报平台与数据中心,进行统一的数据质控,结合管理流程,让全院各部门都参与到数据质量管理中来,为医院数据质量提供更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