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雅静 千 红 周 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消耗大量应急医用物资,因此医院如何实现应急医用物资的动态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较于普通医用物资,应急医用物资具有需求不稳定、时效性强、采购紧迫等特点,这对医院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用物资保障能力不足[2]等问题,构建了应急医用物资管理流程,并予以落实,提升了医院综合应急能力,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了安全保障。
医院通常会储存一定数量的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等物资,但由于应急医用物资存在使用率低、价格高等问题,导致医院库存量难以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临床急速增长的需求,影响了医院应急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不同,物资使用科室不同,安全防护等级不同,需要的应急医用物资也不同。大部分医院未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际,按照科室、岗位及防护等级进行明确的分级分类[3],导致储备的应急医用物资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从而造成医疗资源浪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难以预测,在应急医用物资短缺时,如果没有稳定、可靠的供应商,医院会陷入被动局面。同时,如果医院未建立供应商管理机制,则无法保证物资供应的质量、数量和速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防控和救治效果。
构建医院应急医用物资管理流程,促使其能够及时进行有效预判和评估,从而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应对能力,提高医院的综合管理效率。应急医用物资管理流程见图1。
图1 应急医用物资管理流程
在HRP(Hospital Resource Plan,医院资源规划)系统总体框架基础上,构建应急医用物资管理模块,将院外供应商系统、院内供应链系统以及财务系统通过界面集成,实现信息互联互通。HRP系统应急医用物资管理模块见图2。
图2 HRP系统应急医用物资管理模块
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隔离面罩、防护服等应急医用物资,由于生产国家、生产技术标准不同,存在同类不同种产品适用于不同防护等级人群的情况。例如:中国和美国对于医用防护服在“面料的生物防护执行标准”“服装防护与整体性能执行标准”“面料的生物防护主要测试指标”等方面均有差异。因此,该院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要求,依据产品技术标准和实际防护效能的防护级别,对应急医用物资进行了精确分类,分标准、分疾病、分岗位制定了个性化应急医用物资产品目录[4]。例如:医护人员在发热门诊、隔离病区以及进行呼吸道标本采集、气管插管等易产生气溶胶喷溅的操作时,应佩戴N95医用防护口罩。产品目录经应急保障小组同意后可随时更新,增强了应急医用物资管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充足的应急医用物资储备,是医院能够成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5]。应急医用物资储备计划由医院现有库存和供应商库存共同构成,计划目标主要为保障医院未来30 d正常使用。该院通过在HRP系统应急医用物资管理模块中构建数据模型,引入数据挖掘技术,采用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等方式,实现对应急医用物资储备计划的预判和评价。例如:HRP系统每日回溯近两年连续30 d累积最大消耗量,通过现有库存量及应急保障协议中供应商供应量进行预判和调整,有效降低物资短缺风险,提升保障能力。
在应急医用物资管理流程中建立供应商目录,针对性地选择服务质量、供货时效、信誉度等有保障的供应商,并对其进行分级管理,见表1。同时,通过与综合实力强、履约能力强的优质供应商签订应急保障协议[6],明确物资紧急供货量和供货时间,增强了医院应急医用物资的紧急保障能力。
表1 应急医用物资供应商分级评价表
在HRP系统应急医用物资管理模块中嵌入供应商考核机制[7],若供应商出现资质更新、产品质量等问题[8],管理人员将对其进行考核扣分,并直接影响后期合作。应急医用物资供应商考核评分内容见表2。
表2 应急医用物资供应商考核评分表
在应急医用物资管理流程中加入动态调整预警机制[9]。针对所属地区疫情防控级别、应急医用物资日均使用量及疫情发展趋势,设定合理的预警线,并定期利用移动平均法对应急医用物资日消耗量进行观察测算,动态调整预警线。例如:在防控级别未调整的情况下,利用前4 w的应急医用物资平均使用量计算调整预警线。一旦库存应急医用物资数量降低到预警线以下,医用物资管理部门迅速启动补充库存采购流程,测算所需采购物资数量,经管理人员确认后通过HRP系统发送订单至供应商,以便及时采购补充,满足临床需求。
通过构建并实施应急医用物资管理流程,实现了应急医用物资管理的系统化、智能化,有效提升了医院的应急反应能力。与实施前比较,应急医用物资的订单响应时间、接单配送时间、科室申领频次均得以改进,并实现了耗材预警提醒。见表3。
表3 应急医用物资管理流程实施前后医院应急反应能力比较
应急医用物资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产品质量差、产品与证件不符等问题。对此,该院针对资质监测和临床效果评价两方面建立了反馈机制,并作为供应商考核的重要依据。
3.2.1 资质监测方面 若储存物资出现注册证过期、供应商资质过期[10]、储存物资超有效期等情况,院内供应链系统和院外供应商系统会对医用物资管理人员和供应商发起提醒通知,供应商接到通知后来院更新资质信息,由医用物资管理人员审核后在HRP系统登记。自建立医院应急医用物资管理流程后,供应商资质出现问题情况少有发生,物资入库合格率和准确率得以提升。
3.2.2 临床效果评价方面 对于无法满足临床使用需求或质量不合格的应急医用物资,使用科室可在HRP系统订单页面中的供应商满意度评价模块进行评价。接到评价信息后,管理人员及时检查复核,确认情况属实后,通过院内供应链系统对供应商进行考核,并对相关物资组织重新采购和储备。通过临床效果评价,供应商主观行为错误发生率明显下降,从而保证了物资的质量和供应商的服务水平,确保了医疗安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防控信息和医疗数据相对无序和复杂,借助应急医用物资管理流程,医院既可以及时获取防控相关动态信息,从而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又可以为临床科研提供数据支持,从而有助于医院实现对医疗数据的精细化管理[11]。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中,应急医用物资是前线医护人员的“盔甲和盾牌”,直接关系着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危。该院借助信息化手段,对供应商进行科学有效管理,并完善了考核评价机制,保证了应急医用物资质量的可靠性和责任的可追溯性,实现了闭环管理,提高了应急医用物资管理的精度和效率,增强了医院抵御重大风险的能力,确保了医护人员和患者安全。
但本研究也存在不足,研究对象仅为1家医院,所建立的流程及管理模式可能存在一定局限[12],后续需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同时,应急医用物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流程建立后仍需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持续优化改进,从而实现应急医用物资管理的日常化、系统化、专业化,持续提高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