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扬
摘要:当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焦点,越来越被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应在教学开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在教学开展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促使学生形成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使其在遇到挫折时可以积极地面对。体育课虽说是以强身健体、放松身心为主,但如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值得我们探索的课题,本文主要探索的就是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出具体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初中体育教学;渗透方法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获得快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学生较易出现心理矛盾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容易给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一些困难和影响。从现阶段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一角度出发,可以发现他们不仅仅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面临着比较沉重的学业压力,同时也需要高度关注着越来越成熟的人际关系以及生活当中的场景。对于大部分的初中生来说,他们都处在一个不成熟的阶段里面,缺乏较强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需要得到教师及时的引导和干预。体育是一种以体育技能作为基础的户外活动,对于学生的各项技能拓展效果比较突出,同时也可以成为一个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为了让初中生可以更加健康地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当中如何进行渗透是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1.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生自信心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体育教师不仅仅教授学生大量的体育知识,加强初中生的体育锻炼,还可以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从而可以让学生全面的发展。从实际的教学中就可以发现,现在有很多的初中生都会存在一些悲观的心理,经常在内心深处否定自己,缺乏自信,这些初中生总会认为:“我一定坚持不下来,我肯定做不好,我不如其他同学”等,这种悲观的心理不仅仅会降低学生的自信心,还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发展,所以教师要通过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不同的学生由于所处的生长环境、自身体质的不同等等会有很多的差异,但是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比如:有的学生跑步能力强、有的学生弹跳力比较好,有的学生技巧领悟力好等。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发现这些学生身上的优点,根据学生的差异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取得成功,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教师在教学开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点的是,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以及自身体质的差异给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针对学生的能力的不同来调整难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比如:在进行学习排球发球技巧时,这个技巧的训练需要根据学生的臂力大小来采用不同的训练手段,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教师需要考虑到有的学生臂力比较强,有的学生臂力比较弱,所以针对学生臂力强弱的情况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要求,如对于臂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在1分钟之内发过网6个球以上,而臂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降低要求,这一类学生在1分钟内发过网3个球即可。通过这种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性的训练方式,可以让学生都达到教师的训练目标,使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逐渐增强自信心。
2.丰富项目,培养学生兴趣
除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功,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信心,找到信心,精心设计的体育项目,也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初中的学生,处于身体快速发展时期,他们阳光开朗,同样敏感。身体和心理的变化,让他们羞涩与自我表达,也易形成懒散应付的学习情绪,因此,体育项目的设置和开展,则成为吸引学生兴趣,增强学生锻炼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性别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课程。如男生在力量和跑跳上较有优势,教师可以开设足球、篮球等运动项目,让学生在绿茵场上找到飞扬的自信。而女生身体较灵活,许多女生还具有一定的舞蹈功底,所以,教师可以因材施教,设计羽毛球、健美操等较为柔和的体育课程,在对学生的形体和气质进行训练和培养的同时,发挥女生的身体优势,展现力与美的结合。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针对自己学生具体的学情,开展更加细致地体育活动。如跑跳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参加篮球课程;善于力量型运动的学生,可以参加网球和排球训练;而气质较为温和的学生,可以加入中华经典太极拳课程。丰富的课程,发挥了每一位学生的潜力,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团结合作的体育品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获得全面发展。课程的设置,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而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则进一步点燃学生的激情,感受体育运动的内在价值。课堂上的一次足球比赛、一场篮球对抗赛、一轮乒羽联赛,甚至是一次简单的拔河比赛,简单的形式,使体育运动突破呆板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斗志,使其感受竞技体育的魅力,感受奋斗努力、团结合作等体育精神的魅力。生命在于运动,而运动需要兴趣。以学生为中心,体育教育增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学生培养自尊自信、勇敢顽强、积极进取、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的关键。
3.展开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心理
现在很多初中生不仅仅存在自信心低的问题,而且很多学生之间的沟通也逐渐变少,特别是现阶段电子设备的引进,更多的学生都是喜欢通过电子设备来打游戏,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就逐渐地变少了,导致很多学生将自己封闭起来,不喜欢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在体育课堂中多设置一些合作的体育活动,并通过这些体育活动来改变学生的问题,在课堂中多让学生进行合作和交流,让学生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在日后的社会中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企业看重招聘人员的不仅仅是其自身的专业能力同时还注重各个方面的素质,特别是合作能力。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学生步入社会开始工作,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很多时候一些工作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是完成不了的,需要小组各个成员的相互帮助才能完成,因此这就非常看重工作人员的合作交流能力。针对这种情况,在体育课堂中教师便需要逐渐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多设置一些合作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可以逐渐感受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多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一方面要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丰富项目,培养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展开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心理。体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形成较好的身体素质,教授学生运动技能,更重要的还要培养学生们的心理素质,使其无论是身心还是心理都得到健康的发展,提升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为学生们以后在社会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马俊.初中体育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田径,2019(5):4-5.
[2]刘宁涛.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滲透[J].甘肃教育,2019(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