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竣丹 丁雷 潘晨 武琦 周瑶
摘要:病理生理学作为在医学专业中受众范围极广的基础课程,既是学生认识疾病和防治疾病的理论基础,也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因此,病理生理学的基础作用不可忽视,目前各医学高校都在加快病理生理学的课程思政建设。基于此,本研究在在“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促进病理生理学课程形成以学生自主融合为主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以期加快推进医学课程的思政建设。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以学生为中心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全面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1]。在此时代背景下,各高校积极响应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不断推进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医学生。但在医学专业特有的专业限制下,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改革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在此以病理生理学为例,剖析当前课程思政开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才能精准而有效地实现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衔接。
1.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改革的现状
1.1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衔接不紧密
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就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置于教学环节,教师要牢记教书与育人的使命,达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双道并行的理想状态[2]。在这一政策领导下,病理生理学的课程改革也一直在各位教师的努力下不断推进。然而在实际的专业课程教學中却仍然出现了理论知识与思想政治内容衔接不紧密的局面出现。
医学课程与一般的文史类课程不同,不能流畅的将课程理论与思政内容联系在一起。因为病理生理学课程的知识专业化很强,很难能在课堂中将思政元素恰如其分的加入其中。以往的教师会选择在课堂中分享专业领域的前辈故事,以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情怀的熏陶。但这造成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分离,产生了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而额外进行思想政治课的嫌疑,既影响教师的备考思路,也减少了学生课堂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导致融入思政元素后的课堂协同育人效果不佳。在病理生理学课程目标逐渐转向重视学生对于知识应用的今天,教师群体会不由自主的将重心放在病理生理学课程目标的实现上,并不会分心去找寻可以在课程中融入的思想政治内容教育。因此,这无疑在病理生理学课程改革中的思政内容融入成为难题,难以运用课程载体实现协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1.2.“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政元素融入模式具有诸多限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3]:“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自从高校组织课程思政改革以来,任课教师都在进行自身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以达到与思想政治课程这一主渠道同向同行。教师对于专业课程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教学态度已经摆正,但是现在教师在发挥课程育人功能时还是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为主[4]。
在以往的病理生理学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通过自说自话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可是学生们认为这种无异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是枯燥乏味的。专业课就是专业课,思政课就是思政课,如果在专业课中渗透思政元素,就是将专业课上成了思政课。“课程思政”的成效在于学生,如果学生层面曲解了课程思政的目的,那高校的课程思政改革将寸步难行。这就需要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新审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课程中所蕴涵的思想政治内容,树立学生自己对于培养自己思想道德品行的意识[5]。
2.学生自主融合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了较强的独立意识,但是三观还未完全建构完成,这就需要高校课程安排要加强学生对于课程思政改革的参与度。通过学生自主融合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让学生在深刻的领悟医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医学人文素养,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打好基础[6]。
2.1重构“三全育人”式的课程目标
“教育不存在于真空之中,它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在知识社会学的视野中,从来不会存在纯粹的知识。”也就是说,作为专业课程的病理生理学并不只是蕴含理论知识元素,也蕴藏着鲜明的价值导向[7]。因此,专业课教师在设置本门课程的课程目标时,需要注意为课程教学添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教育内容的深度转化。
根据《病理生理学》作为一门医学的基础理论课程,它的课程目的一般都是围绕明确该课程需要学习的理论,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功能和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发生机制并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8]。这是一门专业课所要必须完成是理论教学目的,学生需要学会并理解运用到未来的专业学习实践中。但是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专业课程更是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载体,所以病理生理学的课程目标中不仅要以理论教学为主,更要有思想政治内容方面的目标,这样才能完成课程的三全育人。在病理生理学的课程中,三全育人的课程目标的实现具体可以按照病理生理学相应章节的内容,结合生活实例、道德要求、法律法规、国家倡导的各项政策等,适当的引导学生在爱国主义情怀、医学人文素养、医学职业道德以及医学职业操守,以此贯彻“三全育人”的目标的理念。
2.2“以学生为主导”的课程实践路径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采用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方式的总称[9]。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而病理生理学作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以往课程教师更注重知识的全程输入,没有注意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导”的课程具体实践路径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选择良好的案例:案例的选择注重与专业知识的高度吻合,涵盖学习过的基础知识,能够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频率,融合人文素养、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
(2)培养课程思政教师队伍:教师在整个学习中,发挥引领、辅助、反馈、协助评价等作用。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先进思想观念、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意识形态的合格教师参与到教学中来。EE836343-D2B3-4FDB-8024-133F77B7ECC0
(3)学生的引导、兴趣的培养:CBL-翻转课堂的实现,需要在开展学习前,适当的提前发布相关的资料,让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均有较大的参与度。
(4)及时的反馈:学生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翻转课堂中理论联系案例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方向的偏差、原则性的错误等问题,教师需要在认真思考后,以引领学生自查自纠的方式,找到自身问题,及时改正。
(5)合理的评价:评价的方式涵盖了学生自我的评价、组内互评、班内对他人的评价、教师的评价等四个版块组成,增加学生对自我的学习程度的评估以及对他人学习态度的欣赏,有利于取长补短,提高学习积极性。
3.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点和实践意义
课堂教学仍然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承载形式,要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首要任务,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如今课程思政的必经之路[10]。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而在课程思政提出之初,“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政元素融入形式的弊端相对较多,急需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迅速转换。笔者尝试从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评价体系、课程内推广四个方面深入地探讨《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点及实践意义。
课程目标:高校是创新人才培养和汇聚的主阵地,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为国家培养有道德、有本领的医生,是各医学高校的目标与动力。在设定病理生理学的课程目标中坚持以“三全育人”为标准,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培养能够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和社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达到课程目标与“三全育人”战略目标的高度一致[11]。医学教育本身是可以挖掘出其内涵的思政元素,完成科学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双重使命,培养学生以病人为中心,培养学生作为医生的共情能力。使新时代的医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与心理素质更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
课程体系: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思考为起点,鼓励学生自主将思政元素融合到专业知识中去。扩大CBL联合翻转课堂在整个课程中的应用。可以首先在部分章节部分班级进行CBL-翻转课堂的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后,争取面向全部章节以及全部班级,必将有力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这种课程体系的创新一方面可以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与医学人文精神培育有机融合,另一方面也就更容易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引导在学生的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完成内化。
评价体系:建立课堂中多元的评价体系,评价的方式涵盖了学生自我的评价、组内互评、班内对他人的评价、教师的评价等四个版块组成。学生处于相同年龄层,但是从小接触的事物与生活经历不同导致对于事物的看法会有大同小异的特点,教师可以协助学生们求同存异,开拓视野,促进看待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维发散。最终不仅增加学生对自我的学习程度的评估以及对他人学习态度的欣赏,还有利于取长补短,提高学习积极性。
课程内推广:病理生理学作为医学生的基础课程,受众极广。可以适当推广学生自主融合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不同任课老师中课程内部的协同发展。也可以尝试推广到其他的专业课程教学中,促进各专业课共同发展为一整个教学系统。强化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与技能教育意识,可以通过交流沟通、现场观摩以及思政培训等方式确保教师的思政建设落地见效。整理思考在课题实施阶段的优势与不足,整理教学反思,供课程的进一步推广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吴弦光,陈迪,荀芳,付雨萌,张萌,汤修齐.发展康复事业促进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2,28(01):6-14.
[2]廖敏伶,李明.精思妙喻少年说,固本铸魂关键课——习近平总书记20个比方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34(06):89-94+128.
[3]仪建红,张静,温雪.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作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5):98-103.
[4]赵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视域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4):74-79.
[5]石俊,張晓蒙.“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27):119-123.
[6]周新文,曹福源,王群,杨莹,晏汉娇.以器官系统整合为基础的病理生理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1,20(03):266-270.
[7]黎钻仪.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目标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4):37-39.
[8]申莲花,唐薇薇,徐海燕,袁冰舒,李晋.案例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24):84-88.
[9]王鉴.论教师专业发展之“教”与“学”及其关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06):104-110.
[10]叶信治,钟惠珍.超越课堂革命:“双一流”建设高校协同育人模式建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1):142-151.
[11]孙亮.“三全育人”视域下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路径创新[J].湖南社会科学,2022(01):144-149.
基金项目:
2022年徐州医科大学“课程思政”教改研究课题(Xkcszkt202226);徐州医科大学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专项课题(Xjyppzx201805);2021年江苏高校“教学研究工作”专项课题(2021JSJY100)。
通讯作者:周瑶EE836343-D2B3-4FDB-8024-133F77B7ECC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