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小学数学《常用的面积单位》课后作业优化设计探究

2022-06-28 20:48钟舒琪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74期
关键词:实践性作业图形与几何作业设计

钟舒琪

【摘要】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如何优化作业,减负增效,成为教育焦点之一。本文专注于小学数学三年级《常用的面積单位》的课后作业优化,通过分析当前这一课课后作业的知识结构与情况,确立了作业目标,提出了优化策略并展示了设计的题型,希望能为教师优化图形与几何的课后作业提供一些可以参考的经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作业设计;实践性作业;目标分类理论

“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优化作业,提质减量,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上一学年,笔者在教学小学数学三年级《常用的面积单位》一课时,笔者发现学生对于各面积单位的量的感知、把握比较模糊,生活经验也不足,课后作业中常常容易闹出“8平方分米的阳台”“3平方厘米的手帕”这样单位匹配不合适的笑话。正巧笔者本学年也教学三年级,萌生了优化这一课时课后作业的想法。在此希望抛砖引玉,为同行提供一些经验与参考。

一、分析知识内容结构,确立课后作业目标

要进行作业设计,首先要分析本课时的知识内容结构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确立课后作业要实现的目标。《面积单位》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中的第2课时,属于图形与几何的测量部分内容。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面积,是在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会计算两者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时的重点在于认识常用的度量单位,形成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并用其描述大小,感受量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量感”,培养估测的意识与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课程目标的第一点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表现中新增加了“量感”,其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而面积单位显然是常用的事物测量属性之一。

在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发展水平分为6个层次: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结合课程标准与教参,以下是对本课时知识内容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二维分析:

因此,本课时的课后作业要实现的目标为以下三方面:

1.帮助学生巩固形成的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会针对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面积度量单位进行度量。

2.培养学生的估测的意识与能力。

3.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数学情感,尝试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

二、分析当前作业情况

(一)类型单一,效果不佳

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操作、观察,发展空间想象能力。但是,现在小学高年段的作业形式比较单一,以书面作业为主,直观性差,不利于形成各面积单位的清晰表象,无法提升学生对于空间的感知与想象能力。

(二)机械重复,缺乏层次

本课时,教师往往会采取给学生加大题量、变式练习等手段提高学生做题的正确率。“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学习对学生的想象力及推理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仅仅依靠“题海战术”,难以实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课后作业优化策略与设计呈现

(一)突出实践探究,体现自主、直观

学生在学习面积单位内容时,如果只会机械性地记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概念,没有建立起这些面积单位具体大小的表象,就会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进行空间想象,在建立几何图形的现实原型与它们的特征之间“刺激一反应”联结时存在障碍。因此,在课后作业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有趣的动手剪一剪、比一比、量一量、说一说,体验、感悟几何图形的特征,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将对图形表面的认识上升为空间观念。

优化设计的课后作业第1题,先通过让学生凭感觉剪一剪,剪出自己认为的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将他们心中面积单位的表象具象化,直观地展示了出来。然后让学生借助直尺剪出一个标准的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最后让学生通过比较检验自己是否建立了准确的面积单位表象。若不够准确,在这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能逐渐修正,形成更加清晰准确的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

(二)融入生活,让数学作业更亲切

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课后作业中融入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面积元素,在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交汇处设计作业,可以增加学生的数学经历和体验,有助于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增加生活经验积累、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培养数学思维与情感、尝试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同时,本课时与生活联系密切,教学目标与设定的作业目标中也明确了要能用自选单位估测生活中实际图形的面积,会针对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进行度量。

优化设计的课后作业第2题承接第1题,第(1)题先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物体表面的面积进行估测,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然后让学生运用制作出来的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进行测量。学生在经历用面积单位测量并计数面积单位的过程中,体会单位的价值,同时,加深和巩固有关面积单位的观念,学会针对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进行度量。第(2)题承接上一小题,实际生活运用过后,脱离实际操作,以常常考察且易错的书面题目,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检测。

(三)调动多感官,关注数学情感

要优化当前作业类型单一的不足,可以从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形式多样且针对不同能力发展的作业,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开发学生多元智能,促进学生持续和全面的发展。

此外,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情感对学习的定向、维持以及调节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情感体验会为认知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在作业设计中适度加入情感关注,让数学作业成为情感延续和交流的载体,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优化设计的课后作业第3题,除了融入生活元素,也注重调动学生多感官如眼手口的多方配合。给出例子引导学生既要先进行生活中熟悉物体的面积估测,也需要用熟悉的物体去测量、计算不熟悉的物体的面积,最后把自己操作的过程和结论表述出来。这在锻炼学生估算、测量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同时,本题还设置自评、家评,注重评价的多样化,营造家庭共同学习的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

“双减”政策的落地、2022年版新课标的发布带来了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这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以改革优化作业设计为抓手,创新增效,不断钻研,继续探寻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改革之路,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助力教育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孔繁晶.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8):29-34.

[2]刘珍妮.小学中年级“图形与几何”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12):77-79.

[3]杨璐莲.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2020.

责任编辑  刘  勇

猜你喜欢
实践性作业图形与几何作业设计
初中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探讨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优化思品家庭作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的探索
打造魅力语文课堂,张扬学生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