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任务驱动 构建学习共同体*

2022-06-25 04:17曾学燕李春华罗丽蓉谭君梅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2年16期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习共同体任务驱动

曾学燕 李春华 罗丽蓉 谭君梅

摘  要  课堂革命是职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针对当前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通过调研临床护理工作岗位任务,进行课程重构,开发活页式教材,凝练典型工作任务。变革课程、教材、教法、教学评价,构建师生共同课堂,建立涵盖护理专家、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共同体。

关键词  职业教育;外科护理;学习共同体;任务驱动;教学改革;活页式教材;微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16-0119-04

1  改革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医护人才。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外科护理是三年制大专护理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以护理工作为导向,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外科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1]。现在大多数学校的外科护理教学仍旧是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主要是由教师在课堂上全程教授知识,少数时候会有与学生的问答互动,课后也是布置一些书写的作业。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也不能让课堂达到较高的效率,更难以让学生适应临床岗位需求。

2017年9月8日《人民日报》第7版刊登了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的文章《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文中提出:“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革命就是要掀起“课程革命、学生地位革命、课堂革命、教师角色革命、课堂评价革命”[2]。

一是要把课程从教程转为学程,开发活页式教材,以更方便、更适合学生学习,利于学习拓展和创新。课程也必须重构,构建模块化课程和实现课程模块化。

二是要进行学生地位革命,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而教师是引导者和协助者。

三是要实现课堂上的改变,把纯粹“教”的场所变为“学”的场所,变为一个集体学习的场所,教师和学生都受益,成为学习的共同体。

四是要实现教师角色的改变,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主导者,而应该成为组织者、指导者。

五是要实现课堂评价的改变,不应以分数论,也不应采用单一的考核评价。职业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因此应该采用全时、全程、多元、多维的评价。

教学团队历时四年进行外科护理课程的课堂革命,得到院级、省级、国家级多项奖励。

2  教学设计

2.1  精准分析,明确培养目标

依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学校—医院共同制定的护理专业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同时将护理专业岗位群标准、护理技能大赛标准、护士资格证考试标准中相关内容融入课程标准中,结合临床外科护理岗位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凝练课程典型工作任务与行动能力,在广泛调研各级各类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外科病房、手术室等外科护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岗位胜任力要求,外科病人身心及社会需求等之后,以外科病人承载工作任务,以典型工作任务承载学习过程,开发外科护理课程教学任务的内容。

2.1.1  分析课程功能,重塑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

依据护理专业能力形成路径和临床岗位工作过程及护理程序,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职业认同规律和器官系统顺序,以基于职业情境的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为途径,对外科护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序化,摒除以前传统的按章节进行讲授学习的内容,对外科护理课程进行重构,划分为三大学习情境。

1)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在一般外科病人护理学习情境中,以外科护理基本知识、技能为培养重点,选择相应典型病人承载教学任务,学生以“学中做”掌握外科护理共性知识与技能。

2)遵循职业认知规律:在围手术期外科病人护理学习情境中,以外科手术前、中、后典型病人为载体,学生以“做中学”培养外科整体护理与沟通协作能力。

3)遵循器官系统顺序:在专项外科病人护理学习情境中,以各器官系统外科病人为载体,学生以“学以致用”提高临床护理职业技能。

4)遵循职业岗位需求:学生在每个学习情境中经过一次又一次“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实施—护理评价”的工作过程训练,从而养成外科护理基本素养和持续进阶的外科护理岗位胜任力。

2.1.2  分析学情,明确重难点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三年制护理大专学生的实际情况:每个年级有30~35个班,平均每个班有50~60人;学生高考成绩分数不高,自主学习能力较差,55%的学生来自农村,其护理职业认同度和护患沟通能力处于一个中等水平;学生对传统讲授法不感兴趣,更倾向于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任务驱动等行动导向教学法。根据学情分析,对2017—2019级三年制大专护理专业的学生对接外科护理职业素养,着力培养学生岗位胜任力,紧扣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外科护理课程标准,结合岗位“三新”,对教学目标进行逐级分解,明确教学重点,凝练典型工作任务承载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创新设立多元多维度外科护理项目化评价标准,落实教学重点内容。

2.2  依托任务驱动,编写活页式教材

针对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进行课程模块化设置,依据课程目标重组学习情境,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理念,采用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方法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内容,设置模块教学内容,在行动导向的情境化课程设置下设定教学任务,开发编写工作单式的活页式教材,及时将企业“三新”技术融入活页式教材中,可以随时更新临床新的设备操作,使教学内容与岗位内容对接更融洽[3-4]。

2.3  基于教学改革,打造“双师型”队伍

教学团队专职教师13人,均毕业于护理学或临床医学专业。发挥团队负责人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双师型”结构化教师教学团队,努力提升教学实施能力,实现“一课多师”的模块化分工协作的教学模式。对教师要求定时到医院轮岗,打造一支“四有好老师”队伍,做到“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四个统一。依托活页式教材,对项目进行任务划分:理论性强的由学校专职教师承担,技能性强的由兼职教师(附属医院的教师)承担。推行双教师授课的授课形式,形成一课多师、分工协作的教学模式。把传统教师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为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学生探究式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好学生提高思想品格、学习知识、提升创新思维、树立奉献祖国志向的引路人,最后实现构建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学习共同体[5]。

3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开展全情境教学过程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由过去教师为主转变为学生为主,教学方法由灌输式、填鸭式教学转变为自主学习为主,推动实施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强化任务驱动[6]。

3.1  基于临床岗位工作过程制定工作任务

基于外科护理岗位,选择典型护理案例承载教学内容,以行动导向教学法贯穿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过程中全面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以工作项目为纽带、护理案例为载体、活页式教材或工作手册为引导,模拟外科护士在手术室、外科病房等临床工作岗位工作过程,对外科病人进行手术前、手术中与手术后的护理,培养学生在护理工作场景中的综合实战能力,切实提高其包括职业认同、护理技能、护患沟通、人文关怀、分工协作、评判性思维等在内的岗位胜任力。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构建多元、多维的评价体系,不断完善项目教学法评价,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2  基于典型岗位任务强化任务驱动

在教学中合理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3.2.1  课前

借助课程平台和手机终端,通过学习微课视频,以任务为导向,在教学课程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并进行测试分析,实现课前翻转。

3.2.2  课中

通过模拟情境、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新知;利用课堂实录(反示教录播系统)、录播点评帮助学生反思提升,实现教学重点目标达成、教学难点反馈突破。

3.2.3  课后

发布课后拓展任务与开放性作业,通过课程平台和开放实验室,引导学生完成拓展任务,实现反馈、总结与反思,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3.3  以手术衣与手套的穿脱为例,实现“二四一”课堂进阶

以外科护理“外科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学习情境中的任务四“手术衣与手套的穿脱”教学为例,教师课前在学习平台上通过对前续课程相关知识点“外科手消毒的完成情况”进行诊断性评价后,制定“二四一”课堂进阶。

3.3.1  课前“二”

学习任务一:自主学习视频《手术两百年》第二集《手术衣发展史》。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医学的敬畏之心,树立对医学严谨性的信仰之情。教师可以通过平台检查学生的任务完成度。

学习任务二:小组合作学习视频微课《遮背式手术衣和无接触戴手套》,讨论并合作完成“手术衣与手套的穿脱流程图”,并把流程图上传到平台。

3.3.2  课中“四”

1)教师通过课前学生任务完成质量导入新知,展示学生课前上传平台的“手术衣与手套的穿脱流程图”,组织学生讨论并确定工作流程和要点,让学生建立谨慎的工作态度。

2)“做中学”环节。在模拟手术室,通过翻转课堂,随机抽取小组配合完成针对典型案例的工作任务“手术衣和手套的穿脱”。

3)多维评价。在小组合作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时,其他小组学生利用手机扫描评价量表,完成对操作小组的评价。通过小组自评、其他小组他评、教师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反馈破难点。教师根据评价量表后台数据和讨论总结出手术衣与手套穿脱的重难点,现场利用反示教系统回放学生的展示操作,并由临床医院的教师现场组织进行部分重难点的正确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并进行指导。

3.3.3  课后“一”  拓展:教师在学习平台上发布拓展任务,学生预约实验室进行手术衣与手套穿脱练习,学习手术衣折叠和打包的视频,反复练习后,将学习成果拍成视频并上传学习平台。

4  师生共同成长,打造乐教乐学空间

4.1  “五教”改革,融入劳动精神

在教学实施中,注重“教材、教法、教师、教风和教案”改革统筹并进,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融入劳动教育。结合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实现课内课堂与课外实践的联动,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通过角色扮演、小组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职业认同,提高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具备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真正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教师发展规律[3]。

4.2  精准提炼,落实思政目标

根据“三全育人”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把课程思政贯穿全程。在本课程学习情境中通过优化思政目标、凝练思政要点、强化思政过程、落实思政方法,以培养“二心二同”(“二心”:在工作岗位无私奉献,对病人的仁爱之心的仁心;刻苦勤练,把护理的“三新”技术融入护理工作的工匠之心的匠心。“二同”: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认同,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同)为目标。教师在学习任务中潜移默化地融入“政治认同、时代精神、健康中国、职业素养、人文关怀、工匠精神”等思政内容,使课程思政具备溯源性、高阶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在从教过程中能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最后实现教师、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4.3  教师、学生齐头并进,形成学习共同体

通过教学实施,促进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其涵盖护理专家、教师和学生,构建“教、学、做”相统一的理念,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任务,分享经验与特长,适时沟通与协作,实现任务驱动与构建新知。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得到变革,想学、能学与乐学氛围广泛形成,实现学生课堂参与度100%、课堂满意度100%、课后任务完成度100%。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团队教师申请多个科研课题,参加院级、省级、国家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并获得优异成绩,教学科研水平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

5  反思与改进

标准化病人在外科护理课程实施中对学生岗位能力培养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由于数量和经费的限制,使用率仍显不够,需要进一步在社区服务实践中招募社会化志愿者,同时扩大目前的学生标准化病人社团,以适应教学和考试需要。医护专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终身学习能力,需要深入发展医教协同、合作共赢,梳理学生在院校教育(含实习阶段)、毕业后教育暨实际工作中的职业进阶需求,探索更符合护理人员职业生涯规划的院校教育模式及方法[7]。

参考文献

[1] 李志义.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5(3):32-39.

[2] 陈宝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N].人民日报,2017-09-08(7).

[3] 李玉龙.把握本质全面推进高职“课堂革命”[J].  中国教育报,2018-03-27(11).

[4] 别敦荣.大学课堂革命的主要任务、重点、难点和突破口[J]中国高教研究,2019(6):1-7.

[5] 张洪芬.推动课堂革命的关键任务研究与实践[J].邮政研究,2020,36(1):48-50.

[6] 王云凤,张跃东.职业院校“课堂革命”的策略与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8):72-75.

[7] 袁淑华.河南省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J]科教文汇,2020(10):114-115.

*项目来源:四川护理职业学院级课题项目“职业教育‘课堂革命典型案例——以《外科护理》 课程为例”(编号:2021RWSY47);2021年四川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参赛作品,国赛三等奖。

作者:曾学燕,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信仰、信息化教学;李春华,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学;罗丽蓉,四川护理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谭君梅,四川护理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活页教材(610100)。

猜你喜欢
外科护理学习共同体任务驱动
中职学生外科护理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探析
OSCE在外科护理实训考核中的应用和分析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外科临床护理过程中手卫生教育与预防医院感染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