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健康教育现状和对策研究*

2022-06-25 03:18郑晓俊马慧敏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2年20期
关键词:慢性病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郑晓俊 马慧敏

摘  要  大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高校健康教育作为健康素养提升的有效手段,对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文献研究法梳理我国高校健康教育的发展、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健康教育的实现形式,并针对现状提出发展对策,包括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内容体系和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健康教育手段,以提高健康教育成效,支持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慢性病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20-0068-05

0  引言

当今世界人才竞争异常激烈,而健康程度对人才质量非常重要,因此,健康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和个人观念的改变,大学生的健康逐渐被重视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根据不同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1]。大学生作为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的同时,担负着传播健康理念、引领健康生活方式的社会责任[2]。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健康素养状况不尽如人意,调查显示,中国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普遍不高[3]。而且,高校的健康教育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和科学开展,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水平。本文对高校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内容以及实现形式进行梳理,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高校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

1  我国高校健康教育的发展

新冠疫情暴发后,健康意识、健康教育进一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各级政府纷纷出台系列政策予以保障。早在1990年,学校健康教育首次作为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被纳入《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这一国家的行政法规中,反映出国家对学校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4]。1993年,原国家教委发布《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的通知》,对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作出规定,并对高校健康教育的形式制定了实施计划[5]。进入21世纪以来,高等学校的健康教育进一步得到重视,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6-8],使高等学校健康教育在获得法律、制度保障的同时,在实践层面也逐步得到落实,有力推动了高等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高等学校也通过开展相关的课程与活动等,具体落实健康教育的目标。

我国高校健康教育早期主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同时重视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1986年,河北职工医学院、上海医大开始招收健康教育专业的学生,培养健康教育高级专业人才[9]。

1988年前后,在继苏州大学面向本科生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之后,全国各省市高校也陆续开设[10]。随着21世纪互联网的发展,一些学校开始探索利用专题学习网站或课程平台开展健康教育[11]。高等学校的健康教育一直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各高校在开展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以国家方针政策为指引,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健康教育的形式从体育课到专门的健康教育课,从传统课堂教学到网络化教学,一直在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不断发展完善。

2  高校健康教育的内容

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否全面系统,对于健康教育的质量至关重要。目前,我国高校健康教育尚未有统一的示范性大纲,但众多研究者已经对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了探析。同时,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也是明确健康教育内容的有效途径。

2.1  学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探析

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诉求,素质教育是指以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12]。因此,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应该结合时代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制定[13]。已有大量学者对健康教育内容从不同角度进行探析,其中部分学者结合学生的身心发育实际情况,提出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身体发育知识、青春发育期心理发育特点、良好的生活习惯、意外伤害救护和疾病预防方法、日常锻炼常识、安全教育、预防医学教育以及禁毒防艾教育等[14-15]。还有学者从我国健康教育现存问题的角度指出,健康教育内容还应加强对学生生活的关心,增强学生心理调适、营养教育,重视有助于大学生健康技能提升和健康行为养成的实践类课程的开发与设计[16-17]。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都对慢性病产生影响,也有学者提出将慢性病防治教育纳入高校健康教育教学[18]。

综上可知,学者普遍认为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性与生殖健康、公共卫生知识、健康生活方式,并且高校应注重大学生慢性病防治教育,让大学生意识到慢性病的危害,及早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高校健康教育的教材既要向学生传授健康相关的知识,培养正确的健康意识,还要提升学生健康生活的能力,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2.2  大学生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

高校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因此,学生的健康教育需求是确定健康教育内容的主要依据。有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现场急救与互救、行为与健康以及大学生中常见的内、外疾病识别与预防[19]。有学者发现,大学生还对性与生殖教育、合理膳食与营养、现代健康理念、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健康教育内容有更多的期待[20]。还有调查显示,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应急指导方面的投入也应该加大[21]。

我国处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在校大学生不仅需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必须培养健康素养,不断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根据各位学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探索,本研究认为,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包含健康生活方式、心理健康、性与生殖健康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从学生需求的角度考虑,还应包含学生对现代健康理念、安全应急指导以及现场急救与互救等内容。及时更新和补充健康教育的内容,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增强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使大学生自主提升健康素养,使健康教育更加符合大学生的成长需求。

3  高校健康教育的形式

虽然高等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尚未形成统一的体系,但健康教育活动已经普遍开展。当前最常见的健康教育形式主要包括三种:一是将健康教育课程融入其他课程中;二是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三是开展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要使学生能够从健康教育中收获更多,有效的开展形式必不可少。

3.1  健康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融合

3.1.1  健康教育与体育课程融合

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的融合在内容、课程教学形式、评价体系等方面更加多样化。于艳[22]认为,健康发展需要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二者共同努力,体育教学的功能和内涵被健康教育拓展开来,而体育教学又成为健康教育的良好载体。温祝英[23]在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的优化上提出,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应融入养生体育、运动保健等课程项目。针对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形式,荆光辉等人[24]总结出课堂教学、课余训练、俱乐部、运动处方以及专题讲座这五种教学形式,并指出这些将是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游蕴琦[25]提出,既可在室内体育理论课中独立完成健康教育,也可在室外体育实践课中插入关联度不强的如疾病预防等内容。在构建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框架时,周士权[26]认为,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以专项技术、战术和专项理论为主,并结合身体素质进行练习。

3.1.2  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课程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其水平会直接影响个体的健康成长。于向[27]在探索高校健康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中指出,高校健康教育要探索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效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孙立海[28]指出,心理健康咨询也应成为高校健康教育的主要载体。因此,要想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健康教育融合,就要明确健康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拓展和深化,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承载更丰富的健康教育职能[29]。

3.1.3  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课程融合

为了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全面化的发展需求,还有一些学者探索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教育模式。吴琼[30]提出构建健康教育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模式,该模式以“四维健康”“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理念为核心,并将上述理念具体化。

3.2  健康教育选修课

2017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高校应开设健康教育公共选修课,加强健康生活方式、心理健康、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健康教育[8]。健康教育选修课是目前高校开展健康教育常用的一种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一些弊端,如导致学生因名额的限制而无法接受健康教育。选修课大多流于形式,理论知识的教育明显不足[31]。因此,有学者认为可以采用必修与选修结合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让学生拥有更多选择权,以体现健康教育的个性化与适应性[17]。

3.3  专题讲座形式的健康教育

专题讲座也可以作为普及健康教育知识、传递健康教育理念的有效形式。吴琼[30]指出,组织以心理健康与自我实现为主题的心理讲座,能够指导学生处理好各种人际交往关系等,并能够教育学生关注心理健康。相较于课堂教学而言,学生对专题讲座的形式更易于接受,也有利于促进健康教育的传播。

3.4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健康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媒体技术被引入健康教育,如利用微信、健康教育资源网络平台等进行健康教育,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取得较好的效果。

依托微信等网络媒体平台,不仅简单易行、成本低、针对性强,而且干预效果更加显著。基于微信主导的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产生影响,常见的策略包括组建微信群,指定专人定期通过微信公众号及微信群推送相关知识内容,并以微信为媒介组织班级进行理论知识竞赛[32]。通过微信等媒体平台播放微视频、网络健康大讲堂专题讲座等,弥补传统模式的不足,这种方式可复制性强,优势突出[33]。

利用健康教育资源网络平台进行健康教育也能够弥补传统健康教育方式的不足,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学者提出,可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健康教育平台,这样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课件、实践活动及相关案例等[30]。高校可以充当网络健康信息的传递机构,与医疗机构健康信息网有效连接,通过具体病例提供直观可靠的健康信息[34]。

大学生倾向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学习健康知识。由此,高校工作者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可考虑通过建立健康教育微信群或建立健康教育资源网络平台等方式,跟上时代的步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健康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并不断优化,实现健康信息动态化、可视化。

4  高校健康教育发展建议

通过对高校健康教育内容和实现形式进行探究,发现我国目前的健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教学内容不够丰富,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形式较为刻板,教学方法较为传统,未能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难以很好地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因此,在未来的高校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以解决以上问题。

4.1  不断完善健康教育内容体系

目前,我国健康教育的内容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大多重视理论知识的教授。随着时代的改变,健康教育内容也必须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创新,不仅要考虑大学生的实际需要,还应考虑其系统性、科学性及社会要求。健康教育内容的构建上,除卫生知识、心理健康知识、性方面的知识和良好的生活行为等,还应注重丰富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重视生命教育,树立生命是人最宝贵的财富的观念,明白生命是有限的且不可重复的,既要培养大学生自身养护的意识,又要培养其注重人身安全、远离自杀的意识。

2)重视安全急救教育,在上课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普遍掌握正确的安全急救实践技能。

3)加强慢性病与传染病防治教育。慢性病的形成是在生命的早期阶段,因此应该让学生提前认识慢性病的危害,尽早培养学生的自主防范意识。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可系统地向大学生教授慢性病的防治知识,降低或消除潜在危险因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各类新型传染病层出不穷,如新冠肺炎的出现和快速蔓延。高校具有人员密集的特点,更容易造成局势失控的场面,因此应重视传染病防治教育,提高学生突发性事件的救护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坦然、乐观地应对疾病,健康生活。

4.2  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健康教育,丰富健康教育教学形式与方法

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健康教育,能够发挥信息技术多媒体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泛在化等优势,提供更加灵活自由的学习方式,实现健康信息的碎片化学习。当前高校健康教育的开展形式主要有健康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融合、健康教育选修课、专题讲座形式的健康教育以及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健康教育,其中,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健康教育虽然处于探索阶段,但已经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探索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健康教育,对高校健康教育工作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信息技术可以在健康教育的形式、内容等多个方面支持健康教育的创新实践。在健康教育形式方面,可将信息技术与健康教育融合,利用专题网站、视频号、公众号等形式,搭建宣教平台,根据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健康知识的即时需求,为学生推送合适的健康教育知识,引导学生实现碎片化学习,培养健康教育意识等。在此过程中,要重视发挥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优势,通过丰富的媒体形式、精心设计的内容、灵活多样的互动途径等,提供更加丰富、直观的教育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实现对健康教育内容的乐学、好学,并能通过学习有效提高健康素养。

5  结束语

新时代,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在健康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相关教育者需要不断探索健康教育方向,不断完善健康教育策略,创新健康教育模式,优化健康教育内容,重视和发挥信息技术作用,使其在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提供更科学化的指导和帮助,进一步推动和改进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健康教育成效,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最终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存在的身心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J].中华眼科杂志,2018,54(1):11-22.

[2] 王晨.大学生健康教育行动内容体系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20.

[3] 赵跃媛,张耀匀,白雪,等.中国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Meta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6,20(3):290-293,298.

[4]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J].中国学校卫生,1990(3):4-6.

[5] 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试行)[J].中国健康教育,1993(6):22-23.

[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中国教育报,2010-07-31(1).

[7]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A/OL].(2014-07-07)[2019-10-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38/s3273/201406/t20140612_171180.html.

[8]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7(33):92-95.

[9] 钱华美.大学生健康教育模式的优化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0.

[10] 陈永生.苏州大学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程的三年[J].中国健康教育,1989(6):12-14.

[11] 胡悒萍.基于专题网站的《大学生健康教育》教改试验及效果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7(4):653-654,700.

[12] 马占芳.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J].甘肃教育,2015(15):32.

[13] 杨立新.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35):129-130.

[14] 杨芳,郑婕,杨斌,等.云南某高校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现状评估[J].卫生软科学,2020,34(9):92-96.

[15] 陶念.高校健康教育工作体会[J].中国学校卫生,2007(6):570-571.

[16] 康力.我国高校健康教育的反思与改进:构建“知识、行为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课程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20,43(2):28-34.

[17] 任静.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健康教育发展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9.

[18] 周元兵,张全成,崔广志.慢性病为主的病谱下高校健康教育防治体系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6(11):62-63.

[19] 赵春丽,王伟,付瑶,等.某高校大学生面授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 生,2018,39(7):1087-1090.

[20] 黄旭强.大学生对健康教育形式与内容需求的调查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2,9(2):68-69,78.

[21] 曹晓航.高校健康教育现况调查与系统评价[D].兰州:兰州大学.

[22] 于艳.体育健康教育理念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8(3):126-127.

[23] 温祝英.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11):29-30.

[24] 荆光辉,李艳翎,谭平平,等.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111-113,125.

[25] 游蕴琦.健康教育困境及与体育课堂教学整合的策略[J].体育学刊,2014,21(5):91-93.

[26] 周士权.共青团视野下的大学生健康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5):75-77.

[27] 于向.高校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及改革发展新思路[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23(2):149-154,159.

[28] 孙立海.大健康视域下普通高校健康教育与多学科教学的结合机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8):155-157.

[29] 杨铁凡,王洋,谭瑶婷,等.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模式再构[J].心理月刊,2019,14(19):49-51.

[30] 吴琼.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模式探究[J].科教导刊,2020(15):17-18.

[31] 周源,颜丽娜.“健康中国”视角下的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讨[J].新西部,2018(2):131,112.

[32] 郭凌云,吴凤彬.多元化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50-53,57.

[33] 贾艳,张国平,尹金淑.“互联网+”技术对公立医院健康教育质量的影响[J].医学与社会,2019,32(6):80-82.

[34] 王昶.健康中国行动中大学生健康教育模式重构[J].教育教学论坛,2021(3):169-172.

*项目来源: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互联网+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模式研究”(基金编号:HLW-20040)。

作者:郑晓俊,山西师范大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学、数字化学习;马慧敏,通信作者,山西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移动学习、信息化教学(030000)。

猜你喜欢
慢性病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癌症只是慢性病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