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儿童友好城市需要更多“儿童视角”

2022-06-22 05:49夏熊飞
时代邮刊·上半月 2022年6期
关键词:友好城市儿童视角城市规划

夏熊飞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儿童人口大国。我国城镇化率已突破60%,城市成为越来越多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这也让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迫切性进一步凸显。

去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在100个城市开展相关试点建设。一些城市已经启动了儿童友好城市的探索与建设,如苏州今年计划开展适儿化改造项目30个,重庆把“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写入市“十四五”规划。这体现了对儿童权益的重视,更彰显着城市治理理念的提升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目前,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面,诸多城市已步入正轨,但建设过程中“儿童视角”的欠缺却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一些城市制定规划时,并未真正做到“问需于童”。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当然不能不从管理者视角与全局高度进行规划,可如果缺乏对儿童需求的细致调研,那儿童友好城市可能有名无实。

当前,母婴室已经成了儿童友好城市的标配。但部分地区的母婴室存在卫生状况堪忧、设备质量不高等问题,如果多些“儿童视角”,那显然能发现这些缺漏。在教育方面,实现儿童便利入学,也是儿童友好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当下,就近入学基本已经实现,可有的上学路仍让人“步步惊心”,不仅人行道可能被各种机动车辆占据,穿越马路处也缺乏信号灯与醒目标志。很多学校为了解决学生上下学安全问题,强制要求家长充当“志愿劝导员”。如此既难以保障儿童的出行安全,也有转嫁责任之嫌。一个儿童难以安全独立上下学的城市,也难称“友好”。

今年,我家附近开放了一个儿童友好公园,这样的公园此前的确少见,可游览后发现,公园除了有沙坑与滑梯,好像也没太体现出“儿童友好”特色,而且卫生状况也不尽如人意,离“促进儿童身心健康,让童年生活更丰富多彩”还有不小差距。

归根究底,这些“不够友好”的问题还是在于没有切实根据儿童的成长规律和活动需求进行城市规划。我国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起步较晚,国外一些城市的他山之石或许值得借鉴,也能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例如,为了保障儿童在城市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丹麦比隆市政府、媒体和其他一些儿童发展机构会邀请一些孩子担任“市长”“总编辑”或“机构主管”,在决策过程中听取他们的意见。此外,比隆市还建立了“儿童之都小组”,由9名中小学生代表组成,讓儿童在城市规划中拥有更大话语权。

在我们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过程中,恰恰是为孩子决策太多,而让孩子决策严重不足。最后导致的结果必然是让儿童迁就城市,而非让城市更适合儿童成长。好在,成都、杭州等城市已准备引入“1米高度看城市”的儿童视角,如果更多城市能学习这类先进理念,则更有助于儿童全方位融入城市社会生活,否则所谓的儿童友好城市可能只是成年人眼中的范式,而非儿童发自内心认可的友好。

“问需于童”或许是个烦琐的过程,得到的答案也可能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可这不正是儿童天性的体现吗?这样的问需过程也是对儿童友好理念的践行。只有城市的规划者、管理者充分尊重儿童在城市规划中的话语权,拥有更多“儿童视角”,儿童友好城市才能名副其实。

猜你喜欢
友好城市儿童视角城市规划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尊重儿童视角 生成个性阅读
“基于儿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城市规划评价及其方法:欧洲理论家与中国学者的前沿性研究》
从儿童出发,构建生态化语文课堂
对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中公共参与的思考
上海电动汽车友好城市计划发布
与中国结成友好城市最多的是日本
浅谈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