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华
摘要:培育学生“量感”,是“核心素养”时代背景下数学教学的应然追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感量”。通过估测,扎实学生对量的意义建构。借助数学实验、应用,精准学生的量感,强化学生的量感。对于学生的量感,教师要悉心培育,以便让学生的量感逐级生长、拾级而上。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量感培育
引言
数学量感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养成的一种感觉,更是一种数学能力。这种数学能力的发展,对学生来说还有一定困难。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未发育完全,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学生数学量感的培养,引导学生能够基于数学量感的提升,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量感,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带领学生体会数学的奥秘,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积累、体验和内化数学量感,由此有效培养一定的数学核心素养。
1.浅议小学数学中计量知识的教学育人价值
鉴于小学生身心发育不成熟,他们的生活经历少、社会阅历更是有限,为使其形成良好量感,让小学生具有数感、符号感、应用意识、探究能力、合情推理与建模意识,应进行生动教学,彰显计量知识的育人价值,促进智育启蒙。进而,使学生在知识获取中,形成数学思维与眼光,能发现生活中蕴涵着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计量知识,展开合理的推断,给出精准的结论。增强小学生的知识获得感,培养其深入探究意识,密切师生、生生、学生与辅助教学工具、人机之间的多边互动,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认识计量标准,知道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容积、用时、轻重需要借助怎样的工具,在温度、时间、长短后添加合适的单位。在实践学习、提出新问题、展开验证中,让小学生积累数学学习经验,认识不同的计量器具,形成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够进行初步估算与精确测量,为他们高段学习、未来发展、数学知识体系构建夯实基础。
2.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热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虽未将计量作为主线教学内容,但其却与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问题密切相关。因此,需要提升教师的教学重视,在计量知识教学中,避免进行枯燥讲解或布置繁杂的计算任务,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滋生抵触感。只有重视对他们量感的培养,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给予学生沉浸式学习感受,使其在观察、发现、比较、分析与操作中理解数学,才能使其具有知识学习获得感,形成深度学习、广泛探究热情。
(2)联系学生已有经验,形成表象产生“量感”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掌握的知识水平为依据,有效开展教学。小学生由于心理、生理等方面还处于发展阶段,对该阶段学生量感的培养,需要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为切入点,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形成立体性数学,从感性方面深刻认识数学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量感,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实际生活,在教学中渗入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去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逐渐形成量感表象认知。如教师在给学生开展“公顷和平方千米”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切入点,通过教材“用‘鸟巢’的占地面积是多少?”融入公顷,然而很多学生无法理解“鸟巢”,所以,对这个问题不能进行有效思考,无法用具体的面积单位去代替“鸟巢”。大多数学生使用公顷表示表象时是不正确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状况,在教学中渗入学生较为熟悉的地方,然后引入公顷知识点,如“星月公园的大小为多少公顷?”“学校500米跑道围起来的区域大小是多少公顷?”等,这些问题的表象,更利于培养学生的量感认知。
(3)关注创新引导,培养自学意识
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创新活力,培养学生量感,使其具有数学核心素养,还需要教师具有创新教学引导意识。只有积极运用多元教学辅助工具,依据授课内容进行有效教学方式的选择,在思维导图、任务驱动教学、小课题研究、支架式教学理论与问题导学中,使学生具有预复习意识,让他们能够使用智能教学平台,进行自主探索。进而,让小学生适应新型数学教学方式,让他们逐渐形成量感,并具有自学能力。
(4)鼓励生生交流,密切多边互动
让小学生升级自我认识,形成量感,生成核心素养,还需关注生生互动问题。例如:在三年级上册“测量”教学中,可以分发给学生米尺,使其合作进行对班级门窗、教室桌椅、同伴身高的测量。并制作数据表格,认真进行填写,正确标注单位。还可以游戏化教学的方式,进行人机互动,展开小组赛,使组成成员轮番答题,在同样时间内,回答准确率高、答题数量多的一组获胜。
(5)组织实践活动,形成核心素养
使小学生具有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形成良好量感,还需组织多样性数学实践活动。在自主探索、计量器具使用中,使学生形成丰富的实践学习感受。例如:在“圓柱与圆锥”教学后,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让他们拥有知识迁移能力,教师应结合圆柱、圆锥的特点,使学生运用体积公式,认识两者关系。运用硬纸板,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使大家结合班级中书架高度,思考如何才能摆下所有学生的笔筒,满足实际使用需求,为了避免笔筒倾斜文具散落,还应为笔筒制作尖顶的盖。让学生进行合作测量、任务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彩纸,按照既定尺寸,进行笔筒制作。在加深小学生数量认识中,培养他们的量感,使其形成较为深刻的学习印象。
(6)分享生活经验,构建估测参照
在对物体进行估测时,会包括物体形状大小、长和短、粗和细以及重和轻,这些估测需要借助标准单位量当作参照。教师在给学生教学概念知识时,需要学生对参照物进行选择,然后运用标准单位证明物体的量,很多学生会用日常生活中一些非标准量进行估测。所以,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切入点,让学生选择恰当的参照物品。
结语
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其形成良好的量感与动手意识,应创新数学教学方式,使学生展开探究学习。为此,教师应掌握施教艺术,具有生本意识,在情境创设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自主探究、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让他们理解计量的本质,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拥有逻辑思维。
参考文献:
[1]殷如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选谈(之二)[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1(06):43-49.
[2]潘珍珍.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的优化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24):84-85.
[3]芮金芳.小学数学实验中累积量感的实践路径[J].辽宁教育,2022(01):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