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韬武
摘要:初中数学“四疑”教学法主要分四个步骤:设疑定向、引疑探究、质疑回授、置疑拓思。主要教学依据就是将传统的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从教师手中转移到学生手中,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带领着学生思考和探究,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养的目的。基于此,本文通过初中数学“四疑导学”教学模式的优点入手,分析其遵循的基本原则,并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质疑答疑;教学拓展;实践
前言:
对于初中数学,基本要求就是学生要培养理性的思维、质疑答疑的水平和求真务实的实践态度。然而,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思维发展水平较低,课堂参与性也较弱。另外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偏向于教师教和授,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较低。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就应该优化自身的教学方式,采取“四疑导学”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来优化学生思维,增加课堂参与度。
一、初中数学“四疑导学”教学模式的优点
(一)教学方法恰当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四疑导学”主要以学生的疑问为教学切入点,重在培养学生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课堂参与度增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主动性都能得到质的飞跃。同时,作为一种贴合中学生学习心理,模式新颖且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素养提升,符合新时代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二)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故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发过程。而“四疑导学”教学模式通过课前的导入,课中的拓展,课后的反思让学生有了学习的意识,了解了学习的趣味性,体验了学习的成就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三)促进了师生之间的良性交流
初中数学“四疑导学”教学模式主要构建因素就是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质疑和答疑过程,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并进行融洽的沟通模式。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学生的思维活跃,思维拓展就更加简单。
二、“四疑导学”基本原则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初中数学“四疑导学”教学法应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通过这种方式的变革,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师主导地位,让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功能,让学生全程参与教与学的过程,营造教学环境和氛围让学生质疑和答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激励性原则
在“四疑导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对于教学内容难免会有不正确和不深入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励,适当的进行教学评价,拒绝批评,通过循循善诱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三)方法科学性原则
作为教育工作者不断地研究的产物,“四疑导学”教学模式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贴合初中生的学习认知规律,显现了教育教学的科学性,能促进学生研究科学数学知识,拓展科学视野,拓宽数学视野。
三、关于“四疑导学”教学模式的相关措施建议
(一)设疑定向——通过提问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有效问题的设计与应用决定着教学的方向,关系到学生反思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进行有效提问的过程中,不只要结合初中生的身心發展规律,还要设置悬念,通过问题的启发性和趣味性,让学生能够不由自主的进行思考。这类问题的背后,是学生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提高知识接受度。例如,讲解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在学生大致了解了定义后应提问:生活中有哪些平行线?有人说火车轨道最后都会相交,你赞同吗?相交线和平行线有什么关系呢?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对这一章的学习有了基本定位,具有非常好的启发效果。
(二)引疑探究——设置教学情境促进问题的解决
由于数学思维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只通过教师简单地理论讲解,学生是难以在思维上形成具体的联系的。所以在思维训练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可感,只有让学生觉得思维训练是一个可实现的、有意义的过程,才能让学生主动发挥思维的作用展开探究,促进创新。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轴对称》中,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图形的定义来引导学生进行认知,然后根据定义教给学生判定方法,最后可以带领着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图形的演变过程,并通过这样联系生活的教学形式来促进学生探究,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对应的图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图形变换理论得到了由浅入深地理解,思维也得到了拓展训练。
(三)质疑回授——引导学生独立反思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反思过程密切相关,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要建立在思维训练的基础上。而且教师在给学生布置自主学习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发展水平,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并反思。例如,教师在讲解新的知识之前,可以联系以往所学,让学生提前展开推导过程。在二元一次方程的学习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预习,并且在预习的过程中找出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就得到了良好地承前启后和反思过程。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查找有关方程的数学知识,不只是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更是一个扩大学生数学视野的好机会。在这个基础上,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了,思维也能得到训练,一举两得。
(四)置疑拓思——拓展学生思维
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出发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质量,目的在于优化思维方式,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和思维能力。而就目前的数学教学来看,教学策略不够全面,在课后对于数学思维的培养和拓展远远不够。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学生的思维全面发展,更应该在数学教学和课后学习的过程中,完成数学思维的培养与渗透。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的二次函数之后,学生在课上学习练习的题目远远不能促进学生对函数的完全理解,此时教师就要通过一些难度稍大的题目来让学生实现基础知识的运用和熟练掌握,并且在这个纵向衍生题目难度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结语:
总之,在当前初中数学教育中,教师应积极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通过“四疑导学”教学模式以充分发挥数学教育的意义,保证初中数学教育的质量,较好地完成数学课堂教学任务。在贯彻新的教学方法的同时,教师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完善学生质疑和答疑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升初中数学教育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王美兰.浅谈初中数学疑问式导学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4(9):2.
[2]李彩兰.初中数学中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J].2021(2019-32):27-28.
[3]王跃.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J].读与写:中旬,2021(2):2.
[4]涂 毅."问题之水"浇灌"思维之花"——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2017.12BEE208-20E9-48D0-BDA0-F4E3A3D71D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