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鑫
摘要:初中生物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门充满未知的学科,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初中生物教学的方式与模式存在着一定问题。初中生刚刚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对其了解不多,同时存在着一定的好奇心。作为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生物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课堂质量。
关键词:生物教育理念;初中生物;教育教学
初中生物是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中的必学课程之一,对学生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初中生物课堂上,由于部分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往往重视对学生传授更多的生物知识,未能对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进行精心的设计,导致了学生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的讲解思路,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也就得不到提升。
一、初中生物课堂存在的问题
1.课堂交流不够深入
因为初中生物基本上都是理论知识,需要理解的内容少,因此教师在课上主要是向大家讲解教材分析教材重点督促学生记忆背诵,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忽视学生建立生物学习的兴趣,因此会造成一种现象,很多教师会在课后反映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不理想。教师不重视在课堂上与同学深入交流沟通,会使讲课过程中无法与实际生活相拓展结合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导致学生对生物的了解只停留在教材上,无法脱离教材与实际联合,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教学评价不够客观
由于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很多教师非常重视考试分数,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學观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会从成绩角度来认识学生,忽视了学生的全方面发展的能力,只着眼于成绩,对学生的上课情况,实验能力以及品德德育方面均不纳入教学评价标准,这样不仅会导致学生们实验课程以及作业完成方面不积极,而且还会让学生面对教学评价的压力无所适从,导致学生降低对生物的兴趣。
二、基于生物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1.注意学生个体差异,贯彻因材施教思想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不可忽视的,以此为基础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更能凸显因材施教理念,落实新课改要求。针对这一点,初中生物教师应改变“一刀切”教學模式,实施分层教学策略。第一,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水平、性格特征等,将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不同的层次;其次,根据各层次设置教学目标,提出教学要求,让整个生物课堂呈现出循序渐进的规律和特点,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2.以互动为助力,深化生命的思考
无论是“教”还是“学”,都不应该是完全独立的活动,而是需要借助“互动”实现效果最优化,提问往往是互动的首选方式。想要参与互动,探究与教师所提问题相关的答案,学生必然要对相关知识展开思考和分析。在思考和分析的支持下回答出正确答案,并在答出正确答案之后建立起更加坚定的探究学习自信,学生自然会更积极地参与互动,进而始终处于思考知识的状态。例如在教学生物进化论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结合教材提出“同学们,你们了解人类是通过怎样的进化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吗?”的问题,让学生对问题展开思考,再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正确答案、讲授知识。紧接着,在基础内容讲授结束后,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对“生物进化”感兴趣的内容提出一些拓展性、趣味性的问题,要求他们互相解答,在必要时对其答案进行补充。久而久之,良性循环形成,学生的思考收获越来越多,学习效果越来越好。
3.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也受到影响,教师应积极运用科技手段,增强教学效果。尤其是对于生物这一学科,它是一门实验性质比较强的科目,一大部分知识仅仅靠学生感知,是不能把知识全部吸收的,这样一来大大增加了生物的学习难度,信息技术的运用缓解了这个现象,运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大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感知力度。
例如,在学习关于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从受精卵和卵细胞的运动轨迹进行视频观看,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生命的起源,了解生命孕育发展的过程,大大提高了生物学习的兴趣,学生愿意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去,进而提高知识的吸收程度。同时感受自己是怎么在妈妈肚子里生长的,感受生命的神奇,体会母亲的伟大,此时,教师可以进行生物课堂的教学延伸,为妈妈做一百件小事,增强生物孕育生命课堂的意义。
4.开展实验活动,促进知识应用
实验是生物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优化实验设计流程,培养学生实践操作与知识迁移能力,有助于推进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例如,学习保护生物圈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围绕“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这个主题开展实验活动。首先设计问题:酸雨是否会影响种子发芽?然后提出假设:酸雨导致种子不能发芽。为了激活学生的参与意愿,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设计实验时选用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用食用醋和清水配制“酸雨”,并确保PH值低于4.0;将潮湿的吸水纸放在培养皿的底部,将一些大豆种子放在上面,再用潮湿的纱布盖上种子;做好准备工作之后将培养皿放在有阳光、通风良好的地方,连续7天时间向种子浇“酸雨”,观察种子的变化。通过动手操作,再加上大家课后自觉上网查找资料,了解酸雨的形成,分析种子成长所需条件,总结酸雨的危害,提升学习有效性。
5.更新教学评价模式
根据以往的调查研究,在初中生物教学评价中,老师往往会遵循传统,仅仅将测评局限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而要想打破现今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局面,老师就必须要改变教学评价方式,应综合看待学生的成绩,不仅仅只是将考试纳入考核,也应该将实验课程,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堂表现等因素都归纳进教学评价。
例如,在教学“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时候,老师可以将本节的实验内容归纳进教学评价,在实验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打分,将评分纳入教学评价。这样可以保证实验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重视实验,也可以减轻学生们面对生物考试的压力减轻负担。
三、结语
总之,基于生物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是广大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必要环节。生物教师应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把握现代教育发展变化的趋势,明确基本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和要求,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全面思考和积极探索,实现教学方法的调整、优化,使整个初中生物教学更加科学、有效,更为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盛婷婷.基于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59):108-109.
[2]曾燕平.基于生物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57):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