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仲世宁
幼儿园离园活动是幼儿离园前的一项活动,它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最后环节,也是幼儿园过渡到家庭的一个重要环节。离园环节开展的各项活动,对小班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只有组织好这一活动,才能为小班幼儿在园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离园不仅指幼儿告别教师和同伴,还有丰富的内涵。教师应该如何组织离园活动?
在年级组教研活动中,我园对课程进行了审议,将离园活动分为三部分:离园前的衣物整理、离园过程中的情绪思维整理和离园时的个人物品整理。“离园时应注意仪容仪貌和幼儿安全”“注意离园环节衣物的整理,有序组织离园活动”“疫情期间家长不能入园,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要重视离园告别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幼儿的快乐指数”……针对本班离园情况,教师各抒己见。教师普遍认为,自身应当有计划地组织离园活动,创造条件并鼓励幼儿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离园习惯,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积极引导幼儿保持愉悦的情绪,乐于和教师、同伴一起参加离园活动。
我园根据《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预设了五大领域的目标。
社会领域:自己能做的事情愿意自己做,喜欢并能承担一些生活方面的小任务,在做事中树立自信心。
语言领域: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能在教师帮助下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愿,养成阅读绘本的良好习惯。
健康领域:与同伴谈论一日生活中自己开心或生气的事,分享自己的情绪;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掌握简单的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不跟陌生人走。
科学领域:学习观察周围事物,在探究过程中动手动脑解决穿脱衣服、鞋袜等生活问题。
艺术领域:设计自己的标签,为游戏小人设计和穿搭衣物。
离园时,家长会一眼看到自己幼儿的情绪状态,会根据幼儿的表现询问相关的话题:今天在幼儿园开不开心,有没有听教师的话,有没有好好吃饭,有没有和其他小朋友和睦相处,等等。教师注重组织离园前的谈话活动,利用这段时间对幼儿的一日生活进行梳理,和幼儿一起回忆一天的生活,谈一谈当天最爱吃的菜是什么,玩了什么游戏,学到了什么本领等,加深幼儿的在园印象,培养幼儿的总结思维,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指南》中提出:“3~4 岁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在成人帮助下穿脱衣服和鞋袜。”离园前,幼儿往往依赖教师整理衣物,只有少数幼儿能够做到自己整理衣物。教师前期已经在集体教学和“娃娃家”游戏里,教过幼儿如何穿脱衣服和鞋袜,提供了一些图示帮助幼儿认识衣服和鞋子结构。但是,班上还有三分之一的幼儿不会自己穿鞋。个别幼儿总会分不清鞋子的左右。为此,教师制作了示意图,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幼儿,并开展穿鞋比赛和“大家来找茬”游戏,让幼儿在比赛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师还将幼儿的比赛视频发到家长群,引导家长让幼儿自己穿衣穿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幼儿的各方面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社会领域: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愿意尝试穿衣穿鞋,整理物品,能愉快地承担生活方面的小任务。
语言领域: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分享游戏的喜悦。
健康领域:自己会穿衣穿鞋,懂得一些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
科学领域:在探究过程中动手动脑解决穿脱衣服、鞋袜等生活问题。
艺术领域:设计自己的标签,为游戏小人设计和穿搭衣物。
一天放学,童童和笑笑的水杯袋子缠在一起解不开,不仅耽误时间,还影响其他幼儿,造成了拥堵。为此,教师开展集体教学,引导幼儿靠着框边放水杯,拿水杯时不要拽绳子,用两只手抱着杯口拿出水杯。教师还将三层的水杯架进行分类和标记,规定每层最多放 8 只水杯。幼儿在离园前除了要拿水杯,还要戴门禁卡、签退、排队等,这些行为都发生在不够宽敞的走廊里,容易造成拥堵、遗漏等现象。经过讨论,教师改变签到位置,将签到区挪至教室,既方便教师检查缺勤情况,又能减少幼儿在书包柜前停留的时间。
为了引导幼儿离园前排好队,师幼一起讨论排队的重要意义,为幼儿讲解排队要领。同时,教师提供绘本《排队了,排队了》,开展阅读打卡活动,让幼儿收获更多经验。
社会领域:知道排队是教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准则,需要大家维护和遵守。
语言领域:愿意向教师和同伴表达自己意愿,培养幼儿阅读绘本的好习惯。
健康领域:学会收纳自己的物品,能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情绪,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科学领域:学习观察周围事物,在探究中提升能力。
艺术领域:设计自己的标签,为游戏小人设计和穿搭衣物。
成功的离园活动能提高幼儿的快乐指数。本次主题活动的成功开展为幼儿能够开心地离园打下了基础,不仅培养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增强了幼儿的集体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