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鹤
离园活动是指幼儿园正常教学活动结束后,幼儿等待家长接走到离开幼儿园的这一段时间。离园环节是比较散乱无序的一个环节,这无形中破坏了幼儿园在家长心中的形象,也不利于对幼儿的有效管理,因此需要教师设计开展有效的离园活动来保证离园环节的秩序和教育目标。
一、开展离园活动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幼儿的离园活动也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教育契机,同时也是向幼儿家长们展示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一个窗口。
1.延续幼儿的良好情绪
于小班幼儿而言,他们普遍存在厌园惧园情绪,不习惯幼儿园的生活,同伴交往关系并不密切深入,因此思家恋家情节较重。一旦到了放学时间,看到有家长来接同学回家的情形,情绪就会突然低落,甚至哭闹。通过离园活动的开展,避免了幼儿的消极等待,让幼儿在等待家长来接的时间里有事可做,缓解了幼儿不良情绪的产生;而且离园活动组织的好,可以让幼儿在相同的时间内有更丰富的活动体验,并在活动中享受活动的乐趣,从而对第二天的幼儿园生活充满期待与憧憬;更重要的是,在合理有效的离园活动中,幼儿能在最放松的时刻依然保持有序的行为,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了幼儿最基本的人身安全,也让父母对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更加放心。
2.展示幼儿园的良好形象
于班級、幼儿园而言,加强对离园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为幼儿园一天的保教工作划上完美的句点,既是对自身工作职责的严格要求,也是展示幼儿园教育教学风貌的时机。通过离园活动的组织,一方面可以锻炼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加强搭班教师、保育阿姨间的配合力,提升班级教师间的默契感,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师资前提。同时,幼儿园井然有序、欢乐融洽的离园活动,也向家长们展示了幼儿园的软实力,对教师的组织、领导能力产生信任感,并放心的将孩子送到幼儿园,为幼儿园的长久运营提供家长口碑。因此,幼儿园重视、改善离园活动的组织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班离园活动的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幼儿园教学管理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多教师对离园环节缺乏重视,总是让幼儿自由活动而缺乏有效引导。有的教师意识到了要组织幼儿们开展离园活动,但组织的活动单一单调,缺乏教育意义。小班离园活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松散无序,消极等待
有的幼儿园认为离园环节就算是放学时间,因此不对教师做出明确的工作要求,教师因此也放松了对幼儿的管理,开始忙着打扫卫生、整理玩具,或接待家长。在教师的放任下,幼儿们或安安静静坐着,或追逐打闹,或无目的的玩玩具,更有的幼儿园装上了电视机,让幼儿看着电视度过等待环节,从而造成幼儿的消极等待。甚至有的幼儿趁着教师不注意溜出了教师,到操场上游戏,更有的还试图走出幼儿园的大门,极易带来安全事故。这样的离园活动最明显的不利影响是让那些家长迟迟不来的孩子在漫长的等待中消磨了耐心,人也开始浮躁焦虑甚至哭泣起来,同时还有些隐性的影响,如浪费了幼儿宝贵的学习时间,也不利于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
2.枯燥乏味,被动接受
有的教师意识到要对离园环节进行有效组织以保住基本的秩序,但组织的活动却比较枯燥,让幼儿缺乏参与的兴趣与积极性。大多数教师喜欢以总结性的活动来组织离园活动,即对当天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或一日活动中的某一环节进行总结;有的教师把离园活动课程化,即每天的离园活动都制定一定的活动任务,不管幼儿喜不喜欢都按教师意愿执行。这样固定的活动每周循环往复,难免让幼儿觉得单调枯燥,又不一定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而使得幼儿被动接受,影响幼儿参与的心情与积极性。
三、小班离园活动的有效开展策略
离园前看似幼儿等待回家的放学时间,是教师收拾整理,结束一天工作的时间,但若教师合理组织,不仅有助于良好秩序的维持,更能让幼儿感受轻松愉悦,还给家长留下良好的印象,一举多得。那么教师该如何组织离园前的活动呢?
1.保教配合,秩序为先
离园期间,幼儿园的班级秩序、幼儿人心比其他时间更加散乱,教师一方面要接待家长,进行短暂或稍长时间的交流,一方面又要关注幼儿、进行必要的管理,必然出现顾及不暇。因此,只有两位教师和保育阿姨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才能较好的保证此时的教学秩序,为离园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
2.分享活动,情意绵绵
在保教配合下,班级的秩序基本是比较有序的,丰富的离园活动就可以自由开展了。离园活动的选择需遵循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同时又是动静结合,以静为主,让幼儿乐于参与,又不至于玩的太累,影响回家途中的良好状态。
我们最初开展的离园活动是“美食分享”。教师让幼儿们每天在自己的小书包里带点小点心,可以是小饼干、牛肉干、海苔等营养丰富又美味的食物,在离园前拿出来与同伴分享。幼儿们往往围坐在一张桌子边,拿出自己的小零食,看看同伴的零食,或分享或交换,一起津津有味的吃起来。在这样的氛围下,没有焦急的等待,只有同伴间浓浓的友谊之情和对美食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