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生梅
摘要:高中的课程结构相对较为综合,高中历史是一门具有人文背景且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传递历史知识,还要结合有效的家国情怀展开实际教学,促进知识结构与家国情怀的有效结合,切实实现历史课程的教育意义,有效地讲授历史事实,注重学生历史价值观的有效打造。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培养探究
引言:
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因此,对于学生的家国情怀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教育行业的重视。高中历史教学既要让学生有效地学习历史知识,对中华民族的渊源有所了解,同时也要注重与家国情怀的有效融合,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民族情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形成。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意义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格局与文化相互激荡的当下,家国情怀的渗透能够让学生铭记自己国家的历史和传统,有助于学生始终保持民族精神和大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的了解,促使学生勇于承担历史责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树立振兴中华文化的意识与信念。
所谓的人才,就是先成人,再成才。一个高素质的人才一定具有强烈家国情怀,能够把自身发展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家国情怀的教育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从长远来看更加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由于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大,时间紧张,因此历史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就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对于学生心理状态的关注。教师可以适当将教学变得趣味化,借助现代新媒体技术进行授课教学,运用更直观的方式将历史知识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帮助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而这种简单直观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准确地感知历史,对历史事件以及人物有更深的共情,从而潜移默化中学习历史人物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身思想素质也得到了加强。此外,教师在讲述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对于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培养,可以借助部分历史事件进行讲解,有了实际的例子学生也更能接受,其勇于担当的意识和历史使命感也更容易被激发。
二、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的渗透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材上历史事件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同的事件呈现了人类发展历程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意义。教师在进行教学素材的选择时,就要注重对家国情怀的关注,最好选取能够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事件进行挖掘分析,研究其中的历史含义、人文情怀以及社会功能等。由于历史是连贯的,每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之间都可能有因果关系,因此教师在分析某一历史事件时就不能思想狭隘,要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外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林则徐传》等历史文献资料进行广泛阅读,让学生具体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细节,具体认識清朝末年鸦片横行的腐朽状况,从而更为真实与深刻的认知林则徐行为的正确性,感受林则徐所具有的爱国情怀。又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林则徐仅仅是通过焚烧鸦片来表达爱国之情吗?”对此,学生能够有意识地搜集林则徐的其他生平经历,对林则徐倡导开眼看世界、兴修水利、保卫边防的事迹进行充分了解,从而更为全面具体地体会林则徐所具有的家国情怀。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设置有思维梯度的问题,或者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地提问与质疑,从而对与家国情怀有关的历史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更为具体的认识,从而深刻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运用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能够生动形象地将历史内容呈现出来,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而在教师进行爱国情怀教育时,教师可以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多个维度创设新情境,再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进行辅助完善内容,进一步烘托气氛。如此,学生便很容易融入所创设的情境中,不仅对于历史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记忆,同时也对家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时,教师便可以从旁引导,阐述当时的历史背景、历史情景、历史人物活动、人物情感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进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再比如,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进入到与长征有关的纪念馆中,借助相关文物感受红军战士所具有的家国情怀。对此,学生能够通过纪念馆中的壁画、红军用过的餐具、穿过的衣服,深刻体会红军在长征中生活的艰苦,侧面感受红军所具有的顽强品质与追求民族独立的远大理想。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运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对具有家国情怀的革命战士进行生动的体会,帮助学生获得深入的情感熏陶,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运用主题教学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很多相似的历史现象。学生通过对这些现象进行归纳与辨析,能够在深刻思维能力的带动下对家国情怀的共性进行深刻认知,从而有效涵养家国情怀。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具备宏大的历史视野,让学生以主题探究的形式展开历史学习,对家国情怀产生深刻理解。例如,在学习《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古代文化史为专题进行复习,提炼家国情怀相关的“主题”,对家国情怀进行深刻体会。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归纳与古代文化有关的历史知识。学生能够对百家争鸣、魏晋文化、盛唐气象、宋代文化、明代文化、清代文化有关的知识进行总体回顾。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时期的文化的核心理念有哪些共同之处呢?”“文化背后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推手?”“对现如今的中国文化有何启示?”对此,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时期的古代文化展开归纳与辨析。比如,学生通过对比诸子百家和魏晋文化,能够发现先秦时期的思想家能够从多种角度对社会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而魏晋时期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能够对现实进行深刻的批判,表达自身崇高的道德与理想追求。虽然这些时期的思想家的思想各有不同,但都表现出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由此,学生能够以古鉴今。从而培养对社会对国家的使命感、责任感,落实家国情怀。
三、结束语
对高中生的家国情怀教育,必须使其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有效结合自身的成长和进步,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这是推动高中生有效学习的不竭动力,具有生动的教育和引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曹曦予. 高中历史课程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研究[J]. 教书育人,2020(07):45.
[2]马福国.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J]. 考试周刊,2020(83):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