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培月
摘 要:欧阳修曾说过,立学以读书为本。阅读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目标内容,它不仅是小学阶段学生必备的学习能力,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文章探究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现状,并提出了几点关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建议,旨在让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提升自身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5-8877(2022)13-0137-03
A Practice Study on the Cultiv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CHEN Peiyue (Jinguang Primary School, Quan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Ouyang Xiu once said that learning is based on reading. As an important target content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reading ability is not only a necessary learning ability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but also a key ability for students' life-long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status quo of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actical suggestions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aiming to make students fall in love with reading, learn to read, and improve their independent reading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Chinese literacy.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ability; Training strategies; Practical research
从内涵上来讲,阅读能力就是指学生通过阅读相应的文本材料,提炼有价值的关键信息,并结合自身能力来重新整合加工这些信息的一种学习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好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通过第一学段的知识储备后,正处于二、三学段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想要培养学生更好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立足学生的阅读学情,以核心素养为本,通过当前阅读培养实况来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能力的拓展提升,为学生后期的语文综合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整体的培养情况来看,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未得到大跨度的提升,究其原因,可总结为以下“四个不重视”:一是不重视兴趣。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会将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目标,在课堂上过于强调学生机械化地背诵记忆基础知识,并未特别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二是不重视思维。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自身的思维理解能力并未完全成熟,在缺乏相对应的阅读思维启发的情况下,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很难发挥出预期的效果。三是不重视习惯培养。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虽然小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但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而言,却是大大的不利,它会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碎片化阅读等情况,这就会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造成负面影响,而且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量累积。三是不重视实践拓展。受课时、教学任务等因素的影响,在日常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太看重,组织的阅读活动相对比较少,即便是阅读课堂,也大多是围绕教材进行,而且教师几乎不会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评价,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负面影响。
2.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知探索能力高速发展时期。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推进,它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综合上述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在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上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而且进一步抑制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所以,在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革新观念,紧跟改革发展需求,可考虑从兴趣、理解、累积、实践四个重要方面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强化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最终有效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启发出学生的阅读思维,进而培养出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厚积薄发出更好的阅读能力。
(1)注重兴趣,创设氛围激欲望
虽然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阅读基础,但是让他们保持对阅读的兴趣依旧是进一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首要条件。当有效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欲望后,会更好地促进学生去积极阅读,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极大帮助。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科学地整合教学资源,努力创造条件与创设教学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以进一步提高对学生阅读欲望培养的作用和力度,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爱上阅读。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这一课,这是一篇散文,作者展示了乡下人家所具有的独特、迷人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散文题材较为“形散神聚”,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较为陌生,也不易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因此,教师根据中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从他们较熟悉的场景入手,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首先,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来构建出一个更加生动直观的阅读环境。比如,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片段,有池塘里嬉戏的鸭鹅、小河边捣衣的妇女、檐下挂着的串串红辣椒、院子里悠闲的公鸡、田间戴笠劳作的农人、夜空下的声声蛙鸣等。其次,让学生来谈谈自己看见这些情景有什么感受,并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说说自己所了解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课堂变得更加立体,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去阅读的欲望。再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该篇文章主要围绕我国东北地区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作者将小兴安岭四季的变化一一描写出来,通过作者的描写,学生对四季分明的小兴安岭有了初步的认识,尤其冬季的小兴安岭,作者仿佛为学生们描绘出一个童话乐园。其中黑熊、野兔、松鼠等动物,学生只能在动物园看到,而小兴安岭的冬季就是这些动物的乐园,这让很多学生脑海中不自觉地浮现出紫貂逮野兔、黑熊舔脚掌等相关的画面。为此,教师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前从教学资源平台中搜集了有关小兴安岭四个季节的风景变化图片,同时截取了部分有关小兴安岭的记录片。教师借助多媒体电教手段,将课前准备的这些资料一一播放后,为课堂教学成功构建了一个生动形象的阅读环境。而此时的学生对于小兴安岭地区的四季特点也有了充分的认识,许多教材中文字描述的内容也都在视频和图片中呈现了出来,这便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各个段落的理解和记忆。很多学生也对小兴安岭诱人的四季景色赞叹不已,更有学生表示自己曾亲眼领略过小兴安岭的美景,在教师的鼓励下,他们勇敢地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小兴安岭的所见所闻,加深了此次教师情境创设的效果,也让学生对本篇课文的阅读理解和分析更加主动,由此使得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而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在基础阅读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一同探讨了教材后的随堂练习。其中练习3的问题是“如果你到小兴安岭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教师在带领学生完成此练习时,还结合了之前教学时所使用的图片和视频,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小兴安岭美景的印象,并要求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季节。为此,学生们的选择各不相同,但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冬季。教师可邀请学生结合视频或图片简单描绘小兴安岭冬季的美丽景色,明确自己选择冬季的理由。最后,教师将自己收集到的当地季节美景图片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心目中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并根据学生的四季选择划分成四个辩论小组,邀请每组学生选出一个辩手,谈一谈家乡最美的季节究竟是哪一个,从而完成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让学生在辩论中流露出对家乡的真情实感。而学生在辩论中描述季节的美需要用到不同的词汇,有的学生借鉴了教材中作者描写小兴安岭的词句,也有的学生从过往积累的美词美句中筛选出合适的词语,整个辩论过程增加了课堂的学习氛围,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2)注重理解,方法指导强思维
深入解读教材是保证知识要素转化为学生能力的基础与关键。理解是阅读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依托阅读材料,又高于阅读材料,这样的能力需要采用相应的思维和方法,才能被进一步挖掘出来。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教師要深挖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去深入解读阅读教材中的课文内容;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方法指导,引导学生从阅读对象中提炼有价值的关键信息,从而深刻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发展自己的思维,提升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例如,进入到《乡下人家》第二课深度品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解析课文内容,让学生阅读文中的一些重点句子,像“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接着,引导学生通过提炼关键字、词的方式来理解这句话中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形象地呈现出了“雨后春笋”的美妙画面,尤其“探”这个关键字,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随后,教师可以继续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来自由阅读课文,并找出自己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做上记号,以及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生生交流、教师适时点拨的方式来说一说自己发现的重点词句和感受。很快,学生就总结了众多美妙画面: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等等,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最后,教师可以继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3)注重累积,科学计划养习惯
古语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不难看出,阅读量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当学生具有充足的阅读量以后,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获得更加稳步的提升。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还需要特别注重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并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根本,来进一步制订科学的阅读计划,最终有效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天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和阅读习惯养成。例如,学校可以从高目标上来制订“书香校园”的小学生阅读行动计划,通过科学教研制定出阅读目录,其中包含:《中华成语故事》《上下五千年》《古代神话故事》《爱的教育》《西游记》《三国演义》《三字经》《论语》等必读书籍。同时,落实到班级教学中时,教师也要积极利用图书室、网络为学生阅读创造机会,要求学生不仅每天在学校阅读30分钟至1小时,也要在家阅读30分钟以上。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家校联动,以此来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都要求学生能够人人做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利用好工具书,凡是不理解的词语做个问号,凡是认为写得精彩处、重要处画上记号,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日积月累中不仅能有效增加自己的阅读量,而且能从内在上转变观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注重实践,创新拓展提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能力从来都不是“教”会的,而是学生在充分实践、体验、历练和自主建构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同理,要想使学生获得更好的阅读能力,就要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实践与创新。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开展相关的阅读拓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更多的阅读乐趣,使学生在阅读实践活动得到有效成长,发展出更高的阅读能力,并从阅读向外拓展,进一步发展出语文的听、说、读、写全面综合能力,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时,教师就可以从“读”出发,进一步形成“读—说—议—演—写”的综合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整个教学变成一个集阅读、表演、写作于一体的实践拓展活动,引导学生一起来读一读、演一演、编一编,整个课堂瞬间变得生动有趣,学生更进一步地寻找到了阅读的快乐,在阅读中进一步延伸拓展了自身更多的综合能力。此外,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各类拓展活动形式,如:交通安全演讲比赛,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知识竞赛、征文比赛、讲故事比赛),古诗文诵读,读书心得交流会等,以及鼓励推荐学生积极参加校刊、各类杂志的各项活动,从而培养自信心。另外,教师要利用好各种活动把学生的阅读成果以各种形式在校园内展示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应该优化阅读课堂教学评价活动,结合学生的阅读需求,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对学生进行客观、理性的评价,并且要以鼓励、激励评价为主,让学生更好地爱上阅读。
总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道路任重道远,它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沐浴书香,做一个有内涵修养的人,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基石。
参考文献
[1]张霞.浅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人民教育,2020(18).
[2]李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培养策略研究[J].语文建设,2021(02).